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第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将军耆英赶到南京,于29日与璞鼎查在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此结束。
巨变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英国从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主要内容有:
一、强占香港。英国早就想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一处。鸦片战争爆发前,查顿向帕麦斯顿献策,认为可以占香港。香港拥有非常安全、广阔的停泊港,给水充足,并且易于防守。《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将香港割让英国,“任便立法治理”。从此,香港建立起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侵略中国的重要基地。
二、勒索巨款。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2100万元(广州“赎城费”600万元不包括在内),分4年付清。这笔巨款,相当于那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约3成。
三、五口通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在五口有权驻领事等官员,商人可以自由通商,不受只准清政府指定的“行商”进行贸易的限制。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各省门户大开,资本主义商品汹涌而来。随后的《虎门条约》还准许英国人在五口租地建屋,永久居住。之后,外国侵略者利用这一点,恣意引申,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直接管理的租界,并以租界为据点,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四、控制关税。所谓协定关税,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只要英国不同意,中国就不能增减海关税率。
《五口通商章程》更规定“值百抽五”的低税率,摧毁了关税壁垒应起的保护作用,从而大大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
五、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发生“交涉词讼”,或在中国领土上犯罪,其如何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中国官员无权依据中国法律进行判处。这种“领事裁判权”制度,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犯罪而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恶例。
六、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应该是缔约国双方的对等权利。但在中英不平等条约里,却只规定了缔约外国能够片面享受最惠国待遇。
在《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英国利用中国清政府官员对国际事务的茫然无知,一半恐吓,一半欺骗,使清政府在糊里糊涂中任凭英国摆布。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军舰大炮打开,再不能复合。
影响
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开始。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但是在英军的炮火之下,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破灭了,这对中国思想界是一个冲击,同时对日本等东方国家也是一个冲击。经过鸦片战争,英国在东方击败了中华帝国,从而更加奠定了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东方的优势,东方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此而更加迅速地发展起资本主义,形成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基本上只有两大对立阶级,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战后,出现了一批买办和买办商人;在外国企业中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原有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从此,中国的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后记后记
两年了,《影响中国历史100事件》与《影响世界历史100事件》终于出版了。期间的酸甜苦辣仍历历在目:为核实一个年限而奔走图书馆十余次;为一个事件的入选而与导师们、同学们反复讨论,甚至争执不已;为了一个重要的地名而乘车前往查究……这一切的付出,在本书将要面对热情的读者时,都汇成了一种感受:喜悦与幸福。
这是一套奉献给大众国民和普通老百姓的书,通俗与大众化是我们在书中所体现的风格。当然,我们也将坦诚面对并期盼着教授们、专家们、学者们、评论家们的批评与指正。出这套书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在国民大众之间普及历史知识。这些事件是大家应该知道的。人类进程实际可分为两部分,那就是历史与未来。而历史是人类过去真实的记载。历史是重要的。希望每个国民都能了解这些重大事件。
我们会不断地核校、查正与更新书中的内容,努力将此套书的出版修订工作延续下去,希望能将这两本书做成图书出版中的“百年图书”,甚至“千年图书”。但愿以后将要入选此书的重大事件都是和平的、安详的、令人欣慰的事件,而不是充满血腥、暴力与苦难的事件。
最后要衷心感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历史系的部分师生们,是他们的辛劳与付出,成就了这套书。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