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告别婆娑 >

第18节

告别婆娑-第18节

小说: 告别婆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崂锝俗匀纭T诨孟嗍澜缋铮挥幸幌钍挛窕岜攘硪幌钍挛窭吹酶袷ィ兀慊岱⑾帜阋郧笆游铩⒐セ鳌⒛诰我约胺至训亩鳎匆膊皇窍胂笾心敲椿厥隆D闳钥善桨沧栽诘鼗钤谑兰洌币猜亍⑶崆岬赜擅沃星逍压础8鹑穑焊菽愕慕痰迹约拔掖樱颊模局卸恋絁兄对自己被钉十字架的解说,十字架表面看来确是一种可怕的刑求,但对他其实不算什么,因为他当时那么彻底地认同了百害不侵的上主之爱。他知道自己真正是谁,并不是那一具虚幻的肉体。我想,「J兄该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受苦」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正好显示出J兄的讯息被后人误解扭曲的程度。这样说,对吗?
  阿顿:对,不过也别期待你在练习《奇迹课程》的第一年,就能达到他那样不受痛苦凌虐的影响,那种理想境界需要很深厚的基础。但那「再也不必受苦」的时刻迟早会来临的,那是这一灵修的远程回报,即使是活在身体之人,一样可能保有百害不侵的心境的。《奇迹课程》有言:清白无罪的心灵是不可能受苦的。
  但你仍须历经一段时日,才能学会宽恕的课程而达到那个境界的。
  葛瑞:但愿如此,不过我真希望早一点抵达目标。
  白沙:每个人都希望如此,我们来此就是要助你一臂之力的。现在,我们为你提出几个要点,它们虽然不能涵盖全书,但至少是书中的关键。开始时,你可能难以苟同,但不妨深思一下。上回我们说过,这次来访时会告诉你「真正的智慧」是什么,我们这就言归正传。你会发现,我们的解说愈来愈倾向直线式的,那是为了配合你的理解能力。
  关于智慧,根据世界的信念,通常是指你对外在事物判断得又好又对;其实不然。「你是对的」这个意念,所带给你的,只会让你永远陷身在这个娑婆世界。我要引用一段J兄在《课程》里谈到智慧和纯洁无罪的说法。顺便一提,这也是「心地纯洁」的真正意义。纯洁无罪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属性。它完整无缺,否则就非真实的。片面的纯洁无罪有时会显得十分愚痴。他们的纯洁无罪必须达到放诸宇宙皆准的见地时,才会转成智慧。纯洁无罪或是正知正见意味着你不再落入妄见,永达得见真实。葛瑞:你是说,不论别人怎样,我都必须把每一个人看成纯洁无罪?
  白沙:对,再提醒你一下,别期待那是一蹴可成的事。
  葛瑞:我不懂,像希特勒这样人怎么可能是纯洁无罪的?
  白沙: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了,答案和希特勒本人毫无关系。我还记得自己身为犹太人的那一世,对于纳粹、光头党、三K党这类病态的人间组织,确实不敢恭维的。他们之所以仍是纯洁无罪,指的并非在有形身体的层面。要知道,希特勒,和世间所有的人,包括你在内,都同样的纯洁无罪,而所有的观感或看法,只因为你们所见的其实并非真相。正如《奇迹课程》所云:这是你做的梦,不是别人作出来的梦。希特勒只是「恐惧思想体系」发展到极致的典型范例。你以为「犹太大屠杀」是一件非比寻常的历史事件?不是的,只不过它波及的人数较广,才显得异乎寻常。其实,类似的事件在历史上不断在重演。你若仔细想一想,或稍稍研读一,就会发现,光是上一个世纪,这类事情,可说是屡见不鲜。你不必是犹太人或黑人,或印第安人,或任何不同肤色的族群,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可以说,几乎在世间找不到一个没有受过迫害的族群。即使是白人,只要他或她隶属于某一特定阶层的人,巧不巧地,再「躬逢其盛」一下,都可能成为那个年度的受害人选,他们也许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或任何被贴上标签的巫师。你若生在一六九二年的麻州萨林镇(Salem),你知道当年那儿所发生「猎杀巫师」的事件吧!在那次审判巫师的官司里,你知道多少人被判死刑?葛瑞:大概有十九或二十人吧!
  白沙:是的,那是人类「投射潜意识罪咎」极其残酷的一个例子。但是,你可知道,在那次「巫师大审判」之前的欧洲,有多少人死于巫师罪名之下?
  葛瑞:不太清楚;上百人吗?
  白沙:四万人左右。
  葛瑞:天啊!四万人!
  白沙:如果根据现代的人口比率来推算,当时的四万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万人。
  葛瑞:我的天!除非有其他性的闻跟它抢风头,否则,那应该是最耸人听闻的事件了!
  白沙:的确是的,当人们内心深处有不可告人的隐痛,需要把潜意识中的内疚投射到他人身上时,不论用什么借口,都会产生类似的结果。目前,我们谈的都还是几个极端的例子,其实,一般所谓的凡夫俗子,天天都在用各种手法干类似的勾当。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需求,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他们若是知道,就不会干这种事了。等你慢慢看清人类的处境,就会彻底明白,为什么「种族屠杀」这类惨无人道的疯狂行径,在历史上是那么司空见惯。你也会学到,唯有真正的宽恕,才足以打破这个可悲的模式。
  好了,我们说过,你无需立即相信每个人都是全然纯洁无罪的,而且也无需马上接受《奇迹课程》的其他观点,但只要你一路操练下去,有朝一日,你自会发现宽恕对「你」(而不只是你所宽恕的对象)的帮助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奇迹课程》给了「恐惧的思想体系」以及天人分裂的心态一个名称,那就是「小我」(ego)。可别把这一名词跟传统心理学的「自我」(ego)混为一谈了,J兄跟我们说话时采用的名词通常都是「广义」的,所以,他给小我的定义也不属于任何学派。你只需记住,不论小我显得多么有能耐,它其实只是一种想法而已,而想法是可以改变的。葛瑞:我知道你还没讲出全盘的故事,但你提到的宽恕,听起来有点像是心理学的「否定现实」( Denial)。
  白沙:等我们讲完所要告诉你的一切时,你不只会看出真正的宽恕究竟是什么,还会明白「爱的思想体系」和「恐惧的思想体系」一样,各有一套「否定现实」的手法。然而,圣灵所用的否定手法,用意是在揭发小我「否定真相」的企图,顺势将它反转过来,然后导向天堂。这是圣灵带给人平安的途径。它否定任何不是来自上主之物具有左右你的能力。这是使用「否定」的高明手法。
  然而,到底什么样的宽恕,才能带来平安?《奇迹课程》说:
  宽恕也是一种幻相,只因它以圣灵的目的为目的,所以有所不同。不像其他的幻相,它使人远离错误,而非导向错误。
  葛瑞:我若接受「上主以外没有一物影响得了我」这个说法,是否表示我就该逆来顺受,任凭别人的侵犯,也不自我保护?或者说,即使生了病,也不该去看医生吗?
  白莎:当然不!我们先前说了,你一样可以照常安心度日,这不是空话。你绝不该逆来顺受,但也无须为了证明什么而去自找苦吃。十字架是一个极端的教学工具,你并不需要亲自受苦才能学会《课程》。多半时候,你仍会照常度日,只是别再逞能,靠自己而活,尽可能祈求上天的指引,J兄亲自传递的整套圣灵的思想体系就是你生活里的靠山。他是人类梦境里第一个圆满成就的人,不久的未来,你也会成为这个思想体系的一个发言人。记住,J兄所谓的宽恕和他在《奇迹课程》里所说的,跟基督教所讲的,或世界所接受的宽恕大不相同。如果仍是旧调重弹,他根本不必在此浪费唇舌。正因为基督教误解了J兄,他才需要透过这部课程重新传授「真宽恕」的道理。如今,我们固然在教导你,使你知道如何应付各种处境,但请记住,没有任何人的解说能够取代这部课程,你必须亲自去读,去操练,我们只能算是补充教材而已。我们无意自成一家之言,你也不该自立门派。人们自作聪明,一意孤行,在人间混了千百万劫,古谚有云:如果你继续去做你一直在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得继续承受你一直在受的后果。「一直在受的后果」就是一张重返这个「地球」精神病院的「回程车票」。时候到了,你该跳脱这个一点也不快乐的「旋转木马」了。葛瑞:我想大多数的修行人都在追求断绝轮回的方法。你让我明白了奇迹的真正含意:虽然《奇迹课程》有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奇迹,其实,所谓的奇迹,与任何有形层面的事物无关,它是「知见上的转变」发生在人心里面。白沙:很对,这样,你就开始处理问题的「因」了。《奇迹课程》就:
  这是一个治「因」而不治「果」的课程。
  又说:
  因此,不要设法去改变世界,而应决心改变你内心对世界的看法。
  葛瑞:只需稍加观察,不难发现,对人间事物的种种批判并没有使人们更快乐一点。
  白沙:一点也没错,事实上,这部《课程》后来会问你:
  你宁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宁愿自己幸福?
  葛瑞:我想,大部分的人都难免口是心非,嘴巴上说:我宁愿幸福;但行动上,却实在显示着:我宁愿自己是对的。
  白沙:对,这就是小我的自欺手腕。当人们批判别人,并相信自己是对的,当下 产生一时的快感,因为他们成功地把潜意识里的某种内疚投射到别人身上去了。但是,隔了几天,不知所然地,他们的内疚就来讨债了(由于发生在潜意识里,所以自己完全不清楚怎么一回事)。也许是出了车祸,或是任何一种自我打击的手法。当然,这样说,只是一种虚幻的直线式解释法,真相是:那一切早已预先设定好了。此中道理,我们以后还会讲到的,此刻,我只是为你举出世间万象「因果相生」的一个例子而已。葛瑞:你是说,人们批判别人,这一时之快或一时之痛(全凭他把内疚「向外」或「向内」投射而定);然后,他们会惩罚自己。表面上,他们以为自己胜利了,其实是他们的信念败在自己的业力之下,就如同被车轮碾过的一条狗(their karma runs over their dogma)。白沙:嗯!你进步得挺快,但百尺竿头,仍然有待加紧脚步呢!别忘了,「业」只是「果」而已,我们改变心,是要改变一切的「因」。物质世界中的「果」,不值得人们操心,因为它不是真的,你该关心的「真事情」是心灵的平安以及回归天乡。至于这个时空世界里头的利益,等我们论及「真祈祷」和「富裕」时,自会谈到的。阿顿:让我们再重申一下,《课程》提到「勿判断你的弟兄」,是要你勿定弟兄的罪而己。然而,你在过马路前,不能不先作个判断,缺了这种判断,你大概连早上起床都成问题。我们要你放下的,不是那类的判断,《奇迹课程》无意推翻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常识。葛瑞:起床这类普通常识,对某些人来讲,还真是一大挑战呢!
  阿顿:你可以判断观念,但不去批判人,只需接纳真实的观念就够了。说起挑战,我们一再跟你讲,我们会不断挑战你,但总有一天,你的挑战也会结束的。正如<教师指南>对资深教师的描写:对上主之师而言,并没有什么挑战。挑战意味着怀疑;上主之师坚定的信赖,使怀疑无立足之地。
  而你,鬼灵精,还没到那境界呢!你该试着返回自己心灵的本然状态了。
  葛瑞:我很乐意,你说过,反正那个心也不是我的。但你老爱重申「不同」和「分别」,而不去强调「一体」,这让我感到有一点儿不舒服。
  阿顿:我很高兴你提出这一疑问,因为其中的原委极为重要。那是因为分析到最后,只剩下两种思想体系,所以圣灵才会使用「比较」和「对照」的方式来教导你。
  奇迹将你的妄作与上主的创造加以比较,凡与创造相应的,便纳为真实,相抵触的,便斥为虚妄。
  白沙:什么是跟奇迹及圣灵相应的?什么又是跟祂及这《课程》抵触的?人们对此常有争议。在修行人中,包括奇迹学员在内,争议本是难免,这正是世界的一贯伎俩,就像显微镜下细胞的分裂,原是世界与生俱来的本质,因为小我的心确实像显微镜下的细胞那般不断分裂,形成了一颗颗状似分裂的心灵,有些人称为灵魂。但你不必为那些争议操心,也无须抵制它,你需要做的,只是回到问题的源头「心」那里去(而不是世界),透过宽恕来转变你的心。不论在奇迹团体之内或之外,J兄并不奢望这部课程能够免除那类争议,就如同,他在《课程》最后的<词汇解析>中所说的这段话,足以套用在整部书的任何一处:
  所有的词汇都有引发争端的可能,存心找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