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大漠苍狼 >

第3节

大漠苍狼-第3节

小说: 大漠苍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1959年的冬天,在扑灭大兴安岭南麓一次火灾的时候,救火的伐木工人在一个泥泡里发现了一架日本运输机的残骸。据说当时大火把泡里的水都烤干了,泥面下降,露出了一只折断机翼。 



当地的伐木工人当时并没有认出这是一架飞机,他们爬进了飞机的残骸,从中拿出了很多零件,这些零件后来辗转到了伐木工厂的干部手里,后来又转到了县里的,给一个退伍的军官看到,这件事情才得以通报到了中央。 



当时对于这种军事遗留器械,中央方面是相当的重视的,一方面可能有相当的军事研究价值,一方面也可能有遗存的杀伤弹药,所以中央当即就派人处理此事。 



有关方面把飞机挖出泥潭,检查机舱时,惊讶的发现,这家飞机上运送的,全部都是关东军对于东三省和蒙古局部地质勘探的文件。 

   

我们都知道,日本占领关东的之后,在满蒙花了很大的力气寻找矿产,其中最主要的是石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小日本当时的钻探深度普遍不高,找来找去都没有线索,他们的勘探队甚至几次在大庆油田矿层上走过,都没有发现底下的宝藏,之后日本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贫油国,直到后来黄汲清发现大庆油田,才扭转这一观念。(其实在日本占领东三省之前,美国人也找过,也是什么都没发现。这对于我们现在想来,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但是日本的基础勘探工作,却是做的一点也不马虎,当时苏联红军进攻关东军的时候,我们的地下工作者曾经想找出这些文件,但是失败了,后来这些东西就不知所踪,中国人认为给苏联缴获了了,苏联人认为日本销毁了,日本人认为中国人和日本投降军秘密达成了协议拿去了。三方面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资料其实是躺在了中国的大兴安岭的泥沼里整整四十年。 

   

这些资料是宝贵的,后来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内蒙古某几个大型浅层矿产的勘探上,起了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而从这些资料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做事情的严谨,所有的勘探资料都是分类封在了牛皮箱子里,不同的信息有不同颜色的封皮,这些东西在北京档案局的机密工作组里,被严格的分类。 



这本来是一间很普通的事情,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却使得这一次意外变的十分特别。 



因为这些文件全是日文书写,且有大量的地质勘探数据,需要翻译人员和地质勘探人员互相协作,整理工作十分缓慢,而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其中一个档案员,在编号0…34的一只皮箱子底下里,发现了一只奇怪的黑色密码铁盒。 



那是一只十分古怪的盒子,被压在资料的底下,很不起眼,但是盒子上的密码锁十分精密,一看就知道是军队用的东西。 



这里面是什么东西呢?当时这只盒子上报上去之后,引起了高层的强烈的兴趣,他们找来了专家会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用化学药水将盒子破坏,才从这只神秘的盒子里,取出了一份关键字用密码写成的地质勘探资料。 

   

当时他们很奇怪,为什么这一份资料要特别的保存,这一份地质勘探资料所勘探的地区,难道和其他地方不同吗? 



中央怀疑可能这一份资料中可能有日本人当年寻找石油的线索。但是这份资料所有的关键信息,都是密文书写,日本人的密码相当的厉害,根本无法破译,而掌握日本人电码本的是美国人,当时抗美援朝打完没几年,完全无法和美国鬼子商量借来看看。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只能看出勘探的地点和范围。 

   

于是按照资料上的记载,当时已经在实施的七二三工程开始组建了一个特别的项目组,其中三只勘探队中的一只,秘密带着那份资料,进入了这里的丛林,寻找上面记载的线索。后来,果然,他们在从林里发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日军临时基地。 

   

但是,这里已经是人去楼空,所有的东西都烧掉了,连一张纸头都没有,只能通过附近的一些痕迹,判断当时日本人确实有一只勘探队,在附近进行过地毯式的勘探。其广度甚至包括了这里80%的山区丛林。 

   

然而我们自己的勘探队在附近进行了一次普查式的勘探后,却没有任何的结果,地表上什么都看不出来。浅层挖掘也什么都没有,这个地方没有任何的值得地质勘探的特征。 

   

日本人的极度重视,和我们自己队伍的毫无发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时七二三负责人直觉到了事情的特殊性,于是,怀着对日本勘探数据的信任,以及石油存储地层的深度的依据,中央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动用了苏联引进的“地震勘探设备”对这一块区域进行地震勘探。 

   

这是一种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这里抄一段说明,来解释这种设备的工作原理: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地震勘探在分层的详细程度和勘查的精度上,都优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从数十米到数十千米。 

   

中国从1951年开始进口这种设备,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这种设备一般用于超深矿床的勘探,发展到现在,勘探反馈的数据的是三维的,十分牛逼,当然这些数据对于普通人的来说,只是一大堆极其混乱的曲线。 

   

之后,通过“地质数据成像”演算,可以把这些曲线还原成大概可读的黑白胶片。现在我们的勘探已经有软件,可以实时生成,当时是需要人用手摇计算机来算的。当然,这些都是科学家做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基础技术兵,无疑是听天书,我们只能看懂地质成像之后的那种黑白胶片。 



那次地震勘探进行了大概有五个月时间,收集的数据汇拢来之后,的确有了发现,但是那个发现,却让人瞠目结舌。 

   

勘探显示,在这块区域地下1200处,出现了地震波的异常反射。在胶片上表示的是,一块非常突出的不规则形白色影子,好像一个十字架,精度精确的吓人,大概是49米长,宽34米,好像是嵌入在地下1200处岩壳里的一块金属块。 

   

(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我们都议论纷纷,感觉很不可思议,然而等到屏幕上的那个十字小点放大,一下子四周又全部静了下来。) 

   

原来那个十字形的白色影子,放大200倍之后,明显现出了几何的外形,所有人都一眼认了出来那是什么东西——那竟然是一架飞机! 



我花了好久才明白过来,这种情况也就说,在日本人当年勘探的地方,我们发现在地下1200米处的地质岩壳里,竟然镶嵌着一架轰炸机! 
 



四 “深山”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我是在胡扯。 



确实,这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所受的都是相当务实的教育,那个时代是标榜唯物主义的时代,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都会用非常牵强的理由硬把他说通,所以我根本没有接受这种事情的经验,当时我的第一反应也认为是胡扯,这是无稽之谈。 



不过后来回头想想,这其实并不难解释。因为事实上,如果一件事情既成事实了,那么总有他成为事实的方法。 



(这里插一句,这一部《零号片》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因为我当时心里震惊,所以并没有感觉到影片在这里结束有什么突兀,后来才知道,这一卷零号带,后面还有很长的内容,当然等我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这些被隐藏的内容也早已经失去了意义,而对于这些内容给隐藏的理由,我最初得知的时候是很不理解,直到后来我带队的时候,才明白当时那批领导的想法,人的成熟总是需要代价,想想这一辈子,我的每一次成熟几乎毫无例外都伴随着牺牲和谎言,实在是无奈。) 



之后大校和我们进行了一些交互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巧合,下面可能有地质大灾难时期形成的硫化铁或者纯铁的凝结块,碰巧是这个形状。但是那大校告诉我们:根据仔细的外形分析,这应该是一架日军的“深山”,那是一种很冷门重型轰炸机,日本人一般用它来做运输机,是在二战末期投入使用的,数量很少。所以巧合的可能性非常低。 



既然不是巧合,那就要首先在事实下做推断,大校给我们解释了当时的勘探组和很多专家建议后得出的结论,当时那些人是这样推断的: 



首先命题是,确实他们发现了一架深埋在地下1200米深处的日本轰炸机。他们不否认这东西存在的可能性,而是去考虑这东西是怎么给弄下去的。 



这样的事情只有唯一的解释,按照唯物论,如果飞机不是通过扯蛋的空间扭曲出现在那里的,那肯定就是日本人自己搬下去的。 



同样,要到达那里,必须有一个通道,而把飞机整体开下去,也显然不可能,所有飞机必须是解体状态下搬过去。 



那事情就可以假设的非常明白: 



日本人当年在这里,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挖了或是找了一条通往地下深处的通道,接着,日本人把一架“深山”化整为零运下去的,然后在通道的尽头,地下1200米处的地方重新组装了起来。 



这看似极端离谱的推论,是他们能思索出来唯一合理的可能性。 



而要证实这样的假设,有两个前提,一是找到那条通道,二是找到这里堆砌过大量设备的痕迹。 



大校说,他们在附近发现了大量防冻机油的痕迹,应该算是证明了第二条。现在这里的工程兵,正在大范围的搜索,希望能找到第一条前提。而一旦找到通道,就要组织人下去,看看下面到底是怎么情况。 



这也就是我们会来到这里的原因。 



会议到这里就结束了,大校又重复了一遍保密条例,然后让我们自由活动。他一出去,整个帐篷里就炸开了锅了,几乎骚动了起来,不是害怕,说实话要说钻洞勘探,我们这些人都有经验,谁也不会怕,我们当时是兴奋,在枯燥的勘探工作中,这样的事情无疑是一件相当吸引人的事情。 



后来回帐篷后,所有人都是兴奋的睡不着,说实话我们都相当的累了,但是还是在各个帐篷里钻来钻去,发泄心情。那个一晚上,只有我记忆中只有老猫是在睡觉的,其他人几乎都是彻夜未眠的沉浸在兴奋里。 



不过,现在想来我感觉有点奇怪的是,当时讨论了这么多东西,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那个问题:日本人在几十年,如此艰苦的把一架飞机运到地下去;是为了什么目的? 



这里的勘探记录,特别的锁在了密码铁盒里,显然是特别的机密,可以推测机密到连运送的人员都没有资格看,从行业范围来看,他们显然最开始,是在这里进行普通的地质勘探,而在勘探的时候,他们必然是发现了什么,接着,才做出了这么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出来。 



为什么呢?我猜想,当时所有人的心里应该都有这个疑问,但是他们都知道,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在当时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所以,所有人选择了选择性的失明。 
 



五 洞穴 



接下来的时间,可以说是在焦虑与期待中度过的,工程兵全体出动,进行地毯式的搜索,我们提出也要帮助搜索,但是给大校坚决的拒绝了,也没有给我们什么理由,当时我们也没有想过他拒绝背后的含义,只是天真的认为这是一种保护措施,像我们这样身份的基层专家,在地方确实是给宠坏了,我们只好仍旧是讨论着,等待着丛林里的消息。 



唯物主义的胜利发生在十二天后,据说一只工程兵分队在五公里外的山上发现了一条废弃了很久的车道,顺着车道又找出去三公里,在一个山坳里,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构造洞;呈现裂缝状,宽足有三十米,洞口架着隐僻帆布,上面全是落叶,一开始根本发现不了,有人踩上去了才知道。 



洞口相当大,从入洞二十到三十米来看,开始段是一个垂直洞,因为没有带足够的装备,工程兵没有深入。但是很有可能就是入口。 



中午那个大校就发了通知,说八九不离十了,后天就过去,让我们做好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