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庆祝他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在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礼物。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一支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他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生命结束仅10天时间就匆匆离开了世界。
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影响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亚历山大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为后代那些雄心勃勃的统治者所效仿。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第12节 阿育王的顿悟
公元前325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人。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由于他出身在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区域。阿育王就是这个强大王朝的继承者之一。
阿育王的传奇
阿育王的登基颇具传奇色彩。阿育王的母亲天生丽质,聪慧过人,也正因如此,在她进宫后,受到了宫里妃子们的忌妒,被分配做了剃须师。但此女并无怨言,她巧妙地利用了一次为宾头沙罗剃须的机会,得到了他的宠幸,被纳为王妃,并身怀有孕。正值国王母丧除忧之日,生下一个男孩。宾头沙罗便为他取名为阿育(“无忧”之意?雪。
虽然阿育从小就聪慧过人,而宾头沙罗却认为他品性顽劣粗暴,不足为爱。但奇怪的是,阿育竟受到了众大臣的拥戴,并在一次占卜国王继承人的仪式中被相师选中。但宾头沙罗却不愿让阿育继承王位。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身染重疾。此时他的长子修私摩被派往德叉尸罗公干。宾头沙罗命令阿育速去叫回修私摩,要把国事托付给他。但大臣们却不愿这样做,他们给阿育涂上黄姜汁,说他有病不能前去。宾头沙罗心中忧愤,病情加重,奄奄一息,大臣们却又拥着阿育前去觐见国王,说:“这是王子,愿大王授与王位。”宾头沙罗惊怒交集,一言不发,众人便把王冠戴在阿育的头上,国王长叹一声阖然而逝。阿育于是登上了孔雀王朝的王位。
阿育王刚登上王位,他的几位哥哥便对他的登基表示反抗。他们逃出都城,会同从德叉尸罗返回的大哥修私摩,纠集了队伍,公开对阿育王宣战。战争一直继续了四年,阿育杀死了他的99个兄弟姐妹,才最终于公元前268年举行了正式的登极典礼(灌顶信仰式)。
血光中的顿悟
胜利后的阿育王过起了昏天黑地的奢华生活。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他在宫庭里大摆宴席,同贵族大臣们开怀畅饮、不醉不休;他在自己豪华的园林中与妻妾们恣意作乐,通宵达旦;他常常率领他庞大的军队跨出都城,仅仅是为了消遣打猎;他贪财如命,又一掷千金。年少得志的阿育王沉醉在了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之中。
但舒适的生活,并没有磨灭阿育王渴望追随祖父、父亲事业的雄心。他开始向外扩张,首先征服了湿婆萨国,但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公元前262年对羯陵伽的远征。羯陵伽是孟加拉湾沿岸的一个强国,拥有步兵6万,骑兵1万,战象几百头。这个国家不仅在军事上很强大,而且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在经济上也很富庶,因此他们对阿育王的抵抗也最为顽强。
战争在宽阔肥沃的恒河平原上拉开序幕。羯陵伽人呐喊着挥舞着盾牌和大刀向阿育王的军队冲去。平原上血光闪闪,杀声震天。第一次遭到这样强悍而又亡命的冲击使阿育王的士兵们措手不及,许多人还没有从这震慑人的气势中清醒过来便被一刀砍死。但是,他们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士兵,不久他们就恢复了镇定,开始冷静地面对近乎于疯狂的羯陵伽人。战争残酷地进行着。战场上到处都是倒下的战马和士兵,随处可见断腿和滚在一边的头颅。浑身沾满别人的鲜血也流着自己鲜血的士兵仍然在猛杀猛冲,战鼓擂得震天响。阿育王冷静地指挥他的士兵向羯陵伽人杀去。战场的局势渐渐明朗起来,羯陵伽人的军队开始动摇。但他们仍然不放松最后的希望,要同阿育王的军队拼死一搏。一批士兵倒下去了,另一批士兵又冲了上来。阿育王的军队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平原上渐渐形成一道血的河流。
阿育王久攻不下,心中烦躁,脸上泛起青光,他下令全面进军。大军潮水般涌向几乎已丧失抵抗力的羯陵伽人,郁积的怒火一齐爆发出来,手中的武器很快落到了手无寸铁的羯陵伽人身上,连妇女和儿童都不能幸免。羯陵伽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屈辱地跪倒在阿育王和他的军队的脚下。但战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被俘获的15万羯陵伽人也在劫难逃,他们当中的10万身强力壮的男子被一个个杀掉。而怒气未消的阿育王的男子仍然大肆地在村庄里杀人放火,整个羯陵伽族笼罩着一片死亡的阴影。
不知道是对残酷杀戮的忏悔,还是对血腥场景的恐怖,抑或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大战后的阿育王令人在石碑上刻下了那篇举世闻名的碑文:“皇上征服并吞羯陵伽族后,内心非常懊悔。……因为必须以杀戳民众或捕捉俘虏为手段,才能征服如此顽强不屈的民族,真是一件令人痛心和遗憾的事。”
“即使被虐杀、残害或俘虏的人民,仅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皇上也会感到歉疚难安。如果将来有人背弃了皇上,皇上也会宽恕他。皇上对居住于原始地带的野蛮人也会用同样仁慈公正的态度来进行统治,即便稍有疏忽,皇上也会悔恨不已。人民应在皇上的感召下,不再胡作非为。皇上衷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安全与自制的重要,如此才能享有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
阿育王从羯陵伽回到都城后,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进行了多次的长谈,并奇异地于公元前261年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
佛光的普照
皈依后的阿育王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不再奢靡放荡,恣意妄为,也不再外出狩猎,并将宫内肉类的消费量,减少为每天2只孔雀、1只鹿,自己则不再吃肉,开始茹素礼佛。他虽然没有禁止国内人民屠杀牲畜,却规定每年某一时期禁止杀害飞禽走兽和鱼类。同时颁布法令,禁止人民杀害不能食用的生灵。
他的军队也不再用于征战,而只是用于维持国内治安,帮助百姓开辟道路、栽培果树、打凿水井,他又建立了许多救济院,收容动物和无依无靠的人民。他还奖励栽培草药,积极倡导艺术和建筑,兴修水利。他经常微服外出体察民情,或以虔诚的心情到寺庙里参拜。他也常常在寺庙前建立纪念碑,刻上自己的诏示。他公开表示:“无论我在吃饭时或在妻妾房内、书房、马厩里,无论我在做什么,只要发生重要的事,都可来找我。这是我的命令。你们不要因害怕而犹豫不决。我一向不满意自己所做的事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为了百姓的幸福,我必须勤奋工作。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赎我以往杀害生灵的罪过;也许我的努力,只能使这个城市的少数人得到幸福,但是我希望,所有的人在来世都能进入极乐世界。”
同时,他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山岩、石柱和洞壁上的石刻向国民阐释佛家思想,以佛家的道德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臣民。他在著名的摩崖法敕中写道:“人人应该遵守的规律——佛教所谓的法,其精髓即是行善事、怜悯、亲切、诚实和简朴的生活。应听从父母,对亲朋、僧侣、苦行僧等,应宽宏大量,重要的是不得杀生。”阿育王在弘扬佛教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宗教。
当然,阿育王的崇拜和礼遇佛教徒是无与伦比的。他在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说法的地方——鹿野苑,建起了一根巨大的石柱。壮丽的石柱上,有一只脚踏法轮的狮子,而这就是今天印度国旗绿白黄三色中那个醒目的蓝色法轮的来源。阿育王还在帝国的境内建起了多达8。4万座的佛舍利塔,塔内每天都点着油灯、燃着檀香、装饰着各种宝物。同时,他还对佛门施舍大量的土地财物,大力供养佛教僧团。
由于生计问题的解决,佛教内部的各派有了大量时间来进行各种辩论,这导致了教徒们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教义也争吵不休。为了消弭僧团的混乱?熏阿育王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熏在华氏城举行第三次结集?熏赶走外道?熏会诵经典?熏并编纂了《论事》。结集后,阿育王又派遣许多长老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传播佛教。当时佛教徒认为他是个理想的国王,尊其为“护法名王”。
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这棵菩提树在锡兰一直生长到今天。
同时,阿育王派出佛教团向东进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以及中国云南。向北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西藏。向西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甚至希腊。佛教从此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影响着许多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
由于沉溺佛教,阿育王逐渐不理政事,对僧侣的大量布施以及公然袒护反对婆罗门教的佛教徒,并且阻止以动物为牺牲的祭祀,引起婆罗门教僧侣的反对,而军队中的将领,也对阿育王严禁他们侵略邻近各民族而感到愤愤不平。因此到最后阿育王病重的时候,已没有任何权力。他病中曾下令大开国库对僧侣布施,但已经没有人听从。他只得将手中半只解渴用的淹摩罗果赠与僧众。众僧感动异常,用锅煮之,每人喝下一碗汤,然后把果核供奉起来。从这里可以看到,阿育王对待佛教的态度是相当真诚的。
影响
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历史著作里,他被称为“伟大的阿育王”。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就连我国的宁波,还曾经有过阿育王寺,说明阿育王在中国也是有影响的。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第13节 秦始皇灭六国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夏商周等名义上的统一,但却并没有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统一民族和国家,真正的统一国家,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秦始皇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基础,他创立的许多制度,在几千年中,仍然为后人所沿用。正是因为他的统一之功,秦始皇被后人推崇为“千古一帝”。
统一六国
西周灭亡以后,经过春秋五霸,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单单从政治上考虑,它就为中国的统一提供了酝酿基础。七雄争斗的结果,是西方的秦国占了上风。这主要是秦国进行了最为成功的改革——商鞅变法,为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