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楼兰 >

第8节

楼兰-第8节

小说: 楼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兰地区发现的东汉丝织品有:绢、 缣、绮、锦和刺乡绣。所发现的东汉织锦,在品种上是目前在新疆地区发现最多的一批。从这批出土的丝织品中可以清晰地识别出的锦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长寿光明锦、长乐光明锦、长葆子孙锦、望四海富贵锦、寿为国庆锦、登高望锦、永昌锦和续世锦等。除此之外,还有罕见的瑞兽纹锦、瑞禽纹锦、龙纹锦、鹿纹锦、鱼纹锦、波纹锦等等,真可谓琳琅满目,令人赞叹。    
    这些东汉织锦,色泽调和,花纹的组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基本格调是以吉祥行云攀枝卷叶纹或云山波纹和祥禽瑞兽纹等为主体,夹织有吉祥语,这也是中原地区的东汉织锦所习用的纹饰。如出土的的长寿光明锦,锦地色为青色,以黄、褐、绿三色线显花;其锦面花纹为行云攀枝卷叶纹,纹中织出龙、凤、虎、豹图案,在这样繁缛的花纹中再夹织吉祥语,这个花纹图案的组合既具有东汉织锦的基本特色,但又是过去所罕见的。再如瑞禽锦,锦地色为褐色,以黄、绿两色线显花,在锦面的攀枝云中织出了一对对展翅高飞的大雁,大雁颈项前伸,高昂着头,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这些花纹图案如此协调地组合在锦面上,真是绝妙之作。    
    这些丝织品的发现,令人联想起当时作为丝路重镇的楼兰“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    
    考察队在初探楼兰城时,曾拾到过一枚古代贵霜王朝时期的钱币,铜币,圆形,直径为3厘米。钱币一面似为一人牵驼,另一面朽蚀严重,花纹模糊不清。据英国人珀西・;塞克斯所著《阿富汗史》中记述贵霜王朝国王卡德菲斯二世(公元50年~公元90年)时,经常有运丝绸的商队经过贵霜境内。卡德菲斯一世为此专门制作造了金币,以大量购买丝绸、香料和珠宝,考察队在楼兰地区发现了贵霜王朝钱币,可能是这一历史史实的反映。


第三部分 回眸:几十年前一次惊心动魄的考察活动第23节 魏晋西域长史府

    考察队在组织清理东汉古墓的同时,在楼兰城中心的“三间房”遗址附近的垃圾堆积层中新发现了六十多枚汉文木简和汉文文书及一枚卢文木简。这是此次考察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发现。六十多枚汉文木简中,有4枚木简上面写有明确的纪年年号,它们是: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的1枚,泰始四年(公元268年)的2枚,泰始五年(公元269年)的1枚。“泰始”是西晋王朝司马炎的年号,这说明了这批出土的木简应是属于西晋时期的。    
    从楼兰城发现的汉文木简文内容看,其所涉及的范围绝大部分是属于魏晋时期西域长史府属官和屯田将士所书写的文书档案的残件,其中有州郡来往的文书,有屯田事务和士兵的名册残件,有关于河水流向和弓箭具条的记录等等,还有一枚记载赎胡女的简文。结合过去在楼兰城中所发现的大批汉文木简和文书所提供的材料,可以确认我国魏晋时期仍沿用东汉旧制,在古代西域地区设有西域长史,楼兰城就曾是魏晋两朝西域长史府治的所在地。    
    魏晋两朝时楼兰地区的历史情况,在史书中几乎没有什么文字记载可查。在《三国志》和《晋书》中也查不到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因而这一段历史过去在史学研究中往往为史学家所忽略,而当考古学家在楼兰古城中发现了这批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和文书后,才使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已发现的考古材料中,人们可以得知,当时魏晋西域长史府应是魏晋两朝统治古代西域的前哨阵地。这个时期也是楼兰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反映了楼兰城从它建城到两晋时期,也就是到公元4世纪时,一直是一个有人类活动的地区。在这里不仅多次发现有用汉文书写的木简和纸文书,同时还发现了使用古代少数民族文字――卢文书写的木简和文书,这就反映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当年楼兰城中不仅有汉族,也有古代的少数民族,他们一起在此生活,共同开发这快绿洲,各自使用各自的语言和文字。    
    魏晋两朝仍继承汉朝的办法,继续在楼兰地区屯田,这些屯田的士卒在楼兰地区开垦荒地,种植各类作物,使当年楼兰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从木简文中还可看到,屯田的士卒不仅亲自参加农业生产,而且还在此推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铁制农业工具。    
    在已发现的木简简文中,还可见到有许多关于派士兵守堤防卫和进行溉田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在干旱沙漠地区农业生产主要要依赖于人工灌溉这一事实。考察队在楼兰城的城外就曾发现有四条干涸的河床,在城中发现有人工渠道的痕迹。在城外密集的雅丹地形中还发现有当年开垦的农田和灌溉。当然现在已完全沦为荒漠了。其中有1枚汉文木简简文写有:“赎胡女舍律令”6个字,这反映了当年楼兰地区曾有奴隶买卖的法规。    
    在楼兰城中发现的最晚的木简是记载有建兴十八年(公元330年)纪年的木简。“建兴”是西晋帝司马邺的年号,但他只用了四年,而现在在楼兰城中却发现了建兴十八年的木简,过去还曾在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发现过建兴三十六年和建兴四十八年的柩铭和木简。史书记载,西晋王朝在公元316年为匈奴人刘渊所建立的前赵政权灭亡后,司马氏的晋室南迁,立司马睿为帝,称东晋元帝,改年号为建武、太兴。当时北中国为各地方势力割据,原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实占据了河西走廊,建立了前凉政权。据《晋书・;张轨传》的记载,西晋政权南迁,元帝改年号为东晋建武、太兴时,前凉的张轨,张实仍保留采用了建兴年号。现在在新疆的楼兰地区和吐鲁番地区仍发现有用建兴四年以后的建兴年号的木简和柩铭,可能就是这一历史事实的反映,而且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西晋司马氏政权南迁后,古代楼兰和吐鲁番等地曾属于张轨父子所建立的前凉政权统辖。这一历史事实似乎也为20世纪初在这一地区内发现的李柏文书所证实。1910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到达楼兰地区,在楼兰地区内发现了李柏文书。李原为西晋时的西域长史,驻守在楼兰地区,西晋政权南迁后,他投降了前凉政权,但仍驻在楼兰地区,他的文书是在楼兰城南面的一个遗址上发现的。    
    “建兴十八年”的木简所提供的纪年,是目前在楼兰城中发现的年代最晚的一个年号,自此之后,再未发现有比它更晚的材料。那么,根据这一材料,是否就可以说明这样一个历史的事实,就是在公元四世纪初,在楼台兰地区仍然有屯田的将士,他们在西晋南迁后,实际上已为前凉张氏政权所管辖,到了建兴十八年,也即公元330年后,楼兰城才逐渐被人们所废弃。而到了公元四世纪末,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时,高僧法显在路经罗布泊地区时,根据他的描述,这里已是荒漠了。


第三部分 回眸:几十年前一次惊心动魄的考察活动第24节 神秘的古文字

    在近一个月的考察中,不仅在楼兰城中取得了一批当时中央王朝的文物,如西汉时期的钱币、铜镜、漆器;东汉时期的丝织品、毛织品和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和文书等;更重要的是同时还取得了一批楼兰地区具有本地文化特点的文物,如卢文木简,木雕饰件,各类金、银、铜饰件,各色料珠等等。联系到过去在楼兰城的考古发现,在这众多的出土文物中,尤以发现的卢文木简和文书最为珍贵。    
    卢文是古代新疆南部当地民族使用过的的一种古文字,它是由音节字母组成的,书写方式是由右向左横写。据了解卢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3世纪的印度孔雀王朝时代的阿育王时代,它书写的是印度语中的西北俗语,此种文字首先通行于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后从印度西北向北传播,流行于阿富汗、乌兹别克、塔吉克地区,在我国新疆境内的古代于阗国和古代鄯善国境内也有发现。    
    关于卢文字的使用和被废弃的历史,人们还不能知道其详细情况。据目前已发现的材料,大约在公元12世纪时,大月氏人在今阿富汗境内建立了贵霜王朝,当时卢文从和婆罗谜文、希腊文共同成为贵霜王朝官府通用的文字,在今巴基斯坦的西北部和今阿富汗境内就曾发现有大量的卢文石刻和钱币。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萨珊王朝侵入贵霜王朝,到公元5世纪,贵霜王朝最终为哒人所灭亡后,卢文逐渐被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    
    在新疆境内最早发现的卢文材料,是1874年在和田地区发现的两枚“汉两体钱”。钱币为铜质,圆形无孔,正面中间压印一走马。马的周围压印有一圈卢文字,其汉文译意是:“大王、王中之王、伟大的矩伽罗摩耶婆”,背面中间压印有月桂树的环,其周围压印的汉文,其文为:“重二十四铢钱”。由于钱币上压印有一走马,故也称为“和田马钱”。继此之后,又发现约有一百多枚。但这类钱币,至今只在和田地区发现,似为古于阗国独制的钱币。关于卢文文书材料,在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残片也在今和田地区,这就是1892年俄国人和法国人在和田买到的卢文《法句经》抄本的残页。20世纪初又有人相继在今新疆南部的尼雅、安迪尔、楼兰和敦煌等古址中发现了一批卢文木简和文书。斯坦因和亨廷顿二人在新疆南部地区所获得的卢文木简,目前已整理发表的就有764枚,在楼兰城中发现的有48枚,另有7枚是在安迪尔等古址中发现的。这些已发表的木简简文,都搜集在《斯坦因在中国所发现的卢文文字集录》一书中。这次考察的在楼兰城中只发现了一枚卢文木简,可惜残破得太厉害,字迹已无法辨认了。    
    根据史书记载,楼兰国于公元前77年因另立新王,改国名为鄯善。关于鄯善国的情况,《汉书・;西域传》中有专门的记载,文中说: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泥城;全国有1570户,人口有⒈41万人,其中士兵有2912人。又说:鄯善国国内多沙地,少农田,粮食要依靠邻国;国中出玉石,生长有葭苇、柽柳、胡桐和白草等草本植物,人民从事畜牧业,有驴、马、骆驼,能制作兵器。又说,鄯善国正位于东西交通的要道,东距阳关1600里,西通古且末地区720里。又从《三国志》引《魏略・;西戎传》中得知,曹魏时塔里木盆地南边的古且末国、小宛国、精绝国和楼兰国都为鄯善国所统治。精绝国即古尼雅遗址所在地,在今民丰县境内。根据上述材料,对古代鄯善国的统辖范围可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鄯善国的疆域,东面从罗布泊地区的楼兰城算起,西面到今民丰地区的尼雅遗址止,由此再向西应是古于阗国的地界,因而在楼兰城和尼雅遗址所发现的卢文木简和文书应都属于鄯善国。关于这批卢文材料的年代,一般根据与卢文木简同时发现的汉文木简和文书上的纪年来判断,认为应该属于公元三四世纪。    
    从已发现的属于鄯善王国的卢文木简和文书,其内容大多数是世俗文书:国王的敕谕、公文函件、各种契约、簿籍帐历和私人信件,也有少量是属于宗教方面的材料,但没有发现佛经。这批材料对于研究和了解古楼兰――鄯善国历史文明的发展,楼兰――鄯善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以及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等状况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从卢文材料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在楼兰――鄯善国内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卢文木简提到国王名字之前,常常要加上许多赞颂之词,如:“伟大国王,上天之子”、“伟大国王,王中之王”。其中有一枚木简(《残集》中的579号)尤为突出,木简简文上写着:“伟大国王、王中之王、伟大、胜利、公正、正确执法之安归伽陛下”等等,具有独特的政治特色。在《残集》发表的卢文材料中,提到的楼兰――鄯善国国王的名字有五位,他们是贝比耶(在位时间约相当于公元247年)、陀伽(在位时间约相当于公元254~公元257年)、安归伽(在位时间约相当于公元255~公元295年)、摩希利(在位时间约为公元293年~公元323年)和伐色摩那(在位时间约为公元321年~公元334年)。在汉文史料中记载的最早的一个楼兰王的名字是尝归(或安归),尝归于公元前77年为傅介子刺杀后,继王位是尉屠耆;到东汉时其国王的名字有:安、广、尤还。据我国学者马雍的研究,他认为卢文木简提到的最后一位国王伐色摩那,其原文是Vasman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