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01期-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吧 用旋转如愤怒的旋刀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出煤窑深处的白马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出生活的黑骨头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出我们不敢承认的东西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出生活的本来面目
qikanIPx3Iw19RUiIS8sr
老乔治·塞弗里斯一直坐在煤窑深处写诗
qikanIPx3Iw19RUiIS8sr
那首诗 是一个诗人点燃生活的火柴
qikanIPx3Iw19RUiIS8sr
盲眼睛的火柴
qikanIPx3Iw19RUiIS8sr
瘦弱潮湿的火柴
qikanIPx3Iw19RUiIS8sr
我们远离家乡的好兄弟啊
qikanIPx3Iw19RUiIS8sr
大脑袋里装满家乡的干旱 洪水 席卷春天
qikanIPx3Iw19RUiIS8sr
的沙尘暴
qikanIPx3Iw19RUiIS8sr
装满生活的黑和我们内心的白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吧 瞎了一只眼睛的大哥
qikanIPx3Iw19RUiIS8sr
被煤窑深处的黑色光芒刺瞎眼睛的大哥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吧 大哥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吧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出煤窑深处那匹活生生的白马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出老乔治·塞弗里斯那副沉默太久的沾满
qikanIPx3Iw19RUiIS8sr
火焰的嗓子
qikanIPx3Iw19RUiIS8sr
挖出我们美丽的春天
qikanIPx3Iw19RUiIS8sr
qikanIPx3Iw19RUiIS8sr
2005.1
再写春天
■ 张振龙
qikanJqAv9skS0HqQcAHA
绕过残雪绕过裂岸的冰排
qikanJqAv9skS0HqQcAHA
再写春天,鸟声吹软的泥土上
qikanJqAv9skS0HqQcAHA
一朵问路的蒲公英
qikanJqAv9skS0HqQcAHA
是春天最美丽的女儿
qikanJqAv9skS0HqQcAHA
qikanJqAv9skS0HqQcAHA
天空渐入清澈大地渐入生动
qikanJqAv9skS0HqQcAHA
再写春天,河水一样的油菜花
qikanJqAv9skS0HqQcAHA
冲破堤崖,由远而近的响声
qikanJqAv9skS0HqQcAHA
被由浅而深的杨柳风吹得很远很远
qikanJqAv9skS0HqQcAHA
再写春天,就会遇到第一场雨
qikanJqAv9skS0HqQcAHA
它还藏在草垛和屋瓦的后边
qikanJqAv9skS0HqQcAHA
都在等待,从疼痛的桃花到吃草的牛羊
qikanJqAv9skS0HqQcAHA
雨就要来了,雨会说出人们的喜欢……
窗 外(外二首)
■ 王 书
qikanfz7tlTY6qU7tCPhS
雪,还未融化。
qikanfz7tlTY6qU7tCPhS
在青青的麦苗间,在安静的树林下,
qikanfz7tlTY6qU7tCPhS
在遥远又清晰的地平线前面
qikanfz7tlTY6qU7tCPhS
多么洁白又温暖。
qikanfz7tlTY6qU7tCPhS
生活是一辆沉重的马车。
qikanfz7tlTY6qU7tCPhS
窗外,雪还未融化,
qikanfz7tlTY6qU7tCPhS
而我看到春天已经飞起来了,
qikanfz7tlTY6qU7tCPhS
我的心飞起来了——
qikanfz7tlTY6qU7tCPhS
爱人,是金黄的油菜花开满了这片土地,
qikanfz7tlTY6qU7tCPhS
是你眼睛里永不熄灭的爱的火焰,
qikanfz7tlTY6qU7tCPhS
在浩瀚的时光水面上投下了幸福的影子。
qikanfz7tlTY6qU7tCPhS
qikanfz7tlTY6qU7tCPhS
白杨树
qikanfz7tlTY6qU7tCPhS
qikanfz7tlTY6qU7tCPhS
春天是它的,沂蒙群麓是我的
qikanfz7tlTY6qU7tCPhS
它在群山的怀抱站了那么久
qikanfz7tlTY6qU7tCPhS
在河边站了那么久
qikanfz7tlTY6qU7tCPhS
多么幸运,我们肩并肩在潮湿的土地上
qikanfz7tlTY6qU7tCPhS
投下了两个年轻的影子
qikanfz7tlTY6qU7tCPhS
它晃了一下,我也晃了一下
qikanfz7tlTY6qU7tCPhS
它在阳光下摇摇叶子
qikanfz7tlTY6qU7tCPhS
我就在生活的疲惫中清一清嗓子
qikanfz7tlTY6qU7tCPhS
qikanfz7tlTY6qU7tCPhS
看见幸福
qikanfz7tlTY6qU7tCPhS
qikanfz7tlTY6qU7tCPhS
只是一朵小黄花,开在潮湿的野地里,
qikanfz7tlTY6qU7tCPhS
只是沂蒙山的一个侧影,微微低下身子,
qikanfz7tlTY6qU7tCPhS
傍晚,我看见幸福,
qikanfz7tlTY6qU7tCPhS
就是鸟在树林的上空徘徊着,徘徊着,
qikanfz7tlTY6qU7tCPhS
投入枝叶下的鸟巢
qikanfz7tlTY6qU7tCPhS
就是袅袅的炊烟上升,温暖又缓慢。
春 韵
■ 黄东成
qikanCD4EGXlQ6zioSfki
岸柳笼烟三五里,
qikanCD4EGXlQ6zioSfki
听声声莺啼——
qikanCD4EGXlQ6zioSfki
一声鞭炸赶春集,
qikanCD4EGXlQ6zioSfki
笑语人流拥挤……
qikanCD4EGXlQ6zioSfki
qikanCD4EGXlQ6zioSfki
新品,挂片片紫霞,
qikanCD4EGXlQ6zioSfki
土产,铺满地翠玉,
qikanCD4EGXlQ6zioSfki
人头上接钱买和卖,
qikanCD4EGXlQ6zioSfki
吆喝声中溢喜气。
qikanCD4EGXlQ6zioSfki
qikanCD4EGXlQ6zioSfki
卖一篓香菇,
qikanCD4EGXlQ6zioSfki
换一只母鸡,
qikanCD4EGXlQ6zioSfki
老奶奶等着摆渡船,
qikanCD4EGXlQ6zioSfki
看望月子里的老闺女。
qikanCD4EGXlQ6zioSfki
qikanCD4EGXlQ6zioSfki
船隐柳浪中,
qikanCD4EGXlQ6zioSfki
听声声婴啼——
qikanCD4EGXlQ6zioSfki
打工人在外接手机,
qikanCD4EGXlQ6zioSfki
春呵春,又添多少生机。
我在
qikantBrhI1UYfNItegxS
我是1978年初调到《诗刊》社工作的。
qikantBrhI1UYfNItegxS
我到《诗刊》社时,李季是主编,葛洛是副主编,办公地址就在虎坊路的一排平房里。报到前,葛洛同志曾把我叫到他家里,给我介绍了《诗刊》情况,神圣的诗的殿堂和我仰慕的一些诗人们,与我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了。
qikantBrhI1UYfNItegxS
那时《诗刊》编辑部分作品和评论两个组,我在评论组,杨子敏同志为组长。领导、编辑之间关系和谐亲切,虽然也有不同意见甚至争吵,但都是因为工作。领导和群众也很平等。
qikantBrhI1UYfNItegxS
人们对物质利益并不太在意,也不讲究。记得第一届“青春诗会”,学员们就住在《诗刊》社腾出的办公室,听艾青等讲课,就在院子里的车库中,吃饭就到旁边的北京京剧院食堂,与编辑们一起和剧院员工排队凭饭票吃饭。而第一届“青春诗会”的影响却是轰动诗坛的,后来许多人都成了诗坛有影响的诗人。
qikantBrhI1UYfNItegxS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社会和诗歌艺术的发展转型期,诗人们思想解放,艺术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各种艺术观念的碰撞也是激烈的,面对新崛起的一些青年诗人的创作、认识上产生分歧就是必然的了。当时《诗刊》的编辑方针就是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对编辑的要求则是“可以偏爱,不能偏废”。《诗刊》以及各地报刊,都发表了许多青年诗人的锐颖作品。这些作品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与过去的诗作不同,在诗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有人热烈赞成,有人坚决反对。1980年2月编辑部收到老诗人章明同志寄来的批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我们认为艺术问题,只能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解决。于是,在召开第一届“青春诗会”的时候,《诗刊》8月号在“问题讨论”栏目中发表了章明的文章,并于9月在北京举办了“诗歌理论座谈会”,请了20多位北京及全国各地来的持不同观点的诗评家和诗人参加会议,由我和吴家瑾同志住会主持。中国作协和《诗刊》社领导也非常重视,到会参加讨论并作了具体指导。会议通过自由讨论、展开学术争鸣,对诗歌创作和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一次热烈而冷静的交锋,各种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七个日日夜夜,可以说是不眠不休,争论虽然激烈,但气氛却十分友好。这次会议把之前对诗歌的各种不同意见和争论,集中起来了,这就是上世纪诗坛著名的关于朦胧诗的大讨论。这次会议因为是在北京定福庄的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招待所召开的,也称为“定福庄会议”。10月号《诗刊》发表第一届“青春诗会”作品专辑,12月号又发表了理论座谈会专辑,我作为责任编辑,从这期起,陆续编发了不同观点的理论文章,持续了一年多。后因种种原因,学术是非也很难定论,才结束了讨论。就这样从《令人气闷的“朦胧”》到“朦胧诗”的定名以及大讨论,影响整个诗坛,甚至波及整个文坛,在当代诗歌史和文学史上也称是一个重大事件。
qikantBrhI1UYfNItegxS
1982年初我写过一篇长文《实事求是地评价青年诗人的创作》,在《新文学论丛》发表后(《诗刊》10月号全文转载),引起了持不同观点的诗人和读者的关注,我收到来信,都表示满意,但也表示有不满足,用当时的青年诗人江河的话来说,我的“态度”是好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我以为这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qikantBrhI1UYfNItegxS
《诗刊》复刊后,李季主张《诗刊》要办三个版:刊物版、朗诵版、街头版。其中《诗刊》的朗诵活动,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是具有广泛影响的,许多著名的朗诵艺术家和影视演员都参加过《诗刊》社的朗诵活动。在工人体育馆一次朗诵会,有一万多人参加,座无虚席,每朗诵到高潮,听众情绪热烈掌声不断,受到了诗的热情激励和鼓舞。可以说那时诗的感召力的确深入到了一般群众,甚至文化不高的人群中。在办刊物时,在坚持高质量高水平的前提下,也不能忘了更广大读者的需要。我在评论组编评论稿时,当时就想到怎样能满足一般爱诗和初学写诗者的需要,提出开辟一个专栏:“假如你想作个诗人”。编辑部同意后,由我约请一些诗评家和诗人写文章。后来我把这个专栏的文章集中起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一次就发行了六万多册。诗歌作者和爱好者是大量的,他们读《诗刊》,也想写诗在刊物发表,但在《诗刊》发作品,对多数人来说,还只是一个愿望,刊物版面有限,总是只能选择部分作品发表,于是1984年下半年《诗刊》社决定办诗歌刊授,发现和培养青年诗歌作者,团结广大的诗歌习作者和爱好者,并决定由我来具体负责刊授工作。《诗刊》社创办刊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以及全国各地的一些报刊、电台、电视台都发了消息和报导。文艺界,特别是诗歌界的老一辈诗人以及中宣部、中国作家协会等领导也十分关心和支持。第一期学员报名的就有2万5千多人,北京的诗人、报刊编辑、大学老师都给我们当辅导老师,最后终因找不到足够的老师,只好停止招生。学员除了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还有美国、日本、瑞典、法国、伊拉克等国家。我们在辅导老师直接和学员联系辅导的同时,还办了辅导刊物《未名诗人》发表学员作品。并在《诗刊》上设学员作品专栏,从而起到了广泛团结诗歌作者和读者的作用,也为扩大诗和《诗刊》社的影响起了积极作用,对于刊授,我们不能因种种原因,甚至偏见,而轻视或排斥它。《诗刊》社的刊授到现在已经坚持20年了,作为一种诗歌传播方式,还是很有成效的。我认为,这是诗歌界的一件大事,完全可以在诗歌的历史上书写一笔。
qikantBrhI1UYfNItegxS
我在《诗刊》社做了20多年的编辑工作,我唯愿《诗刊》和我们的诗歌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路好运。
让我们迎向太阳
■ 李发模
qikankFuslj6Z5iThE2cK
说我与《诗刊》,《诗刊》对我不薄;讲《诗刊》与我,我对《诗刊》怀有一份感激之情。
qikankFuslj6Z5iThE2cK
《诗刊》自1979年2月号发我的叙事诗《呼声》至今,从老一辈的正副主编、编辑,到今天《诗刊》社的诗友们,待我始终是师长加挚友。他们喜欢我的真诚、直率、朴实;同样,我也喜欢与他们在一起的平等、交心和不设防。
qikankFuslj6Z5iThE2cK
我的家乡绥阳县,是诗歌之乡,新老写诗和发表过诗的人,不下1000人,若再加上爱诗、读诗、上台朗诵和会创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