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当了主任后,对于抵押贷款一事再也不提及,甚至是充耳不闻了。
《海山日报》开始接二连三地刊发整版广告,预告《第一声问候》即将上市,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德国生产的印刷机也安装调试完毕。报社在市容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置了几十个附有《第一声问候》醒目标志的街头售报亭,这些造型独特的亭子粉刷一新,亭亭玉立地等待着报纸的早日到来。《海山日报·第一声问候》已万事俱备只欠出刊了,编辑们摩拳擦掌地跃跃欲试,记者们马不停蹄地到处采访,兢兢业业地编写出大量质量上乘、主题鲜明的稿件。这些稿件都进入到电脑编辑流程里,作为内部交流的报纸也不时印出,分发到各个部门进行点评,而充满民主气氛的点评意见都张贴在楼道里,供大家学习交流,进行着大战前的练兵和部门之间的磨合。周望一一翻阅,看着这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稿子角度新颖、水平颇高,感到很欣慰,更对未来的报纸充满信心。他只要有时间便参加到各个部门举行的各种观摩会、研讨会里,也更是乐意大家提问题共同探讨。在采编中心的一次会议上,刚从传媒大学毕业的小高向他提出一个什么是好新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体会颇深地说:“我对于好新闻的理解是:叫读者阅读它,令读者关注它,这才是真正的好新闻。所以,我提议,等我们的报纸正式发刊后,在评判是否属于好稿时,应该把读者的意见作为重要的标准来衡量。”
练兵又快进行了两月,采编回来的稿件堆积如山,一些时效性很强、质量颇优的稿件只能先提供给正报那边使用,否则会夭折的,而大量的稿件都在《第一声问候》积压着,大家心里很是着急,究竟创刊号何时发出,等快到了国庆节,大家想该是时候了,因为按照惯例国庆节是机关单位最喜庆的日子,哪座大楼竣工,哪条公路修通,都要选择这个好日子。有报道说,一个市的防洪大堤出了问题,在人民解放军的舍身保护下,终于使抗洪抢险取得了胜利,就为了要在国庆节这天宣布这个消息,抗洪指挥部硬是叫数千名解放军官兵在大堤上顶着火红的太阳和蚊子的叮咬,多住了两天。眼看国庆节已到,报社仍然无动于衷,使大家更感到报纸创刊的神秘。
报社新组建的策划班子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如果一炮打不响,则意味着这个产品的前途渺茫。同样,一份新型的报纸如果还没有形成自己准确的定位和风格就盲目地推出的话,瞬间就可能会被多如牛毛的媒体淹没,再要崭露头角更是无望的事情。周望很早的时候就相信好的新闻都是“做”出来的,“做”是成功媒体的真理所在,而这里说的“做”不是作假,是一种高级策划。过去,在新闻教科书上经常说报纸等新闻媒介是一个政党和阶级的工具,这个定义是不科学的,报纸及一切媒介都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应该具有商品的一切属性。既然是商品,从产品质量、包装装潢、广告宣传到批发、零售式的营销措施,缺一不可。为了把《第一声问候》这个商品做起来,周望苦口婆心地托关系,终于聘请到省内外的几位著名专家,其中有专门从事新闻研究的研究所学者,有大学资深传媒专业的老师,还有从事新闻实践的高层成功人士以及京城媒体策划公司的高手。这些年来,周望和全国许多著名媒体都有交往,人家之所以答应受邀也是看在他个人感情的面子上,才在百忙里做起这个顾问。对于其中的那两个成功媒体的高层人员来说,海山市偏远又很小,他们相信做起了《海山日报》,再怎么也不会给自己树起了“敌人”,否则他们是不会答应的。至于报酬,这些新闻大腕一律婉拒,其实即使周望斗胆开出自己认为的高薪,在人家看来可能也就是九牛一毛,周望只能用小米、杂豆、大红枣、滋补枸杞等这些土特产回报,这其中还充满着友谊和温馨。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下午周望都要将报社内部试刊的报纸通过网络发给这些专家,而次日上午,只要一打开电脑便能看到专家对报纸的评论和建议。看这些邮件发送的时间,大多是凌晨发过来的,可想而知是人家在繁忙的工作后,牺牲了休息时间用来认真阅读和评论的,在查看邮件的同时,周望内心里不由得为这些专家们的敬业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每当看完专家的意见收集起几个问题后,他都要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评稿会,逐门别类地和编辑记者交流经验、整改问题,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对于顾问们针对版式陈旧落后体现不出时代风格的普遍意见,周望找来国内的一些主流报纸进行参考比较,还弄到几份美国、泰国、新加坡等地的中文报纸研究,力求使自己的报纸做到既要具有党报的鲜明特色,又要与生活报完美结合。周望和编辑及美编们集思广益,先后设计了二十多种版式,有横排的、竖排的,也有横竖结合排列的;一个整版上有分设多个板块的,也有完全是大板块的;有整版字体统一的,也有同一个版上变化十余种字体的;有标题加边框或底纹的,也有标题镂空倾斜的……最后顾问们一致赞同和肯定的是,用“浓又黑”的大号标题吸引眼球,文章字体略有变化符合阅读习惯,整个版式简洁明快,令读者的心理甚至生理都感到舒适。像任何一份新报都要在创刊号上发创刊词一样,周望亲自“操刀”为《第一声问候》撰写了不到八百字的创刊词,其标题便是“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文章中摒弃大而空的套话,用优美的抒情语言和充满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报社全体同仁的心声。
亲爱的读者:
伴随着东方的第一道霞光,改版后的我将每天准时在第一时间问候您了。很荣幸,几十年来,我得到您的宝贵支持与关爱。今后我更加期盼您像以往一样的关注和青睐。
以“权威”为己任的我想给您更可信赖的信息、更从容淡定的生活。每时每刻,我要求自己竭尽所能,为您确定每一条消息的真实与可靠,还将保持冷静、客观、公正和理性,为您还新闻事件本来的面目。为此,我慎重承诺,永不失去对善良的赞许、对罪恶的憎恶、对贫穷与不幸的同情、对人间真挚情感的珍惜和关注。
瘦身、分叠、变字体,这只是我形式的改变;加厚、彩印、分时段发行也是一种创新的平台,我更重要的努力是,睁大“每天第一眼”,做那双为您发掘美好生活的眼睛。用新的栏目和新的写法传递出新内容、新观点、新理念,不仅让您了解我们海山,还要您走遍大江南北,帮您打开世界的窗户。
我愿做您的真诚朋友:当您需要吸收知识的养分,想要倾诉您的困惑和苦恼,我会及时出现在您的身边,为您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我愿做您生活的顾问:当您想要品一瓶甘醇的美酒,做一次舒适的旅行,换一身时尚的装扮,办一场浪漫的聚会,我都会在您身旁效劳,乐此不疲……
我知道,改变并不那么一帆风顺,甚至会叫您感到一些不满意,所以我也期待着,您能给予我鼓励和鞭策,指出我的不足,告诉我前进的方向,因为您的信任和鼓舞将是我成长的永恒动力和生命的不竭源泉。
此时,我想起一位作家曾经说过的、令人终生难以忘怀的话语: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是的,新闻会过时,油墨会模糊,纸张会变旧,甚至生命也会消逝,只有真实和真诚连接着心灵的永恒。我愿用我的真实送给每一位读者比世界的分量还重的幸福。
衷心祝愿永远快乐的您,在身心健康和阖家幸福中关注着我,评述着我,您这个“老树发新芽”的朋友!
10月18日,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广告推动下,在报社全体同仁摩拳擦掌和读者的殷殷期盼中,像一个怀胎数月待产已久的准妈妈生下的足月的婴儿呱呱坠地,《第一声问候》终于面世了!这个日子不是报社特意选择的,而是一个可以载入历史的新闻事件决定了该报在这天创刊,为了这个事件,周望和他的顾问们一直在等待着,甚至错过了国庆节这个喜庆的创刊日子。
《第一声问候》开始内部试刊时,左韵到市委开会听组织部的一位干事说,市委正在酝酿邀请普通党员列席市委常委会并以此作为一项推进党内民主和加大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凭着记者的敏感,她认为这条信息重大,回到报社后立即给周望做了专题汇报。在左韵的心里,周望还是过去的那个周望,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她发现周望只是比过去更加成熟。看着周望和报社一天天的变化,左韵的心情十分灿烂。
周望很快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那里得到证实,这个信息属实。部长告诉他说,这是尚书记提出来的,只要是中共正式党员,携带党员证、党费缴纳证和所在单位、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介绍信,便可以到市委办公室或者市委组织部登记,根据每次会议五到十人的列席指标,依序便可参加市委常委会,这其中包括研究人事任免事项,如果有时间的话,列席的人员甚至可在会议上发言,以普通党员的身份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是一个重大举措,表明市委领导发出了一个强力信号,力图以一个民主、透明、科学、开放的政党形象赢得大家的信赖。如果这样的独家报道在改版后的创刊号上发出,那会给报纸带来多大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啊。周望激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策划班子的顾问们一说,大家都认为是好主意,于是推迟了原定的国庆节发刊的计划,暗中等待着这一事件的发生。
10月17日上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海山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如何做到相得益彰的问题。像往常一样,常委扩大会扩大到一些县区领导和市直部门的领导,与会人数较多,大家没怎么注意到会场的后排还坐着八位来自方方面面的普通共产党员。
会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开到下午时,计划、工业、煤炭、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领导都围绕主题依次发言,临到结束,主持会议的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平安请市委书记尚进讲话。书记在常委会上进行总结性讲话,早已是各级同类会议的惯例了。大家铺开笔记本,拧开笔帽,凝神贯注地准备做好记录。“同志们,在我讲话前,先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请同志们往后排看,这八位同志是我们这次常委扩大会议的列席代表,他们都是各条战线上工作的普通共产党员。你们自己做一个介绍吧!”那些人听市委书记这样一说,便都站了起来,惟一的那位女同志脸庞红扑扑的,显得很腼腆,这些代表们多是在惶恐不安中介绍完自己。他们的职业真是五花八门,有机关干部,城郊农民,修汽车的私企老板,幼儿园老师,特别是那位开洗浴城的老板高强原来还是市橡胶厂的下岗职工。
“大家请坐!”看他们介绍完毕后仍发怔地站立在那里,尚进微笑着请他们落座。“同志们,邀请普通党员列席市委常委会是经市委慎重研究、决定推出的一项新制度。其实,党章早就赋予普通党员这样的权利和使命,共产党员有权利向各级党组织直至党中央反映问题。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党每当遇到重大问题,不说党内讨论了,连各个民主党派、党中央都要请来共商大事,倾听各方面的声音。所以,市委推行的普通党员列席会议制度是我们推行党内民主、广泛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将作为一项制度长期保留。今后,除非涉及党内机密和按级别传达的会议外,其它的常委会一律可以邀请普通党员列席,而且还要聆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关于今天的议题,请你们列席人员选一名代表发言。”
“那我来说几句吧!”在列席人员的一致推荐下,洗浴城老板高强满脸不自在的神情说道:“我是1968年在部队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退伍后分配到原市橡胶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现在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各位领导谈一谈因资源乱开发所带来恶劣环境的事情。九十年代初我从工厂下岗后,先后开过自行车修理铺,经营过小食堂,等到有了点积蓄,便在县政府和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号召下,和一些亲戚朋友凑了几万块,在青坪县郊区以‘四荒地’的名义购买了大约一千余亩的两座山头,当时的价格十分便宜,每亩才十一元,原打算按照‘五子登科’的治理办法,头顶造林戴绿帽,中间系上草灌带,缓坡兴修宽梯田,沙棘最后锁峁边,沟道打坝拦泥沙,等荒山全部得到治理后再建起一个苹果园,其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