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明史 作者:张廷玉 >

第607节

明史 作者:张廷玉-第607节

小说: 明史 作者:张廷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决,瑄执置之法。召改北寺。苏州大饥,贫民掠富豪粟,火其居,蹈海避罪。王文以
阁臣出视,坐以叛,当死者二百余人,瑄力辨其诬。文恚曰:“此老倔强犹昔。”然卒
得减死。屡疏告老,不许。英宗复辟,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王文、
于谦下狱,下群臣议,石亨等将置之极刑。瑄力言于帝,后二日文、谦死,获减一等。
帝数见瑄,所陈皆关君德事。已,见石亨、曹吉祥乱政,疏乞骸骨。帝心重瑄,微嫌其
老,乃许之归。
    瑄学一本程、硃,其修已教人,以复性为主,充养邃密,言动咸可法。尝曰:“自
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
皆自言其所得,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弘治
中,给事中张九功请从祀文庙,诏祀于乡。已,给事中杨廉请颁《读书录》于国学,俾
六馆诵习。且请祠名,诏名“正学”。隆庆六年,允廷臣请,从祀先圣庙庭。
    其弟子阎禹锡,字子与,洛阳人。父端,举河南乡试第一,为教谕,卒。禹锡方九
岁,哭父几灭性。长博涉群书,领正统九年乡荐,除昌黎训导。以母丧归,庐墓三年,
诏以孝行旌其闾。闻河津薛瑄讲濂、洛之学,遂罢公车,往受业。久之,将归,瑄送至
里门,告之曰:“为学之要,居敬穷理而已。”禹锡归,得其大指,益务力行。
    天顺初,大学士李贤荐为国子学正。请严监规以塞奔竞,复武学以讲备御,帝皆从
之。寻升监丞,忤贵幸,左迁徽州府经历。诸生伏阙乞留,不允。再迁至南京国子监丞,
掌京卫武学,四为同考官,超拜监察御史。督畿内学,取周子《太极图》、《通书》为
士子讲解,一时多士皆知响学。成化十二年卒,年五十一。
    周蕙,字廷芳,泰州人。为临洮卫卒,戍兰州。年二十,听人讲《大学》首章,惕
然感动,遂读书。州人段坚,薛瑄门人也,时方讲学于里。蕙往听之。与辨析,坚大服。
诲以圣学,蕙乃研究《五经》。又从学安邑李昶。昶,亦瑄门人也,由举人官清水教谕。
学使者叹其贤,荐昶代己,命未下而卒。蕙从之久,学益邃。恭顺侯吴瑾镇陕西,欲聘
为子师,固辞不赴。或问之,蕙曰:“吾军士也,召役则可。若以为师,师岂可召哉?”
瑾躬送二子于其家,蕙始纳贽焉。后还居泰州之小泉,幅巾深衣,动必由礼。州人多化
之,称为小泉先生。以父久游江南不返,渡扬子江求父,舟覆溺死。蕙门人著者,薛敬
之、李锦、王爵、夏尚朴。
    敬之,字显思,渭南人。五岁好读书,不逐群儿戏。长从蕙游,鸡鸣候门启,辄洒
扫设座,跪而请教。尝语人曰:“周先生躬行孝弟,学近伊、洛,吾以为师。陕州陈云
逵忠信狷介,事必持敬,吾以为友。”宪宗初,以岁贡生入国学,与同舍陈献章并有盛
名。会父母相继殁,号哭徒行大雪中,遂成足疾。母嗜韭,终身不食韭。成化末,选应
州知州,课绩为天下第一。弘治九年迁金华同知。居二年,致仕,卒年七十四。所著有
《道学基统》、《洙泗言学录》、《尔雅便音》、《思庵埜录》诸书。思庵者,敬之自
号也。其门人吕柟最著,自有传。
    锦,字名中,咸宁人。举天顺六年乡试。入国学,为祭酒邢让所知。让坐事下吏,
锦率众抗章白其非辜。幼丧父,事母色养,执丧尽礼,不作浮屠法。巡抚余子俊欲延为
子师,锦以齐衰不入公门,固辞。所居仅蔽风雨,布衣粝食,义不妄取。成化中选松江
同知,卒官。
    爵,字锡之,泰州人。弘治初,由国学生授保安州判官,有平允声。其教门人也,
务以诚敬为本。
    胡居仁,字叔心,余干人。闻吴与弼讲学崇仁,往从之游,绝意仕进。其学以主忠
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操而勿失,莫大乎敬,因以敬名其斋。端庄凝重,对妻子如严
宾。手置一册,详书得失,用自程考。鹑衣箪食,晏如也。筑室山中,四方来学者甚众,
皆告之曰:“学以为己,勿求人知。”语治世,则曰:“惟王道能使万物各得其所。”
所著有《居业录》,盖取修辞立诚之义。每言:“与吾道相似莫如禅学。后之学者,误
认存心多流于禅,或欲屏绝思虑以求静。不知圣贤惟戒慎恐惧,自无邪思,不求静未尝
不静也。故卑者溺于功利,高者骛于空虚,其患有二:一在所见不真,一在功夫间断。”
尝作《进学箴》曰:“诚敬既立,本心自存。力行既久,全体皆仁。举而措之,家齐国
治,圣人能事毕矣。”
    居仁性行淳笃,居丧骨立,非杖不能起,三年不入寝门。与人语,终日不及利禄。
与罗伦、张元祯友善,数会于弋阳龟峰。尝言,陈献章学近禅悟,庄昶诗止豪旷,此风
既成,为害不细。又病儒者撰述繁芜,谓硃子注《参同契》、《阴符经》,皆不作可也。
督学李龄、钟成相继聘主白鹿书院。过饶城,淮王请讲《易传》,待以宾师之礼。是时
吴与弼以学名于世,受知朝廷,然学者或有间言。居仁暗修自守,布衣终其身,人以为
薛瑄之后,粹然一出于正,居仁一人而已。卒年五十一。万历十三年从祀孔庙,复追谥
文敬。其弟子余祐最著。
    祐字子积,鄱阳人。年十九,师事居仁,居仁以女妻之。弘治十二年举进士。为南
京刑部员外郎,以事忤刘瑾,落职。瑾诛,起为福州知府。镇守太监市物不予直,民群
诉于祐。涕泣慰遣之,云将列状上闻。镇守惧,稍戢,然恚甚,遣人入京告其党曰:
“不去余祐,镇守不得自遂也。”然祐素廉,摭拾竟无所得。未几,迁山东副使。父忧,
服阕,补徐州兵备副使。中官王敬运进御物入都,多挟商船,与知州樊准、指挥王良诟。
良发其违禁物,敬惧,诣祐求解,祐不听。敬诬奏准等殴己,遂并逮祐,谪为南宁府同
知。稍迁韶州知府,投劾去。嘉靖初,历云南布政使,以太仆寺卿召,未行,改吏部右
侍郎,祐已先卒。祐之学,墨守师说,在狱中作《性书》三卷。其言程、硃教人,专以
诚敬入。学者诚能去其不诚不敬者,不患不至古人。时王守仁作《硃子晚年定论》,谓
其学终归于存养。祐谓:“硃子论心学凡三变,存斋记所言,乃少时所见,及见延平,
而悟其失。后闻五峰之学于南轩,而其言又一变。最后改定已发未发之论,然后体用不
偏,动静交致其力,此其终身定见也。安得执少年未定之见,而反谓之晚年哉?”其辨
出,守仁之徒不能难也。
    蔡清,字介夫,晋江人。少走侯官,从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举成化十三年
乡试第一。二十年成进士,即乞假归讲学。已,谒选,得礼部祠祭主事。王恕长吏部,
重清,调为稽勋主事,恒访以时事。清乃上二札:一请振纪纲,一荐刘大夏等三十余人。
恕皆纳用。寻以母忧归,服阕,复除祠祭员外郎。乞便养,改南京文选郎中。一日心动,
急乞假养父,归甫两月而父卒,自是家居授徒不出。正德改元,即家起江西提学副使。
宁王宸濠骄恣,遇朔望,诸司先朝王,次日谒文庙。清不可,先庙而后王。王生辰,令
诸司以朝服贺。清曰“非礼也”,去蔽膝而入,王积不悦。会王求复护卫,清有后言。
王欲诬以诋毁诏旨,清遂乞休。王佯挽留,且许以女妻其子,竞力辞去。刘瑾知天下议
己,用蔡京召杨时故事,起清南京国子祭酒。命甫下而清已卒,时正德三年也,年五十
六。
    清之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平生饬躬砥行,贫而乐施,为族党依赖。
以善《易》名。嘉靖八年,其子推官存远以所著《易经》、《四书蒙引》进于朝,诏为
刊布。万历中追谥文庄,赠礼部右侍郎。其门人陈琛、王宣、易时中、林同、赵逮、蔡
烈并有名,而陈琛最著。
    琛,字思献,晋江人,杜门独学。清见其文异之,曰:“吾得友此人足矣。”琛因
介友人见清,清曰:“吾所发愤沉潜辛苦而仅得者,以语人常不解。子已尽得之,今且
尽以付子矣。”清殁十年,琛举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南京户部,就擢考功主事,乞终
养归。嘉靖七年,有荐其恬退者,诏征之,琛辞。居一年,即家起贵州佥事,旋改江西,
皆督学校,并辞不赴。家居,却扫一室,偃卧其中,长吏莫得见其面。
    同郡林希元,字懋贞,与琛同年进士。历官云南佥事,坐考察不谨罢归。所著《存
疑》等书,与琛所著《易经通典》、《四书浅说》,并为举业所宗。
    王宣,晋江人。弘治中举于乡,一赴会试不第,以亲老须养,不再赴。尝曰:“学
者混硃、陆为一,便非真知。”为人廓落豪迈,俯视一世。
    易时中,字嘉会,亦晋江人。举于乡,授东流教谕,迁夏津知县,有惠政。稍迁顺
天府推官。以治胡守中狱失要人意,将中以他事,遂以终养归。道出夏津,老稚争献果
脯。将别,有哭失声者。母年九十一而终,时中七十矣,毁不胜丧而卒。
    赵逮,字子重,东平人。弘治中举乡试,受《易》于清。蔡氏《易》止行于闽南,
及是北行齐、鲁矣。居母丧毁瘠,后会试不第,遂抗志不出。生平好濂、洛诸子之学,
于明独好薛氏《读书录》。
    蔡烈,字文继,龙溪人。父昊,琼州知府。烈弱冠为诸生,受知于清及莆田陈茂烈。
隐居鹤鸣山之白云洞,不复应试。嘉靖十二年诏举遣佚,知府陆金以烈应,以母老辞。
巡按李元阳檄郡邑建书院,亦固辞。忽山鸣三日,烈遂卒。主簿詹道尝请论心,烈曰:
“宜论事。孔门求仁,未尝出事外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学士丰熙戍镇海,见烈,叹曰:“先生不言躬行,熙已心醉矣。”
    罗钦顺,字允升,泰和人。弘治六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与祭
酒章懋以实行教士。未几,奉亲归,因乞终养。刘瑾怒,夺职为民。瑾诛,复官,迁南
京太常少卿,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入为吏部左侍郎。世宗即位,命摄尚书事。上疏言
久任、超迁,法当疏通,不报。大礼议起,钦顺请慎大礼以全圣孝,不报。迁南京吏部
尚书,省亲乞归。改礼部尚书,会居忧未及拜。再起礼部尚书,辞。又改吏部尚书,下
诏敦促,再辞。许致仕,有司给禄米。时张总、桂萼以议礼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
人。钦顺耻与同列,故屡诏不起。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潜心格物致知之学。王
守仁以心学立教,才知之士翕然师之。钦顺致书守仁,略曰:“圣门设教,文行兼资,
博学于文,厥有明训。如谓学不资于外求,但当反观内省,则‘正心诚意’四字亦何所
不尽,必于入门之际,加以格物工夫哉?”守仁得书,亦以书报,大略谓:“理无内外,
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讲习讨论,未尝非内也。反观内省,未尝遗外也。”反复二千
余言。钦顺再以书辨曰:“执事云:‘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
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
自有《大学》以来,未有此论。夫谓格其心之物,格其意之物,格其知之物,凡为物也
三。谓正其物之心,诚其物之意,致其物之知,其为物也,一而已矣。就三而论,以程
子格物之训推之,犹可通也。以执事格物之训推之,不可通也。就一物而论,则所谓物,
果何物耶?如必以为意之用,虽极安排之巧,终无可通之日也。又执事论学书有云: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
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各得其理者,格物也。”审如所言,则《大学》当云
‘格物在致知’,不当云‘致知在格物’,与‘物格而后知至’矣。”书未及达,守仁
已殁。
    钦顺为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初由释氏入,既悟其非,乃力排之,谓:
“释氏之明心见性,与吾儒之尽心知性,相似而实不同。释氏之学,大抵有见于心,无
见于性。今人明心之说,混于禅学,而不知有千里毫厘之谬。道之不明,将由于此,钦
顺有忧焉。”为著《因知记》,自号整庵。年八十三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
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