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高太尉新传 >

第271节

高太尉新传-第271节

小说: 高太尉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
燕青一早便看见了赵鼎,尽管自己的大哥就是高官,但是,他对于那些当官的依旧没有什么好脸色,因此刚才故意运功于目想给赵鼎一个下马威,谁知对方竟能够坦然和他对视,不免心中一动。他利落地跳下马,随手把缰绳扔给一个卫士,这才好整以暇地上下打量了赵鼎一阵,随口问道:“你可是来找我大哥的?”
“正是。”虽然觉得燕青的态度颇为轻佻,但是,赵鼎还是依礼拱了拱手。在船上这么多天,就算他原本不知道,也在众人的交谈下得知高俅除了有一个亲弟弟提举华亭市舶司之外。还有一个情谊深厚的干弟弟待在身边。只是,在他的心底,对于这种攀上权贵却又不好上进的纯粹衙内,他并没有多少好感。再加上看见对方在大街上纵马疾驰,口气更是僵硬了些:“下官赵鼎,本想请见高相公,谁知他们竟告知高相公不在,故而在此等候!”
吃了一个钉子。燕青反倒觉得此人有些骨气。要知道,这几日他碰到的几个进士当中,人人都把他当作衙内敬着,让他好不恼火。他随手招来一个卫士,板起脸质问道:“大哥真的不在么?”
“这……”那卫士脸露为难,不安地扫了一眼赵鼎,又觑了觑燕青地神情,最后只得嗫嚅道,“七公子,您也该知道……如今有要紧的客人在里头……”
不解释还好。一听到“要紧的客人”这五个字。赵鼎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连连冷笑道:“好,既然高相公有贵客。那我只好改日再来。想不到我紧赶慢赶回来奏事,却还是算不上要紧的,若是不要紧,当日高相公又何必吩咐我们!”
他正欲转身离开,谁想到一只手腕却被人抓了个严实,甩了好几下根本挣脱不开,回头见是燕青,他顿时更为恼火。”怎么,七公子想要禀告高相公,治我一个不敬之罪不成?”
“谁耐烦管你说错了话!”燕青眉头一挑。一脸的没好气。他转头扫了面前的几个卫士一眼,沉下脸吩咐道,“不管大哥是怎么吩咐的,再要紧的客人总不会呆一整个晚上。总而言之我看他顺眼,就把他带进去了,要是有人责问下来,就说是我地主意便是!”
几个卫士见状心中不由叫苦不迭,但谁也不敢去拦燕青,只得眼睁睁地让他拽着赵鼎入了大门。然后才面面相觑地对视了一阵,同时唉声叹气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直到把人带到了中庭,燕青才松了手。他环抱双手看着赵鼎,突然笑道:“我听说过,你是这一次的进士中最年轻的,怪不得也最莽撞。这种门上人的话有诸多花样,官场上的哪个人不知道,偏生你竟然当了真!看你刚刚的样子,怎么,看我这个衙内不顺眼么?”
只是一小会,赵鼎就发觉自己被燕青拉过的手腕出现了一道红色的痕迹,又麻又痛,心中不由有些骇然。故而在听到燕青最后一句话时,他本能地咽下了“不错”两个字,而是郑而重之地反问道:“七公子,我听说你很早便与高相公认了兄弟,如今高相公的三弟高傑高大人已经做了官,我看你武勇不凡,为何不去谋求一个出身?这纵马飞驰长街形同纨绔地所作所为,你就不怕折了高相公地名声么?”
燕青闻言先是勃然大怒,但发觉赵鼎并无任何讥嘲的意图,他又勉强压下了心头的情绪,但神色便有些淡淡地:“人各有志,你们认为为官出仕方才是正道,却未必人人都喜欢!”言罢他也不再多话,反身便往里走,“既然是我把你带进来的,你便跟我来吧,否则,纵使你到了这里也见不着我大哥!”
赵鼎满心疑惑,却忖度这是人家家事不再多问,便立刻起步跟在了燕青后头,及至靠近一座小楼时,他方才看见一排家人和十几个卫士守在外面,显然是较之刚才的中庭戒备森严。
看到燕青,一帮家人纷纷迎了上来,却个个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赵鼎。问清缘由之后,在此地伺候的高升便暗叹燕青多事,但仍不敢怠慢,匆匆进去往报高俅。
“赵鼎?”听到燕青居然带着赵鼎过来,高俅不由略有些诧异。尽管知道这个赵鼎乃是史书上南渡后的绍兴名臣,但是,他并没有另眼看待,分派的任务也和其他的进士别无二致。只有这样,他才能不用任何先入为主的眼光评判这些人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谁知道一向不兜搭官员的燕青竟会突然搅和进来。
看了一眼对面地李纲,他便突然有了主意。都是相仿的年纪,都是史书上赞不绝口的名臣,何妨让这两人聚一聚首?想到这里,他便颔首吩咐道:“也罢,你把赵元镇请进来!”
赵鼎见燕青交待完之后便自顾自地没了影,一时又摸不准自己还要等多久,不觉有些烦躁。不过,既然进来了,他便打定主意不见到高俅绝不离开,心里立刻开始盘算待会该说些什么,倘若高俅问起刚才的事情又该如何回答……正想得出神的时候,他突然听到耳边传来了一个响亮的声音。
“赵大人!”
见赵鼎终于回过了神,高升不禁暗自摇头。刚才足足叫了三声,对方却全无反应,也不知道七公子是看中了他哪一点,硬是把人带进了这个地方。”相爷有命,请赵大人跟小人进来!”
赵鼎抬头看了看天色,便知道自己并未等多久,可是,刚才不是说里面有贵客?见高升已经反身领路,他连忙跟在了后面,经过几间内有烛火却房门紧闭的侧房,他终于到了一间灯光最明亮的房间前。
“相爷,赵大人来了!”
“元镇进来吧!”
听到这个声音,赵鼎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便推门而入。眼前的房间并没有什么豪华地陈设,除了一边靠墙的书柜之外,便只有一张书案以及三把椅子一个几子。书案后的椅子上自然是坐着高俅,而临窗边的是其中一张椅子上,赫然坐着一个年岁不大的青年。见此情景,他不由大为惊疑,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就是外头人口中的要紧客人?
赵鼎弯腰行过礼后,便直言道:“高相公,请恕下官冒昧,下官早上刚刚从临平镇回来,本应该即刻前来奏报的,不想却睡了过去,所以只得晚间匆匆来访!不料一时情急和门外人发生了口角,所以……”
“小事而已,元镇不用放在心上。”高俅微微点头,示意赵鼎在另一边坐下,这才笑道,“外头人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和人解释还有种种麻烦,自然就顺口说我不在。”见两个年轻人互相打量,他不由莞尔一笑,便开口介绍道,“元镇,这一位是无锡李纲李伯纪,先前我曾经上书奏无锡奇石之事,便是承了伯纪的慧眼!”
“伯纪,这是本次东南之行中最年轻的新科进士——解州赵鼎,曾经在策论中直言章惇执政时的疏失,也算是胆大包天的人物。”
一番介绍之后,两人便起身相互礼见。而李纲虽然年长,却毕竟没有官身,因此不免更加谦逊了一些,而原本还颇不以为然的赵鼎得知对方便是一言掀起奇石案的主角,不由也多了几分礼敬。总而言之,这南北两个才子的初次见面,并没有多少针尖对麦芒的感觉,让一旁的高俅颇为满意。
既然引见过了,高俅便正色问道:“元镇匆匆赶回,可是有什么发现?”
“高相公,下官在长安镇逗留了五日,在临平镇逗留了三日,该看的情形下官自信都看到了,所以才赶了回来!”
这下换成高俅诧异了:“这么快!”
“下官出身贫寒,此次未带一个从人,就是以一介游学士子的打扮游了两地。江南士子游学本就是很正常的事,自然不会引人注意。再加上我晚上都宿在民家,看得自然比寻常人更多一些!”
第二部 经略 第十一卷 恩威并济 第六章 笑谈中风卷残云
说起此番外出的见闻,赵鼎便收了笑脸,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凝重之色。
“人说江南富庶之地,我也一向如此以为,如若不是此次以游学士子的名义住进寻常民宅,我还不知道百姓的生活如此清苦。就拿我在临平镇落脚的一户人家而言,这户人有三亩的薄田,当家人还在镇上摆了铺子卖点心,原本我还以为那是小康之家,谁知道当我拿出五十文钱酬谢的时候,他们还是千恩万谢。我后来才知道,他们家人口多,每年完税都要靠平常积攒,所以半点不敢浪费,而他们家的老二尽管颇有点天分,但还是早早退出了镇上的公学。不过,这些都是应有之义,我并不是为这些而吃惊。”
说到这里,赵鼎略顿了一顿,突然咬牙切齿地道:“真正让我吃惊的是,据他们所言,镇上的最大富户,竟是靠收了铜钱之后熔铸铜器而起家的!”
此话一出,高俅不由脸色微变,见李纲依然是原先的模样,他不由暗叹了一声。此中情弊,李纲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又怎会不知,临平镇一地就已经如此,放眼整个江南,这些情况还会少么?
“我早就知道,朝廷年年铸钱数千万,市面上的铜钱却依旧不够,这都是因为有黑心的商人私下收了去铸造铜器,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其中还有朝廷官员的干股!临平镇长安镇都属于盐官县,据他们所说,仅仅是盐官一个县,每年流入临平镇贾家的铜钱就有数百万文之多,而这些人倒手出去便是两三倍的利……”
“元镇你先不要说了!”高俅摆摆手示意赵鼎暂时止住,这才闭上了眼睛。后世的铁证已经摆在那里,贪官是杀不完的,以朱元璋开国时那样的严刑峻法,尚且不能肃贪。更何况是从不杀士大夫的大宋?和后世任何一个时代比起来,大宋的士大夫的待遇都是最好地,说是高薪养廉也不为过,吏治也还算勉强过得去,所以,他的任务不只是惩治几个贪官,而是要思索一条制度。
铸钱、盐课、漕运,这本来是国家取利的大道。但是,现如今铸钱是年年亏损年年加铸,而后世雍正朝改变铅铜比例的铸钱法已经证明不可行,而查禁又存在制度上的困难,所以市面上便呈现出大量缺钱的景蕤他不说话,旁边的李纲却突然开了口:“高相公,自江南福建沿海一带每年流失出去的铜钱都有数亿之巨,既有入高丽日本地,也有到交趾蒲甘真腊等地,我朝的铜钱在那些国家。比他们自己的钱都要好用。商人重利,即便用官员严防,也难以阻挡那些小吏与之勾结。所以是防不胜防。比起铸造铜器的那些钱来,我却认为,运到海外的铜钱更加严重。”
这些话和自己当初对赵佶说的何等相似?高俅暗地叹了一口气,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苦笑。元朝他是不清楚,明清两代也同样缺钱,但是,缺口却不像大宋这么大,原因很简单,明清两代银两的流通性远远大于宋朝,而究其原因却是通过贸易从海外输入的。而那些白银的真正产地不是别处,正是美洲。如今哪怕真的不远万里把商品运到欧洲,恐怕也别想换回什么贵金属。这年头,欧洲连蒙昧地中世纪都没到,那里地贵族连大宋的小地主都不见得能比不上,购买力就更不用提了。
赵鼎见李纲侃侃而谈,发觉高俅不作声,不禁有些焦躁。思量半晌,他突然咬咬牙道:“恕我直言。其实,当年我们几个好事的士子聚在一起地时候,曾经提到过,既然朝廷铸钱年年亏本,为什么还要一再加铸,少铸或不铸不就成了么?”
“赵大人这不是开玩笑吧?”李纲闻言脸色大变,情不自禁地皱起了眉头,“如今的铜钱就已经不够用,倘若朝廷不铸,那么,市面上的钱从何而来?若是一再缺钱,再被敌国谍探造谣生事,恐怕天下便要人心惶惶!”
“虽然只是我们那时的一句戏言,但是,其中关键却有一点。”赵鼎并没有因为李纲的质疑而收回先前的话,反而是坐直了身子正色道,“高相公,伯纪兄,我朝太祖开国时,年铸钱数百万贯,却是堪堪够天下人使用,而如今每年铸钱五六千万贯,为什么反倒不够了?私造铜器是一桩,流落海外是一桩,百姓私藏作为积蓄是又一桩,只不过,在市面铜钱不够使的情况下,为何物价从未在很大程度上下降过?”
“没错,若是铜钱真的少了,那么物以稀为贵,一文钱能够买到的东西应该更多,物价应该下降才对,但是,自神宗年间起,物价却是节节攀升,同样一文钱却买不到多少东西,所以说,这不合情理!”李纲一拍旁边的几子,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异色,“之所以铜钱太少,无非是因为铜贵钱贱,倘若一文钱能够买下地东西和其中的铜价一致,那么,也就不会有这些纷争!朝廷若是能够铸大钱,以一当十……不,哪怕是以一当三,也许便能够解去铜钱不够的窘境!”
高俅先是频频点头,最后却几乎忍不住翻了白眼。这不是蔡京的当十钱法么,怎么变相从李纲的嘴里说出来了?他强忍住反问质疑的冲动,伸手朝两个已经很有些激动的年轻人虚虚一按。
“好了,你们两个少安毋躁,虽然乃是时弊,但是,一时半会要找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