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1-魅力制造-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格兰女人、一个法国男人、一个阿富汗男人、一个巴基斯坦男人联手在阿富汗北部海拔4000米的大雪山上堆了一个雪人,另有一日本男人在边上参观。当时堵在两个隧道之间,无事可干。 5、穿着一条被阿富汗6个月大的婴儿尿湿的裤子,赴大使馆吃饭。 6、和塔利班战士一起吃饭。拿起枪是战士,放下枪是农民,阿富汗也如此。 7、在乌鲁木齐到北京的飞机上,习惯性地用手抓饭吃。众人侧目,毫不知觉,尚沾沾自喜。
张泉灵:我的心灵鸡汤仿若长今罗布泊,自我安慰脸上的土可用来防晒(图)
终于启程了。“终于”是因为期盼了太久,并且在竭尽全力去争取之后领导终于同意我加入罗布泊之行。女人如水,罗布泊却是亚洲腹地的旱极。楼兰姑娘那历经3800年的微笑正是被那干热的风凝固下来的。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没有人会把女人和罗布泊联系起来。但是那片神秘之地对我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漂移消失的湖泊,沿着基因记忆中的道路飞来的鸟儿们,终因力竭而坠落干涸的湖盆。它们的羽毛在几十年后依然鲜艳如新。 一个月前,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几乎就已经注定了我的行程。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凄艳的景象,瞬间把我记忆中以雪天里故宫角楼为定义的凄艳淹没了,覆盖了。还有什么比刻入基因的欺骗更痛彻心底?在这一份惊傈面前,甚至苍凉的楼兰,百年后突然再现的小河墓地,都向后隐退成了斑驳的背景。我知道,这张照片撩动了我心底那种本能地寻求人类先祖故地的心弦,如鸟沿着记忆中的水源飞来。 作为记者,恐怕这是第一次,一个地方对我的吸引超过了新闻本身。 我无力抗拒这种诱惑。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理由让我的领导们最终同意了我的请求。在我找他们之前,他们的表情坚毅,努力表现得通情达理:“我可以听你讲你的理由,但基本没有可能让你去。”我心底最冲动的理由显然在领导那儿站不住脚。“好吧,我再来添个理由。我现在还年轻,在体力上和心理上,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如果5年以后,我也许自己就会退缩。你不能保证我在5年之内会有同样的机会。我是记者,经历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至今也不知道,是否是这句话最终打动了他。 两天以后,名单确定了下来,我如愿了。 走进罗布泊,才知道人是多么容易满足。在罗布泊呆久了,多多少少会产生点幻觉,我今天在脑子里反复出现的东西是冰淇淋。总之都是和水有关的,而每个人事实上都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到矿泉水瓶子先拣起来检查一下,看里头还有没有水。我们只有食用的水,罗布泊的规矩在里面的人都不刷牙不洗脸。脸上那一层土有利于防晒,我们只好自我安慰。 记得有一次,我们的头车陷在地里,那天天特别热,车外的气温高达57度,可车里的每一个人都赶忙下来推车,用尽了力气也推不动,大家就铲土又用另一辆车来拽。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想到逃避责任,一切都要靠这种团队精神。还有一次,我们在余纯顺的墓地赶上了沙尘暴,七八级的大风吹得人站都站不稳。我们就开始犹豫还搭不搭直播设备,而网通的工作人员坚决地说:我们来就是干这个的!在这样的大风中搭帐篷,那帐篷随时会带着这十个人走,可他们居然在十分钟内搭起了帐篷,支上了设备。在余纯顺倒下的地方我们搭起了帐篷,而在他的足迹上,留下了我们的脚印。 不知为什么,总是在这种最艰苦的时候,人们才会变得团结而容易满足。
张泉灵:我的心灵鸡汤仿若长今在真实的世界,我帮公众掌握知情权(图)
我想,我能站在最前沿,真实地把这些变化记录在我心里,并且尽量让公众也真实地了解这种变化,我的一生就是有意义的。也许,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我的责任。 每次,当我在新闻现场的时候,那种想说话的冲动让我兴奋不已。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感叹,当个新闻人真好啊! 找到一个喜欢的职业,是件幸运的事情,同时这份职业还满足了你的责任感和成就感,那就是幸运之幸运了。和白岩松不一样,张泉灵是一个真正的乐观主义者。因为她有两个信念,首先黄河最后一定会汇入大海,无法阻挡;其次人总是在不断制造麻烦和解决麻烦。“这就是人类的发展史,我敬仰它们。”
张泉灵:我的心灵鸡汤仿若长今依然期望灯塔计划的回信(图)
我的理想,特别简单原始:一、当一年的山村老师,为此我曾在网上的〃灯塔计划〃报了名,但最终一直没有收到回复;二,环球旅行,过那种晃晃悠悠的日子,随时可以住下来的那种;三,能够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传媒的理论知识。“我深信,我的理想一定都可以实现,这加重了我的乐观主义倾向。” 我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张泉灵:我的心灵鸡汤仿若长今我的心灵鸡汤仿若长今(图)
你想不到吧,我有中级调酒师资格证。 我自认为是一个天然的美食家:对于菜谱上的每一道菜,我都不会照着本本来,而是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每一道菜都是她的独创。 虽然工作非常忙,但做菜的时间一定是有的——厨房里方显女性本色。 上海菜自然是我的拿手戏,梅干菜烧肉、醉蟹,从小就练好了。因为爸爸妈妈是双职工下班比较晚,我放学后总是主动给爸爸妈妈当后厨。 有时候,我也会尝试做西餐,咖喱饭、煎牛排,我的灵感用在厨房,便也满庭生香。 由于工作关系,我去过很多地方,最难忘的是2002年在罗布泊吃的羊肉抓饭:“作为记者,恐怕这是第一次,一个地方对我的吸引超过了新闻本身。” 走进厨房,是女性生活的一种延续。美丽转化成美味,同样让人回味。 如果不是进演播室录像,我便会爱自己一下,素面朝天,感受阳光。 平时的服装,我最爱两个字:朴素。在镜头前穿惯了西装,平时是绝对至爱休闲服。 魅力招数:灵秀并灵动着。灵秀让她吸纳百川总是遭遇激情,灵动使她每一次燃烧充分而且升腾。遭遇和激情,燃烧与升腾,她无法不快乐又明亮。
张泉灵:我的心灵鸡汤仿若长今成功之路:工作状态的女人最有魅力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难以抗拒的致命诱惑,这个真理同样适用于张泉灵。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是张泉灵灵魂深处的致命诱惑。
典型双子座的张泉灵,天性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总是渴望看到事物背后的东西,并且热爱传播。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我是天生的话痨,爱新闻就像老鼠爱大米。”
当年的张泉灵北京大学德语毕业后,在一个飘乎不定、稍纵即逝的机会面前,她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自己外语出身的背景,头也不回地告别了毕业分配去的那家大公司,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
从1997年加盟央视海外中心《中国报道》,命运对她是如此垂青,她甚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小旋风一样,很快就成为出镜记者。
机会是有趣的东西,一旦光顾你的时候,挡都挡不住。才3年时间,张泉灵就入主《东方时空》做总主持人,在《时空连线》中遥望天南地北。迅速窜红的她,如今看来依然清醇入酒,有种丝丝入扣的美。
如果挑战意味着机会,这个纯净的女人毅然地掌握了命运的脉门。
主持人有时候的确是一种几乎自虐的工作。进入《东方时空》工作是张泉灵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可那几乎是一种疯狂的职业生活,每天凌晨2点起床,从3点彩排到5点,节目在清晨6点准时开播,8点半结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终于节目的首播时间调整到晚上,早晨为重播时间,张泉灵才真正结束了黑白颠倒的生活。
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强烈的工作欲望、没白没黑不知疲倦地工作,像一台永动机,这是张泉灵回忆起那段岁月是给自己的评价。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她为此而痴迷、而疯狂。
很多智者都说:工作中的女人最有魅力。张泉灵的工作状态必定会被这些智者所折服。
张泉灵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果断、理性的现代女性人,同时又是一个感性、激情的人。当面临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的采访时,正是那种挥洒激情的快感,让她出色完成了记者的使命。
大学毕业时张泉灵早早就找好了工作,是在某大公司做德语翻译。但她知道那是选择的错位。有时候,人的一生会一直错下去,比如她本来想去学律师,但高考的时候,阴差阳错地被北京大学录取学了德语。而毕业之后,她又按照这个轨迹顺理成章地去当翻译。如果再走下去,她也许就再没有机会去改变命运的安排,只好将错就错了。
但她绝不是一个听任命运摆布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央视开始在社会上招聘了。这不就是她所期待的吗?张泉灵没有犹豫,立即来到北京参加考试。
在此之前,她与中央电视台曾有过一次“亲密接触”,并让她对媒体一见钟情。大三的时候,她做为学校文艺活动的活跃分子,参加过《中华文明之光》电视系列片的拍摄。几经周折,她终于拿起话筒站在了摄像机前。拍外景时,张泉灵只觉得主持人这行挺有意思的,跟着剧组把敦煌、拉萨等神秘的地方跑了个遍,玩了乐了还把工作顺带做了。等坐进演播室,灯光齐刷刷地亮起来的一瞬间,张泉灵更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如今,机会看上去唾手可得。而张泉灵的聪明与执着使得她顺利进入央视海外中心的《中国报道》栏目。
青春是充满活力的,给点阳光就灿烂。何况张泉灵来到了一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张泉灵:我的心灵鸡汤仿若长今成功挑战滑铁卢
工作一年后《中国报道》要扩版,节目由原来的每天15分钟扩为30分钟。中心领导认为张泉灵有潜力,就让她去试试做主持人。
这对一个刚入道的新人来说,既是向上发力的拐点,也可能是她的滑铁卢。她内心特别矛盾,尽管做主持人是她梦寐以求的,但她还是觉得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上,还是不上?她的担心是如果第一次试镜不行,那今后当主持人就难了。因为你在领导的印象里会被定位于“不行的那种”。可领导却一再积极地坚持,并保证“不会影响你今后的前途”。当时她负责改版和样片制作的。于是,她就把自己掌控的“地盘”当了自己的试验田,做了一期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的样片。一位副台长看完样片后评价说:“这个女孩如果事先准备很充分,那就说明她的表演能力不错,如果是即兴的采访,那就意味着她的采访能力比较强。”
她的职业生涯成功完成了一次转型。
机会找上门来
知识让自己快乐,机遇让别人认识你。
没过多久,机会又找上门来——《东方时空》全新改版,她成为新闻中心这个重头名牌栏目的新面孔。机会只钟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在直播《东方时空》经历了最初的紧张与适应之后,她开始痴迷于直播。在演播室的直播很快就感觉不过瘾了,她开始不放过一切直播的机会。
过跨世纪庆典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直播、《直播中国》、《时空连线》雅典奥运会直播等。其实,在央视这样一个行规甚严的平台,直播的压力是非常之大的。它不仅要求主持人善于观察,穿针引线,呵成一气的机敏应变,更要求她有团体合作能力,成为现场的灵魂。她要有对话能力,与现场的各色人等交流,还要做为媒体有自己的话语和观点。现在,她是央视兼具大型直播节目主持与外景深入采访能力的记者型主持人之一。
在罗布泊的采访,是张泉灵当时最具挑战性的小型化直播节目。直播的过程也就是行进的历程,这是最让她难忘的。在那里,她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景象:无论像哪个方向看都是地平线,影子有100米长。在那里沙尘暴像一堵墙一样推过来,将一切掩埋。在她们宿营的地方,不远处就是汉代的墓地,随处有各式各样的“文物”。拾起散失的琉璃珠,古人射箭时遗落的箭头,仿佛又复原了当年的雍荣繁华,遥见当年的金戈铁马。
人生的厚度其实就这用这些阅历堆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