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2049,相信中国 >

第6节

2049,相信中国-第6节

小说: 2049,相信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一个国家能保持长久的大一统地位和对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还必须长期拥有居支配地位的财富,财富与思想其实是天生的一对,彼此依存。
  按照一般的推测,到2050年,欧洲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只有15%(今天约占21%,呈明显减少趋势),美国约占20%,而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中国地区将占世界经济的25%。日本也将呈下降趋势,俄罗斯可能略有上升。
  ●第二盎格鲁?萨克逊王朝:美国已经成熟
  这里我提出了一个概念:第二盎格鲁?萨克逊王朝。那么谁是第一盎格鲁?萨克逊王朝?那就是大英帝国和英联邦国家。第二盎格鲁?萨克逊王朝就是美国领导的盎格鲁?萨克逊国家和众多盟国。
  大英帝国的子民在美洲、澳洲等文明抵御能力微弱的地方建立了一系列以盎格鲁?萨克逊人为主的国家,实际就是大英帝国的子系国家,美国就是其中最为出类拔萃的长子。英国人在印度、香港、新加坡、非洲、东南亚、伊拉克等文明抵御能力很强的地方则只满足于获得政治统治权和经济利益权,而不采取用大规模移民的办法来彻底征服这些地区,因为这显然不现实。自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大英帝国经历了300年,由艰难的起步到建立辉煌的“日不落”帝国,再到遭遇拿破仑、威廉皇帝和希特勒的几次强有力的挑战,大英帝国终于日落西山,但盎格鲁?萨克逊人的王朝在总体上却更为强大,美国继承了大英帝国的一切,并且同样继承了挑战所获得的胜利果实,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坚固团结的联盟,终于又一次赢得了向苏联的挑战。这也许是拿破仑当时帮助盎格鲁?萨克逊人分裂(拿破仑曾帮助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原指望大英帝国后院起火,分裂盎格鲁?萨克逊人联盟)所最不愿看到的。今天,年轻的美国在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英国帮助下重新将盎格鲁?萨克逊王朝推向政治与财富的巅峰。
  如果你是一位地图爱好者,不妨将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国家用统一的一种颜色表示出来,看看有哪些。英国、北爱尔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是同种同文的盎格鲁?萨克逊国家,他们是一个大家庭。当然这些是真正的盎格鲁?萨克逊国家,如果再将颜色扩大一下,那将标示出这个王朝的外层国家,它包括第一王朝时期建立的联盟,即几十个英联邦国家,也包括现在美国盟国,如北约组织国家和其它条约国家等。等标示完成,你就会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统驭范围!它的庞大远不是罗马帝国可比拟的,并且在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还不是地图表示出的界限,而是延伸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利益之手,甚至它已经指向了遥远的月球和火星,也包括我们头顶的天空。
  通过这张地图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盎格鲁?萨克逊王朝由这样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结构构成:核心是美国和英国,然后是盎格鲁?萨克逊国家,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第三层是众多的英联邦国家和美国后院的中美洲和一些南美洲国家,第四层就是美国战后构筑的两大战略同盟体系,即控制欧洲和大西洋的北约组织,控制太平洋和东亚的日美同盟,包括其中的成员国和韩国、菲律宾、新加坡这样的准军事盟国,第五层就是美国遍布全球的利益点,如以色列、沙特、科索沃、南联盟以及中亚和黑海周边地区等。通过这五个层面,美国就基本控制了世界。


大预言:从今天看未来(3)


  征服完全是一种野蛮行径吗?是一种消除异己、同时掠夺他人财富的强盗逻辑吗?不完全是,历史总是有辩证的一面——要知道,没有野蛮的征服就没有人类的民族融合和辉煌文明。正如没有罗马人对古希腊的野蛮入侵就没有强盛的罗马帝国,欧洲的历史就无从书写一样。同样,如果没有中国的春秋战国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那么东方文明就会黯然许多。
  同样,被征服者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和耻辱。希腊人失去了自己的城邦但却征服了罗马人的头脑。中原人在历史中几次被北方民族完全征服,但这种征服同样只是一场军事征服,而中原人最终总是以坚韧的思想调教了各个民族。最典型的现代征服与被征服事例就是德国和日本,对他们来说,他们现代的辉煌实际上是得益于在二战中的失败——这场失败促使二者完成了现代化的变革,麦克阿瑟对日本的统治实际是将明治维新没有彻底完成的事业最终完成了。同样,美国对德国的占领也完成了威廉时代没有完成的现代化改革。今天,他们甚至都超越了他们过去的许多对手,如法国和英国,仅仅没有超越美国而已——美国的霸主地位有更大的、更得天独厚的原因。
  今天,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同样是一场征服战,美国毫无疑问地赢得了战场的胜利,是一次漂亮的“十字军行动”——“伊拉克防空军注意了!不要跟踪和攻击盟军飞机!你的同事在其它防空基地受到毁灭性打击的遭遇是对他们不断袭击盟军的回应,你可能会是下一个。”这是美国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的传单口号,一个胜利者炫耀的口号。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对伊拉克军人大规模地采用心理战,这也许会成为一个心理战大规模应用的标志。这与以往的情况有所不同。以往主要是针对敌对国内高级官员和军队将领进行劝说、威逼利诱等,但现在则是在现代战争环境下直接对下层军官进行心理战。并且美国的这场心理战还算是成功的,许多伊拉克军队三五成群、连排建制、甚至整师建制地投降。美国主要是通过两种心理效果:一是如果现在在战场上为萨达姆卖命,将来就会受到美国人的惩罚;二是在伊拉克广泛制造美国很可能已经将萨达姆定点清除的消息,伊拉克的核心已经没有了。于是无论是萨达姆本人还是伊拉克贫民几乎都肯定美国会赢得这场战争,所以这种气候下的军心也就可想而知了。
  美国有这样一个逻辑:利用美国强大的军事能力几乎可以完全阻断伊拉克军队间的通讯,那么必然造成伊拉克军队信息不畅,这就如同在古代战场上汉尼拔曾经用过的办法,即对罗马军队攻击的时候,同时向他的后方阵地传播前面已经失败的消息而导致罗马全军崩溃一样,伊拉克军队由于得不到上级的确切消息也就很容易动摇, 正如美国总统布什曾经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发表电视讲话时所说:“他的将军们最好拒绝执行命令!如果他们不拒绝,那么他们必须明白,所有战犯都要受到审判和惩罚。”
  美国的这个心理战逻辑实则就是历史征服的逻辑。人们总是选择危险最小的路走——当利益与危险同在的时候人们喜欢赌博,如纳粹德国。当利益显而易见大于危险的时候,人们通常选择征服,这也就是美国和它的盟国人民支持战争的原因。
  ● 法德轴心:欧洲正在长大
  自从普法战争后,欧洲就出现了男主人和女管家之争。这个矛盾和拿破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可以预言,未来欧盟的强大必然首先是法德的团结,那么欧盟有朝一日的分裂也必然是因为法德的不和。英国已经在事实上飘离欧洲大陆,而成为美洲大陆的一个岛屿了。
  2003年,比利时、法国、德国和卢森堡四国领导人邀请欧盟国家自愿参加“防御联盟”。所谓防御联盟就是欧洲企图摆脱美国控制的坚实一步,这一步包括6个方面:
  1。 一支旅级规模的快速反应部队,以法德旅为基础,并由比利时突击队和来自卢森堡的侦察部队进行补充;
  2。 欧洲战略空运指挥部,计划在2004年6月组成;
  3。 欧盟对核、化学和生物武器对部队和平民构成的威胁作出协调一致的反应;
  4。 欧盟急救和支持部队,把民用和军用资产结合在一起,在24小时内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5。 一些战术训练中心,头两个战术训练中心是为直升机和A400M军用运输机的机组人员设立的;
  6。 到2004年,在现有的可部署指挥部的基础上建立多个可部署指挥部负责联合军事行动。
  可以看出,这6个方面在军事实战上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更大的意义显然在政治上——“削弱北约的种子已播下!”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拥有独立的军事能力,摆脱北约对欧洲军事的控制。“四位欧洲国家元首上月末宣布的防务计划,不仅损害了摇摇欲坠的大西洋两岸关系,而且还在北约棺材上又钉上了一颗钉子。”③法德用一个声音讲话是欧洲统一的最基本条件。尽管现在欧洲要想摆脱北约的影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毕竟分道扬镳已经开始了。法德对伊拉克战争的一致反对就是一个互相协调立场的良好例子。
  自罗马帝国(及西罗马帝国)在欧洲的统治崩溃之后,欧洲就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而大英帝国的崛起也意味着均势政治主宰了欧洲的政治风云,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迫于美国与前苏联的压力,欧洲人终于认识到这种自相残杀式的欧洲均势政治该结束了,否则世界权力中心的位置会漂移得越来越远。其实,欧洲的这种四分五裂与其说是为了维持一种均势政治和民族国家体系,不如说是处于一种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这是一种基于自然状态,在纷争中建立的既有主权独立又有强大经济联系的国家群体状态。尽管在欧洲的国家权力史中,皇室家族、国王、主教、实权贵族及军事统帅都曾掌握过国家权力,但始终不变的就是,这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政治,一直无法统一于任何一个强权或者实力国家之下。路易十四、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希特勒都曾梦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但他们的企图无一成功。
  修昔底德是欧洲第一位指导欧洲国际关系理论的人——他撰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此后分崩离析的欧洲国家间角逐建立了一些常识和原则。而马基雅维利则是欧洲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的杰出代表,他的《君主论》几乎到了不可见人的地步,甚至可以说就是一部黑暗政治和阴谋策划者的圣经。这是一个基于人性属恶的理论,如其所言,政治道德、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可以完全背道而驰,或者根本无所谓道德,道德的定义其实就是一件用来掩盖欺骗的外衣而已,无论是国家内的权力之争还是国家间竞争,均是如此,“特定的行动是好是坏取决于它促进权势之获取、维持和增长的程度。”
  博丹进一步提出了欧洲的主权概念,将纷乱的欧洲国家定性为可以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群体,这与其说是确认了国家的存在理由还不如说是承认了欧洲无政府状态的合法性。之后,莱布尼茨、斯宾若沙、休谟、霍布斯、维贝尔、黑格尔、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汉斯?摩根索等众多的理论者和哲学家们都论述了欧洲和世界的政治,自然,这些人论述各有不同,但总体上还是导致欧洲的国际关系理论信奉分裂政治。


大预言:从今天看未来(4)


  英国在促使欧洲的分裂中“功不可没”——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重臣沃尔希也许是英国主张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首倡人物,他们是最先使用“权势均衡”一词来描绘英国对欧洲政策的人。英国至少阻止了路易十四、拿破仑、威廉皇帝、希特勒等人对欧洲统一的企图。
  但无论如何,今天欧洲人终于被战争的铁锤敲醒了,今天欧盟终于建立起来了,大欧洲计划已经正式展开,欧洲似乎距离成为一个统一大帝国只有一步之遥了。
  在欧洲统一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注意观察这个联盟中是谁在起关键作用。自然,这个联盟的轴心是巴黎和柏林。以往,欧洲的核心是巴黎和维也纳,但自普鲁士谋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后,欧洲的局面就改变了,法国人那种带有女管家式的欧洲管理模式不得不让位于德国那种条顿骑士强硬、说一不二的男主人模式——从现代法国和德国的实力来看,我们也应该更看重德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相当于法国的一倍。
  其实,德国在未统一前就一直是欧洲的中心,尽管这一地区还是一盘散沙,但却几乎从中世纪开始就一直对欧洲的形势起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在15世纪后这种表现更明显。欧洲传统上有三大民族,即日耳曼民族、拉丁民族和斯拉夫民族,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拉丁民族的代表,俄罗斯是斯拉夫民族坚实的后盾,而德国则堪称日耳曼民族的骄傲。
  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其实就是欧洲神权政治的强烈地震——此后不久欧洲的国王们利用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