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杯雪(第二、三部) >

第28节

杯雪(第二、三部)-第28节

小说: 杯雪(第二、三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要知长江之水本就湍急,加上水的浮力,想这么随随便便在江底安坐实在是件大难之事。骆寒一哼,知赵无极要和自己比静力,也沉到底,自顾坐,但他坐的姿式与赵无极不同,不是盘膝,而是一膝平放,一膝竖直,赵无极一愕,知骆寒这别是一路练气法门。 
只见他又伸出一指,在水中沙地上划道:“咱们较量较量气息如何?看看谁比谁先奈不住。气长者胜,看谁忍不住先浮上江面。” 
骆寒知道,其实赵无极露的这手最难的倒不是水底静坐,而是他在江底沙滩上写的那几个字。水冲沙走,江底沙本来一惯平滑如镜,要想在这水流中在这沙地上写字并让人看到字迹,那确是非同小可。非得苦修数十年的先天真气才办得到。其实赵无极这入水,也是事先算计好的。他知骆寒的武功路数近于轻俊偏疾,在岸上,除了袁老大外,不知有几人能挡得他一剑之锋。当年南昌腾王阁,骆寒年仅十四,自己就在阁外船中远观过他与江船九姓中人的一战,那一战至今在赵无极所目睹近的江湖高手百余战中,也当得上“观止”两个字,这十来年过去了,骆寒想来更有进宜。但在水中就大不相同了,以骆寒身法之‘轻’,只怕难于在水中定住;而其剑势之“俊”,有了水的阻力只怕也难以英发;至于“偏”之一道,在剑中本为奇招,但江水之流、瞬息万变,带动剑锋,起落之间,只怕差之毫厘,去之千里;而论到“疾”,有这水的阻碍,想来也必大打折扣。 
而他自己,自幼勤修“鼎鼐功”。这门内功宋太祖号之为‘当朝一品’,视为宗室之宝,自然也就非同小可。这气功出于道家。当年陈抟老祖就是以此功秘决三百一十有七句换得太祖皇帝华山一座。这门功夫外求其重,内就其虚,而其宗旨要窍,则归于“上善如水”四个字。这四字原出于老子《道德经》,只此四字在鼎鼐功歌决中就前后往复出现不下三十余次。赵无极这套功夫勤修颇苦,私下忖度,陈抟传这套功夫与太祖,绝非只为换一座华山那么简单,只怕是以武功为谏劝:上善如水,上兵伐谋——关连的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所谓马上得天下,也不可以马上治之。 
赵无极对付骆寒这招,真可谓“以已之钝,挡敌之无锋”,正合了道家武功的大关旨。 
只见赵无极这时又以指划字,笑书道:“敢不敢?” 
却见骆寒眉毛一挑,他在水中无法说话,内力修为也不是赵无极这淳和丰沛的一路,难以在江底沙地上成字,却猛然出剑。他并不是用剑在沙地上划字,而是伸臂在水中挥转,随他剑势,他剑尖上漾起丝丝尖细水纹,仔细看去,却也成字,却是——“比吧。” 
赵无极一笑,调了一口气息,双目微垂,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竟打起坐来,似要在水底坐上一年一般。他这门内功基于道家紫府先天真气。道家功夫原以自身为一宇宙,其中之呼吸吐讷,远非常规。练至极处,皮肤每一个毛孔都可以与外界互纳吐吸。只见赵无极坐到后来,腰间腰带在水中自动松开,一身衣服也在水中飘散,看上去宽松舒适。他的眉毛随着气宇的调息也渐渐展开,面含微笑,肌肤松弛,很快已进入物我偕适之境。细看他皮肤四周,竟似有极细微极细微,肉眼几乎难见的气泡轻轻泛起,随生随灭。他本来神貌平常,又是一身渔夫打扮。但功到深处,只见江水之底,微光之中,赵无极须眉飘拂,衣裳容畅,其形其势,隐现一派宗师风致。 
骆寒好奇地看着他。他自己的气息也极长,曾在青海湖中苦练过三个冬季,一度为之皮肤龟裂。但到底比不过赵无极这种沉淀千余年的道家养气工夫。渐渐过了一盏茶工夫,赵无极的气息却是愈来愈舒畅,只见他伸手在沙上划道:“闲来无事,且待我练练字。” 
顿了顿,又写道:“前人书空咄咄,今日我水中书沙咄咄,未知孰人更有风致。” 
他意兴闲雅,竟有心思说起笑话来。接着,他大袖一挥,果然在水中挥洒开来,横起竖收,竟真的写上了字,一起笔却是东晋王旬(是王字旁加一个旬字,打不出来)的《伯远帖》,其笔意之放纵,姿态之酣劲,骆寒虽不懂,也感觉得出。 
骆寒一开始只当他真在写字,不一会儿,就觉出身边水流变异。赵无极越写越快,那水流也就在骆寒身边越绕越快。这种以水流干挠气息之术就完全是道家法门了。然后赵无极手下忽然一缓,竟又学起了唐人小楷,妩媚端正,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他的鼎鼐功本自水中练得,为体会‘上善如水’那四字的精义,而他这书法也是他练功时的别得心传,写到后来,赵无极宛如水晶言主,飘飘俗仙,恍非非世上之人。骆寒却面色渐红,一口气似憋不住,终于吐出来。 
见骆寒吐出长长一口气泡,赵无极喜之不禁,正要在沙地上写“你输了,”却见骆寒吐气后脸色反平静下来,张口含住一口水,良久吐掉,再含一口水,又吐掉。双手抱单膝,洋洋然行若无事。赵无极一愕——只听说极北之地达斡尔人善长水中换气之术,以便冬季北海捕鱼,这少年所行,似乎就是那种异术,只不知他是从何学得? 
只见骆寒已收了剑,伸一指在水中划道:“这么比,咱们不知要比到哪年哪月?” 
赵无极就是要拖住他,才不在乎时间长短,伸手书道:“良朋难得,小老儿难得得你这一忘年之交,水底静坐,岂不远胜尘海操劳。我年纪已大,余日不多,我都不急,你急什么?” 
他两人俱是划水传意。骆寒写到最后一笔,赵无极才觉出一股水势向自己眉间暗涌而来。骆寒以指为剑,意不在字,而在剑意。 
赵无极张嘴欲哈哈大笑,张开嘴,才发现是在水中,只能喉头做势“咕咕”两声,以示大笑。以左掌划了“哈哈”两字,化解开来骆寒攻来的那一招。 
只见骆寒又写道:“你为什么一定要留住我?” 
赵无极一愕,但骆寒笔笔皆如剑势,叠递而来,不容他迟疑。他也以掌划字,回道:“因为我要看你和袁老大斗上一斗。” 
“不只是我,江南武林,不知有多少人翘首等这一战呢。” 
骆寒不再说话,只是或指或点,一招招攻来。赵无极就继续以掌为笔,架开他一招招森然来势,左手却在沙上写道:“你可知,袁老大在江南武大,结了有多少怨?” 
骆寒伸指冷冷一刺,随手写道:“那与我何干?” 
沉吟了下:“又与你何干?” 
赵无极一愕,却似被这一问问出了怒火:“可有他在,就会护着那昏君奸相,永远不会迎二圣回来!” 
他说的二圣也就是他的叔、兄——徽钦二宗。 
骆寒冷冷笑书道:“只怕二圣已经死了。” 
赵无极胸中一滞,虽在水中,两行热泪还是滚滚而下。以掌划字,他这时悲愤,掌中就运上了力,划得水势都嘶嘶做响:“那也该迎取他们的骨殖回来。” 
骆寒冷冷划道:“多少贫人都抛尸荒野,没人答理,这么个二圣,有什么用处,迎不迎又有如何?” 
赵无极却写道:“可他们是皇帝。” 
骆寒写道:“两个昏君。” 
赵无极一怒,恨不得一掌把骆寒劈死。但想想他所说也是不错,自己平时只说奸相误国,但是,国只怕就是误在自己这赵姓手中的,眼中忽流下了两行泪,缓缓写道:“可他们也一个是我的叔父,一个是堂哥。” 
顿了顿“也俱是文采风流之人,书画二艺冠绝一时,宣和画院,至今流响。” 
只见骆寒书道:“花石之纲,天下疲痹,身死异域,份属应当。” 
赵无极忍怒道:“你化外小子,又懂得什么!”骆寒也已不奈他纠缠,两人越说越怒,火气渐大,骆寒手下剑意渐疾,赵无极凭单掌已敌不住他的剑意。渐用双掌,不一时就占到上风,骆寒指掌间已觉接他不住,倒过剑头,用剑柄划水还击,重占上风。只见赵无极忽一伸手,拨出身边齐眉长棍,在这江心水底,不顾阻力,一招横扫千军就向前击去。 
水波一涌,骆寒向后一退,他真没想到在这水底赵无极还可出棍。可后退还是江流,被江水之势一挡,还是有水波在骆寒胸中压了一下,骆寒忍不住一咳,右手一振,剑已掉头,劈流斩波,破开了那一势。两人就在江底,剑来棍往,斗了起来。他们本来静坐,气息还能顺畅,这一动手,血流加快,已渐渐胸中鼓闷。其时江面上数帆竞渡,渔人晚归,却有谁知就在他们船底的江心,正有一老一少于暗流沉沙之中,往复博击? 
赵无极一棍之起,常常泥沙俱下,带动水流也大,江面上之人只觉船底有异,颇不平静,似有什么大鱼在翻滚一般,哪知是一个宗室高手,一个塞外少年在水底斗得正疾?骆寒轻剑击刺,随流逐势,竟也不太弱于岸上。赵无极的一棍退出,水沙变色,更是增了岸上他不曾有的威势。 
赵无极本已有充分估计,猜测这少年恐非自己能打发得了的,但也是至此才知这么棘手。他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袁老大这下有麻烦了,忧的却是怕自己缠他不住。他原要引骆寒水底一战,以为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没想他会逼得自己用上齐眉棍。棍在水中,翻江捣海,势虽惊人,却难持久,时间长了,如何及得上骆寒之一剑轻捷? 
赵无极心中正在后悔,猛见骆寒一式击来,颇似青城剑术的一招“天外飞仙”,他这一式趁着自己适才一棍带动的水流,更增迅疾,难遮难避。赵无极便猛一吐气,使了招“齐眉案”,一手握棍尾,一手扶棍首,平平挡去,倒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他这齐眉棍本是大内之宝,太祖御制,坚韧非常,他挡开这招,就把那棍用两手一掰。这一掰,那棵“齐眉棍”竟被他弯成了弓形。然后他的守势“齐眉案”已变为“矢射天狠”,——一个貌似裹朽的老者于冬十月长江水底,前足弓,后足蹬,左手如持泰山,右手如抱婴儿,吐气开声,竟以棍为弓,又水为矢,向骆寒射去! 
他的手一松,就如弓弦之释,他这次射出的不是箭,而是水流,是气。骆寒只觉一股大力涌来,竟是生平所未见的一招凶势,忙一手划水,连连后退。但赵无极这一招已尽全力,何况含忿出手,其速如涌,其势若崩,骆寒退已退不开,他一咬牙,剑在身下,猛地一抽,剑本无鞘,但他这一抽,似很用力。他拨出这一剑后,就倾尽其力,向来势劈去。如果他向来势正中劈,剑轻棍重,他只怕当场受伤。但骆寒之九幻虚弧之宗旨就在以一剑之劲疾,避实就虚为。——只见好骆寒,身子只来得及斜斜一避,手中剑却把涌来之水波一分为九,自偏侧处劈去。这一劈如迎浪而上、弄潮钱塘,实际却是避其实、导其势,侧其力、以就其虚。那水波被他一剑分别分成一成与八成,劈为两截,只有一成向骆寒胸中撞去,其余九成直向江面涌去。 
向骆寒撞来的虽只一成,但骆寒还是觉得四肢百脉俱是一痛,然后,一热、一麻;赵无极也好不到哪儿去,他这全力一出,体内气息已乱,一张口,喝进一口水去,登时五脏如绞。但最吃惊的还是江面,那被骆寒导开的水流在江面猛地爆开,挟赵无极数十年苦修的“鼎鼐功”之力,如水入油锅,炸响黄昏,端的非同小可。江面本正有一艘小渔船捕鱼而归,船尾是个三十多岁汉子,船中坐着个小女孩,正在坐着弄鱼,后面的想是其父,正在摇桨。那小女孩这时忽见到水面上有个骆驼,不由大大好奇。她不认得此物,江南之地本有“看到骆驼认作马肿背”一话,嘲笑人无见识,那小女孩这时也就这般好奇,叫了声爹,伸出小手就向那骆驼够去。 
谁想,这时小船与骆驼之间猛地涌起一个水球,这水球来势之奇,出水之迅,不只那小女孩骇住,她父亲也傻了,然后就觉那小船猛地一振,那骆驼也哀鸣一声,都受到一下重击。这还不止,然后那水球猛地一爆,如银山乍泻,雪瀑初崩;有似九万天兵初战罢,惊醒玉龙百万;还如水晶宫里梦魂惊,耸动碎琼当空。白驹乱窜,素羽缤纷,好在那势道没对准人驼,多半还偏向那骆驼,那骆驼凄鸣一声,那么重,五、六百斤的身子也不由一荡一涌,连头带脑觉入水底,一时起不来,想来受了伤。小女孩正靠着船边,船又小,本就重心不稳,怎禁得这一下?受力一激,猛地翻了!小女孩惊叫一声,已经落水,她父亲也被船荡起,先被自己的浆砸昏了,又被扣入船底。小女孩只有哭叫道:“爹、爹。”大变突来,本会点水的她一连呛了几口水,昏昏沉沉眼看就要沉下去。 
骆寒在水底看到花布衫一闪,然后见到水面一乱,就觉不好。不顾胸口疼痛,双足一挺,已浮近江面,他先看到被扣在船底的汉子,一把抓住他腰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