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之最-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的丈夫,盼望他有一天突然归来欢聚一堂。一天,音讯传来,“五十”已
悲惨地离开了人世,“十五娘”悲痛欲绝。诗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自然,
是“五四”白话诗运动初期的优秀作品,在我国新诗运动中具有开创性的意
义。
最早歌颂劳动的文人诗
最早歌颂劳动的文人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的田园诗。陶
渊明39 岁那年,思想变化很大,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
难逮,转欲志长勤。”他本应忧道然不可行,只好躬耕自给。就在这一年,
他辞官归田,亲自参加了劳动。他41 岁时,一度为彭泽令,仅80 余日,因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与劳动人民为
伍,走上了归田“躬耕自资”的道路。由于诗人亲自参加劳动并由衷地爱上
了它,劳动也就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歌颂。他在田园诗中,热
情地歌颂了劳动和劳动人民。如《归园田居》第三首,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带
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怀古田舍》,则
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归园田居》第二首,
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密切关注。《于西田获早稻》不仅表现了他与剥削
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他不辞辛苦、坚
持躬耕的顽强不息的态度。《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诗人思想发展的高度。
他所提出的“桃花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人参加劳动和劳动所得也全归
自己所有、没有封建剥削、人们过着富裕和乐而安宁生活的新世界。它反映
了广大劳动人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陶渊明歌
颂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田园诗,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进步思想的光辉。
最早写工人劳动的文人诗
最早写工人劳动的文人诗,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701—762)
的五言绝句《秋浦歌》第十四首即“炉火照天地”一诗。约在天宝十三载(754
年),作者在游秋浦(今安徽贵池县)时所作。当时,秋浦一带冶炼银和铜。
该诗就是描写当地冶矿工人在月夜冶炼劳作的壮美图景。在那明亮的月光之
中,炉堂的火光冲天,火星四溅,被炉火照红了脸的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
唱,那歌声使寒冷的江水也为之震动。诗中洋溢着诗人赞美劳动人民的满腔
热情,色彩鲜明,语言形象。诗人用酣畅淋漓的笔,在诗歌史上第一次塑造
了我国古代工人的形象,使诗歌成为了我国诗歌宝库中稀有的珍品。
最早写革命领袖的传记诗歌
最早写革命领袖的传记诗歌,是现代诗人臧克家(1905—)的长篇叙事
诗《李大钊》。1959 年作家出版社出版。诗人以崇敬的心情叙述了马克思主
义者、诗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一生光辉的革命事迹。李大钊
在1889 年出生于河北乐亭。1913 年留学日本并从事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16
年回国任《晨钟报》总编辑。1918 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编辑
工作。1919 年与陈独秀等人创办《每周评论》,并协助出版《国民》和《新
潮》月刊,推动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 年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
会和共产主义小组。曾任党的北方区委书记兼中国劳动组合部北方部书记。
曾受党的委托,同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并助其改组国民党,制订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后领导北京反帝、反军阀的“三?一八”大示威,
被军阀张作霖逮捕。1927 年4 月28 日在北京英勇就义,时年38 岁。
最早的民族史诗
最早的民族史诗,是《诗经?大雅》中由周初王朝史官和乐工利用人民
口头传说创作的一组古老诗篇,即《生民》、《公刘》、《绵》、《皇矣》、
《大明》等五篇诗歌。它们叙述了周始祖后稷出世与发明农业,公刘由邰迁
豳垦荒造室,周太王古公亶父由豳迁岐及其发展,周文王伐崇、伐密为灭商
奠基的两次战争,以及武王在牧野会战灭商建周的许多传说和史迹。它们用
简朴的诗歌形式记载了我们祖先周人发祥、创业和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周民
族沿着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立家园的光辉业绩,其中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创造力量、智慧和劳动热情。它们历来被称作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古老“史诗”,
对后世的叙事诗和史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最长的英雄史诗
最长的英雄史诗,是11 世纪藏族民间陆续完成的说唱体英雄叙事史诗
《格萨尔王传》。它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长的诗歌。它与蒙古
族的《江嘎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合称为三大民族史诗。全诗60
多部,150 万行,约1500 万字,超过了世界著名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和印
度《摩诃婆罗多》等七大史诗的总和。它叙述岭国的雄狮大王格萨尔为民除
害、消灭四大妖魔、打败入侵者的英雄业绩。全诗从天庭到人间、从龙宫到
地狱,塑造了以英雄人物格萨尔为首的大约3000 多个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和
世界文学作品中都可以说是一个惊人的奇迹。史诗内容广泛,故事生动,语
言优美,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它不仅一直在藏族人民中间长期流传,而且在
蒙古族、土族等地区广为传唱。它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在国内,有汉、蒙等文译本;在国外,有俄、德、英、法、印等多种文
字节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这部少数民族的史诗巨著又进行
了大量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格萨尔》是我国文学史上
的一颗明珠,更是藏族民间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早在11 世纪的藏族人民就创
作了如此宏大而优美的英雄史诗,这不能说它不是我们这个多民族统一的泱
泱大国的骄傲和自豪。
最早的汉族创世史诗
最早的汉族创世史诗,是1983 年胡崇峻发现并由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湖
北分会编辑的长篇史诗《神农架〈黑暗传〉》。《黑暗传》是一部有3000
多年历史的民间手抄唱本,它从天地起源、盘古开天辟地唱到三皇五帝出现,
接着按历史发展的各个朝代唱下去,一直唱到明代为止。它经胡崇峻整理后,
全书17 篇,159000 字,内容分为歌头、8 种《黑暗传》的原始资料及其附录。
全诗分为上、中、下三部:《浪荡子吞天》、《盘古出世开天地及三皇五帝
业绩》、《历代帝王政绩及对著名人物评价》。前两部所述神话,对现存中
国神话起了印证和补充的作用。《黑暗传》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汉民族远古
神话和创世纪史诗的空白,推翻了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汉民族无史诗的论
断,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现代最早的史诗
现代最早的史诗,是现代诗人孙毓棠(1910—1987)的历史题材长篇叙
事诗《宝马》。1939 年出版。写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夺取
宝马(汗血马)的历史故事。大宛国国王毋寡骄奢淫逸,并养有宝马数十匹。
武帝派使臣前往索要碰壁而归,便派李广利率军西征大宛国。李广利后因路
远粮缺,损兵折将而回。武帝更下令征召好马10 万匹,征集壮士16 万人,
编成远征军,又派李广利再度西征大宛国。几经鏖战,汉军围困贵山城并誓
死强攻,后大宛国军民在翕侯昧蔡率领下,处决了国王,献出了宝马。李广
利班师回朝时,汉军仅剩万余名。全诗长达763 行,气势恢宏、壮美。诗中
有玉门关外沙漠的辽阔、苍远,有漠原、巨风、大雪、炎热和奇寒,有姑师
国的风俗,有血洗轮台国的残忍。对攻克大宛国的经过,既有总体的概括,
又有不少细节的描写。诗歌发表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最早的民歌
最早的民歌,是“击壤歌”。据传,在原始社会唐尧之时,“天下太和,
百姓无事”,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有一位老人,一边做着“击壤”游戏,
一边唱着“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的歌,歌唱自己自由劳动而帝王奈何不得的愉悦心情。从歌中我们既可以看
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也可以窥见到当时的社会现状。这支歌,
被后人称为《击壤歌》,最早见于《论衡?艺增》,但文字略有不同,当是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
最著名的南朝民歌
最著名的南朝民歌,是乐府民歌“杂曲歌辞”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
它当为南朝晚期的民歌,其后可能经过文人润色,但仍保留了长江流域的民
歌原貌。诗歌描述一个少女从春到冬、从早到晚对恋人的无尽思念之情。文
笔细腻缠绵。以景物描写表明时序的推迁,从而写出人的种种活动,表现人
的种种情思,人和物、情与景紧密地结合。全诗五言32 句,基本是4 句换韵,
像是由8 首五言古绝联缀而成,但语语相系,段段相绾,首尾相顾,浑然一
体。诗中常用接字、钩句、谐音、双关等写法,构成一唱三叹、回旋往复的
诗境。其语言优美、婉转动人,声情并茂,极尽迂回摇曳之妙。有时即景生
情,有时思飞语驻,句子的跳跃性很大。诗歌最后的“南风知我意,吹梦到
西洲”一句,更是涉想新奇,余味无穷。范云的“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
和李白的“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都由此化出。《西洲曲》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最著名的北朝写景民歌
最著名的北朝写景民歌,是“杂歌谣辞”中的《敕勒歌》。它是流传在
敕勒族斛律部中的一首民歌,非一人一时所就。原为鲜卑语,后可能是斛律
金译成了汉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优美动人似诗如画的敕勒族民歌,生动地刻画出了
距今1400 多年前敕勒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辽阔苍茫、牛羊肥壮、牧
草茂盛的草原风光,反映了纯朴、豪迈的北方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
全诗仅27 字,一气呵成,文笔酣畅,声调铿锵,气势雄浑,风格高妙,在粗
犷之中间杂豪迈,在厚朴之中显出自然,读之使人荡气回肠。全诗具有无比
的艺术魅力,实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沈德潜说它“莽莽而来,自然
高古,汉人遗响也”。元朝大诗人元好问读后赞赏不已,说“慷慨歌谣绝不
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最长的汉族长篇叙事民歌
最长的汉族长篇叙事民歌,是清代爱情山歌《五姑娘》。它是在1981
年由江苏省苏州市的张舫澜、马汉民、卢群在吴江县芦墟镇搜集到的。其主
要演唱人是民间女歌手陆阿妹。它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叙事民歌,共
2000 多行。经整理之后,全诗可分为“歌头”、“杨家门墙”、“阿天上工”、
“结识私情”、“暗箭伤人”、“恶嫂捉奸”、“姐妹相会”、“开笼放鸟”、
“阿天受难”、“歌尾”共10 个部分。它叙述了清代乾隆年间一个悲惨的爱
情故事:五姑娘是一个地主的女儿,父母早亡,她与长工徐阿天真诚相爱,
但遭到门第观念严重的哥嫂的破坏。最后徐阿天冤死狱中,五姑娘精神失常。
它反映了19 世纪中叶江南农村生活的基本状况,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清末曾被官府禁止传
唱。其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感人,是一部优秀的民间文
学巨著,它的发现,打破了以前汉民族无叙事民歌的论断。
现代最有影响的民歌体长诗
现代最有影响的民歌体长诗,是现代诗人李季(1922—1980)的长篇叙
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它于1946 年9 月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该诗以第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北土地革命为背景,通过王贵与李香香的悲欢离
合,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压迫的苦难现实,生动地展示了在共产党领导
下广大农民进行土改斗争的曲折历程和翻身求解放的历史画卷。全诗3 部13
章,近千行,全部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写成,可谓开风气之先。诗歌从
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多用其中精采的句子,很好地描写了人物形象、
表达了诗歌主题,尤其是大量比兴手法的运用,使之更加活泼多姿。长诗是
在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第一首优秀的人民
的诗篇。郭沫若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