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世纪过后,为什么是困顿的西方而不是富强的东方主宰世界-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十九)
中国史学家习惯把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定为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种划分显然是不科学的,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应该以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起点。正是哥伦布、麦哲仑等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孤立地区的文明才开始才全球范围互相影响;人类文明史才开始真正地全球化。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史学家最为困惑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西方而不是东方主宰世界?因为近代史开始时,西方的困顿和东方的富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东方万年不倒翁的中华帝国,在西人眼中无异神话中的天堂。那时威尼斯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在西欧家喻户晓,他笔下的中华帝国地大物博,国泰民安,臣民身居大厦,衣着锦绣,地面生长着名花异卉和丁香、八角、肉桂、豆蔻等西方上流社会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高级调味品;地下则遍布黄金百银等西人梦寐以求的贵金属。。。。。。
十二世纪英国编年史家威廉说的一段话清楚地表述了基督教世界的自卑情绪,当时的基督教世界仅限于西欧。
〃世界的划分是不公平的。在世界的三大部分中,我们的敌人将亚洲占为他们的世袭家园。亚洲乃世界之一部分;我们的祖先认为它相当于其他两部分之和,是正确的。从前,我们的宗教就是在这里伸展出它的分支;除两人外所有的使徒也都是在这里死去。但现在,亚洲一些地区如果还有基督教徒活着的话,他们是靠务农勉强维持生活,他们向自己的敌人纳贡,并默默地渴望、期待着我们去帮助他们重新获得自由。世界的第二部分非洲也是如此,我们的敌人已用武力占据了它200多年;这对基督教世界是一个更大的威胁,因为非洲从前曾供养过这些犹如最有心计的精灵一般的人们,他们的所作所为将使这一停滞不前的时代象拉丁语生存得那么长久地不受基督教《圣经》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世界剩余的地区欧洲。我们基督教徒仅居住在欧洲的一部分地区里,因为,有谁愿意将基督教徒的名声给予那些住在遥远的海岛上,仿佛鲸鱼似的在冰海中谋生的野蛮人呢?世界的这一小部分虽属于我们,但现在也被迫接受了好战的突厥人和萨拉森人:他们已占据西班牙和巴利阿里群岛达300年之久,并期望着吞没其他地区。。。。。。〃
这些自卑怯懦的、中世纪的欧洲人是多么不同于他们那自信勇武的、敢作敢为的后代啊!他们的后代从被围困的半岛出发,赢得对外洋航线的控制,由被围攻者成为围攻者,从而决定了直到现在的世界历史的主要趋向。
三百年后,当英国远征军(海军陆战队)第一次踏上充满神圣华贵色彩的中华帝国时,竟然被看到的景象惊呆了。他们看到的不是传说中的那个英明体面的国度,而是一个近乎白痴般的民族。两千五百名远征军进入国土比英国大五十倍,拥有四亿人口的〃天朝大国〃,就象在自家的庭院散步一样,如入无人之境。当远征军和中国军团进行第一次大决战时,中国军团司令杨芳发现英国舰队在舰身动荡之中发炮仍能准确地命中目标,认为那是一种妖术;于是在广州城搜集大量的猪羊狗血和粪便等臭烘烘的污秽之物,命令每个临战的士兵揣上一盆,迎着对方射来的炮弹泼出去。。。。。。英军果然停止了射击,一个个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看稀奇的热情远远压过战斗的热情。他们发现自己在同一群白痴或神经不正常的军队作战。
中国和西欧位于欧亚大陆的两端,地理位置有不少共同之处,中世纪时期中国的文明程度比西欧要高出很多,中国给西欧输出了不少文明成果,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就是中国传给他们的。至于丝稠和瓷器等奢侈品,西方的上流人士几千年来都仰仗中国的供给。相比之下,中国几乎没有从西欧进口任何东西。近代史开始后,按理应该是东方的中国而不是西欧对世界施加更大的影响。可实际情形恰好相反;不是中国也不是比中国落后但比西方先进的伊斯兰世界,而是最为落后的西欧主宰了今天已知的世界。这一出人意外的结局提出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起这一重大作用的是西欧人?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阿拉伯人或中国人将世界各大洲联系在一起,成为近代世界的主人?
中国人也许会说:西欧的地理位置帮了他们的忙。西欧离美洲较之中国离美洲要近好几倍,正是和美洲距离较近的缘故,使西欧人率先发现并控制了新大陆,并利用新大陆的丰富资源来状大自己,从而使世界力量的天平发生了有利于西欧的倾斜。西欧有了强有力的〃外援〃,才能在近代史时期后来居上。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西欧人和中国人居住的地理位置调换一下,让中国人住在西欧,中国人能否比西欧人率先发现美洲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中国人就算居住的地理位置变了,社会制度也不会相应改变,在西欧和在东亚一样照旧闭关锁国,政府一样禁止中国人制造远洋船只,禁止中国人擅自走出国门;不可能允许中国的探险家(如果有的话)进行远洋探险;更不可能象西班牙国王伊萨贝尔一样用自己的财产资助哥伦布进行命运不可知的冒险航行。就算碰上了空前的好运气,季风把某支船队吹到了美洲(撞上如此好运的概率几乎等于零),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中国政府能否主动利用发现的成果,象西欧人一样控制美洲,利用美洲的资源状大自己的力量,回答也应该是否定的,南洋的中国人命运就是最好的见证。中国人早在十一世纪就自发移居南洋(西欧所渴望的香料原产地;西欧人早期进行远洋探险,向外扩张的原动机就是获取香料并控制香料贸易);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后移居的规模更大。中国人在南洋辛勤拓植,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逐步主宰了南洋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当西班牙人成了菲律宾的主人时,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从来也没有中国人那样多。1603年,马尼拉的中国人高达两万人,西班牙人则只有中国人一半的数目。主人的数量少于〃外人〃,主人的不快是可以想象的。为了消除这种不快,西班牙人无端对马尼拉手无寸铁的中国人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对中国人实施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在本国(菲律宾当时属于西班牙的一部分)无端屠杀外国平民并非只有西班牙一家,受害的对象也并非中国一家,十九世纪末的的清政府也曾利用义和团的暴民屠杀居住在中国的所有外国人,但外国政府的反应迅速而激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成著名的〃八国联军〃去拯救处在危险中的本国侨民,并对清帝国实施惩罚战争。中国政府对类似事件的反应正好与西欧相反:当西班牙人对马尼拉中国人实施大屠杀时,远在北京的中国皇帝大叫杀得好,并宣称海外子孙是中华帝国的叛逆,不受中国政府的保护。当时中国离菲律宾的距离比西班牙离菲律宾要近好几倍,中国当时的综合国力也不在西班牙之下,如实施武力干预应该能够阻止西班牙人的暴行;就算不采取实质性行动也应在外交辞令上象征性地抗议一下,最起码也不能作西班牙的帮凶。西班牙人在中国政府的〃鼓励〃下,把对中国人的大屠杀作为一项国策;中国人每超过一定的数目就把大屠杀继续一次,类似的大屠杀前后一共进行了三次,几十万无辜的中国平民痛哭无告,象剥光了衣服的弃儿一样任人宰割。假设中国人发现了美洲,政府是不可能进行有组织地殖民的。中国人自发移居过去,其命运肯定不会比南洋的中国人更好。
世界近代史出人意料的发展趋向:是困顿的西方而不是富强的东方成了近代世界的主宰。这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要阐述的几点也许是造成这一反常结果的主要原因。
一、基督教的扩张主义
欧洲走上征服世界的旅程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欧洲基督教的扩张主义来解释。与流行东方的佛教、儒教和伊斯兰教完全不同,主宰西欧的基督教浸透了普济主义、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从一开始起,基督教就强调四海一家,宣称自己是世界宗教;积极传教一直是基督教会的主要特点。而且,为了使异端和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基督教会总是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
基督教世界的好战也是对东方在较早几个时期里频频入侵欧洲的一种反应。欧洲是欧亚大陆的边远地区,落后、人口稀少,早先常遭到野蛮的、信异教的印欧人、日耳曼人、匈奴人、马扎尔人和阿拉伯人的蹂躏。早期的欧洲为抵抗形形色色的入侵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到了中世纪末期,西欧在创伤中逐步恢复了元气,实力有了实质性的增长。为了较为长久地摆脱被征服的恶梦,西欧对外部的敌对势力(现存的或潜在的)采取进攻态势,发动了先发制人的反征服战争。中世纪后期一连串的〃十字军东征〃就是西欧企图向外扩张,化被动为主动的早期尝试。十字军东征虽然失败了,但伊比利亚半岛的〃十字军〃却成功地把穆斯林入侵者逐出了西欧,拔掉了穆斯林帝国侵犯西欧的桥头堡。西北的十字军〃条顿骑士团〃则成攻地用利剑将基督教传播到普鲁士和波罗的海诸国家。
因此,欧洲的海外扩张在某种意义上是基督教十字军远征的继续。早期的探险者及其支持者之所以要东征,除了想到达传说中神话般的国度印度和中国谋取黄金和香料外;部分也是出于传播基督教的动机。自13世纪马可。波罗东游以来,欧洲人已知道亚欧大陆的东端有一些敏华富庶的大国;还知道这些国家不属于穆斯林。欧洲人希望这些国家能同基督教徒联合起来,从东、西两方大举夹攻穆斯林世界。
促使欧洲人开始海外冒险事业的动机很多,为上帝服务和寻求黄金可能是其中最强烈的动机。达。伽马抵达卡利库达时,曾向当地惊讶不己的印度人解释说,他来这里是为了寻找基督教徒和香料。同样,征服者伯纳尔。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和他的同伴去美洲大陆,〃是为了象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因此,西欧的传教士总是紧跟在远征军之后,积极向被征服的地区居民传播基督教。他们的传教士身份也因此一再地被扭曲;中国人就一再地把他们看成是侵略者的〃间谍〃。
基督教的好战性和努力改变异端信仰的精神显然是欧亚其他宗教所缺乏的。诚然,穆斯林用刀剑征服了地中海周边的辽阔地区;在这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好战的;但总的来说,他们对自己臣民的宗教信仰漠然置之。通常情况下,他们更感兴趣的不是自己的臣民是否信奉伊斯兰教,而是向自己纳贡了没有。穆斯林缺乏基督教徒那种必须将异教徒的灵魂从地狱中拯救出来的压倒一切的热情。同样,佛教为印度以外地区所接受,与其说是因为僧人尽心竭力地从事传教活动,不如说是由于爱好和平的旅行者和移民使印度文化逐渐传播开来的缘故。彿教的传播不是倚仗武力,而是凭借其教义和仪式的吸引力。
中国是一个功利主义的民族,国人的宗教感情也许是世界上最最淡漠的,因此对各种形式的宗教也是最最宽容的。早期去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对他们在那里所遇见的宗教上互相容忍的态度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1326年,佩鲁贾的安德鲁主教曾这样写道:〃实际上,在这幅员广大的帝国,普天之下所有的人,包括每个民族、每个教派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信念自由自在地生活;因为他们持有这样一种看法,或者更确切地说,持有这样一种错误观点:人人都能够在他自己的宗教中得到灵魂的拯救。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仍可自由地、毫无阻碍地传经讲道。〃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人允许他们自由地传播福音这一点又惊又喜;同时又对伊斯兰教在中国西部自由传播耿耿于怀。
和基督教的扩张和好战精神不同,在中国流行的儒教和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忍让和知足常乐的精神的教义中随处可见。。。。。。
正是基督教义中的扩张主义和好战精神,使西方的基督徒率先踏上了征服世界的旅程。
二、面向大海的开阔胸怀
我在研究中国史和欧洲史时,对欧洲和中国的差别留下了两点极为深刻的印象:一是欧洲国家大多是忘于外族之手;中国的历代王朝则多半亡于自已人之手。这点可以解释中国人不团结好内斗缺乏民族内聚力的原因。二是欧洲早在几千年前的古典时代就建立了强大的海军,海战也是对外战争的主要战场;古代中国虽然也有所谓的〃水师〃,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前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