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这样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和报社命运的会议也不来参加,可想他的组织纪律性差到哪里去了。据我了解,该同志长期以来,不请假,不上班,想来便来,想走便走,自由散漫毫无一点组织纪律性,这哪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像一个人民记者。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战争年代这是我们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在和平年代,也需要加强纪律性。同志们,大家是光荣的新闻工作者,代表的是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记者本身便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清道夫,是遵守纪律的模范,可究竟做得怎么样,大家心里都应该是明镜般的清楚。最后,我想说的是,党报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努力,我相信《海山日报》一定能跻身于一流的地方报纸之列,明天会更加美好!”真是屁股决定脑袋,现在的周望讲起话来,也是有板有眼、一套一套的。
“散会!”本来依着常理,主持会议的韩水平应要进行大会小结,可此时他觉得啥也说不出来,只得二话不说宣布散了会。
这是一次给报社带来不下八级地震的会议,会后,编辑、记者都有这样共同的感受。而“地震”自然波及到了李华强。当天下午,他得知自己受到被开除留用的处分后恼火万分,他娘的,周望你他妈的真够狠呀,也好意思!说这话的意思是因为李华强和周望比较熟悉,特别是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和范丽是同学,且有过暧昧的关系。后来,范丽高中未毕业提前参了军,朦胧的感情随着人的离去而结束。周望夫妻俩返回海山后,他和周望在工作中接触不多,但因为范丽的关系,两家人在一起吃过两次饭,是那种礼尚往来的互请。他工作不顺,性格也越发的孤僻,他们再也没有什么交往。周望到任后,他倒是想和周望谈谈,可到了办公室门口,似乎心里有种自卑感便没勇气跨入门里,加上他长时间不上班,几个月来两人一直没有见面。这次殡仪馆的事情,他原本想馆长既闹到了报社,周望会念及两家以往的交情,肯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不了最后责成把钱退了了之。却没想到周望一声不吭就把自己给开除了,这可是各种处分里最厉害的一种处分啊!这家伙真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在开除后面加了留用,无疑是如来佛给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咒,在以观后效中时刻念咒,把自己的前途随时掌握在他的手里。
怎么办?还是先礼后兵吧,李华强打消了使用泼皮手段的办法,准备登门拜访周望。既然上门也不能空手,可究竟拿啥东西好呢,这让他颇费心思。凭他们的交情,拿衣服、补品这样的东西未免有些难看,拿购物卡或者是现金则更俗气,最后在家里翻腾,选择了一条“小熊猫”香烟和两瓶“水井坊”白酒作为礼物,当然,这些东西都是他自由采访的时候别人因为惧怕他而送的礼物。俗话说,烟酒不分家,这礼物符合国人的习惯,既使对方容易接受,也给了自己面子。同时价格也比较昂贵,仅一条小熊猫市场的零售价格就是两千多块,烟酒放在一起要四五千块。真他妈的,自己由收礼的转换为送礼的,一时很不舒服,看着塑料袋里自己还舍不得抽的香烟要送给别人,心里是一阵比一阵的难受,还是眼不见心不烦,他在袋子外面又套了一个黑色袋子,便出了家门。
周望依然住在电视台家属区,乘着天刚擦黑的时分,李华强压响了门铃。老同学范丽见是他,显得热情依然,又是沏茶又是上烟的,他也打着哈哈说,老同学你可是风采永驻啊!也真是的,都近不惑之年了,范丽的身材还是少女般的亭亭玉立,曲线优美动人,真诱惑得人想入非非。
说笑中,周望下班回家。他平时不嗜烟酒,也基本上不参加应酬,特别到了报社后,走的几乎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这样还忙得是“猫踏老鼠”,经常疲惫不堪。见李华强在客厅就坐,他疲惫的脸上勉强浮现出一丝笑容,说:“你来了,我就知道你会找来的,但没想到是找到家里。”范丽张罗两人吃饭,李华强表示自己刚吃过了,周望两口子坐在客厅一角的小餐厅。看着他们在吃饭,沉默了一会儿,李华强还是窝不住事情,便开始喋喋不休地讲述起来。“首先,我对于给报社惹来的麻烦诚恳地表示道歉。”他站起来还真的鞠了一躬,唬得范丽连忙放下碗筷,连说华强你干嘛,干嘛呀!他也不理睬,依旧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式接着说道:“其次,诚恳接受社委会要我退钱的决定,明天我就把钱退给殡仪馆。”
“你来难道就是为了给我说这些?”周望狼吞虎咽地拨拉完饭,坐回到沙发上询问道。
“当然,当然还有其它的话。”李华强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便拿起自己的礼物准备将那条小熊猫烟拆开。周望一边说你这是干啥,一边将茶几上放置的香烟递过去,制止了他的举动。“这可是特制熊猫香烟,一条两千多块呢,是老邓同志生前最喜欢抽的。”李华强解释说,看周望无动于衷,便显得有点尴尬,只得继续延续着话题说道:“不过,让我想不通的是,你们该打该罚我都能认,可和我这个当事人气都不通一声竟然就做出开除的决定,也太不够意思,太毒了吧,你!”他气愤得嘴唇直哆嗦,看周望递过茶杯,犹豫中接了过来端在手里,又说道:“你也是老新闻了,看看如今这个行当发展到啥地步了,我们这种记者提拔无望,那好事总得沾点吧,不乘头上戴着‘无冕之王’的花环弄点钱,岂不是大傻逼吗?”
“你说的一些媒体乌七八糟的破事我都知道,都是偷偷摸摸暗箱操作的,没有一家敢上桌面。至于我们报社以及对你的处理问题,不知你设身处地地想过没有,《海山日报》是党报,要保持舆论的先进性,必须首先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如果我们的报纸和记者带头搞新闻腐败了,那别的媒体会怎么看!不正己何以正人呢?华强,希望你理解社委会的深刻用意,遵守做出的处理决定。其实,社委会也不是一棒子把人打死呀,不是还留用着你吗?再说,报社马上要进行用人制度的改革,将全部实行招聘制,新扩版后的报纸到处是用人才的地方,还是那句老话,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的。你说是不是?”
“哼,”李华强用鼻子哼出了声音,“你哄谁了,这些大道理那是给小孩子说的,难道我老李会吃你这套?分明是为了推进你的改革,给你自己的政治资本贴金,所以你才杀鸡给猴看,用我给你铺平道路,想得美,我们走着瞧,我李华强绝对不是软柿子。”他吼叫着站起来,用紧握的拳头指着周望的鼻子。
“就算你说对了,那能怎么着。告诉你,难道我周望是吃素的吗?你准备咋样,我随时奉陪。”周望冷冷地说。见李华强已经拉开了门,便说:“别忘了,你的东西!”说着拎到了门外。
站在门外的李华强真是那个气啊,他拎着烟酒袋子,想起家属区里有一个公共厕所,便气鼓鼓地走进去,准备将手里的袋子一古脑地扔掉。谁知刚进厕所却碰到一个熟人在“蹲点”,他打着招呼把袋子放置一旁,就在撒尿的这点儿时间突然想开了,真他妈的自己是个大傻逼,往厕所里摔四五千块的东西,究竟是谁和谁过不去啊!他嘿嘿干笑着,感谢遇到了这个一丝不苟的“蹲点”同志。
要说耍泼,文化人耍起来也与众不同,显得颇有技术含量,说到做到的李华强次日上午破天荒地提前到了报社,蹲在周望办公室门口。报社的全体同仁都在关注着,大家早知道李华强和周望夫人是不错的同学,两家以前的关系也不错,这次周望大刀阔斧地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真是有挥泪斩马谡的勇气,表明周望对报社改革的决心。面对李华强这副死猪不怕滚水浇的泼皮相,大家都为周望捏着一把汗。
这下有好戏看了!隔壁的韩水平见此情景,心里盘算着,慌乱地低头打开自己的门,一头扎进去再也不敢出来,只是不时侧耳贴着门,听着外面的动静。
李华强蹲在眼前,可周望的眼睛里仿佛什么也看不到,像往常那样他镇静地开门,李华强突然像一只耗子吱溜一下抢到他前面,窜到办公桌前,还装模作样地打开电脑。周望摇着头找到办公室沈主任说了几句。过了一会儿,办公室里又搬进来一张办公桌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周望掏出衣兜里的U盘插进电脑就埋头工作起来。余震走了进来,见这样的情景便要请李华强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谈。余震问李华强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李说必须撤销开除的决定,否则就一直和周望这样对着干下去。余震告诉他,决定是社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的,组织的事情不能作为儿戏。李华强说组织不能儿戏,那我儿戏好了,便又来到周望的办公室里,两人就这样对峙着,一天,两天,一周很快过去了。
又是新的一周。一大早,李华强像上周一样,早早地蹲在门前等待着周望,可快到10点了还不见周的影子。就在心急火燎中,两个戴着大盖帽的检察官走到他面前,核实身份后,检察官找来隔壁的余震,当面宣布了报社记者李华强因涉嫌诈骗罪要进行“双规”审查的决定。李华强被带走后,报社传开了,说是殡仪馆馆长因挪用专款一事被免职后,老头对于组织的处理倒是心服口服,但这根“老牛筋”认准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他对李华强迟迟不肯退还五千元一直耿耿于怀,得知报社做出了处分决定,可这小子依然不退钱还变本加厉地瞎操蛋,老头更加愤慨,向律师打听后得知,受贿五千元检察院便具备了立案条件,就立即举报。检察院在受理时发现,根据老馆长描述的行贿过程,被举报人是以发稿为要挟,采取恐吓手段,在当事人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才得到的五千元,显然此案以敲诈罪立案更为准确。传闻虽然是一个统一的版本,可似乎大家对周望在此案中所起的作用心照不宣。
平时的李华强也就是煮熟的鸭子——嘴硬,双规后,在检察官的“熬鹰”式即人家倒班休息却叫他不能睡觉一直交待问题的连续作战中,他的精神很快便已崩溃,之后竹筒倒豆子一古脑说了这几年利用记者身份搞腐败的问题。他从不来单位上班可一点儿也不闲着,常去采访那种有“油水”的新闻,收受来的东西五花八门,从烟酒、服装、皮鞋、金笔到沙发、空调,也有面额不大的购物卡和现金。问题说出去后,经过“熬鹰”的他倒头就睡,可睡过一天一夜醒来后,又感到是自己的嘴巴误了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事情够得上法律的制裁。果然,检察院解除了对他的双规,改为实施刑事拘留,把喊天哭地的他送进了海山看守所。
根据李华强供述的事实,检察院紧锣密鼓地展开调查,很快查明他在三次采访中涉及受贿的金额达到一万一千多元,加上敲诈的五千元,案情显然重大,经过办案人员碰头,准备汇报检委会批准对他实施批捕,然后进行公诉提请人民法院审理。
现在,身陷囹圄的李华强尽管猜测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必定和周望有很大的关系,但好汉不吃眼前亏,此时最要紧的是谁能把自己尽快捞出去,而周望在此刻是一言九鼎,他的态度起决定性作用,自己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就看他了。李华强真不知道,周望会怎么做。唉!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李华强的妻子将他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并希望报社保释的口信传给了周望,周到市检察院进行努力,经过检委会研究,决定对李华强免于刑事处理,交给单位给予处分并进行批评教育。拿到保释通知,周望亲自到看守所接李华强出来,一路上他俩无话可说,在难受的沉默中,李华强心里真正领悟到什么叫“泼皮”了。
第十三章 《第一声问候》
周望长期从事的主业是电视新闻报道,但他更喜欢纸质新闻的写作,他认为电视是视觉艺术,电视新闻必须用画面产生的冲击力感染观众,可在多数时候很难寻找到有这样冲击力的画面;而报纸则不同,只要新闻有由头、视角好,记者便用一支笔就可在白纸上自由驰骋,报道事件,剖析问题,发表评述,这对于深度报道来说更是有益。以前,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了不少深度报道的稿子,如果真要按影响力大小来划分的话,这些稿子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发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的。
担任党报总编后,几个月来周望广泛考察、认真研究,对于像《海山日报》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