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亚、西亚、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第二部分: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欧洲的“黑暗时代”:中世纪
中世纪一般是指欧洲的封建制时代。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比较典型,所以,这一名称主要适用于欧洲。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比较贫乏的时期。欧洲的封建社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公元5世纪至11世纪,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11世纪至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的封建经济逐渐瓦解,开始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制度的崩溃。此后,随着日耳曼各民族的大迁徙,欧洲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欧洲封建社会初期,领主制盛行,庄园里的主要生产者是农奴,农奴依附于领主。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彼此结成以土地为纽带的阶梯式的封主、封臣关系。而且,土地所有权和统治权(行政、司法)相结合,封建主往往对农奴有统治权。大约在11世纪左右,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庄园逐渐解体,领主制被地主制取代。农民没有或者只有少量土地,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对地主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形式有地租、国税和什一税等。封建地租大致有劳役、实物和货币地租三种。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然经济相适应,造成了政治上的分裂和思想上的保守,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由于农民几乎都是一家一户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生产技术极端低下,甚至陷入停滞状态,经济发展非常缓慢。直到14、15世纪以后,西欧的技术进步才比较快,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的大生产渐渐取代农民的小生产。
西欧封建社会初期,各地之间经济联系薄弱。政治上,分裂割据占据支配地位,王权弱小。查理大帝虽然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但它只是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很快走向解体。城市兴起之后,各地经济联系增多。新兴的市民阶级与王权结成联盟,反对割据势力,从而帮助王权取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统一。13、14世纪,英国和法国出现了全国性的代表机关——议会和三级会议,形成议会君主制(又称等级君主制)。15世纪以后,由于资产阶级和贵族势均力敌,国家暂时获得一定的独立性,英、法两国又形成君主专权,即绝对君主制。西班牙和俄国则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德国和意大利则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大大小小的诸侯和独立的城市国家为所欲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统治工具是基督教(主要是天主教)。在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基督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地位日益得到提高和巩固。随着基督教的扩张,一切异教的文化都被消灭了。整个西欧社会都处在严酷的思想和愚昧的政策统治下。在当时,除了教会的《教义问答》外,不允许任何异端思想存在。这是一个基督教盛行和罗马天主教会主宰社会的时期。天主教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一般占有各国土地的1/3或者更多。它不但垄断着意识形态,而且有自己的行政系统、税收和法律制度,有自己的军队和监狱,俨然如国中之国。有时教皇甚至可以废黜国王,将其土地转赠别人。公元8世纪到10世纪,基督教会又发展出经院哲学,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方哲学。经院哲学所进行的一切论证都以圣经的词句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真理,根本无视经验和实践的存在,并对科学研究采取敌对的态度。1230年,基督教会成立了宗教裁判所,对各种新思想的传播都以“异端”的罪名进行残酷镇压。恩格斯曾说过: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光环”。
14世纪左右,资本主义在欧洲开始萌芽,由此,新兴资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他们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斗争,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不断冲击着封建制度,促使它逐渐走向崩溃。
第二部分: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东侵是罗马教廷、西欧封建主和意大利城市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带“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1071年;由东方而来的塞尔柱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的半壁江山几乎全部落入这群信仰伊斯兰教的“异教徒”手中。拜占廷帝国无力抵抗,只好向信奉同一宗教的罗马教皇及西欧各国求援,这正好为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所利用。
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历任罗马教皇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以罗马教皇为首领,重新统一两派。对乌尔班二世来说,拜占廷帝国的求援真是天赐良机。他可以乘机把西欧社会中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转化成为击败东正教,夺取东方财富的强大力量。
1095年11月27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举行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号召人们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克勒芒演讲成为十字军东侵的号角。
原本规定东侵出发的时间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这一年的2月份,就已经有一支穷人队伍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程。8万人的队伍只是怀着对信仰的热忱和对财富的追求,就出发了。在东侵过程中因为补给出现了问题,十字军开始烧杀抢掠。然而,当地人民的抵抗也使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十字军在战斗中损失近半。
1096年秋,十字军抵达君士坦丁堡,此时只剩下3万人左右。拜占廷皇帝拒绝让他们进城,并且很快就送他们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让他们到小亚细亚去攻打塞尔柱土耳其人。长途跋涉之后的十字军已疲惫不堪。经过两场如同屠杀游戏的战斗,十字军被土耳其人击溃,侥幸保住性命的,返回欧洲。
就在穷人十字军溃败的同时,由西欧封建贵族统领的队伍也出发远征。1097年春,以法国贵族为主的骑士十字军分兵四路东侵。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疯狂的十字军士兵,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杀。第一次十字军东侵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惨死他乡。但是,被金钱刺激得发昏的西欧人,只看到少数人获得的无数财富。于是,一批又一批的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东侵之路。
1147年,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再次率德、法十字军开始第二次东侵。同年,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败。翌年7月,法国十字军在大马士革被击溃。
1187年,埃及苏丹萨拉丁在海廷之战中大败十字军,继而攻占耶路撒冷。教皇乌尔班三世震惊而死。1189年,德皇、法王与英王再次率军东侵。次年6月,德皇渡河时溺水而死,德意志十字军大部折返。英、法两国君主矛盾重重。1191年,法王率军回国。英军无力夺取耶路撒冷,遂与萨拉丁议和撤军。
第四次东侵由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于1204年4月13日攻占君士坦丁堡。十字军烧杀洗劫数日,不计其数的历史文物和珍藏的文献书籍被毁。
后来,东侵的规模越来越小,组织更加无序,进攻目标皆为埃及。第八次东侵进攻突尼斯,以失败告终。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地先后被埃及攻占,1291年丧失最后一个据点阿卡,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侵宣告结束。
这场断断续续进行了近200年的十字军东侵,不仅给东地中海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使西欧付出了重大代价。同时,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教徒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八次十字军东侵的最大的受益者是威尼斯和热那亚等航海商业城市,由于拜占廷和阿拉伯世界实力削弱,它们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优势从此确立。十字军东侵客观上也促进了欧洲、亚洲和非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产生了某些有利于西欧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拜占廷帝国的崩溃
拜占廷帝国(395~1453年),又称东罗马帝国。在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故称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故又称拜占廷帝国。它的统治中心在巴尔干半岛,领土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以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仍然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拜占廷帝国的历代皇帝都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保留罗马帝国的称号。所以;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罗马帝国,就成为早期拜占廷帝国统治政策的核心。
527年,拜占廷帝国迎来了查士丁尼的统治。他对内编纂法典,加强统治;对外进行武力征服,占领了北非、意大利等地,以重建罗马帝国,恢复奴隶制度。他任命贝利萨留为元帅,向波斯帝国宣战。528年波斯军遭到惨败,随后波斯军一败再败。查士丁尼再跟汪达尔人开战,贝利萨留率军出征非洲,击溃了汪达尔人。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其领土纳入拜占廷的版图。非洲战役最终使得拜占廷帝国控制了非洲广大的畜牧地区。
接下去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地盘大多已并入拜占廷,连年的征战使拜占廷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
到了571年,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和波斯的领土纷争再次爆发,波斯军攻破德拉城,拜占廷赔款求和。接着是双方的战和与反复纠葛,两败俱伤。数十年战乱导致两个庞大帝国军力日渐衰弱。中东的阿拉伯人便乘机崛起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了对波斯和拜占廷的全面战争。在阿拉伯人的大规模进攻下,拜占廷帝国先后丧失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北非及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帝国版图大大缩小,已无法与查士丁尼时代相比。
公元7世纪到12世纪,是拜占廷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它是帝国早期的封建因素和斯拉夫人农村公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11世纪末,帝国的封建制度最终确立,大贵族独立性增强,导致封建分裂倾向加剧。12世纪末,帝国日趋衰弱,外族不断入侵,领土日益缩小。
11世纪,阿拉伯人仍控制着巴勒斯坦,罗马教廷因此向欧洲封建制国家动员,发起了旨在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东征。前三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阿拉伯人的势力,但第四次却给拜占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君士坦丁堡被攻陷,遭到了空前野蛮的洗劫,著名建筑物和古代珍品横遭破坏。此后威尼斯乘机取代了拜占廷的海上霸主地位。
14世纪,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货币地租盛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出现,由于帝国的反动统治和外族入侵,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14世纪末,工商业开始衰落,封建剥削沉重,城市人民不断发动起义,进行反抗。在帝国岌岌可危之时,奥斯曼土耳其人不断向帝国发动进攻。
1300年,奥斯曼宣布成立独立的回教国家爱米尔国。他们开始找拜占廷的麻烦。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开始称为奥斯曼帝国。随着乌尔汗继承王位,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尽失。1359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1421年,在苏拉德二世的领导下,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拜占廷再也没有喘息的机会了。1453年4月,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不久,土耳其苏丹在此建都,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伟大的拜占廷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终于成为了历史。 1461年,奥斯曼土耳其又征服了拜占廷帝国的全部领土,帝国最后灭亡。
第三部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黑死病肆虐欧洲
1348年,一场大瘟疫开始肆虐整个欧洲。它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当时人们称之为“黑死病”。它实际上是一种鼠疫,由黑鼠身上的跳蚤携带的病菌导致。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
1347年,这场鼠疫首先发难于地中海沿岸的西西里,然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