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天竺热风录-田中芳树 >

第3节

天竺热风录-田中芳树-第3节

小说: 天竺热风录-田中芳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H绻拥谝晃簧窕霸奁盏氖贝迹罗醭梢砸恢蓖扑愕轿髟湍暌郧埃还话闳衔甏宄耐罗房加谒稍薷刹嫉氖贝鞘俏髟�600年左右的事情。
  于西元六世纪末诞生的松赞干布,可以说是藏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消灭了青藏高原上的各个独立小政权,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帝国,而且还在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创造藏族文字等方面做出了极为巨大的贡献。不仅仅是吐蕃帝国,说藏族也是松赞干布这位有力人士一手创造出来的也不为过吧。
  吐蕃刚刚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时候,便开始以其军事、政治和领土开拓方面的成功而著称于世,从此与亚洲诸大国开始共命运。而其中使得吐蕃具有相当发言权的决定性因素,则是其强大无比的军队。
  根据后世史料的记录,吐蕃帝国的军队达到了数十万那样的庞大规模。吐蕃的士兵们身披被同时期唐朝人称为“精良”的重型铠甲,未得到保护只有两只眼睛,无论是弓矢或刀枪都难以对处于这样重甲保护下的士兵造成伤害。在松赞干布严厉到冷酷的军法调教下,吐蕃的士兵以勇敢无畏而著称于世,据说在作战的时候,战阵后队的士兵只有在前阵士兵全部战死后才会接着投入战斗。
  依靠这样一只强大的军队,松赞干布带领着吐蕃帝国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无论是喜马拉雅山系南侧的小国还是西域的绿洲国家,在吐蕃帝国面前无不望风而降,吐蕃成了自大食帝国崛起前西域最为强大的政治实体,也从此展开了与中原唐王朝的外交往来。
  此前,通过外交交涉与武力威胁结合的手段,松赞干布已经迎娶了尼婆罗~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的赤尊公主,此时他又计划向唐朝求亲。不过唐朝到底不同于尼婆罗,唐太宗李士民干净利索的回绝了吐蕃的使者~也可能是因为吐蕃的使者当时还不明白唐朝不同于以往吐蕃交往的对手。
  总之,吐蕃的使者未能把唐朝的公主带回吐蕃,为了交差就编造了“本来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唐已经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就是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所以才没有成功。”的谎言。勃然大怒的松赞干布立刻动员了二十万大军对吐谷浑展开了作战,轻松的击败了刚刚败于唐朝之手的吐谷浑。
  “既然唐不把公主送来,那我就带着军队打过去把公主抢过来!”
  意气风发的松赞干布率领着大军进一步对唐朝的西部边境地带发动了攻击,虽然战争初期进展顺利,但很快便遭到了唐朝的强力反击而陷入了困境。为了劝说自己目前还没打过败仗的主君撤退,有八个吐蕃的大臣自杀,最后两国到底还是实现了和平。
  贞观十四年,西元640年,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发生了,藏族历史上仅次于松赞干布的民族英雄,吐蕃帝国最为出色的大臣禄东赞,带着一百个人与五千两黄金的求亲队伍,再次的抵达了长安。
  吐禄东赞的活动大获成功,随着文成公主的入藏,唐与吐蕃的关系也进入了蜜月期,吐蕃的科技文化也大幅度的发展,一举摆脱了蒙昧状态而成为了准开化国。虽然在顺位上唐的文成公主仅仅是松赞干布的第二王妃,但在实际地位上她则远高于来自尼婆罗的第一王妃赤尊公主,可以说是吐蕃仅次于松赞干布和禄东赞的第三号实力人物,对吐蕃帝国的经济、内政、外交等各方面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有两国长期的友好外交为基础,再加上文成公主的影响力,吐蕃应该会答应借兵……不,是一定会答应的!我有这个自信!”拔出自己那已经破损不堪的配剑,王玄策中气十足的大声说,“无论是为了帝国还是我自己的尊严,我都一定要让阿罗那顺那个逆贼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2
  一般来说,落后的文明在与先进文明接触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后,要么会因为自卑自尊等情绪的羁绊而对之一味排斥,要么会如海绵吸水一般的对其加以全面的吸收,而吐蕃则属于后者。医学、农业、冶金、建筑、艺术……吐蕃极度热心的学习着唐帝国的先进文化,整个国家文明就如同时期我国的大化革新那样,呈现出一日千里的进步速度。
  在这种强力外来文明输入的影响下,吐蕃出现了如同唐帝国那样带有城壁的都市,也有四面有围墙,上面有屋顶那样的房屋。不过几千年积淀下的民族习惯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一下子改变过来的,即使有了唐朝模式的城市与房屋,吐蕃的居民们还是更习惯于居住在野外的帐篷里,这点即使是中原文明最为激进的推进者松赞干布本人也不例外。
  松赞干布接见王玄策并非是在城内的宫殿,而是在野外的名为“大拂庐”的王帐中。这可以算是全吐蕃乃至全世界最大最豪华的帐篷,长宽均有数十米,外面是层层设防的亲卫队,里面可以容纳数百人。大帐篷的墙壁部分是由多层厚布重叠所形成,布与布之间积聚着空气,可以有效的阻隔冬天的寒气。帐篷的内外以兽皮、武器、丝绸、唐卡等为装饰,华丽的同时略微显得凌乱。
  “唐右率府长史王玄策拜见吐蕃赞普。”
  “阁下奉命出使天竺,回来的真是好快啊。”
  在赐座后,松赞干布以多少有些讥讽的语气询问道。
  “我的使团遭到了袭击,财务与马匹都被抢掠一空了。”
  “真不可思议,这年头竟然还有人胆敢袭击唐朝的使节……可是我听说天竺王史逻逸多是积极与贵国交好的,难道就没有派部队来护送你们吗?”
  “天竺王史逻逸多已经逝世,天竺的王位被逆臣阿罗那顺所篡夺了!”带着屈辱感与愤怒感,王玄策略微的压低了声音,“就是他下令袭击我们的,您所让我们转交给我朝天子的礼物,也被他们夺去了!”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略带刻意的,松赞干布拍案而起。
  “唐、蕃既已和亲,便亲同一家,肯请赞普出兵天竺,一雪此耻!”深深的低下了头,王的声音中如同饱含了热流一般。
  “请放心好了,阿罗那顺这个逆臣胆敢袭击阁下,就是对唐朝的挑衅,也便是对我国的挑衅,这件事情我绝对不会置之不理的。经过了那样的事情,阁下想必也很疲劳了。好吧,您先去歇息,关于借兵的具体细节,我还要和大臣们再商量一下,那么就这样吧。”
  “吐禄卿啊,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在目送王玄策离开后,松赞干布把头转向他身边的大臣吐禄东赞。
  “我要恭喜陛下,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哦?虽然唐与天竺的外交一时中断对我国较为有利,但也不致如此地步吧?”
  “我们已经击破了北方的吐谷浑,一举奠定了我国对西域地带的支配权;东方的唐帝国目前是我们的盟友,不会成为我们的威胁;因此,正是我们向南方大举扩充势力的最好时机!”
  正如吐禄东赞所说的那样,松赞干布在即位以后,采取的是确立赞普专制政体,划分辖境,建立军制和设置军政区划组织,健全官僚制度等一系列建政措施,直接构成了吐蕃帝国向外扩张的内部实力基础,此时正是帝国国力最雄厚的时期。
  而相应的,在吐蕃的周围,西方成为日后吐蕃头号劲敌的大食尚未崛起,北方的西突厥与吐谷浑都已衰落,而东部的唐帝国则与之建立了友好的外交,中间还有党项、白兰、松外蛮等小势力作为缓冲,正是可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向南部地区扩张的时候。
  史逻逸多与松赞干布这两个优秀的君主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北各自进行着自己的统一战,而在他们分别实现了南亚次大陆与青藏高原的初步统一后,并没有以对方为目标展开新一轮的战争。
  “与其无来由的翻越喜马拉雅山去远征那样一个统一而难缠的大国,还不如先着手消灭周围的小势力来得划算。”
  怀着同样的想法,以现在位于尼泊尔的泥婆罗为缓冲地带,两国建立了还算友好的外交,商人、僧人等民间往来不断,藏传佛教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初步形成的。
  “而现在,天竺王已经去世,国内还没出现合法的继承人,局势动荡不安,其体制一定会出现破绽!如果我们以‘为唐朝的使节复仇’的大义之名,抓住这个机会给予重击,也许可以一下子将其击溃,进而确立我国在南方的霸权!”
  “在道理上这么说倒是不错……不过再怎么说,我国与天竺毕竟相隔太远,进行那种跨越高山的大远征在技术上是不是太困难了?”
  “进行这样的作战,动员的部队不可太多,但必须是我国精锐中的精锐。以此为核心,再要求泥婆罗同时出动军队以弥补数量方面的不足,后勤方面的问题大致也可以解决了。”
  作为缓冲国的泥婆罗,同时也是吐蕃与天竺政治外交上的竞技场。于是无视当事人的主观愿望,泥婆罗的国运如同软木塞一般,在这两个相邻大国政治谋略的旋涡中沉浮着。这不仅仅是泥婆罗,也是世界上其他弱小国的宿命。
  据藏文典籍《智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曾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为“迎婚使”,携带着金币、金粉、璎珞等礼物前往尼婆罗,要求迎娶赤尊公主。
  “吐蕃那种荒凉野蛮的地方,我可不能把公主嫁过去……再说他们也不信奉佛教吧。”此时尼婆罗奉行的是一边倒的亲天竺政策,于是吐蕃的要求被当时的尼婆罗王当然的加以拒绝。
  “什么?你不愿意把公主嫁给我们吗?那可真是伤脑筋啊……如果你真的不答应,那么没办法,我下次只好带着五万大军,使用武力来把公主娶走了!”
  一手拿出武器,一手拿出文书,如此的行为现在是暴力团的老大,而在古代则是成为一个有力的成功君主必要条件。既然是大国,就可以无视小国的立场而推行强硬的外交,这点即使在现在也没什么改变。
  天竺方面对此采取了什么对策不得而知,反正从结果上看是尼婆罗王无奈的同意将公主下嫁吐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尊公主入藏事件,据说这位赤尊公主也就是后来绿度母的原型。
  为了迎娶这位公主,松赞干布还特意动员的庞大的人力在现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吉隆一带开凿出了山路,这也就是由中原经吐蕃再经尼婆罗而至印度的通路的南路段。这大概是在西元639年左右发生的事情。
  此后,伴随着政变与暗杀,尼婆罗的政治天平失去了平衡,急速的倒向吐蕃一边。至王玄策到来的时候,尼婆罗虽然名义上还没被吐蕃所吞并,但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在吐蕃的支配下,是名副其实的附属卫星国。
  “总之,这样的好机会如果就这么放过去未免太过可惜了,尼婆罗的国王是一定不会拒绝我的要求的。”
  深吸了口气后,松赞干布,这个天生就具有压倒众人的强烈气质的君主,忽然现出了一丝微笑。
  “同时,与唐朝的友好关系也可以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文成公主应该也会高兴吧。那么今后再争取唐朝在经济技术方面的援助,大概也会轻松不少吧。”

3
  在南亚次大陆辛都斯坦平原烈日的照耀下,士兵们的盔甲与刀枪箭戟反射出晃眼的光芒,形成道道的银之波,就如同一条光的河流在平原上流动。他们在数量上超过八千,其中最为精锐的一千二百人是吐蕃装甲重步兵,其余的则是应松赞干布的要求从尼婆罗征集来的尼泊尔骑兵(注2)。
  在这身处异国,远离自己故乡的千军万马之中,有手持长矛的士兵,也有握着疆绳的将帅。其中离自己家乡最远的二人气势轩昂的行进在队列的最前排。他们就是原本为大唐帝国的和平使节,而此时则是联合军最高指挥官的王玄策与蒋师仁。
  “真想不到事情进行的如此顺利呢,王玄策大人。”
  战袍上的盔甲银光闪闪,蒋师仁轻轻地扣打着马的脖颈,并把视线投向后方。各色的军旗迎风招展,近万匹战马嘶鸣,气壮山河……被自己“统领大军”的身份所感动,蒋师仁的声音听起来格外的精神。
  “总的来说……也还算是顺利吧。”
  “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也真是不错的人呢。”
  苦笑着,王玄策轻轻的摇着头,“你真的以为吐蕃会真心的帮助我们吗?”
  “怎么了,王玄策大人?难道……”
  “他是在利用我们啊。”
  “……”
  “吐蕃的兵力有几十万,而真正派来支援我们的却只有这一千多人……虽然他们确实都是精锐部队,但数量也未免太少了吧。倒是尼婆罗这个小国一口气的出动了七千名骑兵,真是难为他们了。”
  尼婆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