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2049,相信中国 >

第35节

2049,相信中国-第35节

小说: 2049,相信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胁。打击中东,可以削弱全世界的伊斯兰文明,对此,亨廷顿早在其《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就已经暗示。接下来,美国就是继续削弱俄罗斯,庞大的俄罗斯现在很虚弱,必须要在这时抢走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美国的目标是让俄罗斯变成一个普通的、没有什么威胁的欧洲国家,否则一旦俄罗斯经济改革成功,肯定会重新成为美国的威胁。所以美国不断将波罗的海国家与独联体成员拉拢过来,在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发动一系列颜色革命,防止中国和俄罗斯联盟——失去中亚,中国和俄罗斯不可能联盟。
  最后是东亚。美国认为,中国的真正强大还需要时间,如果改革顺利那也要30年后;如果改革出现挫折,中国就会自顾不暇。所以,美国短期内并不看重中国,反而是日本,实力已经十分强大,如果没有美国压制,日本远比现在还要强大。但美国清楚,日本不可能长期蛰伏,现在必须割让一部分亚洲利益给日本,否则日本很可能谋求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那样亚洲会不稳定,日本加入常任理事国美国自然不情愿,但好在有中国、韩国和亚洲许多国家反对,美国情愿有人站出来反对日本和所有有此想法的国家。美国在亚洲一贯奉行分而治之的办法,即维持亚洲互相制衡的局面,就是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四者互相制约,美国扮演平衡角色,这其实是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策略的翻版。
  清楚了这些,中国才能想办法反制美国。在大势上,中国面临美国诸多的制约,只能与美国打太极,不能来硬的。但在具体事情上则可以进行突然攻击,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在未来若干年内谋求朝鲜半岛的统一。
  自然,这既考虑了朝鲜的全民族心愿也考虑了中国的重大利益,朝鲜半岛一向与中国利益密切相关。
  我们也能看到其他学者同样的见解:“但是,从长远战略来看,中国的经济建设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朝鲜半岛的统一将消除中国周边一个最突出、最敏感的热点,对中国、朝鲜半岛甚至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都有百利而无一害,至少是害少利多。即便有领土争端,只要采取适当方式也会得到妥善的解决。朝鲜历史上从未侵略过它国,反有遭受列强侵略的痛苦经历,它只担心受大国伤害,而无进犯大国的能力。”⑦


中国路线图的设想(7)


  ●第三步:三极化趋势的可能性
  陈寿的《三国志》中有一则著名的“隆中对”故事,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的形势,指明何处才是刘备的战略根据地,人有时并不怕颠沛流离,怕的是永远这样颠沛流离下去,刘备虽是一位英雄,但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又怎么会有所作为呢?四川在中国历史上一向有特殊的战略地理意义,它物产丰富,内部资源充足,更重要的是四周环山,中部是大平原,这样的地势进可攻,退可守,是一个天然的战略根据地,刘邦与项羽夺天下就是以此为依托而成就大业。
  诸葛亮的“隆中对”很好地指明了政治纷争中的一条原则,诸侯混战的局面总是最终演化成几个大势力的较量,如果想要成为具有资格角逐的大势力之一,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谋划。
  纵观世界历史,也会发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变化规律,并且总是在纷争中逐渐形成几大政治势力鼎立的局面,随意选取几个历史时段,都会看到几大帝国鼎立的状态。
  公元前171年,东方的秦帝国、中亚的亚历山大帝国和地中海的罗马帝国。
  公元100年前后,东方的汉帝国、中亚的贵霜帝国和阿萨息斯帝国及地中海的罗马帝国。
  公元815年前后,东方的大唐帝国、中亚的阿拨斯哈里发帝国、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和欧洲大陆的加洛林帝国。
  公元1175年,东方的唐宋二朝、印度王国和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1795年,东方的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
  当然,历史上绝不是就这么几大帝国,而是像今天的世界一样有许许多多的小国,民族林立,纷争不断,但能成为核心势力的并不多,就像今天,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影响力遍布全球。在欧洲虽然有许多国家,但谁都知道,英、德、法是欧洲传统的三驾马车。非洲则是处于两端的埃及和南非在非洲内拥有核心力量。
  现代社会仍是历史的延续,未来又是今天的延续,世界将怎样变化?
  世界趋势会向三极化的方向发展吗?
  这首先要问美国。
  美国肯定对此持否定态度,至少它不愿世界朝这个方向发展,作为冷战的终结者,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赢家,这就像征服地中海周围各国的罗马帝国一样,它怎能希望北方的日耳曼人成立另一个大帝国呢?
  从历史角度来比较美国和历史上各个大帝国的话,那么美国确实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帝国,它的影响范围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历史上再强大的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但是若将世界和国家横向比较的话,美国则并没有将世界纳入到一个政府之下,对历史而言,一个无法完成大一统使命的国家,无论其多么强大都只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如果秦不统一中国,那么,无论秦王国强盛到何种地步,那秦王国也只是秦王国,历史书上还是有楚、燕、韩、赵、魏等国,而不是作为统一的历史名词收入词典。因为各个地方国家的主权还在,人们心里也还是存在国家认同感,还是要说他是楚国人,而不是秦人,而只有在秦统一六国,确立大一统的格局后,普天下之人才能异口同声地说:“我是秦人!”这当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论述国籍,而是象征一个大一统民族国家。假如海峡两岸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共同说一声“我是中国人!”那么还会有台湾问题存在吗?不就是因为在台湾岛内有否认这种声言的势力存在吗?
  美国还不够强大,它注定无法统一世界,它可以显得非常强盛,但这种相对他国的强盛如果不能将他国包融入它的国内,那么,它也只能成为历史中的一个强大国家,和罗马、波斯、埃及一样,只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国家,而不是像秦王朝一样,以秦王朝开始成为中国统一历史的开端。
  这是因为:
  1.自私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利益观,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潮只想让世界财富流向美国,而不是将美国慢慢推向世界,因为它惧怕它的主体民族失去利益;
  2.美国财富占世界财富总比率的份额在下降,它已无力将世界融入美国社会;
  3.美国的历史文化沉淀甚少,它的文化是短暂的快餐文化,并没有深厚的哲学基础,难以引起人们真正的认同;
  4.美国军备还无法完成征服世界的使命,它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强大,但比世界总和要小得多;
  5.美国缺乏征服世界的大策略,美国的政策表现为典型的临时性实用主义,每一届政府都是依据当时的客观环境制订政策,但都缺乏连贯的大策略意识;
  6.核武器的存在,使任何梦想征服世界的人都不可能恣意妄为。
  如果把1492年算作全球化浪潮开始的那一年的话,那么至今也有500年了,如果说曾有征服世界,建立大一统世界格局的思想的话,那么西班牙、大英帝国、纳粹德国、日本都曾尝试过、努力过,但它们无论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只是一次扩张,而不是像秦王朝那样具有明确的统一目的。全球化的这500年到今天的程度来看,也只是处在全球化的初期上,还完全没有成熟意义上的全球高度融会贯通,各种国界线、贸易条例、人员流动限制等随处可见。自然,现代社会比以前的各个社会都复杂得多,不是简单的军事征服就能完成的。
  全球化是建立大一统世界的基础,而全球化也是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全球政府,那么,就必然会形成几个势力核心来代替,这也是全球化的脚步之一。
  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对未来是否会出现大一统的全球政府加以讨论过,汤因比也肯定世界将走向大一统,但绝不会一帆风顺。


中国路线图的设想(8)


  “人类今天渴望一个和平、自由、统一的世界,但是在历史上,只有当长期的分裂和战争发展成让人无法忍受的混乱和苦难时,这种痛苦的经验会驱使人们用暴力削平群雄,把各个地方性政府统一起来,解救饱经苦难的社会。”
  “一个未来的真正世界大一统国家,可能会具有过去五千年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大一统国家的许多特点。与它们一样,它将会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不是仅仅维持自己的存在。”
  “未来的大一统国家是真正具有世界性的,但这就意味着它不一定像过去那样是一种文明的产物。西方人往往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自身文明的价值观和目标将会永远处于支配地位,这是错误的。……总之,一系列的文明或文化传统将不得不学会如何在一个政治体制下和平共处。”
  可见,汤因比也不相信今天四处侵略的西方文明就是将来大一统世界的主体,也不相信大一统世界就只有一个文明。汤因比认同大一统世界的发展趋势,也对它加以阐述,但汤因比并没有为它制定时间表,也就是说,这个大一统世界将有一个历史过程,不是简单预测所能做到的。
  汤因比认为大一统既是目的也是一种手段。的确是这样,在历史上曾出现的许多大一统国家都证明了这一点。在今天,大一统是我们这个世界共同追求的目的,而实现它的手段就是世界各国、各种势力的分化组合。
  自冷战结束至今已有十多年,世界各个国家分化组合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走向三极世界。
  世界三极化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因为现在世界存在这样三个极化现象:一个是已经形成的一极,那就是美国,它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现在的国力是其它国家的数倍,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于其它任何国家;第二极是已经初具规模的欧盟,早在二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家就已发现,欧洲已经失去了世界重心的地位,如果欧洲想重新赢得尊重,那就只有用“同一个声音”讲话,显然,一个欧洲国家不行,分裂的欧洲更不可取,只有让欧洲重归罗马时代才能确保欧洲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三极也许就是刚刚开始形成的亚太地区,这里的情况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在看起来好像还是混乱大于条理,但这个地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经济是为世界所瞩目的。政治上,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都显示出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也显示出这一地区在地区政治上有统一组合的倾向。
  美国是当今的超级大国,尽管极不情愿,但它也清楚这种多极分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就是一个美国发起针对欧盟、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对抗性举动。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区域联合并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在竞争合作的基础上缓慢融合,这其间谁都要努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否则就有可能被判出局。在多极化中,最弱的就是亚太地区——在北美,美国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在欧洲,英、法、德是拉动欧盟的三驾马车;而在亚太,谁是核心呢?日本?印度?
  要想在亚太地区有所作为的话,中国只有在走完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之后还要处理好中、日、印三者的关系,可能还会有一个阶段是处在今天英、德、法那样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时期。之后只有当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人力等综合国力充分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开始恢复中国历史上的辉煌。


支配他人的三条途径:金钱、信仰与武力


  中国如果要想保护自己的和平发展,还要同时使用黑白两只手,即武力威慑和利益分流,即如何运用国际政治中的第一、第二原则。武力威慑要求有能随时保护中国的利益,如海上石油供给线、重要的商业航运等。中国还要有一个让周边国家和支持中国的国家享受到中国繁荣的利益,让它们品尝到共同繁荣的甜头,让它们与中国产生共鸣,进而更加支持中国走向强盛。
  中国如果采取这种做法,将会首先在东亚产生效应。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任何人都清楚,不会再出现那种古老的藩属关系,中国会尊重小国的主权,双边会以贸易关系建立新的合作体系,况且这种贸易关系既灵活又紧密,而且从主权的角度来看双方是平等的,不会让小国颜面尽失。即使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与不负责任的欧美、日本相比,中国也是稳定的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