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第37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平仲身边,他今后非怨恨这安排不可。
“既然如此,你到时见到圣上就直说好了!”他微微颔首,突然又取笑了一句,“陈国公主能够有你这么一个如意郎君,总算是天可怜见。若不是那回秦国公主替她一嗓子嚷嚷了出来,怕是所有人都蒙在鼓里。如今可好,将来至少琴瑟和谐不是一桩难事。”
姚平仲在男女事上毕竟还有些矜持,听到这些戏语当即有些招架不住,含糊了几句后便慌忙告辞。他今日刚刚抵达京城,若是还在这里盘桓而不回姚府,那就着实太过分了。
辞出高府之后,他便匆匆回到了将巷地姚府,才一下马,几个家人便惊呼一声,一时间,上前迎接的迎接,往里面通报的通报,竟是乱成一团。没过多久,如今这里辈分最长的姚麟长子姚靖便匆匆迎了出来,一见姚平仲便立刻大笑着迎了上去。
“好,好!希晏你回来就好!”
后面的那群叔伯以及诸同辈也同样用殷羡的目光看着姚平仲,虽说姚家一直都是山西巨室,声名在军中也是赫赫不坠,但是,比起那些文官以及开国元勋来,毕竟是逊色不止一筹。也只是到了姚麟死赠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姚家方才真正成了一个官宦人家。但人们提及曹家等将门世家的次数仍然是多于姚家的次数。
作为一个世家,他们的历史还不够长!
大宋将公主下嫁给武将子弟的次数相当多,石守信潘美等大将子弟,都曾经有公主下嫁的荣耀,而曹家更是出了一个皇后。而随着一代代的推移,当年那几个将门世家尊荣仍在,但是子侄中却少有争气的,取而代之的则是姚家种家折家这样的将门,但是,在功勋上追上前者,并不代表着在地位上就能完全盖过前者。
但是,如今姚家便要出现有史以来第一个驸马,让这些武臣出身的子弟如何不欣喜若狂?转文阶虽然让他们可以选择一条不同的仕途,但是,毕竟世上之事不会那么轻易,文官根深蒂固的领地,他们也不是那么快就可以插入进去的。直到如今,姚家后辈换文阶的,大多数人都还在九品上转悠,唯有姚靖稍微好一点,但官职也不过从七品下,这和姚平仲已经正式迈入正式武官的行列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四卷 国之末路 第三十四章 尚主乃是家门幸
姚平仲见一大帮子人全都用热切的眼神看着自己,心中不由沉甸甸的。
所幸此前已经到高俅那里把话都说开了,否则,若是自己此时一口说不愿意尚主,只怕会被唾沫星子淹死。饶是如此,他对这种阵仗也很有些头痛,随姚靖一起敷衍了几句便匆匆进了大门。
一帮子叔伯子侄退开之后,姚靖便将姚平仲带到了书房,当面将姚古的一封信交给了他。见姚平仲面色微变,他便叹了一口气解释道:
“这消息是传得最快的,我知道了之后,便立刻派人飞马通知了你大伯和你父亲,你大伯只带了一个口信,说这是姚家最大的荣耀,至于你父亲则捎来了这个。我没有拆过,想必你父亲有其他话要吩咐你,你自己看吧。”
等到姚靖走开,姚平仲方才拆开信封,把信展了开来。虽说姚家在文学一道上都没有什么造诣,但是,多亏家境殷实的福,基本上识字都是不愁的,而姚古的那一笔字虽说并不是写得如何出色,但却充满了战场宿将的豪爽不羁。
信上说明的意思很简单——姚家虽然出了好几代将领,但是,毕竟还根基不够牢固,若是这一次姚平仲能够迎娶公主,至少能为宗族中的其他人赢取很大的政治筹码。和皇家结亲而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相信在天子官家还要用兵的时候,这些都会被消减到无需考虑的地步。至于之后四海升平的事,那时姚家根基已深,转文阶的子弟想必已经多了。
总而言之,其中只有一个意思,哪怕是为了家族考虑,姚平仲也应当迎娶公主。
作为姚平仲本人而言,自小的教育摆在那里,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姚麟一直教育他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没有自己的想法。想到刚刚在高府的时候,高俅那种说话的语气,再比较一下自己父亲地口气,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愤世嫉俗的冷笑。这丝笑容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好,原封不动地塞进了封套中,然后才打开书房门走了出去。见姚靖依旧在院子中来回踱步。他便开口说道:
“伯父,爹爹的信我已经看过了,也请你们放心,这等大事,我断然不会儿戏处置。”
这样一句话无疑让姚靖松了一口气,接下来,整个姚府便开始一系列准备,包括为姚平仲量体裁衣。当三日后赵佶召见的旨意传到姚府之后,姚平仲穿上那赶制出来的新衣,怎么也算是相貌堂堂仪表不凡。
这不是以一个战场武将的身份去面见天子。所以。一身甲胄自然是说不过去的。为了能够给天子留下最好地印象,姚府上下的女人几乎是费尽了心思。当赵佶看到前来晋见的姚平仲时,几乎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那个英气勃勃的姚家少年郎么?怎么看上去像一个饱读诗书的玉面郎君?
也正因为如此。赵佶开口第一句话并未涉及正题,而是饶有兴味地问起了姚平仲回京之后的经过。而姚平仲如今对于面圣已经拥有相当的经验,神态自若地将所有事情一一讲述了一遍,除去略有干碍的,他完全没有任何删减。
对于这种态度,赵佶自然万分满意——赵婧虽然不是他的女儿,但是,这许多年养在宫里,着实和自己地女儿没有多大区别。姚平仲这个人选是他事先没有想到地,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人选远远胜过其他人。那些已经几辈没有上过战场的元勋子弟,哪里及得上这个一刀一枪,完全靠自己打拼出一条路子的年轻武将?
“希晏。”赵佶突然不再用姚卿家这个亲切中带有一丝疏离地称呼,直呼姚平仲的小字,“朕的意思想必他们都已经和你提过了,陈国公主如今已经到了婚嫁之龄,大家几乎在整个京城的适龄子弟中筛选了一遍,谁知最后。还是秦国公主的话提醒了朕。你年纪轻轻便征战沙场,立下功劳无数,年轻才俊四个字,只怕还有些辱没了你。而你的叔祖姚君瑞当年立下汗马功劳,兼且为殿帅期间又是兢兢业业,倘若知道这桩婚事,朕想他在泉下也应该感到欣慰。”
听到天子提到姚麟的名字,姚平仲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翻身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道:“倘若叔祖知道圣上如此嘉许,便是身在九泉,也必定心满意足。圣上对姚氏一门的恩宠,臣感激不尽!”
姚平仲这么一说,赵佶顿时把剩下的那些话全都吞进了肚子里——难不成还得劝小两口好好过日子,让姚平仲别欺负了公主么?那也太琐碎了!
当下赵佶便岔开了话题,问起了河北边防情况。这原本就是姚平仲拿手的,便没有了起先地慌张,回答得滴水不漏。而赵佶也把心思从家事上抽身了出来,一个个问题竟是事无巨细,待到一番对答完成之后,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不知不觉竟留了你这么久。”赵佶眉头一扬,赞许地点了点头,“接下来先是天宁节,然后又是正旦,朕的意思是明年开春再办婚事。你既然身负军职,也不好留在京城太长时间,先过了天宁节,等到枢密院那里有了交待之后,便先回河北去吧!”
对于姚平仲来说,这句话无疑是一道赦令,他顿时长长松了一口气。要是让他这几个月都留在京城中被人指指点点,那还不如死了算了。想到这里,他连忙弯腰称谢不迭。
在内侍引导下退出禁中之后,姚平仲不禁举头望了望天。十月初的阳光已经失却了几分暖意,只是这大把大把的阳光洒在街头,再加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顿时平添了热闹的气氛。他扫了一眼那些朝自己投来好奇目光的人,微微一笑,随即翻身跃上了马。马蹄阵阵响起之后,他很快便消失在大街尽头。
之后,姚平仲再次造访了高府,而这一天,恰巧高府那帮大人又不在,凑趣的燕青便拉来了高嘉,三个人便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若是不知道地人看到两个大男人陪着一个正在瞌瓜子的小丫头,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
高嘉知道姚平仲担心的是什么,先是把赵婧夸得天下无双,然后才撇撇嘴道:“不是我说蜻姐姐的好话,赵叔叔的那些女儿如今都还小,就只有蜻姐姐和芙姐姐两个年长的公主。以她们从小在宫中长大的情形来看,有这样的性情已经很难得了。希晏哥哥,那些文官一个个把女儿都养得像个木头似的,相比之下,蜻姐姐至少不是那样的人。”
燕青听高嘉说得越发露骨,忍不住在她的头上敲了一下:“人小鬼大,你自己淘气,就说人家像木头?若是人人都像你这样,我看大宋一大半的闺女都要嫁不出去了!你上次不是说,宫中那些娘娘有话要吩咐希晏,都是些什么话?”
毕竟娶妻乃是天大的事情,姚平仲又不可能偷偷去深宫瞧一眼公主,只能寄希望于高嘉的说明。刚刚那一通话下去,他已经是稍稍放心了些。但一想到今后要应付宫中那么多妃嫔的“关怀”他仍然是在心中倒吸一口凉气。
“嘻嘻,无非是让希晏哥哥这位准驸马爷好好看顾婚姐姐罢了!”
高嘉嘿嘿一笑,脸上露出了促狭的笑容,“虽说我大宋的驸马爷没有不许娶妾这一条,不过,要是希晏哥哥你敢对蜻姐姐不好,别说别人,今后我就第一个不放过你!至于今后的节礼,各位娘娘都说了,不必铺张浪费,你送什么她们收什么,只要你待蜻姐姐好,谁都会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
这话却有些过了,须知赵婧生母早逝,虽说一直长在深宫之中,但以往要说有这么大的面子却是不可能的。高嘉虽然聪明,但是对这种事毕竟还有些懵懂,而姚平仲不解京城局势,自然更不清楚其中内情。倒是燕青眼珠一转,心底暗自冷笑了起来。
谁不知道高俅虽然数次上下,却始终屹立不倒,靠的是天子的绝对信任,后宫那些娘娘又有谁是省油灯。若非如今高家三位公子都还小,恐怕那些有公主的娘娘全都会设法把公主嫁入高门,那些人之所以纷纷巴结高嘉,还不是在打这种主意?
尚主乃是姚家的一大幸事,何尝又不是那些嫔妃的机会,没有父母作为依靠的赵婧,自然不得不依靠那些妃嫔,而借此而和高家打好关系,不正是这些人所想的么?
当下燕青便拍了拍姚平仲的肩膀,语带双关地说道:“总而言之,希晏,你对于这桩婚事无须有什么担忧。以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就行了。有大哥和我们这位小千金给你做靠山,天下有谁敢算计你?要知道,惟有这个最大!”他神秘兮兮地指了指天,大笑着扬长而去。
天大地大,自然是皇帝老子最大!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四卷 国之末路 第三十五章 兴灵故地近咫尺
西芜围西凉四州以及灵州的失守足足让李乾顺老了一圈,他幼年登基,虽然早年在其母梁太后把持朝政的情况下,他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傀;儡,但毕竟亲政之后顺风顺水,甚至还呈现出国力日上的趋势。然而,他绝对没有想到,推行汉化的后果,竟然是亡国!
众叛亲离,这句话如今用在他的身上是最贴切不过了。除了兴庆府中忠于他的数万人之外,各地城池未曾失守的已经不多了,而那些散居各地的党项贵族,则在听说要放弃家园之后,纷纷降宋了事。而那些零星牧民更是纷纷迁入大宋陕西境内,放弃了畜牧而改行种田。而在以前,就是给大宋西北边将一百个胆子,他们也绝对不敢收留党项逃人,现如今一切都变了。
他可以选择退,待到他日再谋图卷土重来,但是,他还能够忍受那种冰天雪地的日子吗?别说是他,就是如今夏军之中最勇敢的勇士,恐怕也未必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生存。汉化曾经给西夏带来了一时之利,但是,长时间骄奢淫逸的生活却腐化了族中勇士的气势,他们在上阵杀敌的时候,无不惦记着家中的美妾家产,这样还如何能够一往无前?
如果上天还能够给他一次选择,他一定不会把心思放在那些汉族的服仪制度上,他一定会在把军权都抓在手里之后,继续使用先祖那一套练兵的方式,可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天色灰蒙蒙的,但是,他盼望了无数次的大雪却没有来,而且精通天象的臣子已经回报,说是今年第一场雪怕是要比往年晚一个月左右,这无疑粉碎了他的最后一丝希望。
兴庆府周边互为犄角的三座城池已经岌岌可危,在大宋层出不穷的攻城利器下,那曾经坚固的城墙已经伤痕累累。而更有大宋猛将率人数次攻上城头,若不是将士还有一股血气在,只怕是早就守不住了。而在得到兴平府灵州作为根据地之后,大宋已经不用担心后路问题,自然是卯足了劲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