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 >

第4节

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第4节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他们索性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
装素抹,当垆沽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忙里忙外担任跑堂工作。

这是临邛市上的一件天大新闻,顿时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热
闹非凡。卓王孙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迫不得已分给他们童仆百人,
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也有人讲
这是司马相如搬出的一套“赖皮”作风,逼那位爱脸面的岳父大人就范,于
此也可见司马相如没有一般文人的穷酸相,颇具豪情。这也许是卓文君深爱
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
悠闲生活。

汉景帝之后,汉武帝即位,对司马相如原来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
十分赞赏。

于是司马相如再次来到京师,在狗监杨得意的_引荐下,武帝召见了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更竭尽才智写了一篇《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
大场面,举凡山川雄奇,花草繁秀,车马垣赫,扈从壮盛,皆纷陈字里行间。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见之下,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司马相如在长安踌躇满志,
卓文君则在成都独守空帏,静待丈夫衣锦荣归,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忽见
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


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
许以赏赐,消弭了巴蜀两地不稳的情势,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
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慰;拥旌旗、饰舆卫,声势赫耀地回到
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当然是一定要绕道临邛去看看的,
当地官员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卓王孙自然是十分光彩,执意
挽留这位乘龙快婿与宝贝女儿小住数日,与当年的穷困潦倒,当垆卖酒,自
然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西南诸夷经过司马相如的宣慰与晓喻,尽皆奉表称臣,按理司马相如
功在汉室,应该受到封赏,然而由于他自己困于书生之见,上书谏止汉武帝
狩猎,更借谀讽劝,阻挠了汉武帝的兴致,只给了他一个名位清高而闲散的
官职。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司马相如虽才华出众,也未能
免俗。长久以来,司马相如便为消渴症所苦,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必须有
所禁忌.善加调养;然而司马相如衣食丰足之后不但不知珍摄,反而吃着碗
里,望着锅里。时常周旋在脂粉堆里,如今已经年逾知命之年,卓文君睁一
只眼、闭一只眼,也懒得与他计较。直到司马相如意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在
锦衣玉食之时弃糟糠而慕少艾时,卓文君才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
说道: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

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
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
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的种种好处,实在不便一意孤行,而弄到月
缺花残,香消玉殒的地步。

纳妾不成,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又度过了十年恩爱岁月,司马
相如终因糖尿病溘然长逝,卓文君终于尝到了未亡人冷冷清清的孤寂况味。
回首前尘,恍然一梦,第二年深秋,霜降草枯,长空雁鸣,形影相吊,孑然
一身的卓文君也随司马相如于九泉之下。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
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或许有人会说一向重视礼教的古代,大家闺秀夤夜
私奔,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事实上汉唐时代豪放女子所在多有;深
居闺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秦罗敷与陌上桑据载,秦罗敷是东汉光武帝时,今河北邯郸地方的人。

她那既丽又贤惠的形象是通过一曲《陌上桑》而传颂千古的。
月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采桑,采桑城南;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亡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馀。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髻髻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诗在《宋书·乐志》中,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
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而最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题为《陌上桑》,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
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女主人公在路边采
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

汉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刘良封为赵玉,驻地在邯郸。汉代设有郡国,分
封宗室子弟为王,下辖太守及县乡若干,各郡国有丞相、中尉、御史大夫、
九卿及博士等官,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王国;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改郡国为
公国,职权及范围均较西汉为小,建武十九年宗室各公复晋爵为王,赵王刘
良就是其中的一个,所辖仅一县之地而已,不能与西汉时期的郡国相比,更
无法与战国时代的诸侯国相提并论。有人误以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
赵国,其间相差了六百多年!

秦罗敷是邯郸城里尽人皆知的大美人,除了天生丽质之外,更在梳妆
打扮与服装饰物上,极尽华丽及时髦之能事,因而使得看见她的人,莫不为
之心旌摇曳,意乱情迷,甚而至于目瞪口呆,失魂落魄。她十八岁那年嫁给
当地的王仁做妻子,王仁长得身材修长而白皙,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好青年,
正在赵王府中担任一种叫千乘的职务,夫唱妇随,情爱弥笃。王仁早出晚归,
兢兢业业地为公务奔忙,秦罗敷也忙着采桑养蚕,织绢刺绣,闲下来的时候
便以弹筝唱歌自娱,邻里都说她是一个漂亮而又能干的女人。

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邯郸城外踏青游人往来如织,嫩柳如丝,桃红
李白,赵王高车驷马经过一带桑林,遥见无数少女在绿荫深处,手挽柔枝采
摘桑叶,不啻就是万顷荷叶中点点盛开的花朵,不觉为之心醉,久久不忍移
开视线。

赵王刘良趁着几分酒意,浑然忘我,停下了车骑,游目骋怀,一个一
个地仔细打量,突然眼睛一亮,仿佛在大海之中,发现了一颗璀灿的明珠,
不远处的桑荫中有一个丽人,姿态曼妙。秀艳动人。宛如那一枝出墙的红杏,
关不住的满园春色。怦然心动不能自恃,移近调笑,丽人不为所动,径由随
从人员打听才知是千乘王仁的妻子。

东汉光武帝崇尚节俭,讲求谦让,表彰气节。上行下效,蔚然成为一
种风尚,竞以名节自励,使得社会风气日趋淳美;赵王是光武帝的叔父,自
然不愿与人以口实,担上一个调戏部属之妻的恶名,于是收拾起荡漾的心情,
心不甘情不愿地踏上了归途。

然而回到宫中,方才桑林边惊艳的一幕,仍然清晰地印在脑中,登上


高台极目远望,隐约可见采桑女子仍然辛勤工作不辍,玄思冥想,经过了理
智与情感的一番交战,最后终于决定了一个比较缓和而又不违背礼法的办
法,准备选择一个日期置酒欢会,邀请秦罗敷前来赴宴,然后再相机行事。
倘若她是一个守贞不二,性情刚烈的女子,自然不能相强,以免闹到不可收
拾的局面;如果她是一个虚荣而又开放的女人,未尝不可以许以金帛,施以
甜言蜜语,而达到一亲芳泽的机会。

主意打定,赵王于是命人大张筵席,柬邀秦罗敷前来赴宴,秦罗敷如
约而来,赵王以礼相待,酒过三巡,菜经五味,赵王开怀畅饮,已有五分酒
意,逐渐话语有些模模糊糊。就在赵玉语涉不庄之际,秦罗敷不慌不忙地说
要为他弹唱一曲以助酒兴,在赵王的首肯下,秦罗敷以纤纤玉手拔动筝弦,
轻启朱唇,一曲著名的《陌上桑》就这样产生了。

这诗的第一段是交代秦罗敷的姓氏里居,并把她的美艳容貌及华丽衣
饰描绘得淋漓尽致,更以路上行人及田间的耕作者,贪看罗敷采桑的美妙姿
态,而浑忘所以的痴呆情状,更烘托出她的光艳照人。

第二段是描绘一位太守级的人物,看上了秦罗敷的美貌,冒冒失失地
派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籍,妄图以富贵诱人,而女方以“罗敷有夫”相拒。

第三段是盛夸其夫婿的辉煌经历及显赫地位:腰佩宝剑,骑在白马之
上,千骑相随,多么威风;白皙而有须,修长而劲挺;多么神气。又有谁能
够比得上呢?

赵王刘良当然知道秦罗敷的丈夫就是王仁,那里是什么年逾四旬的侍
中郎,也那里有专城可居;然而他也了解这不过是一种“文学式”的幻化手
段,故意夸张夫婿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与声望,从而暗示出她对目前婚姻生活
是十分满足而幸福的,根本不可能产生红杏出墙之念,想打她主意的人,也
可以死了这条心。

毕竟赵王刘良不敢违背朝庭大力提倡的气节与礼法观念,不能明目张
胆地强取豪夺,在莫可奈何的心情下,眼看无法打动美人的芳心,只好怅然
作罢,秦罗敷的一曲《陌上桑》从此也流传开来。

古时王侯将相有权有势,如果一旦看上了那一家的美艳女子。不论是
待字闺中,或者是出嫁而为人妇,总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地攫为己有;而
秦罗敷以美制情,拒绝了富贵荣华的诱惑,难能可贵地使赵王刘良知难而退,
收敛了他的心猿意马,使这段畸形的爱恋故事,获得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结局。
从此“罗敷有夫”便成了已婚妇女有力的挡箭牌,从而也保全了不少妇女的
名节。

“罗敷”是汉代女子常用的名字,犹如汉代男子喜欢用“延年”是一样
的;正如同今日女士们爱用“玛利”,男士们爱用“俊雄”为名字,同样是
一种时尚而已。

诗中提到的“倭坠髻”是东汉京城一带最流行的发型,是“盘桓髻”
的改进,发髻偏坠一旁,犹如骑士的坠马一般,更显佻巧和妩媚。

我国妇女以带耳环为美,而耳环作为妇女的装饰品是从东汉开始的,
罗敷以明珠作耳环,湘绮及紫绮为衣裳.都是东汉时期的时髦妆扮。

也有人说《陌上桑》的秦罗敷历史上并无其人。中国古代,以男耕女
织为分工。

“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了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
桑叶茂盛,又容易隐避,所以在男女之大限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


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
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可以说,在《诗经》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
象征意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先桑林中那种自由自在的爱情遭到了否定。
桑林成了女子拒绝男子爱情的场所。所以“罗敷”的形象成了美和情感的因
素,同时代所要求的德性的结合。

刘兰芝的柔情与贞烈

“自古红颜多薄命”,人们看这句话时,多与权势、名利联系在一起,实
际上这句话也适宜于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

刘兰芝是汉代末年庐江郡的一个小家碧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
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看样子她是一个家教严谨,多才多艺而又
知书达礼的闺阁少女。十七岁的那年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公务员焦仲卿为妻。

焦家人口简单,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也算是
当地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