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55节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55节

小说: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有这么一大笔现洋,我犯难了,忙说:“十万现洋,得多少人挑呀,我怎么带得动啊!”    
    朱总司令笑了起来,说:“你们可以用红军时期那个办法嘛,连长背50块,排长背50块,分给大家背,没有吃的就用现洋换。搞不到小米,可以买土豆。”    
    这时,周副主席也插话说,解决粮食困难,除了靠现洋,另一个办法是,晋西北、晋察冀组织支前部队支援你们,组织地方工作团到绥远发动群众,还可以带一批支前民工、担架队。    
    接着,毛主席又给我们提出了另外三条要求。他说:第一,要首战必胜。第一仗必须打好,你们可以用两个纵队,以六比一的兵力,首先歼灭集宁那个师,占领集宁城。然后,各个纵队以归绥为目标,由东向西进军,占领包头以及附近其他城镇。打好集宁、包头这两仗至关重要。第二,必须严格执行俘虏政策。国民党蒙骗他的部队,说和共产党、八路军作战,当了俘虏就被杀掉,一个不留。所以,揭穿他们的欺骗性很重要。你们俘虏了他们的人包括他们的军官,一律优待,愿去者赠送盘费,愿留者欢迎参加解放军。让俘虏帮我们做瓦解敌军的工作。第三,放手发动群众,把群众工作做好。要宣传我军的政策,我军的主张,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执行工商业政策,帮助群众治病、挑水、扫院子,让群众知道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来帮助他们解放的。占领了一个地方,就要放手发动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支援部队作战。    
    毛主席讲完这三条要求后,看了看表,说:你们今天不要走了,就住在这里。你们想一想,看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可以和恩来同志再谈一谈。他稍停之后,又叮嘱我们:再说一遍,你们进军绥远,端傅作义的老窝,把关内的敌人拉住,不仅要在军事上打胜仗,占领绥远后,还要在工作团的配合下,把绥远变成解放区。    
    小小的棚屋,气氛庄重而又活跃。在毛主席给聂司令员和我作指示的时候,周副主席、少奇同志、朱总司令、任弼时同志都有重要插话。连战士御寒的棉衣,行军走路的鞋子,行进中的隐蔽,部队宿营和争取战役的突然性等具体问题,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指示,使我们对完成进军绥远的任务充满了信心。    
    这天晚上,我们就在西柏坡住下了。聂司令员和我共住一间房子。我们两人把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作的指示回忆了一遍,并逐一作了研究。我们深深感到,毛主席这许多重要的指示,都是他制定的十大军事原则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我们必须严格遵循。这天晚上,聂司令员对我也作了许多具体指点。我想到这次任务重大,司令员和政委的职务最好由两人分担。我考虑李井泉同志是晋西北的书记,有很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政治工作经验和地方工作经验。地方工作团和繁重的支前工作也都得靠他。于是,我向聂司令员提议由李井泉同志来当政委,他表示同意。    
    西柏坡的夜,一片静谧。偶尔传来几声“王刚哥”鸟的啼叫,间或响一阵哨兵换岗的脚步声。这时,部队和老乡们都已酣然入梦,但毛主席那间平房还闪着灯光。深夜,中央军委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二兵团领导人发出了通报:“本日杨成武来中央面商向绥远行动问题。杨部(八个旅)本月20日左右可完成一切准备,拟待你们在锦榆线作战业已开始,杨得志、罗瑞卿兵团任务确定(或者包围承德,或者包围唐山)并开始行动,吸引傅作义主力向北或向东之时,即由涞源附近以二十天行程,主力到达归绥附近,攻击归绥,一部袭取集宁、兴和,以配合你们之作战。”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又到了周副主席那里。聂司令员向周副主席汇报了头天晚上我们研究的贯彻意见,并说:成武建议,请李井泉同志担任兵团政治委员,我认为很好。    
    周副主席欣然同意。于是,他带着我们又到了主席办公的那间棚屋。周副主席、聂司令员向主席作了汇报,并向主席谈了要李井泉同志任政治委员的理由。主席当即表示赞同:“就这么办。马上下命令,要李井泉同志在朔县等三兵团部队。”    
    临走时,毛主席又加拨给我们一批布匹,以备饿肚子的时候换粮食吃。


第四部分第103节 杨成武回忆进军绥远(3)

    8月5日,我们回到了华北军区。聂司令员叫我向军区领导汇报了到中央接受任务的情况。聂司令员、薄一波政委、滕代远副司令员等军区领导同志又给我作了具体指示。第二天,我带着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托和军区首长的期望,回到兵团司令部所在地狼牙山东麓的易县远台村,立即着手进行各项具体准备工作。4天以后,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来到远台,我们召开了全兵团团以上干部大会,请聂司令员在会上作了报告。聂司令员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精神,详细地给大家讲了国内外形势,讲了毛主席亲自决定的这一战役行动对东北我军作战的重要意义,讲了作战部署,提出了对部队的要求。聂司令员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到会同志的斗志,大家都异常兴奋,情绪激昂。回去以后,各纵队都开了誓师大会,进行了思想动员。随之,进军绥远的战斗准备和战前练兵,就紧张而有秩序地在各部队全面地展开。    
    秋季,狼牙山区红叶烂漫,层层梯田上,高粱谷子熟了,一派丰收景象。8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三兵团各部队从易县、涞源地区分路出发向雁北开进。经过一周的行军,到了朔县地区,与李井泉政委带领的工作团和晋绥八纵队的姚等领导同志会合了。南北两路行军队伍,也都按期赶到,在预定的朔县、山阴、代县地区集结。兵团前委在朔县米西马庄召开了有晋绥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进一步研究了作战计划。    
    9月4日,部队继续向绥远进发。各纵队分别向集宁、归绥展开。为了隐蔽行动,部队昼宿夜行。虽是中秋时节,塞外已是北风呼呼,寒气袭人。指战员们负重七八十斤,长途行军跋涉,不少同志脚上打起了泡,肩上磨出了血。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鼓舞着同志们战胜各种困难,勇往直前。绥远地区村落稀少,宿营困难,为了不惊动群众,部队多在屋檐下、门洞内、矮墙边、草堆里甚至街头过夜。连队还利用行军间隙帮助群众收割庄稼,打扫院子,挑水推磨,宣传我党政策,使沿途群众打消了疑惧。共产党的好政策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像春风一样吹拂着寒冷的塞北大地,温暖了广大群众的心。    
    在进军中,各部队都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想了很多办法解决粮食困难。毛主席批给我们的银元、布匹,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部队都是用它换取小米、土豆和一些蔬菜、牛羊肉。一路上,李井泉同志带领的工作团广泛地发动和组织群众,踊跃支前,本着买卖公平的原则,做到有粮给粮,有肉给肉,保证了部队基本上能吃饱。    
    按照毛主席首战必胜的指示,我们认真地研究了毛泽东同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用一、八两个纵队包围了集宁城。集宁,是绥东重镇,是连接张家口、大同的要地,城围八里,城高二丈五,宽一丈余,外有六尺宽的护城河。城东南有老虎山,城西是卧龙山。敌人在这两个制高点构筑有钢筋水泥工事。面对坚城,我军将士勇猛顽强,机动灵活,不到一天就攻下了集宁,歼敌一个旅,俘虏敌旅长,传出了进军绥远的第一个捷报。与攻打集宁的同时,我军以破竹之势,用四天时间解放了绥南、绥东的广大地区,又歼敌六千五百余人,控制了从丰镇以北到归绥以东的平绥铁路全段。就在这时,我二纵队攻占了包头城,并向西追击逃敌二百余里,歼敌大部。我骑兵部队沿大青山向绥北发动了进攻,接着解放了绥西和绥北的广大地区。这时候,天空下起鹅毛大雪,夜间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同志们的眉毛都结上了冰霜,戴着口罩呵出的气很快变为“冰须”。部队忍饥耐寒,顽强拚搏,横扫塞外,乘胜包围了孤城归绥,直逼傅作义的老窝。    
    三兵团的这一行动,使傅作义大为震恐。他看到后院起火,便慌慌忙忙地把他驻扎北平、张家口的嫡系部队步、骑兵约十个师旅星夜西援。情报传来,我们便留下一个纵队和地方部队监视归绥,控制包头。主力立即挥师东进,集结在丰镇、集宁、凉城地区,准备打击西援归绥之敌。与此同时,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向北平、承德、张家口地区进逼,策应三兵团的作战。这时,傅作义又不得不命令援绥的十师之众,掉头东返,疲于应付。这样,中央军委、毛主席关于拉住傅部主力不使其出关的战略意图终于实现了,保证了东北我军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并为随后取得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回顾这一段历史,我深深感到,进军绥远作战的胜利,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正确指挥的结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它又一次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指导革命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现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新的形势为我军广大指战员提出了新的课题。但是,无论兵器和作战样式有什么变化,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把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这笔丰富遗产用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中去。这是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的纪念。    
    注:绥远——旧省名,1954年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即今呼和浩特市。    
    (杨成武:《毛主席指示我们进军绥远》)


第四部分第104节 阎长林回忆西柏坡(1)

    1948年8月的西柏坡,正当酷暑季节。特别是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毒花花的阳光,火焰一般炙烤着山坡、田野和房屋。    
    毛主席住的是一间平房,又矮又小,又没有通风的窗子,靠近房周围的树都很小,不能遮挡阳光。所以屋里不但温度很高,还很憋闷,简直像个小蒸笼。这对主席的休息非常不利。因为他的习惯是夜间工作,白天休息,中午正是他睡觉的时候。过去在延安和在陕北转战途中,住的都是窑洞,而且多在山沟里,夏天也很凉快。现在在这样的房内,这样的中午,哪里睡得成觉?我们看到主席一躺下就浑身汗水淋淋,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常常睡不了多大一会就热醒了。    
    头几天,主席热醒后,用凉水擦擦汗,就看文件或读书报。每当这时,我们就赶快送上一把扇子,换一盆凉水。但他一忙起来就什么都忘了,根本顾不上扇子。有时实在热得不行了,就用凉水洗一洗,或者在屋子里走一走。几天下来,他就明显露出疲倦的神色了。我们心里都很着急和不安。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为此,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首先保证他吃好。高师傅很有办法:在大米里加上少量小米,使做出的饭软而有香味;买来滹沱河的鱼和主席最爱吃的青辣椒,做几样湖南风味的菜;有时也做一碗扣肉让他改善生活。他喜欢吃,但医生不让,只能少吃几块。主席白天睡觉,我们就保证环境安静,不让有一点声响惊动他。可是这都解决不了消暑的问题。我们找了几处有树林子的地方,想让主席中午最热的时候到那里去休息一会,不过没有敢对他说,怕他不同意。    
    这天中午,主席又从熟睡中热醒。他烦躁地在屋里走了几步,问:“这附近有没有清凉一点的地方呀?”我们立即回答说:“有。后沟礼堂旁边有片树林子,顺河往东十多里地方的苏家庄和郭苏镇都有树林子。”    
    主席听了,略为沉思一会,用征询的口气说:“那咱们现在就到那里去休息休息,好吗?”我们当然没有二话。主席就把桌子上的文件、资料和几本书装进一个帆布包里,我们搬了一个可以半躺的帆布靠椅,拿了个热水瓶,就和主席一起乘车到达苏家庄的树林里。    
    这里离西柏坡有十多里地,离村子也有一段距离,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大水塘,很凉爽。主席很高兴,连声说:“好!好!这地方很好嘛,以后再热得没办法了,咱们就到这里来。”说着就仰靠到躺椅上,闭起眼睛。    
    看到这情景,我们很欣慰。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