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如厌魅附身之物 >

第1节

如厌魅附身之物-第1节

小说: 如厌魅附身之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厭魅附身之物

副标题: 推理謎24
原作名: 厭魅の如き懀猡
作者: 三津田信三
译者: 緋華璃
出版社: 皇冠文化
出版年: 2010年8月30日
页数: 464頁
定价: NTD380元
装帧: 平裝
丛书: 皇冠叢書·推理謎
ISBN: 9789573326946





【作者简介】


    三津田信三 
  出身于奈良县,日本推理作家、恐怖作家、作品编集人,有“小京极”之誉。 2001年以恐怖小说作品选《恐怖作家的栖居所》正式出道,其编选计划中尚有《世界·推理·旅行13》系列、《日本怪异幻想旅行记》系列、恐怖日本丛书等。他的小说以擅写密室中的人消失、封闭空间的连续杀人事件(如“暴风雨山庄”模式)著称,风格主要是本格或新本格推理与日本风俗、民俗、怪谈的杂糅,在恐怖的谜团中注入推理的元素,独特的氛围备受各界好评,也使他的作品近年來几乎囊括了所有推理排行榜的年度推荐。他的作品主要分成兩大系列,与自己同名的作家三津田信三系列和流浪猎奇小说家刀城言耶系列,其中“刀城言耶”系列更是他获得评价最高、最受欢迎的代表作。 


三津田信三系列: 

  《忌馆~恐怖作家的居所》(2001) 
  《作者不详~推理小说家的读本》(2002) 
  《蛇棺葬》(2003) 
  《百蛇堂》(2003) 
  《避难所·最后的杀人》(2004) 


刀城言耶系列: 

  《厌魅·附体之物》(2006) 
  《凶鸟·忌讳之物》(2006) 
  《首无·作祟之物》(2007) 
  《山魔·嗤笑之物》(2008) 
  《密室·困守之物》(2009) 
  《水魑·沉没之物》(2009) 
  《幽女·怨念之物》(2010) 


延伸阅读:(三津田信三创作/编撰作品一览)





【作品简介】


  荣获侦探小说研究会2006年度10大本格推理小说第3名!
  真正可怕的不是附身的妖物,而是依附在人心中的心魔……
  横扫各大年度推荐榜单,“刀城言耶”系列石破天惊第一弹!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子里,
  什么也逃不过“案山子大人”的法眼!
  不管是阴谋、祕密,还是杀人……
  古老的神神栉村中有神栉家、谺呀治家两大家族,他们因婚姻关系世代纠缠着,但又有些不可说的秘密隐藏其间。谺呀治家代代会生下双胞胎女儿,其中一个成为巫女,另一个则供神灵及魔物附身,好让巫女施法祛除。这一代神栉家的少女千代遭到前所未有的强大魔物附身,神栉家的人束手无策,只好把她带到谺牙治家,请求巫女帮忙驱魔,没想到却也从此引发一连串的死亡案件,死者更都被打扮成山神“案山子大人”的模样!
  猎奇小说家刀城言耶为了找资料而来到神神栉村,意外地被卷入这里的连续杀人案。他试着从科学的角度解开真相,却处处遭遇无法解释的谜团。难道真的有魔物附身这种事?难道这一切都是案山子大人的警告?而一个四处流浪寻找民俗传说的穷作家,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在三津田的小说中,他将真实性放回到小说里面,靠着叙事者的跳跃,将恐怖埋藏在叙事的缝隙中,并勾引出读者的想像力予以填充。而在这様召唤恐怖之后,主观视点的介入则为恐怖小说的形式找到了一条生路,这无涉于作者或读者相不相信超自然的存在,而是只要叙事者相信,那个恐怖就得以存在! 


【制作信息】


  前言至第五章:戏言分子(轻之国度)

  第六章至尾声:棒槌学堂


  



导读:以恐惧为名──以“厌魅”为起点的三津田信三
序 言





第一章 巫神堂

  ·摘录自纱雾的日记(一)
  ·摘录自采访笔记(一)
  ·摘录自涟三郎的回忆录(一)

第二章 上屋的内室

  ·摘录自纱雾的日记(二)
  ·摘录自采访笔记(二)
  ·摘录自涟三郎的回忆录(二)

第三章 隐居小屋

  ·摘录自纱雾的日记(三)
  ·摘录自采访笔记(三)
  ·摘录自涟三郎的回忆录(三)

第四章 邑寿川

  ·摘录自纱雾的日记(四)
  ·摘录自采访笔记(四)
  ·摘录自涟三郎的回忆录(四)

第五章 上屋的客房

  ·摘自纱雾的日记(五)
  ·摘录自采访笔记(五)
  ·摘录自涟三郎的回忆录(五)

第六章  逢魔小径

  ·摘录自纱雾的日记(六)
  ·摘录自采访笔记(六)
  ·摘录自涟三郎的回忆录(六)

第七章 巫神堂

尾 声





主要参考文献
 





   




导读:以恐惧为名──以“厌魅”为起点的三津田信三



推理评论家·曲辰


  “The oldest and strongest emotion of mankind is fear; and the oldest and strongest kind of fear is fear of the unknown。”
  ──H。P。Lovecraft


  在大众小说的市场中,“系列”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可以再度见到熟悉的人物、也可以预期作者可能的风格与情节走向,造成了一种阅读上的稳定感,可以很安心的进入小说中而不用担心会被丢到陌生的环境去;对作者而言,有一个具备足够读者量的作品群,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此,开创系列,便成为大众小说作家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特别是推理小说这种需要读者相当认同侦探所作所为的文类,更是如此。换句话说,与其将系列小说视为小说的集合,不如说他们犹如一个有机的聚合体,每本书都会影响到另一本书。
  这时,作为给读者第一印象的系列首作,便显得格外重要了。
  而《如厌魅附身之物》便是三津田信三的“刀城言耶”系列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 凡你们奉我的名,我必成就 *

  尽管对台湾读者而言,本作是三津田信三的第三本作品,但想像一下,作为系列首作,《如厌魅附身之物》到底透露了什么讯息给日本的读者,得以造成轰动,进而被探侦小说研究会选入当年的“十大本格推理小说”第三名。
  在三津田的这部作品中,他以一种压抑、绵密、缠绕的声调,讲述一个深山的荒村之中展开的连续杀人案件,其中牵扯到两个互相斗争已久的家系、以及自古流传的恐怖传说,任何对日本推理小说稍有认识的人,应该都可以辨认出这个风格背后所隐含的横沟正史的形象。
  日本极为重要的推理小说评论家权田万治曾经用下面这段话来形容横沟正史:“在近代化的怒涛侵袭之下,日本不为人所知的地方风土的深层地带,还残存有古代封建的遗留制度,近乎崩坏的大家族制、由历代祖先遗留下来广大而有着各式机关的老宅院,而在这之中,有着为了财产而展开各种阴狠争夺的本家、分家的人们”而在他的看法中,横沟其实是为日本江户时期就已经存在着的“草双纸【注】”传统与推理小说形式谋夺出一条融综的可能,从而透过这个过程,开创出日本推理小说特出于西洋推理小说而“不可能翻译”的形式。
  而在横沟笔下,每个山村中的大家族都犹如站在现代化浪潮前的滩头堡,只要浪花袭来,原本的习俗以及血脉,就必须断绝(其实即使在都市的也一样,《恶魔前来吹笛》就是个好例子),所以在横沟的小说中,谋杀成为一个隐喻,它象征着现代开化如何无孔不入的钻入原本镇守自己堡垒固若金汤的日本传统价值与伦理,然后从内部彻底摧毁、瓦解它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横沟将他的小说场景多设置在都市内,而非我们以为的山村的原因,当任何抵抗都没有用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描写那个过程呢?
  从这点来看,三津田描写的昭和二、三〇年代的山村中的家族有些不大一样,相较于横沟的堡垒形式,三津田小说中召唤而出的封闭家系则比较接近于凝体,一种暧昧、没有确切型态的存在,外来者(侦探)永远是一头撞上去然后以为自己已经进入里面了,后来才发现自己始终是在外面徘徊的角色,而当自己打算要离开的时候,一只脚早已深陷在其中,动弹不得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正在于他们书写这种故事形式的目的截然不同,如果说横沟想要藉由怪谈与推理小说结合来将日式美学置放在推理小说内,三津田从一开始就只是打算打造出一个舞台,然后在这个舞台上搬演他的恐怖剧场而已。对前者而言,荒废山村是传统与现代的接轨;对后者而言,则必须要在时空上都远离当下,才有可能创造出理性无法全面笼罩之境。

  只有理性之光照不到的地方,才有恐惧。

  * 那时没有王,人人任意而行 *

  但对作者或读者而言,仅仅是远离这个科学统治一切没有任何神圣存在可能的当下,是不足以召唤恐惧的,毕竟在这个打开电视就会有滔滔的鲜血流淌出来的时代,任何用文字构筑出的恐怖形式,都欠缺了直接震撼读者感官的力道,费尽心力编织的恐怖书写,最后可能只是徒劳而已。另一方面,推理小说的入口处即已标示着“理性”两个字,一个作家如何在宣称自己写的是推理小说的同时,还可以将恐怖小说这种纯然诉诸于感性的文类引渡进来?
  在我的想像中,或许三津田信三为了克服这些质疑,于是他努力追溯了恐怖小说与推理小说的传统,从而绕过巨大的文类分水岭,抵达那个还没有分别的时代,也就是哥德小说的盛世。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哥德小说相当难被定义,除了当时的读者还不习惯为小说分类这件事之外,它也是多种类型小说的起源,这包括了恐怖小说、罗曼史、推理小说(如果你采用Brian Aldiss的观点,那还可以把科幻小说给算进来),这种同时具备重层特色的文类,的确可以为恐怖小说与推理小说的结合找到一条出路。
  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西方人会借用日记、书信、便条等形式来构成小说的基本形式,那是因为他们还在练习“虚构”,所以仍然需要赋予“虚构”的文字一个实存的形象。而在三津田的小说中,他也借用了这种手法,将真实性放回到小说里面,靠着叙事者的跳跃,作者将恐怖埋藏在叙事的缝隙中,并勾引出读者的想像力予以填充。而在这样召唤恐怖之后,主观视点的介入则为恐怖小说的形式找到了一条生路,这无涉于作者或读者相不相信超自然的存在,而是只要叙事者相信,那个恐怖就得以存在。
  不过毕竟是首作,在推理小说与恐怖小说的结合上还看得出绑手绑脚的痕迹,与其说结合,不如说在恐怖小说如何逐步渗透进推理小说的层面上,《如厌魅附身之物》则是做了最佳示范。
  我们也得以看到,以恐惧为名,推理小说能够如何的进化。
  还好,我们还有三津田信三。




  【注】:江户时期的通俗文艺之一,起初是以小孩为主要贩售对象,后来逐渐演变成大人专属的“黄表纸”、“洒落本”等等,现在熟悉的怪谈或是桃太郎之类的日本童话,都是当时的草双纸题材。






   




序 言



  当各位读者阅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知道时序已经进入昭和几年了,可能已经变了一个新的年号,如果是这样的话,或许把内文改成西元几年比较好也说不定。
  只是,各位读者应该会对接下来所要进入的这个极为特殊的世界,到底是发生在哪一个时代感到十分陌生才对。之所以故意营造出这样的气氛,我想大家只要一页页地读下去,应该就能逐渐理解我的用意,同时也能明白,只要某个地区的名称没有在类似这次全国规模的市町村合并中消灭的一天,我就不打算发表这篇作品的原因何在。
  身为一个把这篇作品小说化的记录者而言,这样的用心可以说是理所当然,并不会让我有特别困扰的感觉,但是要如何把那件事整理出一个头绪来,倒是教我伤了不少脑筋。取得资料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除了自己的采访笔记外,我还拿到了相关人士的日记、医生的工作日志、以及后来再请人家写给我的回忆录等等,但是如何将这些资料做最有效的利用,才真的是煞费苦心。
  由于是我自己吃饱没事跑去凑热闹的,所以一开始先以“我”的第一人称写成的,但是,这么以来就只能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实,无法描写更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因此后来便改成第三人称,而且是从全知全能的神之角度下去描写的,因为这么一来,无论是在什么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