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

第5节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第5节

小说: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总裁”,哪个朝代有这个官儿?根本就没有,清代没有,其他朝代也没有。
    甄宝玉是贾宝玉的影子吗?
    “假做真来真亦假”是《红楼梦》的名言,一个贾宝玉,一个甄宝玉,是《
红楼梦》令人奇怪的现象。在小说中,甄宝玉和贾宝玉的关系写得迷离恍惚。
    《好了歌注》写到“金满箱,银满箱,殿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对这句话
的评语是“甄玉、贾玉一干人”。说明,沦为乞丐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而在庚
辰本第十九回的脂评说贾宝玉将来“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过乞丐的生活。
    甄宝玉既是贾宝玉的影子、贾宝玉的陪衬,又是贾宝玉的先声。在《红楼梦
》中最终是有一个“甄、贾”(真假)归一?也就是甄宝玉跟贾宝玉一样也遁入
空门?还是有一个“甄、贾”分道扬镳?也就是贾宝玉看透了人世的一切而甄宝
玉却积极入世?不得而知。根据脂评的线索,后三十回还有甄宝玉给贾宝玉送玉
的情节,甄宝玉送玉的情节可能就是“甄、贾”(真假)归一的情节,也可能是
“甄、贾”(真假)分道扬镳的情节。这个情节到底是出于什么变故?具体是怎
么回事?真假如何归一或者如何分道扬镳?已经成了永远的秘密。
    曹雪芹对社会是彻底绝望的。曹雪芹笔下美好的人物都有悲惨的结局。忽喇
喇似大厦倾,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固然有曹家毁灭的影子,
但更重要的是对封建贵族本质的概括。在曹雪芹笔下,“假”是对“真”的超越,
“假”是对“真”的再创造,“假”是从“真”的粪土上长出的灵芝,是凤凰再
生。正因为曹雪芹“真真假假”的写法,他才能用“儿女之情”写出一部“怨时
骂世”、批判整个封建社会、预告其必然灭亡的盖世名著。
    套用西方小说理论家喜欢用的词儿,在《红楼梦》中,当年繁华、尔今沦落
的曹氏家族已“生活在别处”,他们不再生活在江宁织造府,而生活在荣国府和
宁国府,生活在艺术的永恒之中。荣国府的豪华远远超过江宁织造府,正如曹寅
之女仅是福晋,贾宝玉的姐姐却是贵妃。旧时王谢的堂前之燕连江宁织造府破败
的房檐都找不到,永远找不到了,荣国府的熏天气势却在《石头记》中以小说形
式永远永远、日久弥新地保留下来。
    曹雪芹终生磨一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初稿写成后,又经历了十年披阅、
五次增删的《红楼梦》和曹家本事很不同,曾经使得评点者脂砚斋佩服不已。他
怎么也想不到,生活在同一氛围中,怎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实未目曾亲
睹”,也就是贾宝玉这些艺术形象是曹雪芹的伟大创造,曹雪芹写的,不是曹家
历史——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而是真正的小说。我们读《红楼梦》,首先得
把它当成是真正的小说,伟大的小说。而不要去给小说里的人物、事件找所谓的
原型,搞对号入座,出力不讨好地猜笨谜。
    4。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三世情缘
    林黛玉和贾宝玉有三世情缘;
    第一世是仙界的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
    第二世是仙界的绛珠仙子萦念神瑛侍者;
    第三世是绛珠仙子到人间向神瑛侍者还泪。
    宝黛爱情是富有哲理和诗意的绝世之恋。
    《红楼梦》开头写甄士隐,他的岳父叫“封肃”,谐音“风俗”,封肃住
“仁清巷”,谐音“人情巷”。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人情是《红楼梦》的重要内
容。
    《红楼梦》写一个贵族大家庭怎样吃喝玩乐、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
死。生动细致地写如何大出丧、搞祭祀,庆寿过生日,求福求平安。既描写青年
男女的诗会、聚会,写他们的肆意享乐,又写这个家族内部像“乌眼鸡”一样,
恨不能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杀人不见血的争斗。在这些贵族男女的头上,还一
直笼罩着大片阴云。用西方文学的典故来说,在他们的头上,总是高悬着一柄最
后肯定会刺到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勒斯之剑”。曹雪芹在前八十回的描写中一再
透露,赫赫扬扬的贾府将来“树倒猢狲散”,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盛筵必散”,“忽喇喇似大厦倾”,最后是“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
地真干净。
    《红楼梦》写人情世故在中国古代小说里是最好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
清教授说:“假如我们采用小说的现代定义。认为中国小说是不同于史诗、历史
纪事和传奇的一种叙事形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小说仅在一部十八世纪作品
中才找到这种形式的真正身份,而这部书恰巧就是这种叙事形式的杰作。尽管《
红楼梦》在形式和文体方面仍是折衷的,但从它的注重人情世故,从它对置身于
实际社会背景上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看,它在艺术上即使不领同世纪西方小说之先,
也与其并驾齐驱。”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68年出版。
    《红楼梦》最杰出的成就又表现在人物写得好。牛津大学吴世昌教授说曾经
把莎士比亚和曹雪芹做了对比,他说:“莎翁(莎士比亚)和曹雪芹在他们的作
品中都创造了四百多个人物,但莎翁的人物,分配在三十多个剧本中,而且许多
王侯、侍从、男女仆人,性格大致相类;在不同剧本中‘跑龙套’的人物原不必
有多大的区别。而曹雪芹的四百多个人物,却严密地组织在一个大单位中,各人
的面目、性格、身份、语言,都不相同;不可互异,也不能弄错。”吴世昌:《
我怎样写红楼探源》,见于《红楼梦探源外编》,上海古籍社1960年出版。
    几百年来,全世界的红学家用各种方式解说红楼,分析红楼人物。我现在换
个新角度,借用佛斯特的小说观“人生五大事件”即:出生、饮食、睡眠、爱情、
死亡看《红楼梦》,小说家曹雪芹的活儿真是做绝了。先看看《红楼梦》如何写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出生。
    “灵”是林黛玉的心源
    我把贾宝玉林黛玉的出生叫“临凡”,而不叫“出生”,因为他们是从单纯
美丽的仙境降临到复杂纷纭的人世并遭受磨难的。曹雪芹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出
生的文字非常简约,却意味深长,需要一句一句的推敲,一个词一个词的推敲,
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才能读透曹雪芹的用意。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红楼梦》这句“西方灵
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十六个字,要反复琢磨,读出这个简单句子后边
的复杂而深刻的内容。
    黛玉?[清]吴友如作
    “西方”,有的红学家解释是天竺,也就是印度。我认为,西方是极乐世界
的意思;
    “灵河”,有的红学家具体地把灵河解释成印度的恒河,那样一来,林黛玉
的前身就来自异国他乡了。我认为,灵河是虚拟的西方极乐世界一条河,“灵”
有“灵敏”、“灵秀”、“灵气”的意思,这些特点都是林黛玉性格的重要组成
部分。《红楼梦》早期点评家张新之说,“灵河”是林黛玉的“心源”,心的源
泉。林黛玉的聪颖才情是《红楼梦》之最,这是胎里带来的灵气,这灵气大大方
方地、潇洒自然地、甚至肆无忌惮地表露,林黛玉的为人直率耿直,锋芒毕露,
有话就说,说就说到点子上,不管对方是什么人,绝不虚与委蛇,绝不口是心非。
    “情”是林黛玉的性本
    “三生石”,三生,本来是佛教观念,指前世、今生、来世或过去、现在、
将来。三生石的典故出自唐传奇《甘泽谣》的《圆观》故事:李源和惠林寺和尚
圆观是好友。有一天,两人一起到三峡,圆观看到几个妇女在汲水,就流着眼泪
对李源说:那里边怀孕的妇人王氏,是我的托身之处,十二年后,中秋月夜,你
到杭州天竺寺,我们再见。这天晚上,圆观果然圆寂了,而王氏生了个儿子。十
二年后,李源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了杭州,在天竺寺外遇到一个牧童,牧童在唱
《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
性常存。”竹枝词的意思浅显易懂:我们两个是缘定三生的好朋友,现在老朋友
来拜访我的再世,我虽然变成了一个小孩子,但我们的友谊是永远不变的。这个
牧童就是圆观的后身。后来文学作品就用“三生石”来形容男女之间为情而生、
为情而死,为情可以共生,可以共死,可以死而复生的再世情缘。
    绛珠草既然生长在三生石畔,她就必然要连续三世为情而献身。点评家张新
之说“三生石”是林黛玉的“性本”,性情的根本。爱情至上,为情献身是林黛
玉性情的根本。脂砚斋透露,曹雪芹给林黛玉定的是“情情”,为爱情而献身。
    “绛珠草”是什么草?有人解释是蘑菇状的灵芝,且说它是瑶姬的精魂所化,
这解释有一定道理,也比较有诗意,但多数红学家认为,绛珠草是长着绿色的叶
子、大红珠状果实的草。
    这株长在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接受了雨露之恩才得以久延岁月,接
受了谁的雨露之恩?贾宝玉的前身赤瑕宫神瑛侍者。
    赤瑕宫,是虚拟的天宫,“赤瑕”既可以解释为宫殿的名字,也可以按字面
意思解释为红色的宫殿,“瑕”是玉上有斑点,赤瑕就是宫殿红色的阶石上有光
怪陆离的点缀。“瑛”是像玉的石头,神瑛就是灵性已通的美石。“侍者”侍奉
的对象是哪个?绛珠草。贾宝玉后来叫“绛洞花王”,住在怡红院,叫“怡红公
子”,仍然和“绛珠”有关,仍然千方百计围着林黛玉转,想方设法服侍林黛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世情缘,是神瑛侍者侍奉、灌溉绛珠仙草。林黛玉常说
自己是“草木之人”,没有什么金啊玉啊的。在薛家大造“金玉良缘”舆论时,
贾宝玉偏偏梦中说“木石姻缘”。一点儿不错,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贾宝
玉是神瑛侍者。他们之间就是“木石姻缘”。
    有人解释“木石姻缘”是绛珠仙草和通灵宝玉的姻缘,这解释可能是受了最
早的刻印本程甲本的误导。在程甲本里,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被警幻仙子派作
“赤霞宫神瑛侍者”。这样一改就把曹雪芹原意混淆了。石头是石头,神瑛侍者
是神瑛侍者,“木石姻缘”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姻缘,是宝黛第一世情缘。
    离恨天、蜜青果、灌愁海水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二世情缘,是绛珠仙子在“五衷内对神瑛侍者郁结着缠
绵不尽之意”,一心回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这是仙女和仙人的情缘。
    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的结果使得绛珠草久延岁月,修炼成绛珠仙女,警幻仙
子称她“绛珠妹子”。绛珠仙女是林黛玉的第二个前身。曹雪芹对绛珠仙子的描
写也只有极其简单的几句。绛珠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
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
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话很简单,深究起来,含义却极其不简单。
    绛珠仙草接受的天地精华和雨露滋养,就是大自然和中华文明的精华。最主
要的是对爱的执着,爱的无畏,爱的无怨,爱的无悔。绛珠仙子“游于离恨天”
外,离蜜青是天的最高层,传说是悲哀气氛聚集的地方;绛珠仙子以“蜜青果为
膳”,“蜜青果”用的是甜蜜的“蜜”,青涩的“青”,其实它的谐音是秘密的
感情,是“秘情”;绛珠仙子饮“灌愁海水为汤”。“灌愁”中“浇灌”的“灌”
谐音是习惯的“惯”,是“惯愁”,习惯的哀愁,永远的哀愁。
    绛珠仙子的一游一餐一饮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本质,就是为爱而哀愁而痛苦,
为爱而九死不悔。曹雪芹用诗意化的语言把中国古代最美丽、最聪慧、最哀愁的
知识女性的特点集中到林黛玉身上了。从神话传说中的瑶姬,到现实生活的李清
照,从楚辞里的山鬼,到戏曲小说里的崔莺莺、杜丽娘。她们都游离恨天,吃蜜
青果,饮灌愁水。追求爱情在封建社会是秘密的感情,是哀愁的源泉,离恨的根
源。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集中了现实和虚构的才女的才气和幽怨。林黛玉是潇湘
馆的李清照,大观园的杜丽娘、崔莺莺。
    这样一来,林黛玉就有两个前身,第一个前身是绛珠仙草,第二个前身是绛
珠仙子,再加上贾府里的宝黛爱情,林黛玉跟贾宝玉的感情恰好是三世情:神瑛
侍者对绛珠仙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