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民谣志-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一部校园民谣的秘史:校园民谣志 作者:李鹰编
这世上,有些词注定为魅力和激动人的心灵而生,青春、校园、理想、民谣、精神、爱情……在这些词逐渐剥蚀,谈论它们都显得奢侈的年代,如果有人把曾经让这些语词绽放得最灿烂的时代与人物重新推到我们眼前,很我读者免不了要对这位执著的朋友脱帽致敬。
这本书以如下内容赢得尊敬:《校园民谣》这盘专辑浮出水面的幕后故事;十多位校园民谣风云人物的采访录,讲述他们过去与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对校园民谣十年历程的回忆和感想;校园民谣运动参与者撰写的一些回忆性文字。全书配有大量精心搜集的图片,为走过风雨十年路的校园民谣铭记了一段成长的历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
校园民谣来了 前言
有出版社愿意出这样一本书,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有“校园民谣”这四个字。
“校园民谣”本来是一张音乐合辑的名称,后来成了一种音乐的代名词。在1994年至1996年的那几年,它甚至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花时间写一本书来描述一种至少持续了两年的文化现象,我想应该不为过。
既然与这种文化现象有关的所有一切都从一张名为《校园民谣1》的音乐合辑开始,那我们就从这张合辑说起吧。
不知道用平地一声雷来形容1994年年初《校园民谣1》的出版合不合适。总之在那年年初,当人们第一次听到老狼的《同桌的你》、沈庆的《青春》的时候,那种从心底涌出的震撼,至今已经延续了十余年。
今时今日,偶尔还能从媒体的口中零散听到“校园民谣”这四个字。不过却不再仅仅是指那张专辑,而是指一拨人,一种现象,或者是一种早已消散了的音乐流派。
有一种说法,当黄晓茂还未在策划案里写下“校园民谣”四个字,仅是按他的喜好收录校园歌曲的时候,他就已经给后来被称为“校园民谣”的校园歌曲规定好了一种风格。
还有一种说法,《校园民谣》系列只是给1990年左右北京那些在草地上玩音乐的大学生的生活和音乐作品作了一个以偏概全的总结,然后就任其偃旗息鼓,自生自灭。
1990年,刘卓辉把黄晓茂拉进大地唱片公司,准备在大陆的音乐市场大张旗鼓地干起来。黄晓茂出身于军人家庭,曾考入人大新闻系并退学,之后开始写歌词。后来流传开的有《心的祈祷》、《无言》、《浪子归》以及黑豹的《Take care》等。再之后在《桥》杂志做了两年英文版编辑,并开始接触录音工作。
那时候艾敬因为和刘卓辉的情侣关系,在大地内部被称为老板娘。1991年《我的一九九七》制作完成,这张专辑集中了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精英分子,黄晓茂是制作人,王迪编曲,乐手有艾迪、张岭、臧天朔、刘效松、三儿、王勇、何勇、陈劲等。专辑里所有的歌曲都是精挑细选、度身定做。《我的一九九七》最早在台湾发行,引起很大反响,专辑销售也很成功,随后在大陆发行,虽然因为歌词审查而改动了两个字,但总算顺利出版。大地公司也因此一炮成名,成为当时大陆最有号召力的唱片公司。你想,一家唱片公司能在华威大厦的公寓楼里办公,当时哪个公司能有这样的气派。
大地作为大陆第一个按照港台模式操作的唱片公司,对包装和宣传上的重视是大陆前所未见的。老板娘的作品那时候被大地宣传为“城市民谣”,这与黄晓茂把后来引起更大轰动的那张合辑定名为《校园民谣》有很大关系。因为等到后来黄晓茂找来了学校里的作品时,作为大地公司形象的延续,也从商业的角度着想,他自然而然地取了“校园民谣”这个名字。
1993年,黄晓茂正好30岁,在大地唱片公司任企划部主任。这年年初,他有了在大学校园里收集一批作品的想法。而在此之前,深圳先科出过一张校园歌手作品的合辑,这张合辑的起因是当年还在农业工程学院读书的沈庆。
沈庆一直想把草坪上的歌手拉进录音棚。沈庆从学生时代开始便善于交际,他认识不少所谓的“圈里人”。沈庆牵头找到了当时的一些校园歌手,并把他们的作品收集起来往“圈里”送。之前各个大学的校园歌手之间互相都已经很熟稔了,大家也经常在一起玩,在草地上唱歌。但当时仅仅是抱着一种玩的心态,从来没有想过要找音乐公司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哪怕想过,也觉得自己所干的事儿离音乐圈很遥远,可望而不可即。所以,这些人中真正录了小样的并没有几个。当时所有在磁带里能听到的作品仅限于其中的几个人的几首作品,或是大家在某次聚会的场合中留下来的录音。沈庆当时能搜罗到的小样就是这样。
那时候先科是一家做音响设备的公司。那张合辑请的是韩磊、江涛等一帮专业歌手唱的。除了旋律和歌词,配乐和演唱技巧跟后来的《校园民谣》系列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当年知道深圳先科这事儿的人很多。不过就像黑楠所说,他那会儿老觉得只有唱片公司、音像出版社才是正统。一个搞音响的公司找歌,听起来就觉得不靠谱。黑楠当时在北师大读历史系,组建过黑白乐队,还有雷阵雨乐队,也属于校园歌手中的一员。
前言(2)
所以最后这事儿据说高晓松留了心眼,没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拿出来。高晓松在回忆他与“圈里人”第一次接触时说:“当时说来了一帮圈里人,我们都特崇敬他们,他们把我们聚在一起排练,说要出一两张合辑,但是他们极不尊重我们,1992年那时候我已经开皇冠了,录音完之后给500块钱,让我在合同上签字。其他人都签字了,我的两首歌被晚会歌手唱得乱七八糟。我说不能让晚会歌手唱,要唱得让我自己的歌手唱。我没签,当时我还遭到沈庆的抱怨。”
后来先科攒的这盘合辑沈庆的作品占了大头儿,在那盘合辑里有沈庆的六首歌。不过这盘合辑一直压着没出,直到《校园民谣1》大火之后,才匆匆在市场上现了一下。据说此前在新加坡发行过一次,但知道的人并不多。
沈庆并没有灰心,在这盘悄无声息的合辑之后,他又把这些作品介绍到第二家唱片公司正大公司。当时校园歌手中被认为唱得最好的歌手金立和正大公司签约。金立去了之后,想把这些歌曲推荐到正大。当时正大的音乐总监是写《月亮代表我的心》的孙仪,他听到《同桌的你》之后,认为歌不能这么写。怎么“半块橡皮”都上来了,应该像《月亮代表我的心》那样才对,所以正大的这次努力又失败了。
再后来就到了1993年,黄晓茂开始从校园里面找歌……
有人问黄晓茂为什么会有机缘大力推动《校园民谣》。黄晓茂说:
当时大地原创歌曲的力量不是很强。最初的想法是想从校园入手,找一些好作品,因为校园的作品人文色彩比较浓厚。我们在北京及全国大学找作品,有大量小样从全国寄来。小样做得特别粗糙,吉他弦都没弹准,但是其中不乏好歌。当时还没有想过做校园民谣,正赶上我过30岁生日,过完生日,就开始听这些歌,无意中听到沈庆写的一首歌《青春》,现在回头看这首歌不过是青少年时期的那种东西。当时我们搜集了很多小样,我每天的工作,白天要处理日常的工作,晚上会把那些小样拿出来,一首一首听,记录对那些歌曲的感觉。其实我挺享受的,因为我喜欢。过完30岁的生日,给我感觉挺奇怪的,到40岁的时候不会觉得怎么样。30岁的时候,觉得青春将要逝去,说起来有点儿怪,《青春》的歌词有的地方有点儿幼稚的感觉,我觉得正好当时是这样的东西,才能特别触动我的内心。让我真的好好想“青春”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有的时候对有些词句不会太仔细去想,但当你在特定的情况下,那个词出来你就会好好想。《青春》让我心里面有很大的触动,我觉得一个人当青春将逝的时候,没有给青春留下什么东西是很遗憾的。我平常是挺细心的人,包括所有的警察罚单都留着。如果有一张唱片能够为我们逝去的青春留下点儿纪念,我觉得那得多好。不光我经历30岁,每个人都会经历。其实公司每个人在那个时候都有这个想法,会有很多的人需要这样的青春纪念的东西。我们收录了这么多好的校园歌曲,应该把它集合成一个系列。从当时收集到的作品的数量上来看,我们觉得至少应该出三张。让那些有想法、想留有青春纪念的人能够有机会留存一份,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事情,而且当时觉得我们的市场也需要这样的东西。
沈庆在校园民谣的出版上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外界也一直认为,黄晓茂有这么多经典歌曲是因为沈庆坚持不懈地往各家公司送小样的结果。其实当年和他一样坚持的还有郁冬。我问沈庆当时是怎么把小样送到正大和大地的,他说,不是我一个人啊,是我和郁冬两个人一起去的,从来都是两个人一起去的——那时候我也受了之前媒体的误导。
在黄晓茂听了《青春》后,他找到了沈庆,然后又通过沈庆找来了高晓松。高晓松说:
我当时在亚运村汇园公寓住着五室四厅,电话号码就四个,在当时已经算是恶少级别的人了。黄晓茂见到我后很吃惊,之前以为我是学生呢,其实那时我的同学都还没有毕业。于是黄晓茂使出让我特别感动的手段,当时拿钱已经打动不了我了。他跟我喝酒、弹琴。黄晓茂很少当着人弹吉他,我看在眼里,其实心里很感动。因为黄晓茂也是大学里出来的,他们身上还带着那种学生气,不是圈里那些老乐手的江湖气,所以我觉得这回找到知音了。我当时只提出一个条件,我的歌必须由老狼来唱,因为老狼当时失业了。老狼之前在一家合资公司当机柜安装员,天天到外地给人安装机柜,觉得这个活特烦人就不干了。黄晓茂都同意了,他觉得做的是我们的音乐,所以肯定是我们来唱。
前言(3)
恰在此时,沈庆也毕业了。黄晓茂说,你来大地吧。于是沈庆到大地当了企划宣传。后来不仅作品出现在第一张合辑里,工作人员中也留下了他的名字。
1994年4月,《校园民谣1》问世。半年之后,它成为大陆音乐市场最畅销的盒带之一。其中的作品如《同桌的你》、《青春》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等成为大陆民谣创作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同桌的你》几乎登上了当年国内所有流行歌曲排行榜的榜首。
这盘磁带的封面写着这么一句话:“每一首歌都来自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你生活的四周。”封底是一面斑驳的砖墙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阶梯教室”。歌词设计成了一本精致的小册子,每一首歌的前后都用手写体写着单独的文案。歌词第一页写着:唱一首歌爱一个人过一生……
一阵简单的木吉他和口琴的前奏带来了那首《同桌的你》: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狼磁性十足的声音就这样不经意地轻轻飘出来。前面的文案是这样写的:“你在窗口注视人群,总觉得匆匆来去的是你的爱情,而当你置身人海,四周却是那么的安静,没有人提醒你,没有日记和落满山花的背影。”
《那天》的作者是北工大的金立,演唱者是艾敬。专辑发行的时候,金立已经去了美国。
那天有你一封长信说了那么多淡漠的话语那天我沉默握笔是不知道怎样回答你说了世上一无牵挂为何有悲喜说了朋友相交如水为何重别离说了少年笑看将来为何常回忆说了青春一去无悔为何还哭泣歌曲的结尾歌者反复哼唱着,让人不禁为相交多年而渐渐淡漠的友情而叹息。
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沈庆的歌词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首《寂寞是因为思念谁》后来巫启贤唱过,专辑中的版本是景冈山唱的,相对来说,都不如沈庆自己唱得好听。少了几分技巧,多了几分质朴。
《故事里的树》咏唱的似乎是那个快乐的童年。郁冬的《离开》有一些摇滚的味道,旁边的创作者心情手记中写到“有时候我们离开家,就是为了去感觉想家的滋味”。北大的廖岷则写出《等人就像在喝酒》。
另一首金立的歌曲是《我们相识》,避开了分离,只谈相识。《睡在我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