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501-魅力制造 >

第6节

5501-魅力制造-第6节

小说: 5501-魅力制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这一行,说不追名逐利是假的。我努力工作,而其它都是努力工作的结果,不会刻意去做。    
    我是一个在人堆里谁也认不出来的人,这种感觉挺好的。我不同于那些大红大紫的明星,生活也没有因此而改变。    
    ——欧阳夏丹    
    我没有轰轰烈烈,却也扎扎实实。我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把节目做好。    
    ——和晶    
    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和名人这两个字放在一起。    
    ——施翌


题记《魅力制造》之婚姻观

    巴丹    
    《魅力制造——央视女主播教你做魅力女人》问卷撷英。    
    问卷设计:巴丹    
    被访女主持人:董卿、沈冰、柴静、黄薇、欧阳夏丹、管彤、施翌、张泉灵、董倩、方静、王小丫、和晶。    
    你如何看待婚姻和工作的关系?    
    婚姻是一种选择,不是人生到某一阶段就要完成的。女性可以晚一些结婚。我迷恋着传媒工作,它让我了解他人,了解生活。    
    ——柴静    
    二者缺一不可。女人多承担一些,多付出一些。要用心经营,全心全意。    
    ——黄薇    
    鱼和熊掌要兼得。    
    在家庭和事业两者之间,我并不顾此失彼。我相信,完美的人生是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相加。在某一段时候,可能会有所侧重,一个人必须是独立的,个人生命旅程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亲情和完整的家庭也是我所追求的。    
    ——沈冰    
    希望都圆满。不要为一个失去一个,当然,为了一个而迁就一个也不会幸福。婚姻要有缘份。    
    ——方静    
    在现阶段工作更重要。    
    ——董卿    
    我佩服把两者权衡得很好的人。要把方方面面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太难了。    
    我还没有遇到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人,如果遇到了,我不知道生活的重心会不会转移。    
    ——欧阳夏丹    
    我喜欢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我们是Dinc家庭。当然,与事业无关,只是一种选择。    
    ——施翌


董卿:我的笑容很“过年”绝密档案VS私语

    6岁之前在上海,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到安徽淮北上小学,和父母团聚。小年只念了四年——连跳两级,即升入初中。初二时随父母迁到浙江嘉兴,直到高中毕业,考入浙江省艺术学院话剧系。    
    1994年专科毕业后,董卿进入浙江省话剧团,一年之后,她应聘到浙江电视台,当主持还当制片人,很快脱颖而出。一年后,又考入上海电视台。不久,顺利考上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艺术系。1999年,董卿收到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    
    在上海东方台,做《相约星期六》的主持人,创下10%的收视率,却选择离开,去上海卫视。相继主持了《从星开始》、《新上海游记》、《海风伴我行》、《亲亲百家人》。可用中英双语主持节目。    
    2002年加盟央视西部频道民歌节目《魅力12》。2004年7月,董卿主持“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这一年,共主持了130多场晚会和文娱节目    
    2005年开始,主持央视春节晚会。    
    人生座右铭: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最喜欢的主持人:杨澜、倪萍。    
    业余爱好:看电影、读书。    
    欣赏的男性:智慧,健康,有一技之长,可持续发展的。有真情,有责任心。    
    最崇拜的人:普京。他有着鹰一样的眼睛,走路的姿态也很有男性的力度。女性的力量虽然不需要外在的表现,但我渴望有力量的人。


董卿:我的笑容很“过年”心灵独白: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生命仿佛驿动之旅,每一次,都载着我的憧憬离开故地,去往一个陌生但却绮梦迷离的地方。我父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淮北的一个县城工作,我在7岁之前,和在上海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该上小学了,父母接我到淮北和他们一起生活。    
    但在记忆深处,上海就是我童年的天堂。每年,最梦寐以求的事,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回上海过年。从淮北乘硬座列车到上海要12个小时,大约在凌晨2点钟到达上海。一路上,甚至没有座位,只能买一张站票,年幼的我仍然为此兴奋不已。我靠在座席边或者在车厢连接处站着,晃晃悠悠,有时候大人不忍心我一个小姑娘站那么久,便挤一挤让我坐下。有时候,我实在又困又累,就蜷缩地躺在座席的底下。没有人知道,我的梦在飞。不管怎么样,为了回到梦中的上海,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那时候,爷爷奶奶的住房也不宽敞,我们一家三口回来,就要打地铺。可是,对我来说,一切还是令我痴迷。    
    对上海向往,成为童年遥远而执著的渴望。    
    1995年,上海东方台招聘主持人的消息,让我重新萌生了上海梦。当时我在浙江电视台干得正欢,但人生仿佛就是一个驿动之旅。    
    我把自己的录像带寄到了上海。一个多月后,接到了上海东方台的复试通知。从杭州兴冲冲赶到考场,天啊,参加考试的有800多人,而且是编导和主持人一起考,报考主持人的,有很多人从业经验丰富。考完试,我回到浙江台,三个月没有得到任何音信。我以为没戏了。可偏偏这时候得到了参与最后面试的通知。    
    父母得知消息,也非常兴奋,他们来到杭州与我会合,又陪同我一起到上海面试。这次主持人招聘面试,只剩下9个人,其他人从业经验都比较丰富。我知道,自己能得到最后面试的机会,已经相当幸运,对最后的录用并不抱太多希望。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压力,表现得轻松自如。考试结束,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悄悄问了一句:“你要到上海,浙江会不会放你?”    
    虽然没有得到确认的消息,但我的父母觉得这句话很可能是录取我的一个信号。果然,不久之后,我便得到了录取通知。


董卿:我的笑容很“过年”上海是我的蜕变之地

    从浙江电视台到上海东方台,是我走向梦想极地的一次启程。    
    在上海东方台的两年多时间,我完成了主持人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飞跃:在业务上,接触到全新的电视理念,在个人的气质形象上,也完成了一次由蛹化蝶的转变。    
    记得刚到上海东方台的时候,有人好奇地问我:“你是不是游泳运动员退役的啊?”我在学校的时候,酷爱中长跑,身材显得健壮,胳膊也粗,一点儿也没有淑女风范。初到上海,还是有些水土不服,再加上是新人,没有经验,一时间成了“打杂”工,哪个组有事都会叫我去帮忙,但就是没有节目请我来主持。    
    闲着没事儿,就去读书。1996年7月,我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系,再次回到了校园。    
    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期,过着没心没肺的日子,每天念书,听音乐,逛商场,虽然没节目可做,人却飞扬起来,从里到外蜕变着。    
    1996年春节晚会,总导演张晓海采用了京、沪、陕“三地互传”的形式,在上海,有一个晚会的分会场,主持人是袁鸣。闲来无事的我被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儿:催场。干这份差事,我还美滋滋的:能和姜昆一起吃饭了,多大的腕咱也不怵了。我没有想到,五年以后会怎么样,更没有想到十年之后的2005年,自己会成为央视春晚的主持人。    
    都说女大十八变,那两年,女孩子爱美的天性也充分展现出来,我会淘来适合自己的服饰打扮自己,同事们不经意间发现,那个曾经的丑小鸭终于出落成一个灵灵秀秀的小美女了。    
    很快,机会来了。《相约星期六》是东方台推出的一档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在当时风靡一时。当时我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东方台当时也有袁鸣等颇有名气的主持人,但台里决定启用我。果然,《相约星期六》迅速蹿红,收视率达到10%左右,在东方台名列前茅,我成为台里的当红花旦。那时候,走在上海的街头,总是被人们认出来,哇,心里美滋滋的。


董卿:我的笑容很“过年”事业归零:做一个创业者

    就在我渐入佳境的时候,上海卫视台成立了。这是一个全新的上星频道。虽然当时创作环境比较差,资金和条件也并不好,但我为它的前景所吸引,不会患得患失,我愿意去做一个创业者。    
    任何新的事件都会有一个成长期,新成立的频道也面临着初创时期生存的艰难。它没有资金自办节目,而是以包装播出为主,主持人被闲置了。这令我一筹莫展。当时,我是积极请缨来到上海卫视。当时在《相约星期六》人气攀升,有了一些知名度。但因为年轻,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也因为年轻,我并不知道,要等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栏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候,观众时常来有来信,有的是批评台领导为什么放着这么好的主持人闲置不用,有的责备我对自己的事业不负责任。    
    但已迈出了这一步,是决不能往后退了。东方台的《相约星期六》照样红红火火,而自己很快就被观众遗忘了,我心里极为郁闷。怎么办?又闲了,那就再去读书吧,为下一次启程做些储备。    
    1999年4月,我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班,继续念书。选择古典文学专业,是父亲的建议。我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他认为要做好主持人,文学的底子要深厚。    
    这时候,我有着大把的时间,充沛的精力,我所能做的,就是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质。读书,健身,看碟,成为我生活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件事,就是攻读英语。当时,杨澜、袁鸣等一批有留学背景的主持人,英语水平都比较高,而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的城市,英语也是一个工具。我每周都去上英语课,还特意请了英语教师,那段时间英语水平迅速提高。虽然没有用武之地,但我时刻准备着。要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要临时抱佛脚就晚了。


董卿:我的笑容很“过年”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2000年,上海卫视的运作逐渐走入正轨,开始自制节目了。《从星开始》是我重新启动的一个信号,从此,台里开办的几档节目,都由我来主持,是啊,人都闲了这么久,好像是要给我补偿。    
    《从星开始》是文化名人访谈节目,我很快进入状态,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攀升。每逢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的大型节目,几乎成了我的专场,大型节目主持经验也不断积累。特别是上海卫视与悉尼歌剧院合作的《上海悉尼歌剧盛典》,我所有的一切积累都用上了,一点儿也没有浪费。我是用英语主持的,双语的优势凸显出来。    
    2000年是我在上海卫视收获的一年。我把自己《从星开始》的一期节目和歌剧盛典节目的录像带剪辑出来,寄到了金话筒奖评委会。    
    在2001年“金话筒奖”评选中,那一盘录像带获得了评委的全票通过。    
    人生的这一段行程,我并没有刻意设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时我就是顺水推舟,走过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驿站。    
    但这时候,我已不是那个“没心没肺”快乐无忧的小姑娘。我在心里酝酿着新的突围。    
    做了六年节目,轻车熟路,信手拈来,这一切,都让我失去了最初的兴奋。而父母,则催着我谈婚论嫁。    
    何去何从?去北京发展?出国深造?我有些举棋不定。    
    在江苏常州市红星大剧院领完了“金话筒奖”,我就把它束之高阁,一切又要从零开始了。    
    我甚至在新东方学校报了英语培训班,准备出国考试。    
    但恰在这时候,我接到了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李欣打来的电话。李欣告诉我,央视为筹办西部频道,正在向全国招聘主持人。    
    我并不知道,命运的力量来自何方。    
    原来,在我两年前参加金话筒评奖的时候,我曾给诸多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互相打探:这个女孩子是哪儿的?而作为评委之一的尹力,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副主任,也格外看好我。    
    时过两年,当他负责筹办西部频道的时候,便特意推荐了我。    
    我面临着又一次命运的抉择。又是一个新的频道,而更大的诱惑是:中央电视台。不管是不是新频道,不管是不是我几乎没有任何了解的西部,我还是更看重央视抛出的橄榄枝。    
    来到北京试镜,自然,成绩相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