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2049,相信中国 >

第28节

2049,相信中国-第28节

小说: 2049,相信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奥?施特劳斯逃出德国时带着他对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研究手稿,他把他的研究成果用蜡帆布包裹起来,以防船只被击沉的时候他的思想成为殉葬品。他首先来到英国剑桥,然后又到了美国,最终在芝加哥大学他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奠定了他的遏制思想在美国的地位,并且为美国政坛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政治战略家。在他于1973年离开这个世界后,他的学生们开始主导美国的政治,也就主导了世界政治的基本格调。如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五角大楼特殊计划办公室负责人艾布拉姆?舒尔斯基、负责情报工作的国防部副部长斯蒂芬?坑博内等都是施特劳斯主义者,美国《旗帜周刊》主编威廉?克里斯托尔、哈佛大学教授哈维?曼斯菲尔德等许多人也是其继承者。这些人几乎都是美国政治的精英,可以说正是他们奠定了美国冷战后的政治基调。
  保罗?沃尔福威茨,他在“9?11”事件后积极主张对伊拉克开战。
  艾布拉姆?舒尔斯基,他与别人合写了一篇题为《利奥?施特劳斯与1999年的情报世界》的论文。
  斯蒂芬?坑博内,“他于上周宣布在伊拉克发现可能是移动生物武器实验室的拖车。”③
  当然还有哈维?曼斯菲尔德、威廉?克里斯托尔等许多人。
  这些人都是利奥?施特劳斯的门徒或是信奉者,他们都信奉利奥?施特劳斯的教诲:“要想使世界不对西方民主构成威胁,必须使整个世界——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实行民主”。尽管利奥?施特劳斯并不像乔治?凯南和丘吉尔那样高调倡导美国推行冷战遏制战略,他们其实主要是从美国现实战略考虑,而利奥?施特劳斯则是从思想考虑,他是一位思想家,不是战略家。但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像巴勒斯坦的亚丁和伊朗的宗教领袖一样,在美国政界起到精神领袖的作用。
  小布什政权的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尽管不是利奥?施特劳斯的学生,但其制定的美国军事战略规划却直接体现了施特劳斯在后冷战时代的遏制思想。它强调要将美国原来以冷战为战略背景的“以威慑为基础”的军事备战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模式。就是说美国将不再执行以前那种有清晰目标、有清晰敌人、有清晰作战方案的军事部署模式,而是采取假设敌人随处存在,随处可以发动攻击的前提,那么美军就要随时进行反击,以美军强大的能力遏制任何敌对行为的军事部署。这实际上就是执行了后冷战战略——以前的盟友和敌人都不存在了,美国的敌人就是那些正在崛起或企图联合的国家。自然,美国不可能宣布全世界都是敌人,那么只能执行这种没有敌人的战略了。
  他在递交美国国会的《四年防务研究》报告中将美国的新战略概括为四点:
  1。向美国的朋友和盟国保证,美国有实现其安全承诺的坚实目标和能力;
  2。劝阻潜在的敌人制定有可能威胁美国利益和我们的朋友和盟国利益的计划和行动;
  3。通过预先调动迅速挫败攻击,并果断对侵袭实施严厉的惩罚,阻止侵袭和压力;
  4。最后,如果劝阻和威慑都失败了,那么就果断地击败任何敌人。
  在布什与中国的战略对弈中,“自由”与“人权”一直是美国用于其遏制战略的借口。这是因为美国清楚,美国需要全世界的市场,美国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商业途径获得帝国需要的利益。即只要世界是一个对美国开放的市场,美国就可以赢得利润。美国认为,奉行民主的基础是私有制商业社会,只有这些国家整个社会都开始追逐利润的时候,美国才有机会进入这些国家的内部市场,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能力足以占有世界大多数市场,这就意味着世界的财富将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
  尤其对中国、印度这样新崛起的大国,美国就特别注重引导它们走上美国支配的世界经济、民主轨道。这两个国家在未来50年里都将是一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它们的力量不可忽视。美国只有确保这样的大国按照美国的意思来运用自己赢得的财富力量才能确保美国地位的稳定。


利奥。施特劳斯与遏制思想(2)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对于中国的崛起表达了外交家式的委婉,他说:“我认为我们不再有任何敌人了。我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兴起是对美国也是对国际体系的一个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考验是:在这个世界我们不再坚持要处于主宰地位。现在,可能会发生中国成为我们的敌人的情况。但是,这不是预先注定的。而且它不应该是因为我们采取行动所造成的结果。”④
  美国在将来的遏制战略中将会奉行全方位的遏制和控制,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遏止任何挑战美国的大国企图,控制世界各地的局势,力图在全球中没有美国力量的真空,更不能有失去控制的局势。
  在全球各地,赋予美国力量来统驭各个地区的各种政治势力,利用各种矛盾,因势利导,扩展美国的利益。我们的世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矛盾重重的世界,也是一个到处都有政治利用资源的世界。美国需要种种借口参与各种矛盾,需要各种矛盾朝着美国希望的方向发展。
  以亚太地区为例,印度于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美国出于大国核控制的目的自然制裁了印度,但美国清楚技术的流动性导致世界早晚会掌握这种武器,政治战略却需要随时调整。2001年布什政府即准备解除对印度的制裁,因为美国不可能长久地与印度处于僵持状态,那样会将印度敌对化,在南亚和印度洋水域美国也需要印度的支持和战略协调。
  同时,对另一个亚洲重要国家——印度尼西亚,美国也相当重视它在穆斯林世界以及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它的稳定与否都与美国的利益直接相关。此时印尼是否是一个民主、享有人权的国家就变得无关紧要了。印尼政府究竟是民主政府还是军政府这也不重要,只要是一个亲美政权就可以了。无论是苏哈托还是梅加瓦蒂成为印尼的主宰其实美国并不关心,美国只关心印尼新的领导人是否奉行反对美国在亚洲力量的存在。印尼在冷战中处于中间地带,是美国遏制政策中构筑第一岛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失去印尼则意味着美国不得不退守新西兰、澳大利亚,还有可能失去整个东南亚。争夺印尼——无论是采取颠覆、政变还是直接支援都是值得的,唯一无关的也许就是自由、民主这个口号,因为这是纯粹的政治角逐。
  在冷战时期,美国的中央情报局等组织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几乎是参与了每一项针对红色势力的活动,从提供情报到贩卖军火、从直接策划到颠覆政权,美国人的影子可以说是遍布印尼数以万计的各个岛屿。
  在这一地区,具有更重要价值的就应该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了。这两个国家是大英帝国的子民,是盎格鲁?萨克逊联盟的成员。澳大利亚实际上是美国在东亚的两大支柱之一。澳大利亚甚至公开说要当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副警长,在亚洲人看来,用一丘之貉来形容它们真是一点也不过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在1951年就签有《澳新美安全条约》,喜欢条文的欧洲人会将他们的任何想法都不厌其烦地变成一纸协议。澳大利亚与其说是一个亚洲或是大洋洲国家不如说是一个英美国家,在政治版图上,澳大利亚实际上就是美国的一个州。如澳大利亚今年一直在谋求和美国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等于把澳大利亚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国州,它的经济地位和盟友关系和美国联邦宪法下的州还有什么区别呢?
  这种经济和政治、军事的紧密联系与盎格鲁?萨克逊人的一贯政治原则相一致,即同种同文不动枪。英国作为盎格鲁?萨克逊联盟的创建者,自然明显支持美国的所有重大政治政策。英国自二战结束以后几乎就一成不变地、毫无保留地支持美国的一切。自然,除了英美传统文明种族的联系外,从国家利益角度来看,英国也需要和美国站在一起,哪怕是一种狐假虎威也好——没有美国的支持大英帝国恐怕连马岛战争都打不赢。
  正如布莱尔在2002年12月16日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有时避免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清楚地表明你已经作好采取军事行动的准备”。美国所有遏制政策的底牌就是“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那就是实力。


大统驭遏制战略与跳岛策略(1)


  美国号航母已经启航了,其它的障碍已经一一被踏平,从柏林墙倒塌开始,东德、东欧诸国、原前苏联外围的加盟国、巴尔干地区、阿富汗、伊拉克等都已经成了美国的藩属国,现在只剩下两大礁石还在阻碍美国到达最后的目的地,这两块礁石就是伊朗和朝鲜,而最后的矛头指向就是美国真正要遏制的几个目标。
  其实,美国自冷战结束后就确立了五大目标:1。继续弱化俄罗斯;2。阻滞中国的发展,尽量维持一个大而弱的中国,至于谁掌权无所谓;3。尽量控制日本,保持日本在美国的轨道内运行;4。全面打击伊斯兰势力,控制从埃及到阿富汗这一广泛区域;5。与欧盟展开竞争,压缩欧洲的利益空间,尽量拖延欧洲重新崛起的速度。
  其中,对中国而言,除中国北方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外,美国基本已经完成了合围中国的战略目的。现在只差伊朗和朝鲜了,美国针对朝鲜的计划早就开始了,在其它地区问题一一解决后,美国必将专心对付朝鲜和伊朗。可以预测,美国不会诚心执行什么六方会谈的协议,而是利用它保持对朝鲜的信息传递和压力。美国认为朝鲜经济如果没有外援就会全面崩溃,朝鲜政权要么进行全面改革,要么发生政变,别无它途,美国当然不想像打伊拉克那样大举用兵,但会一步步收紧套在朝鲜脖子上的绳索,必要时可能会进行一些局部小规模战争。
  在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美国在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后就进入了战略反攻。在人类历史上,每当帝国的战争进入到具有战略意义的反攻之后,往往是对政治利益的考虑大于对军事利益的考虑。如果从军事学考虑,美国可以在取得太平洋战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之后,采取直取台湾,然后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这可以大大缩短战争时间,同时也是最便捷的进攻模式。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大量的士兵死亡,也可以节约大量的金钱。但美国是采取一种被称为跳岛战略的方式,为什么?很显然,美国要用这种方式逐一取得对东南亚各国的战后控制权,这种利益远远大于战争的直接损失。当然,并不需要进行每一寸土地的角逐,而是采取跳跃式的方法就可以,这样既可以达到占领整个东南亚的政治目的,也可以避免过多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因为在东南亚这片群岛之地,日本在丧失海空控制权后,就无法把部署在岛上的军队根据情况转移,而驻岛部队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也无法自行活动,也就对美军没什么威胁,这让日本人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由于美国具有强大的实力,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而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进攻战略,而日本则只能被动地承受美国自主安排进攻战略的锋芒。
  同样,现在美国又一次处在非常有利的扩张时期,即第四次扩张。第一次为美国南北战争后期,如同秦帝国一样,携内战余威而威震四海——在美洲大陆确立门罗主义;第二次为美西战争时期;第三次为一战和二战时期;而现在就是美国在赢得冷战胜利之后的第四次扩张时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既是处在美国领导的第六代军事革命的时期,也是处在一个新罗马帝国建立时期——即从政治上讲,与古罗马帝国达到鼎盛之时一样,没有强大的对手了,只是一直存在各种隐性威胁而已,如北面的游牧民族和中亚的伊斯兰国家对帝国的威胁,以及各个属地的反抗活动等。美国一直梦寐以求的就是重建罗马帝国那样的辉煌,这其实就是美国21世纪的新政治目标。
  美国现在就如同一个雕刻家,他努力把世界雕刻成一个新罗马世界。他最有力的工具就是美国的军事力量,从美国军事力量的调整就可以清晰地诠释美国的这种司马昭之心。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一篇文章对此作了很明白无误的说明:在美国失去明显的敌对强国之后,美国就应该根据雕刻的需要而调整军队,即“我们必须把国防规划由过去‘以威慑为基础’的模式转向今后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模式。”表面上看,美国是在调整军事部署以防备类似“9?11”事件一类的恐怖袭击,实际上谁都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