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道无为 >

第14节

大道无为-第14节

小说: 大道无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守中”,则是从一旁来说的,说的是你“抱一”的话,从旁观角度看,就像执守在“二元”的中间一样,故称为“守中”,这是一种理解;另一种更好一点的理解是:所谓“中”已不是夹在“二元”之间的“中”,而是超越其外、超越其上的“中”;这个意义上理解的话,“中”也是第三立场,“中”也是“一”,是“一”与“二”对照、参照时使用的称谓;其本质是“一”,称谓是“中”。

    那么,“抱一”和“守中”就是同一回事的两种揭示方式,即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那么,“抱一”、“守中”既然首先是一种道德修养,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何实际运用?我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超越企业运行中所有的基本矛盾。例如超越“成败”、“得失”、“盈亏”、“进
退”、“争让”、“利害”等等。这一点运用,肯定有人会问,这些都不管了又怎么办企业呢?企业以什么为目标呢?这些将在下面回答,这里我们只是提示说,这一点运用相当于上面阐述中的“抹煞二”。

   (二)第二点运用就是:企业抱一。企业在超越所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实际上也就抛弃了原来在“二元对立”系统中所偏向某一边而执持的企业目标;在这个基础上,企业的运行由什么统帅?就由“抱一”。这个“抱一”运用起来就是要使企业的全部能动性转移到对企业本质的觉悟上,并靠这种觉悟,使得企业运行始终很本质,而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在性质上就变成了设法使企业运行不要偏离企业本质,不要脱离企业本质。

    企业的本质,我们前面已经多次从不同角度提到,企业的本质就是“为众生服务”,就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离开这一点,就找不到企业还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本质。不以这一点为本质的单位,我们恐怕也无法把它叫做企业。而那些真心诚意想办企业,但又办去办来始终没能走上发展之路的,恐怕就得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偏离或脱离了企业注定应当坚守的本质。

    所以,企业“抱一”,指的就是企业以坚守“为众生服务”的本质为本,始终只在企业的本质上做文章,讲究竟。始终坚持从“为众生服务”的本质出发,由这个企业本质来规定企业的行为。以“为众生服务”这个本质为中心,来展开企业的各类工作。

    也就是把眼光、心思、精力、计划、目标和行动,都放在“为众生服务”的一个理念上,放在怎样造福于人类、怎样服务于社会上。

    这样“抱一”的结果,能使企业摆脱“胜败”、“得失”、“盈亏”等基本矛盾的纠缠,得以超越这些矛盾,从对它们的执着之中超脱出来。

     这样“抱一”的结果,使企业获得一种智慧,一种能够透彻了解事物变化规律,因而能够顺应和驾驭事物的智慧。这个智慧在道家叫做“清静”,在佛家则干脆叫做“清净智”。

    佛家认为人一旦觉悟后,就能开发出人们本来就有的许多种智慧,“清净智”就是其中的一种。佛家对“清净智”的讲法,也是强调了人们对矛盾的“二边”无沾无染的超越。这与道家的“抱一”、“守中”,确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与发源于我国的道教,在觉悟世相、觉悟人生、觉悟智慧等基本的觉悟方面,是根本一致的,相互印证的。这更加说明佛、道思想所包含的真理性。

    说到最后,“抱一”的结果,使企业不再在枝节问题上做计较,也不因对枝节的计较而误入迷途;而是在根本问题上作讲究,在企业的本质上求发展。

   “抱一”、“守中”,作为道德修养的“法门”,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带来如下的大利
益:

   (一)获得根本的觉悟和智慧,使企业家能够凭借这种智慧而看清以前没有看清的问题。比如,他将看到,所谓“市场”就是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利益所需才是“市场”。而人民所需要的东西,对企业而言,就是“奉献”和“服务”。

    他还会看到,成功的企业为什么成功,失败的企业为什么失败。并进一步明白企业的天职究竟是什么,企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企业在自然、社会、国家、人民中的位置和作用究竟是什么等等较为基本的大问题。

   (二)企业由“抱一”、“守中”中得到的另一个大利益就是:在上述觉悟的基础上,明明白白地开始着手进行企业的本质建设。

    所谓企业的本质建设,就是使企业拥有实际的为众生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综合的、全面的。它包括了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决策能务、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资金实力和资金运用能力等等;还包括市场调查、判断、预测能力和市场参与能力;还包括创造能力、开拓能力、承受能力、现代社会信息的消化能力等等。

    总之,凡是“为众生服务”所需要具备的一切能力和实力,都是企业本质建设的项目和内容。

   (三)企业“抱一”、“守中”的另一个所得就是:摆脱了在“二元”系统中偏执一方所产生的迷幻道路,得以在光明大道上迈开发展的步伐。不再因执迷而乱作乱为,不再有妄为,得以进入“无为而无所不为”的至高发展境界。

    以上是“观太极图,作道德修养”运用的第二步。

    第三步的运用情形如何呢?

    第三步的运用对应前述“修太极观”的第五、六层次。其中,第五层次主要讲的是“抱
一”之后的“玄览”,说的是在“抱一”产生的智慧状态下,释放生命的一切能动性和悟性,在冥冥之中去追寻领悟无形的“大道”。而第六个层次讲的是生命的悟道、体道、认道、与道同体,达到改变生命的质量。

    这显然是一个较为高深的层次,所以,我们说,第三步的运用阐述起来不一定像前两步的运用那样具体。这里只是作一些概括性的提示。

   (一)第三步的运用,重在“同道”,基础是“悟道”和“认道”。同于道者,在企业运营问题上,将立足于更深刻的道的立场,连“抱一”都不是。因为此时,悟道者已经明白,连“一”也是由“道”产生的。而“道”只是个“无”。

   (二)第三步运用,重在“任道”,即任随“道”的支配与发挥。这个时候,企业不再执守企业本质,因为企业已无本质可言;这个时候,企业已不是根据本质行事,而是直接由“道”而发。企业十分自如而又事事在道。

   (三)企业不再是企业,而是与道的运行混融的“大千现象”之一而已。就像“水”是大千现象之一那样。企业也超越了“企业”的全部局限性。浑然于天下、地上、人间。
第六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企业管理亦然


──企业管理之道

        企业只要抓住了大的原则,制定了大的、基本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有了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运行轨道,在通常情况下,就应当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基本的东西是正确的、较为完善的,就不要轻易去“翻弄”它。

──薛永新    

     道家的历史有多长?如果以老子为始祖,按一般的观点认为大约有二千五百年了;如果以作为宗教的道教的产生算起,则要晚一千年左右。但是,从老子上溯到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甚至更早,在《易》、《素问》中就充满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后人将其尊为《易经》、《黄帝内经》,是道家必读的经典。可见,道的思想由来已久,贯穿了我国历史的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概括。

     自从汉代产生了道教以来,道家思想传播过程中逐渐披上了一层层宗教的神秘外衣,但这是过去的事,并且道教的宗教活动并没有改变道家思想的实质。因而,在近代的一段时期内,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人们再次、并更进一层认识到道家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性。八卦启发莱布尼兹创造了二进制原理,成为现代科学特别是电脑科学的先驱,而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则直接受益于东方道学。正如一些西方科学家惊叹,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不过是证明了两千年前东方圣人的学说。道,不再是虚无缥缈、高不可攀的,而在这世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发现,用什么方法才能发现。作为哲学的道的观念,必将在各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当然包括在治理国家、社会方面起积极作用,也包括在治理企业方面起积极作用。

     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段文字就是说什么是“道”,关键在于“自然”二字。老子所说“自然”并非“大自然、自然科学”中之自然,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自”即自我本身,引申为本身、本来,再引申为自在本身;“然”即样子;“道法自然”就是说道就是其本来的样子,道即“自然”,“自然”就是道,它不需要效法谁,它就是规律,就是准则。所以“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里和《道德经》开篇之句“道可道,非常道”遥相呼应。概而言之,这段话是说“道”所代表的是整个宇宙之源之本。所以说不论是个人、家庭、企业、国家乃至宇宙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道的法则,道的范围,道的作用。换句话说,企业和国家一样,都处在“道”的作用之中;治厂和治国,都需要明明了了地掌握治厂之道、治国之道。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的《道藏》囊括了道家的全部著作,其理论核心就是五千余言的《道德经》。顶着紫气,骑着青牛西去流沙的老子,为中国的文化史写下了一个重重的惊叹号!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安邦,为此产生了众多的学派,如儒家、法家、墨家、农家、名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等学派,无不得益于道家,从道家思想中吸取养分,是道家的繁衍、变化和反对。孔子问道于老子,李斯、韩非受教于大儒荀况,《公孙龙子》将《老子》的变化原则发挥到了极至,《孙子兵法》可看成是《老子》的兵学详解,尤其历来的兵家如张良、孔明、刘基等,乃至小说中人物如吴用,在中国人的舞台上无不是道冠高矗,一派道骨仙风的模样。

     再将话题扯远点,从汉初黄、老之治开始,细读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历代统治者治国之秘诀可归结为“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倡明的是一套,实际奉行的又是另一套,正统的道家思想才是他们的指导思想。汉初自不待言,即使是汉武帝时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政略也未必如此,更何况刘彻颇好神仙之道。南北朝时释道之争而释道互补,唐初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尊《庄子》为《南华经》等等。道家的谋略思想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日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孙子兵法》的推崇,在我们看来不如说是道家思想大放异彩。

     其实这些都取决于道家思辨的合理性。道学的整体内容就是以道为中心和纲领,从道出发,因地、因人、因时、因势、因需、因运向各个方面伸展,从道出发,也向道回归。道的眼光是发展的、变化的、对立统一的、大宇宙观的、螺旋上升的;阴阳是互变、互育、互化、互补的。这是从大道理来说,具体到实处,它给人们的影响也是言之不尽的。上面我们谈到了历史上“道”的思想在政治、军事中的发挥与运用,下面我们着重谈谈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治大国若烹小鲜,企业管理亦然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流传甚广。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家们,而且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重要人物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这段话,用以阐述论证他的治国谋略。法国也曾有一位女政治家直接把老子思想作为其参与竞选的指导原则。哲学家尼采曾把老子的思想比作“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不少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都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及其他东方人的思想启示。

     在世界各个文明大国中,《道德经》的各种译本,在一个国家里就多达六、七十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基督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