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象征朱可夫-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委员会当顾问,在 作战上提供咨询,有的还直接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制定。崔可夫还担任了苏联驻华使馆陆军武 官和蒋介石的首席军事顾问。
至于苏联军事使团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各方面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有关材料表明 ,他们一般都没有参与中心工作,一些军事专家的才干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中间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西方有关评论家说,苏军军事使团负有考察学习的任务,要使学到的东西不 少于教出去的东西。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偏颇,但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那就是当时苏联已把 日本当作是潜在敌人,朱可夫等军事将领在中国战场上对日本人的战略战术进行的了解和分 析,对今后苏军的远东战役是十分有益的。
1938年冬,由于苏联国内军事领导力量的薄弱和日军对苏联远东地区压力的增加,朱可夫被 调回国,升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开始指挥一个大战役军团的作战。一场新的战斗已拉 开了序幕。
第五章飞赴远东(1)
随着形势发展,欧洲战争风云弥漫,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与德、意法西斯相呼应,日本军国主 义在远东地区日益猖狂,多次在中蒙、中苏边界挑起事端,制造纠纷。斯大林对苏联边境地 区忧心忡忡,为此,他下令苏联武装军队高度戒备,采取各种必要措施防止日军的入侵。
苏联对日本军国主义急剧膨胀的扩张野心早就有所察觉,做了一些防范工作,先是组建远东 方面军,建立太平洋舰队,1936年3月,又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了互助协定。后来,又派 朱可夫等人参加军事使团到中国观察日军作战。这次,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又加强了边防地 区的工事,构筑了海岸炮兵阵地及自动武器的发射阵地,在边界地区修建仓库、飞机场和道 路等,做了一定的准备。
日本方面不仅野心大,而且工于心计。自从入侵中国东北地区之后,日本就一直试图摸清苏 联红军特别是远东地区红军的实力和战略战术。日本常常利用苏联国内或世界其他地方发生 危机的时候采取行动。1936年,日军在中蒙边境挑起了33次边界事端。苏联大清洗时期,日 军更是频繁地挑起边界事端。在哈勒欣河战役爆发前夕,日本看到,慕尼黑危机之后德国法 西斯加紧扩军备战,苏联似乎专心去应付欧洲事态的发展,于是决定在中蒙边界上,对苏联 红军的实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试探行动。
这次行动的规模之大,已远远超过试探的范围,成为一次由多兵种参战的战役性行动。日本 军方借此行动想〃一箭双雕〃,一是想通过与中国军队、苏联军队〃两线作战〃提高日本军 队在别国眼中的〃威望〃;二是希望借此次行动切断苏联与中国的联系,阻止各种援助的流 入。
日本军方在行动开始前,对这次〃试探〃将会取得的结果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 ,在1938年夏天的哈散湖战斗中,日军虽然失利,但那是在兵力、兵器劣于苏军的情况下造 成的,苏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强大。那么,哈散湖战斗是什么情况呢?
哈散湖临近中苏边境,与图们江成平行状。哈散湖东面有两座小山,一座叫昭泽纳亚山,另 一座叫白兹米扬纳亚山,两者相距约2公里。别看这两座山海拔仅150米左右,但地处战略要 点,距图们江口20多公里,离太平洋海岸约10公里,离海参崴海港140多公里,战略意义十 分重大。为此,苏、日对两座山的争夺都志在必得。
1938年7月16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东条英机等人,下令调驻朝鲜的第十九师团尾高龟藏的 部队集中到中朝边境一带待命。7月20日,日本驻苏联大使重光葵宣布,如果苏联军队不退 出这两座山,日本将用武力使之实现。苏联理所当然地拒绝了。
7月29日,日军发起进攻,他们绕过山峰,直接插入到哈散湖地区。他们袭击苏军交通运输 线,把苏军守卫的两座山与哈散湖畔苏联控制地区的联系拦腰斩断。日军一行动,苏联远东 军司令、苏联元帅布留赫尔立即命令驻扎在波谢特地区的步兵第40师进入战斗准备,同时从 该师调了两个加强营上山增援。
8月5日,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苏军直接指挥战斗的是远东军区参谋长施特恩将军,日方指 挥官是尾高龟藏。日军曾一度攻占了这两座山头,但苏军毫不退让,施特恩亲自制定了反攻 计划。8月6日,苏军先对山头进行了空袭和炮火准备后,投入相当规模的步兵进行攻击。经 过5天激战,双方都有大量的伤亡,日军无力再打下去,宣布放弃对这两座山头的归属要求 。8月10日,重光葵到苏联外交部签订了停战协定。在这次军事冲突中,苏军出动约2万人, 大炮近100门,坦克200余辆;日军出动了7000人,大炮37门。
虽然日军被击退了,但哈散湖的战斗暴露了苏军远东部队机动性和司令部工作中的严重缺点 ,引起了苏军高级领导层的关注。苏军总参谋部集中了一批专家,对这次战斗进行总结,得 到许多有益的经验教训。11月,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在总结这次战斗时,指出了苏军自 身建设上的种种不足。随后,国防人民委员部的总军事委员会采取一系列重大步骤,以改善 远东军队的战斗状况,加强边境防护力量。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苏军所做的这一切所起的 作用,在随后发生的哈勒欣河战斗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日军失败后并没有甘心,决定在哈勒欣河地区发起新的更大的战斗。为了一举成功,日 军在战前做了许多准备。为便于集中兵力,他们增加了哈尔滨…海拉尔铁路的运输量,同时 还修建了一条从索伦到甘齐珠尔的新铁路。1939年4月,日军派了一支特别先遣队到哈勒欣 地区绘制地形图。5月初,日本又派侦察机开始在作战地区上空进行侦察飞行。可以说,日 本在战前对哈勒欣河地区苏军兵力的配置和当地自然条件,心中是有数的。
哈勒欣河地区是一大片开阔地。河的东岸是荒无人烟的草原,遍地丛生着杂草和灌木,地形 有一定幅度的起伏,坦克等机械化武器不宜展开。在设立渡口的地方,哈勒欣河宽约30至40 米,水深约2米,流速为每秒1米,只要有渡河工具,渡河并不困难。按照日军得到的情报, 这一带苏蒙军队防御很薄弱,附近只有少数边防哨所,没有蒙古正规军。根据苏蒙互助条约 驻在蒙古的苏军独立第57军,距此还有近500公里。实际上,哈勒欣河西岸的台地比东岸高 , 从东岸看不到西岸台地上的情况。苏军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西岸台地上部署了炮兵部队, 以便对东岸的部队进行援助。由于苏军巧妙的伪装,日军的地面侦察没有发现这一情况,日 军的空中侦察也被瞒过了。
第五章飞赴远东(2)
于是,日本人的胆子开始大起来了。1939年4月,日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命令所属部队开始 执行《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纲要要求,一旦发生纠纷,前线部队要断然采取坚决果敢 的行动,所引发的事态和收拾局面由上级司令部负责。这就把发动战斗的权力给了下面各部 队的指挥官。
5月11日,日军地面小股部队袭击了蒙军边境哨所,空军轰炸了边境山头上的蒙军哨兵。5月 14日,数百名日军骑兵已经开到哈勒欣河,在空军的配合下,与蒙古边防军发生战斗。双方 都抓紧调兵遣将,战争形势一触即发。苏联政府命令驻守该地的苏军保卫两国边界,履行苏 蒙签订的互助协定。截止5月底,苏军从坦克第11旅调来一个机枪营,并以一个装甲连、一 个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来加强。蒙军调来了骑兵第6师,加强与苏军的配合。日军在哈勒欣 河东岸集中了1600多名步兵,900名骑兵和40架飞机,与此同时,双方仍有部队不断向作战 地区进发。
5月28日、29日,双方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试探性战斗。主要情况是这样的:28日,日军 挑起事端,主动进攻苏、蒙军队,企图从两侧包抄苏蒙军队,切断他们与哈勒欣河上渡口间 的通路。战斗打响后,数量上占优势的日军攻势很凶,苏蒙军队不得不向后撤退。但很快苏 军就调整了部署,用炮兵和一个步兵连阻击日军,稳住了阵脚。正当双方对峙的时候,苏军 步兵第149团乘车火速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经过一夜的战斗,战局得到了扭转。29日晨, 苏蒙军队发起反攻,一口气把日本人赶回边境线。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伤亡了400多人。这 次 战斗后,双方都迅速大规模地调整部署。苏军以后贝加尔军区为基础,组成远东方面军,并 在前线组建第一集团军,下辖三个步兵师,两个坦克旅,一个空降旅和一个炮兵团。日军也 开始升级,由关东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紧锣密鼓地调整部署,增加兵力的投入。一次大规模 的战役即将爆发。
为加强对整个战役的指挥力量,苏军统帅部广选强将,经过慎重筛选,并经斯大林同意,最 后决定派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朱可夫前去指挥。
这时的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刚半年。在这半年里,朱可夫负责军区骑兵部队的 军事训练,和按战役动员计划规定与骑兵部队共同行动的独立坦克旅的军事训练,先后组织 了几次司令部演习。
按照职责规定,如果战争爆发,作为副司令员的朱可夫应指挥由4~5个骑兵师、3~4个独立 坦克旅和其他加强兵器组成的骑兵机械化集群,这对朱可夫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同时,也 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战略才能的机会。通过几次演习,朱可夫领悟到了大兵团作战艺术,战 略眼光日益敏锐,他的出色表现已得到司令员科瓦廖夫及同僚们的赞扬。
1939年5月末,朱可夫在明斯克地域组织了一场首长…司令部演习。参加演习的有军区的 骑兵兵团和几个坦克兵团的指挥员及作战参谋人员。演习进行得很成功。演习结束后,6月1 日,朱可夫在骑兵第3军司令部进行讲评。下午,正当朱可夫发言时,军区军事委员苏赛科 夫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跑到朱可夫面前低声告诉他,刚才莫斯科电话通知,令他立即动身 ,明天向国防人民委员报到。朱可夫听后立即中断发言,把文件稍做整理后,马上前往车站 ,乘上一列通过此地的货车前往莫斯科。
6月2日清晨,朱可夫赶到伏罗希洛夫的接待室。秘书告诉他,伏罗希洛夫谢绝一切活动,一 直在等他,秘书还说:〃你进去吧,我马上去命令给你准备远行的行装。〃
〃什么远行?〃朱可夫不解地问。
〃进去吧,人民委员会告诉你一切的。〃
正说着,伏罗希洛夫已迎出门来,握住朱可夫的手连声问好。进门后,伏罗希洛夫神情严肃 地说:〃日军突然侵犯我友邻蒙古的边界。根据1936年3月12日的苏蒙条约,苏联政府有责 任保卫蒙古不受任何外敌侵犯。〃
他拉着朱可夫走近地图,〃这是入侵地区5月30日的情况图,〃他指着地图说:〃在这一带 ,日军长时间地对蒙古边防人员进行小规模的挑衅性袭击,而在这一带,日军的海拉尔警卫 部队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并袭击防卫哈勒欣河以东的蒙古边防部队。〃
〃我认为,〃伏罗希洛夫接着说:〃这里孕育着严重的军事冒险。无论如何,事情并没有到 此结束。你是否可以立即飞到那里去,如果需要的话,把部队的指挥权接过来?〃
朱可夫坚定地回答:〃我马上可以起飞。〃
〃非常好,〃伏罗希洛夫满意地说,〃你乘坐的飞机下午4点可准备好,在中央机场。你到 斯莫罗季诺夫那儿去,在那里你可以拿到必要的材料,同时商量一下今后同总参谋部的联系 问题。派给你几个专业军官,在飞机上等你。再见,祝你成功!〃
离开伏罗希洛夫后,朱可夫即驱车赶到总参谋部,见到代副总参谋长斯莫罗季诺夫。斯莫罗 季诺夫桌上摊着和人民委员一样的形势图。他同朱可夫详细商量了今后的联系问题。最后, 他对朱可夫说:〃我请你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弄清当地的情况,然后,坦率地告诉我们你的 意见。〃
第五章飞赴远东(3)
下午4时,朱可夫及随行人员离开莫斯科,飞往蒙古方向。一路上朱可夫抓紧阅读战情通 报,同参谋们交换意见。在边境城市赤塔停留时,朱可夫听了当地军区领导关于最新敌情的 介绍。6月5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