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历史名城 作者:黄泽全 >

第2节

历史名城 作者:黄泽全-第2节

小说: 历史名城 作者:黄泽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物,年装卸量达2000多万吨,位居世界榜首。神户港的扩建,使城市海岸线扩展了30
多公里,从而扩大了商业区和工业港区。港区背面的阪神工业地带,拥有6000多家工业
企业,以造船、车辆、电机、钢铁及航空设备为主,其工业产值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
地位。
    神户市的名胜众多。市区北野町的异人馆,街道狭窄,两旁的红色楼房带有三角形
屋顶,保持着明治初期外国人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富于异国情调。生田神社、凑川神社
和供奉天平时代如意观音立像的大龙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老建筑。郊区有六甲山、摩耶
山、再度山公园、须摩浦公园、有马温泉、布引瀑布等风景游览区。人工岛上的国际展
览中心更是游人如潮的地方,自1981年3月开放以来,几乎每天接待参观者达10万之众。
从市区乘坐电气列车来到岛上,展览中心那些三角形、四角形、球形建筑物给人一种全
新感觉,而那些古香古色的日本传统建筑更是美不胜收。展览厅的展品丰富多彩,一艘
1300年前遣往中国唐朝的使船复制品,表明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电影厅的高幕电影、
环幕电影和圆穹电影,色彩鲜明,映像逼真,立体感强,让人大饱眼福。
    孙中山先生生前曾多次到过神户,市区有孙中山的半身铜像和孙中山纪念馆。
    
      大阪    
 日本第二大城市、重要工商业城市、水陆交通中心、著名历史古城、大阪府首府—
—大阪,位于本州岛西南部,座落在淀川下游两岸的大阪平原上,濒临大阪湾,面积
208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市内河道纵横,水域面积占城市面积的1/10以上,河上
1400多座造型别致的大小桥梁将整个市区连为一体,既有“水都”之称,又有“大阪八
百八桥”的说法。
    古时候,大阪称为浪速、浪华或难波,因濒临濑户内海,自古以来便是古都奈良和
京都的重要门户,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4到7世纪,几代日本天皇曾
在这里建都(公元313年至412年、公元645年至683年)。据日本史书记载,神武天皇乘
船自九州向东航行巡视,到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将此地称为“浪速”,浪
华或难波同浪速的意思相近。公元19世纪起,改称为大阪,其原因是附近地区多山,上
町台一带坡地面积广大且坡面平缓,在日语里圾作坡解,始称大坂,后来演变为大阪。
1583年,大将军秀吉调集3万民工,大兴土木,花费3年时间,将大阪城建成地势险要的
军事要塞,用巨石堆砌高大坚固的城墙,有的地方高达10米,成为日本所有古老城墙中
最高的。城内修筑了宏伟华丽的宫殿和式样别致的房舍,那黄色的屋顶,镏金的雕梁画
柱,充分显示出日本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另外,还在西部低洼处开挖运河,架设桥梁,
使大阪获得“水都”、“桥都”的称号。今天的大阪城,是将军秀忠于1620年在原来城
池的旧址上重建扩建的,并重修了秀丽巍峨的天守台。大阪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
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著名的有建于593年的四天王寺古刹,整个寺院有金塔、五
重塔、讲堂等40多幢建筑,寺内珍藏的法华经扇面,被视为日本的国宝,原建筑因遭兵
乱火灾毁坏,现建筑是1963年按原样重建的。秀吉将军于1583年修建的大阪古城,有护
城河和长12公里的城墙,城内的天守阁,高56米,为5层9重建筑,阁内陈列着自公元
1568年至1598年桃山时代的美术珍品。建于949年的天满宫,是每年7月24日、25日举天
神祭(日本三大祭之一)的地方。还有奈良时代的古皇宫难波宫遗址、供奉古代军神、
歌神、海上守护神的住吉大社、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阉、明治时代的
泉布观等,这些古代建筑使大阪市在现代化气氛中保持着古香古色的风采。
    早在19世纪中叶,大阪城已成为日本的经济中心,如今是一座综合性的现代化工商
业城市。全市划分为22个行政区,中心地带是东、南、西、北4个区。北区是市政府机
构区,有中央大会堂、府立图书馆、《朝日新闻》社等。东区是府级机构、中央派驻机
构以及大银行所在地。大阪车站广场前的梅田一带以及以通天阁为中心的新世界,是大
阪的闹市中心。沿大阪湾海岸,南起和歌山,西到姬路,是著名的(大)阪、神(户)
工业区,这里工厂鳞次栉比,工业生产规模及其产值仅次于东京而位居全国城市第二位,
拥有以钢铁、机械制造、金属加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纺织、印刷、食品、造纸和化工为
主的轻工业。大阪市的商业经济十分繁荣,全市有10万余家各类商店。在城市的阪急区,
还有繁华的地下街。
    地下街有5处,分上、中、下3层,宽20至30米,总面积9.2万平方米,内设300多
家商店和3个大商场以及4个广场,38个进出口,每天平均流动人口170万。地下街街道
纵横交错,商店、餐馆、酒吧、影院林立。一条人工地下河穿流其间,花圃、林园、群
雕、喷泉、华光、水花相辉映,小桥卧波,瀑布飞泻,景色优美。4个广场是地下铁的
中枢,又是地下街的拐弯处,既是繁华的商业区,又是旅游胜地。
    大阪还是一座著名的“绿色城市”。凡是有土的地方,不是种树,就是栽花,或是
植草,全城繁华似锦,绿树成荫。马路两侧树木密布,花草点缀,犹如向远方铺展的绿
带。家庭院落中那些经过精心修剪的树木花草,更是绰约多姿。
    
      京都    
 日本历史古都、佛教中心、神道教圣地、文化艺术摇篮、著名旅游城市、京都府首
府——京都,位于本州岛中西部,座落在京都盆地北部,东距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仅5
公里,东、西、北三面有丹波山地、比良山地和贵船山地环绕,市区随京都盆地向南面
大阪湾敞开为巨型口袋形状,面积610平方公里,人口160多万。市区房屋依盆地山坡而
建,街道上下起伏,高野川和贺茂川在市区汇合成鸭川向南流入桂川,青山绿水,交相
辉映,神殿古庙、皇宫御园分布在起伏的街道两侧,错落有序,使京都保持着浓厚的古
都风貌。京都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市区林木郁郁葱葱,郊区田野格外翠绿。京都
以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风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京都曾作为日本的国都历时1000余年,享有“千年古都”之称。京都古称平安京,
城市存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据有关史料记载,到公元6世纪,京都地区已
拥有数万居民。公元794年,桓武天皇为革新朝政,将国都由山城长冈(即今京都市西
郊)迁到这里,希望获得平安、吉利、安宁与和平,定名为平安京,从此真正开创了日
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1869年明治政府将国都迁往东京,京都作为国都的历史有1075年
之久。由于京都地处东京西面,国都迁至东京后,天皇登基,国家大典仍在京都的紫宸
殿内举行,故又有“西京”的称号。
    京都由于历史悠久,享有天皇登基特殊政治地位,加上是全国的佛教中心和神道教
的圣地,因而拥有各种历史遗址和古代建筑,1950年被宣布为国际文化观光城市。市区
迄今尚存有1877个寺院和神社,平均每一个街区就有一座佛寺。
    在建筑物、雕刻、绘画、庭院等古文物中被定为国宝的有211件,被定为重要文物
的达1646件。京都著名的佛寺有平安神宫、本愿寺(分东、西两座)、广隆寺、金阁寺、
银阁寺、万福寺、西芳寺、南禅寺、相国寺、龙安寺、寂光寺、清水寺、妙心寺、诗仙
党、三十三间堂、三千院、八阪神社、下鸭神社等。这些著名佛寺,建筑古老,珍藏经
典,文物丰富,加之庭院相映,兼具宗教和旅游的双重作用。市区其他名胜古迹还有旧
皇宫、二条城、京都塔、桂离宫、明治天皇陵、修学院离宫、祗园、龟山、岚山等。京
都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其中以每年5月的货祀、7月的祗园祀和10月的时代祀规模最大,
场面热闹,被称为京都三大祀。祭祀活动按古典程序进行,异常隆重,参加者身着平安
时代的服装。市郊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如观赏樱花、枫叶的好去处岚山;龟
山公园终年苍松翠柏,每到秋季还点缀着丛丛红叶,分外娇艳;琵琶湖湖岸蜿蜒曲折,
北宽南狭,形似琵琶,富于神秘色彩。京都每年接待游客和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者达
1500万人之多。
    京都古城建筑的突出特点是,同中国唐朝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平
安京建立之初时逢中国的盛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早在公元8世纪,京都分为东
京、西京两部分,东京仿洛阳,西京仿长安。城北中央为皇室所在的宫城,宫城之外是
作衙署之用的皇城,而皇城之外是作为一般官吏、平民居住的都城。全城面积约20平方
公里,呈长方形,街道纵横,对称相交,形如棋盘,因而日本人总喜爱称京都为“洛
阳”、“洛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京都的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与日本四大工业之一的(大)阪、
神(户)工业区连接成片的城市。
    京都以纺织工业闻名,是日本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所生产的绸质和服衣料“西阵
织”、“京友禅”畅销世界各地。京都还拥有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新兴化工行业等工
业部门,并生产京漆器、京扇、京佛、艺术陶器等手工艺产品。可以说,京都不仅是历
史悠久的古都,而且是相当现代化的城市。
    京都还是日本西郊文化中心,有建于1897年的京都大学、收藏日本各个历史时期文
物的国立京都博物馆以及京都府立图书馆、国立近代美术馆、工艺美术陈列馆等机构。
    
      奈良    
 日本历史名城、国际游览城市、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奈良县首府——奈良,
位于本州岛中西部,座落在奈良县北端,同京都、大阪略成等腰三角形方位,四面环山,
市区建筑保持古香古色风采,1950年被宣布为国际文化城市。
    奈良城市面积212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从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考证,早在远古
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这一带。公元708年,元明天皇认为奈良四面环山、城外峰峦叠翠、
草原广阔、山青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便颁发诏书,调集全国能工巧匠,大兴土木,
营建新城,并定名为平城京。710年,城市建筑尚未全部竣工,元明天皇便下令将国都
从藤原京(位于奈良东南)迁至平城京。当时城市拥有多座寺院,佛事活动频繁。从此
可见,奈良作为国都和佛教圣地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在日本的奈良时代(710年至789
年),平城京曾先后作为7代天皇的国都,是这座城市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创造了日本
文化史上称为天平时代文化。自桓武天皇于784年将国都迁往山城长冈,后于794年又迁
往平安京后,奈良因失去国都地位日渐衰落。江户时代,奈良成为慕府的直辖领地,改
称为南都。1898年设立奈良市,修筑了奈良至京都的铁路,市区建造了奈良公园,城市
建设逐渐得到发展。今天的奈良市,已成为一座古代遗风与现代城市巧妙结合为一体的
城市,显得古雅、和谐和自然,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享有“东方罗马城”的盛誉,
每年接待游客多达1000万人次以上。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
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奈良的重要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
寺、唐招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
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平城京遗址是仿中国唐朝的长安城建筑的,其比例
为缩小的1/4,呈正方形,皇宫座落在北部,由太极殿、朝集殿和明堂构成。遗址位于
城市西郊,已出土2万多件陶器以及2.5万片木简等文物,成为研究日本古代社会历史
进程的珍贵史料。城市东面的奈良公园,密布参天的古杉老松,园内驯养着近千头鹿,
环境幽静,风光迷人。座落在奈良公园内的东大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建于
743年至760年,富于中国瑰丽精细、变化多端的建筑风格,寺内有铸造于公元8世纪中
叶的金铜佛像,高16米多,重约5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铜佛像,代表了天平时代文化
的精华,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