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记者 >

第46节

记者-第46节

小说: 记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还没正式开会便被灌倒,以至于到后来只要是他通知的会议,各个局便选酒量大的人参加。现在他到市里了,这方面自然有所收敛,但估计酒还是少不了,要不是考虑到他可能马上要当书记了,财政局长和计委主任这两个滴酒不沾的人肯定不会参加这样的“办公会议”。

  毕竟是市委领导,刘平化说到做到,等到各桌的人把两瓶五粮液喝干,大家匆匆吃完饭后,便又是浩浩荡荡地赶往石洞村。离村口老远的地方,就看到公路中央有一个用松柏枝条搭起的彩门,彩门旁边还飞舞着两个大气球,气球下面飘着两条缎带,一条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亲临石洞送来及时雨。另一条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感谢刘书记。秘书指给刘平化看,他呵呵地笑着说,这些人还很会弄些名堂。屁大点的穷山沟也没啥好看的,车队鱼贯驶上石洞最高的山头庙山上,大家一迈下车,早有立在旁边的村民递上热腾腾的毛巾,崔袖展把大家召集在一块足有十平方米的电子喷绘制作的彩色牌子前面,手里拿根亮闪闪的电视机天线,把捻熟于心的石洞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向各位领导描述一遍,并不时用天线指指划划,和远山近坡的地理位置对比,听得领导们点头称赞,说这个规划还真有些超前性。山上一看完大家便乘车到村里的小学校开会。苗长川见缝插针地凑到她跟前悄悄地说,刚才你拿着天线指指划划,真好像一个指点江山的大将军。崔袖展莞尔一笑,瞬间感到了巨大的满足,而女人在这方面的满足远比性满足舒服得多。

  现场办公会安排在小学校的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扫帚印儿,几间破烂的教室也明显的收拾过,有几块窗格玻璃是用碎块玻璃弥补起来的,但也擦得明亮光洁。大院里到处张贴用彩色纸书写的标语,院子中央是用课桌围成的一个长方形会场,所有的桌子用红色的毯子盖住,县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早把写好的名牌拿出来,依据职务高低和职位重要依次摆放在北边那溜桌子上,显然县乡村的人员要坐在他们的对面。倪副市长低声请示刘平化后,便宣布现场办公会开始。他的话音未落,院子外面冷不丁地响起了激烈的鞭炮声,见大家都是莫名其妙的样子,村支书高建国嘿嘿笑着解释说,这是村里为欢迎会议的召开为各位领导们鸣放礼炮哩!说得大家都笑盈盈的,纷纷议论说农村里还就是有意思。等到硝烟散去,倪副市长继续主持会议。先是由崔袖展就规划简要再作介绍后,对于具体项目重点谈起需要投资的情况。她说完后村支书高建国进行了补充,主要是表了态度,等到项目得到落实上马后,广大村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关心,认真建设项目,绝不给领导们丢脸。乡里的领导也跟着表了态。紧接着便开始逐项抓具体落实。倪副市长手里拿着项目单子从旁边挨个点名,“张局长,你们能拿出多少小城镇建设资金?”

  “根据规划,总需要量实在太大,不过我们可以分期分批实施,第一期20户的资金我们保证足额到位。不过需要计委邹主任同意。”建设局长说。

  “我们这方不存在问题,一定尽快协调解决。同时还准备在以工代赈里安排80万资金进行公路硬化。大家来的时候也看到了,临进村的这段路实在是太破烂了,坑坑洼洼的,严重影响到村民的生产生活。”邹主任斩钉截铁地说。

  “哗啦啦”,每当领导们答应给一笔钱,围在周围的村民们就是一阵激烈的鼓掌。电视台和报社的摄影记者不时地开动机器记录着难忘的瞬间。

  很快,所有的领导都表了态,粗略一算,计划安排的大小十二个项目中有十一个得到了落实,落实资金达到了五百三十万元。惟一没落实的是农业局的二十万元新技术推广费,财政局长知道农业局的经费状况,便说到年底时他们在预算里进行调整。其实,早在拿到十二个项目的分项报告后,倪副市长已和这些部门的领导逐项落实过,今天在这里拉开这个场面,不过是造一种声势,同时也给刘平化树立威信。

  现场办公会开到这里,轮到刘平化做总结了,他“嗬嗬”清理了一下嗓子,谈了这次现场办公会的重要意义,表扬了各部门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之后严肃地强调说:“各级各部门要以‘三万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今天的办公会开得很成功,资金筹措情况令人满意,但这只是迈出的第一步,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扭住重点,狠抓落实。下一步这些涉及项目的部门和单位必须列出实施时间表,按期拨付资金,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会后,市委和市政府两办要把这些项目的落实工作作为重点,狠抓督察,要每半个月督察一次资金的落实情况,有阻力和问题直接向我汇报。”

  还算抓得紧,“两办”频繁的督察加上刘平化的多次催问,两个月后这些资金有80%到位。此时,新任市委书记尚进和市长罗平安也到任。本来对刘平化的现场办公会就颇有微词的部门领导们看到新的政治格局在海山出现,已拨付过资金的都后悔,而未拨付的很是庆幸,自然不可能再给拨付了。

  利用到账的四百余万资金崔袖展先是给几个村干部每家修起一座红顶洋房,又把村口的公路整修了一番,还拿出一部分作为产业化调整的启动经费,其余的资金用来当作跑项目的“滚动金”,在以后的几年里,她和苗长川多次跑北京到省城,逛商城,进行高档消费,花费的也所剩无几了。

  后来,她连连感叹地说,花这些来得容易的国家的钱真比花个人的钱舒服啊!不过不知是咋的,这些钱也太不耐花了!   


第二十三章 厨师办内参

  杨阳常常吹牛,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党校校长,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即使是一条虫,只要经过自己手把手的教诲,也可以变成一条龙的。而被他经常挂在嘴上宣称塑造出来的人才的杰出代表,便是青坪县那个开小饭馆的厨师朱军。

  那次,朱军有幸结识了当时还是《劳动者之家报》海山记者站杨阳一行,看着他们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无冕之王的派头,他真是羡慕得不得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他的心跌宕起伏,时常躺在店里那张脏兮兮的破床上,像放电影一样回忆起杨站长他们那天的风采。多少顶牛逼烘烘的“大盖帽”竟然怕一个随便晃晃的“小本本”。看见那个记者证,“大盖帽”们像老鼠见了猫那样,猫说咋办就咋办,被他们没收走一个月的冰柜又轻而易举地回到自己家里。特别是那些披红挂绿的小轿车,被记者拍了照片后,喜事办成了丧事。连县委大院的大官也低三下四地给记者打电话要商量。商量啥呀,明眼人谁看不出来,那是变相求饶的做法。嘿嘿,原来无冕之王就是这么个当法,和《水浒传》里唱的歌词一样:见了皇帝不磕头,风风火火闯九州。想着做无冕之王的好处,他便情不自禁地做起了白日梦,思忖着自家的坟头哪天也冒出股青烟,老先人保佑自己弄个记者当当。实在不行,叫他儿子以后当个记者。想着儿子每次考试都没有上过20分,他的心情又十分糟糕,更是对小饭馆厌恶到了极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他炒起菜来也是心猿意马,不是菜咸便是菜酸,遭致客人的不满意。黄脸的老婆只好出面给客人赔不是当替罪羊,老婆长得五大三粗,脸庞更像是男人,这副尊容叫客人不看也罢,看了可能更是脾气大发,事情弄得更是糟糕。钱挣不下,还要受到客人的指责,黄脸婆只得把气撒在朱军的头上,他想着心事更烦,所以夫妻俩是三天两后晌的争吵,生意做得更加艰难。诚然,朱军知道自己想当记者只是想归想,就自己那连整篇文章都念不下来的文化底子,给记者提鞋恐怕人家还嫌自己是个累赘。但他就是要做白日梦,就是无法静下心来。他知道如此长期下去会很麻烦的,便偷偷地跑到青坪最大的青山庙宇里虔诚地上了三炷高香,然后一跪就是半个小时,以一片诚心求得佛祖保佑,叫自己依然回归到原来脚踏实地的厨房。佛祖好像也知道他的心事,给他了一个“囚人出狱”的中上签,找到高僧破解,人家说困惑他多时的难题就要得到解决了。

  求得佛祖后,朱军的心果然安定了下来,记者的梦也不做了,逐渐开始专心致志地继续做起他的厨师,生意很快又红火起来。老公一务正,黄脸婆也变得屁颠颠的,精神焕发,不时哼几声小曲,有空就喜滋滋地数票子。这样过了半个多月,一天中午小食堂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个戴着眼镜干部模样的人操着一口青坪话,估计是在县里哪个单位上班的,而另一位年轻人比较消瘦,长长的脖子上挂着小小的照相机,一副很滑稽的样子,他的肩上背的是和杨阳一模一样的真皮包,包上还写了什么报社字样。也真怪,见了好像是记者的他们,朱军的记者梦又沉渣泛起,他竭力按照客人点下的菜单专注地炒菜,可心里总像是有几只猫在乱抓乱挖。菜上齐后,六神无主的他独自蹲在厨房里,一时不知该干啥是好。“老板,上茶。”外屋刚一吆喝,朱军像是触电一般,立马放下手里的炒勺跑了出去,却见黄脸婆已忙着给他们续上茶水。“你是老板,她是老板、老板娘,对吧,我没有说错!”那位瘦高个头的年轻人指着朱军问。见他微笑着点点头,年轻人又说:“老板,过来陪我们喝几口。”

  “他不会喝酒。”黄脸婆连忙阻挡,又把朱军一推,使了眼色要他进去。

  “怕老婆不是?哈哈,瞧你这点出息。”年轻人阴阳怪气地说着,讲青坪话的那位干部也插话,说:“老板,快来见过上海来的大记者。”

  还真是记者,朱军的脑子仿佛是轰的一声巨响,身子一热屁股便落了座。按照当地的规矩,他先喝了三杯,然后恭恭敬敬地给两位客人各敬三杯后,豪爽地说这顿饭算我请的,听得黄脸婆把抹布“啪”地一摔,水珠四溅,骂骂咧咧地走出去。朱军也骂着臭女人,你找死啊!随即转身过来和两位记者嘻嘻哈哈地喝酒,不知不觉两瓶白酒底朝天了。此时,酒量颇大的朱军也弄清楚了两人的身份,讲当地话的那位是县委宣传部姓赵的通讯干事,而年轻人则是《上海时报》姓高的高级记者,记者这次是中央派下来进行明察暗访专门收集基层的真实情况的,所以他们不住宾馆不吃大饭店,刚才到城郊的村里看了一下,看他的小食堂比较干净就来用餐。妈呀,这可真像当年康熙爷微服私访,小店里竟来了大人物真令他感到蓬荜生辉。朱军连忙说:“如果高记者不嫌弃寒舍的话,这几天就请在我家里歇息。”高记者用征询的表情看着赵干事。赵干事说:“你的要求倒是可以考虑,但必须保证做到,一要保密,二要安全,这第三嘛,住宿条件要好,至少每天能洗澡。”

  “三条都可以做到,这就领你们察看家里的情况。”朱军的食堂后面是一个大院落,两层小楼有八间房子,房顶上安放了太阳能,卫生间不仅能全天候洗澡且还有坐便器,住宿条件比一般的招待所强多了。两人一看连说不错,高记者说那就每天给朱老板开两百块房费吧!朱军连连摆手,说使不得,真的使不得。能住在我家就是看得起我,付费的话我就不好意思啦!赵干事告诉他人家高记者是单位派出来出差的,住多高档的房子都可以报销,别说二百块了,就是三五百也不在话下。高记者说,不过你到时候要给我发票,不然没法回去报销。见他们都这样说,朱军的心里踏实多了。赵干事安顿好记者回了家。晚上,对记者顶礼膜拜的朱军到记者房间去和他聊天,看到记者在写字台上摆放了一摞稿纸心里便嘀咕,现在的记者都使用的是电脑,而这个上海来的大记者却用纸写材料,真是有些落伍。拿起照相机,左看右看感觉不怎么高级,起先不敢发问,惟恐问错问题会惹得大记者笑话,经过一阵时间的聊天后,感到这个记者平易近人,便小心翼翼地问这个照相机镜头为何这么短,恐怕不是高级的吧!高记者用异样的目光看了看他,说看不出来,你还懂得照相机?他讪讪笑着说自己也认识几个记者,看人家的照相机是长镜头,把远处的山都能拉过来照进机子里的。高记者叹着气,说本来自己带着五万多元的高级照相机,可在来的路上出了点事情,武汉换乘飞机时被小偷盗走了背包,所有的东西包括相机都被偷走了。到县里以后转了几个商场没看到有卖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