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道无为 >

第3节

大道无为-第3节

小说: 大道无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话,无论从企业自身讲,还是从社会与企业的关系讲,“清静”、“无为”才是当今企业的正道。只有“清静无为”,才会有真花真果。偏离“清静无为”,只会出现失去“真根真本”、“假花假果”铺天盖地而来,席卷“真相”世界,导致“伪劣”繁荣,引起社会动荡的灾难性结果。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真无为。

   “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真正的“无为”,我理解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哪些事“当为”,哪些“当不为”,这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要坚定。“为”与“不为”要以人生大觉大悟为依据。我们通常说的“为所欲为”,其“为”的依据就是“欲”,这是一种情形,是完全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中心,不考虑社会,不考虑他人,不考虑任何法则,不考虑社会后果的“胡作非为”。这种情形可以说是,典型的、极端的“有为”。个人如果进入“为所欲为”的境地,其结果不说大家也都很清楚。由“为所欲为”而脱离人间大道,自己走上灭亡之路的人生故事可以说一点也不少,它们都可以作为一种公共的教训,为众人所记取。个人“为所欲为”是背离大道的事,那么,企业“为所欲为”是不是也是背离大道的事呢?当然是。企业在这一点上完全与个人一样,其命运的演变与把握,都有一个是否合于道的关键问题。企业的所有行为如果依据的是企业自身之“欲”的话,情形和性质与个人的“为所欲为”并无两样。企业的“为所欲为”,与个人的“为所欲为”相比,其危害更大,灾难性更强,更应当早一些觉悟和防范。因为企业行为比个人行为有着更广泛的活动领域,而这些领域直接联系着社会万众的切身利益。企业如果“为所欲为”,必然是践踏社会公理、公德,不择手段,以损害社会、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为前提,满足自己难以填平的欲壑。。。。。。这种情形,我们说就叫做“有为”。企业陷入这种状态,实际上是走上了断送自己的道路。

    那么,企业怎样才是“无为”呢?是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才算“无为”呢?不是。所谓“无为”,说到底是要使企业行为归于正道。只在正道上,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社会需求变化的规律,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实地地从事那些利益在社会、利益在公众的正当的事业。也就是说,企业“当为”和“不当为”的依据,应当是社会和公众利益。凡是对社会公众利益有损害的,即使自己做得到(而且还有利可图),也是不可为、不当为的。 

    那种见什么赚钱,就跟着撵什么的现象,就是“有为”的表现。这种现象很容易被我们理解,因此值得提出来剖析。这种见什么“有搞头”就搞什么的现象,你说依据是什么?是公众的需要吗?不是。是为了社会利益吗?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多半是为了自身最直接的经济利益。是冲着“钱”而来的,而“钱”的背后便是自己的这样那样的欲望。他们恐怕想也没有想过给社会、给公众创造什么、奉献什么;他们跟着撵的目的很简单,要从社会经济活动中“捞取”自身利益。那些不顾国家专利制度,以假冒伪劣产品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坑害社会、坑害其它正当企业、坑害消费公众的现象就属于这一类。说穿了,他们对社会根本就没有“作为”可言,但他们恰恰是“有为”的,他们为自己利益而“为”。他们“为”得越凶,对社会危害越大。他们对社会危害越大,也就越是接近自我毁灭了。这就是“有为”现象的规律。对众多真心从事正当经营的企业而言,这些都是属于“当不为”的范围内的事。

   “当为”什么呢?当在万众的利益需要上寻找立业点。当在增强自身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于“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这个广阔的领域内“有所作为”。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要作到这一点,企业还需要经常地、自觉地坚持“为无为”。“为无为”是什么意思呢?我理解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以下三点。一是只做“无为”的事,只做合于正道、合于人类社会利益的事;二是不断地检查自己,不断地“修剪”自身行为中“有为”的苗头和成分,使之回归“无为”;三是对正当的事业,也要采取“无为”的态度去“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以奉献为动力,以奉献为准绳,脚踏实地,不要生起“有为”之心,去贪、去霸、去占有等等。始终要对“奉献”两个字有觉悟。要明白奉献是天地之道的真精真髓,也是企业之道的真精真髓。

    “无为”说穿了就是讲究奉献,其它什么也不追求。所以我们说,“无为”的结果,恰恰是“有所作为”(有奉献);而如果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做到这样的“无为”,那么,从社会角度看,真的是“无所不为”了(有了最为丰富的各种奉献)。这里,我们将“天地无为而生养万物”的“天地之道”,引申为我们“企业无为而奉献社会”的“企业之道”,主张将“生养万物”的“天地观”引申移植为“奉献公众”的“企业观”,目的是使企业获得“天”“地”的品质,像天地那样“天长地久”。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说:企业之道就是,奉献而不占有。这就是“真无为”。
第二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企业利万众而有成 
——现代企业立业之道


    人生是不容易的。怎样才能有一个欢乐、奋进、成功的人生呢?伟大的老子告诉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之本,要养成清静无私之性,这样才可以了解自然的真理──“道”,真正超越人类自身局限,成就有益的事业,获得人生的永恒。

                                                                                   ——薛永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的思想,一般被学者们肯定为是一种治国和养生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老子的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经营和现代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等还有没有指导意义呢?我的理解是有。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老子思想是一种哲学,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中探讨的各种规律和法则,至今仍然没有变。老子探求的宇宙万物之道、社会之道、人生之道依然是值得当今人类加以思考和把握的“大道”。因为,天地都还在,万物都还在,人类也还在,而这些都是老子思想所观照的对象。虽然时代有了变化,语言词汇有了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形式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宇宙的本质,人生的本质, 我理解并没有根本的变化。而这些本质性的东西,才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所揭示的对象。所以我认为道家思想完全可以为我们当今人类所借鉴。

    老子《道德经》以五千言笔墨围绕着一个“道”字展开,处处都在阐明“道”。反过来说,也可以认为,老子是以“道”为核心,用五千言笔墨阐释了“道”在各种现象领域中的表现形式。例如从“道”的 立场出发,阐释了治国之道,立身涉世之道,养生之道等等。理解了道与无为思想,他是万事万物之根本,企业的经营之道;也自在其中了。我们抓住根本,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就能与社会合为一体,何愁企业不发展,他是建立在社会的需要的基础上的。

    老子所把握的“道”只有一个,而且是同一个,这个“道”作为总的根本,可以说是适用于任何一个已有的,或将来才有的现象领域。所以才会有什么什么之“道”、什么什么之“道”的说法。既然这样,我们有必要将“道”的核心思想用于“现代企业经营”这个领域,从道家思想出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探求和印证一种与老子思想相通的“现代企业经营之道”。我理解,这种努力是有意义的。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种子,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开出花来,都可以结出果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是《道德经》中一个片段。从这个片段入手,我们来探求一下“企业经营之道”。

    这里,老子用水的形象和水的品格来阐述“道”的一些表现形式,借此传达“道”的一些普遍原则。

    水的哪些品格表达着“道”呢?──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世间所有的植物、动物,一切有生物质,都离不开水的养育。田地一旦缺水,五谷不生,饥荒遍野;江河一旦缺水,舟楫不通,鱼死浅滩;海洋一旦无水,恐怕天地都干枯了;我们人体中60%也是水,100 斤的人体就有60斤水,人一缺水(脱水),就休克,乃至死亡。。。。。。。

    我们这颗星球上如果没有了水,会是什么境况?没有水,这个星球也就死了;没有花草树木和粮食,也没有飞禽走兽,没有人类,这颗地球只能说是一块大石头。

    光有天,没有水,不行;光有地,没有水,不行;又有天又有地,但是没有水,还是不行。你看水的这一品格有多伟大。有什么东西能与之相比呢?

    然而,水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索取,什么也都一无所求,没有自己的利益可言,利益万物而又与世无争。这就更是伟大了。

    不仅如此,看看水所处的位置吧,所谓“水往低处流”,它总是自甘于处卑下的位置,“处众人之所恶”。老子对水的这些品格的评价是“几於道”。为什么只叫做“几於道”呢?我理解老子认为水的这些品格几乎就是“道”,但它本身不是“道”,然而它是道的表现,传达着“道”所包含的精神和法则。人们通过对水的这些品质的学习和领悟,接近“道”的精神实质;用“水”这种人人均可观察体会的公开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通过类似修炼“水观”的途径,去悟“道”之本身,最终获得“道”指引,成就道德人生。于是才在《道德经》中不惜笔墨,写下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那么,水的这些“几於道”的品质,对我们当今企业经营是否还具有指导意义或启发性呢?我认为是当然有的。特别是在我国当前这个过渡时期,我认为现代企业完全有必要借古人智慧之镜,修炼一下“水观”,借以明白掌握企业经营之道。所谓修“水观”不过是一种便捷的提法,意思是时常观想一下水的各种品格,领悟水的品格中包含的精神实质,吸取当中“道”的养分,把它们转化成企业的品格、企业的精神和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

    水的品格中有哪些适合于提炼为现代企业品格、上升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呢?我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利他:水利万物而流,企业利万众而立

    水的利益不在自己而在万物。“水善利万物”。“万物”都从水那里得到利益。因而万物都离不开水,万物都需要水,万物都不能没有水。这种“万物受益”与水的“利他”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现代企业的借鉴。正如万物都离不开水一样,如果你的企业对社会、对公众确有实在的利益之处,那么,社会和公众也就离不开你的企业,需要你的企业存在下去。换句话说,你的企业如果真能像水一样,给社会给人类带去实在的利益,你的企业就有了立足之地。举个例讲,制盐业为什么不会倒,因为人人都需要盐,没有盐不行。盐业因为能给人们带去实在的利益而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企业首先需要掌握的企业经营之道就在于:怎样使企业自身成为社会和人类的普遍需要;或者说,怎样使企业成为能够满足人们某种利益要求的劳动实体。

    这实际上是要解决立业的根本点的问题。我们立业立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地方,足以支持我们立业?如果我们从“水”与“万物”的关系中有所领悟的话,应当说,我们立业的理念是“愿众生幸福、社会吉祥”,其宗旨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天下大众谋利益。只有这样,只有当我们的企业能够给社会公众带去他们所需要的实际利益时,我们才能立住脚根。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会需要我们,才会支持我们。我们的所作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