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第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118…
只有3万人,基本上处于被包围状态。战争一开始,埃及军队迅速控制了巴
勒斯坦西南部,约旦军控制了中部,叙、伊、黎军控制了北部。5月28日耶
路撒冷旧城的以军投降,以色列军被迫退到沿海一带。在这关键时刻,联合
国在美国推动下,于5月29日通过停火决议,从而给以军以喘息时机。以色
列从欧美大量进口武器,兵力迅速扩大到6万人。7月19日停火期满后,以
军率先发起进攻,很快扭转了颓势。7月15日安理会又通过“无限期停火”
决议,以色列又乘机大量吸收移民,招募外国兵。美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一些老兵以志愿军的名义帮助以色列建立海、空军,兵力增至10万人。
10月15日以色列撕毁停战协议,集中进攻埃军,并一度进入西奈半岛;北
线以军夺取了加利利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埃及被迫与以色列在罗得岛举行
间接谈判,双方于1949年2月4日签订停战协定。接着,黎巴嫩、约旦、叙
利亚也先后与以色列签订了停战协定。
这场战争的结果,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 5700
多平方公里土地,又占领了耶路撒冷新城区,其实际控制面积达到20700平
方公里,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约旦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地区和耶路撒
冷旧城;埃及占领了加沙地带。战争使70多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
民。到1950年,难民已达100多万。因此,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问
题,便成为中东问题的核心。
… Page 119…
第二节 民族独立运动(禁止)从亚洲到非洲的转移
一、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
战后初期的伊朗石油问题 位于“世界油库”——海湾北岸的伊朗,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石油的国家之
一,但其石油资源长期为英国所控制。1909年成立的英伊石油公司是伊朗的
“国中之国”。英国通过1933年的《英伊石油协定》租借伊南部26万平方
公里的油田,期限为60年,由英国军警管辖,伊朗法律在此无效,伊政府每
年只能收20%的石油利润。1951年伊朗人民为收回石油主权展开了英勇的斗
争,这是战后亚非人民为掌握民族资源、发展民族经济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
模的斗争。这场斗争显示了伊朗这个古老国家已经加入了现代民族主义国家
的行列。
1946年5月美、英、苏军撤出伊朗后,被英美扶植上台的穆罕默德·礼
萨·巴列维国王曾想利用英美间的矛盾争取和扩大一些民族的权益。1947年
底,他向英国提出修改1933年协定的要求。1949年7月17日与英国签订了
一个1933年英伊协定的“补充协定”,该协定除了增加一些租让的税金外,
仍保存英国原有的权利。这引起伊朗人民的不满,由此而掀起了石油国有化
运动。是年10月24日,以议员摩萨台博士为首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组成
了“民族阵线”,发表了反对英伊石油公司的声明,全国各地掀起了罢工、
罢课和示威运动,要求没收英伊公司的财产和运输工具,建立伊朗自己的石
油公司。1951年1月11日伊朗议会否决了“补充协定”。3月7日亲英的拉
兹马拉首相被伊斯兰教殉道团成员刺死。3月15日议会一致通过了石油工业
国有化以及勘探、提炼与利用等业务均由政府经办的法律。
摩萨台与石油国有化运动 4月29日摩萨台组阁,出任首相。5月底
有关国有化决议和石油法经国王签署而成为正式法律。6月20日摩萨台政府
宣布接管英伊石油公司,改名伊朗国营石油公司。这一措施得到伊朗人民的
热烈拥护,伊斯兰教殉道团、霍梅尼等宗教人士也纷纷表示支持。而英国政
府却发出照会,提出强烈抗议,并派军舰到波斯湾进行恫吓。英国还向海牙
国际法庭投诉,并要求安理会讨论。是年7月,摩萨台政府拒绝海牙国际法
庭对伊朗内政的干涉。美国政府为了插足中东,起初表示尊重伊朗主权,支
持伊朗议会的议案,但当看到伊朗政府和人民维护民族权益的坚定态度时,
它又态度犹豫,不愿得罪英国盟友,故以中立的调停者的面目出现。7月14
日美国总统特使哈里曼抵达伊朗,正值德黑兰举行10万人的大示威,群众喊
出了反美的口号。在哈里曼的斡旋下,英伊代表进行会谈,但会谈没有结果。
9月27日伊朗军队占领了阿巴丹炼油厂,约300名英国技术人员因不愿为伊
服务而被赶走。英国又在联合国控告伊朗。10月15日摩萨台登上联合国讲
坛,慷慨陈词,声泪俱下,他严正声明:“伊朗的石油资源,就像它的土地、
山脉和河流一样,是伊朗人民的财产”。他的斗争矛头始终指向英国,对其
他大国则持争取态度。
摩萨台政府受到种种压力,英国冻结伊朗在英国银行的存款,拒绝装运
伊朗石油,也阻挠别国船只运输。美国拒绝给伊朗贷款,致使伊朗的石油工
业陷于瘫痪。在此情况下,伊王室和议会中的右派便进行了倒摩运动,1952
年7月18日摩萨台被迫辞职,由前首相盖凡姆取代。但由于全国掀起的群众
… Page 120…
性的支持摩萨台的示威浪潮,海牙国际法庭宣布无力解决英伊争端,这反使
摩萨台声望大振,国王不得不同意摩萨台重掌政权并兼任国防大臣。10月22
日伊朗宣布与英断交,摩萨台以此表示他捍卫民族利益的决心。
国王因与摩萨台政见不同,宣布出国旅行,故意制造保皇派势力与摩萨
台的冲突。美国对摩萨台政府谋求苏联帮助也深感不安,英美遂与国王势力
串通一气,采取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拟定的、旨在推翻摩萨台的“埃杰克斯计
划”。1953年8月19日右派势力发动军事政变,摩萨台的军队与之战斗9
个多小时后失败,摩萨台被逮捕。8月22日国王回国,任命亲美派萨希迪为
首相。美国通过“第四点计划”立即提供2300万美元的援助。
英国为了报答美国,英伊石油公司与美国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莫比尔
石油公司、德克萨斯石油公司等七大石油公司组成国际石油财团。1954年6
月22日该财团与伊朗政府谈判,取得了伊朗南部和西南部20万平方公里产
油区的租借权,为期25年。同年10月伊朗议会被迫通过此法案,经国王签
署生效。该石油财团的股份中,英伊公司占40%,美国五大石油公司占40
%,其他为荷、法等国公司所有。至此,轰轰烈烈的石油国有化运动暂告失
败。摩萨台虽于1956年出狱,但仍受软禁。伊朗人民继续为维护民族权益而
斗争,至1973年终于实现了石油国有化的目标。
二、埃及共和国的成立与苏伊士运河战争
七月革命的胜利 埃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苏伊士运河被
西方殖民主义者视为“生命线”上的咽喉,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埃及的。尽
管早在1922年英国就已同意埃及王国独立,但它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埃及的控
制。1936年英国迫使法鲁克王朝与之签订《英埃20年同盟条约》,规定英
国可以在运河区驻军,有使用埃及的基地、港口等特权。战后埃及人民为反
对这一奴役性条约而掀起了群众性的抗英浪潮。1950年1月华夫脱党再次执
政后,明确提出废除1936年条约,但该内阁仅存在1年半就被国王解散,华
夫脱党也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巴勒斯坦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法鲁克王
朝的腐败。1952年1月26日开罗爆发了50万人的反英示威,王室血腥镇压
爱国群众,更暴露了它们反动性。埃及的内外矛盾日益激化。
社会的不满情绪也在埃及军队中得到反映,在青年中下级军官中形成了
以“自由军官组织”为代表的一种新的民族主义力量。
该组织成员大多出身于城乡中小资产阶级家庭,毕业于各级军事院校。
他们怀有满腔的政治热情,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痛恨王室的腐败无能,对华
夫脱党的蜕化变质、堕落成“绅士俱乐部”也十分不满。他们要靠自己的组
织拯救祖国。该组织的发起人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出生在亚历山大
的一个邮政职员家庭。军事学院毕业后任教官。从1944年起他就在学员中发
展秘密组织。1948年他们参加了巴勒斯坦战争。法鲁克国王及其卖国集团将
破旧武器运往前线,是导致埃军惨败的原因之一。纳赛尔对此十分气愤,这
个事实使他认识到“最大的战场还是在埃及”,坚定了他推翻法鲁克王朝的
决心。1949年底他和他的战友在开罗秘密成立“自由军官组织”,通过了组
织制度,规定一切行动绝对保密,每个成员都应掌握一支部队,每周要印发
宣传品。1950年初,纳赛尔当选为执委会主席,5个人组成一个基层支部,
每20个支部编为一队,形成联络网。1952年1月6日官方组织的开罗军官
… Page 121…
俱乐部改选其管理委员会,国王试图乘机安插自己的亲信,但自由军官组织
则使自己的候选人以压倒多数当选,这是他们对自己力量的一次检阅。
1952年2月,“自由军官组织”准备起义。为了稳妥起见,他们于6月
推举德高望重、同情革命的高级军官穆罕默德·纳吉布将军任执委会主席,
纳赛尔任副主席兼参谋长,实际决策者仍是纳赛尔。6月17日国王下令解散
军官俱乐部管理委员会,并要逮捕自由军官组织的骨干。在此情况下,自由
军官组织于7月22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起义。起义的计划和步骤是:
(1)确保控制军队;(2)组织新的文官政府,赢得人民的支持;(3)通过
不流血的方式废黜法鲁克。
7月22日午夜11点到23日凌晨2点,自由军官领导下的部队占领了各
军营,逮捕了所有高级军官,然后占领了广播电台、电报电话局、火车站,
控制了首都和军队。7月23日晨7点30分和次日凌晨,起义者先后播发了
两个声明,向人民宣布革命的胜利,但没有阐明革命的真正目的。只是说:
“我们要改革和整顿军队以及一切国家公共事业。我们要高举宪法的旗帜”。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迷惑王室。25日起义部队开到亚历山大,26日上午包围王
宫,并向国王发出最后通牒,要他退位。法鲁克浑身颤抖,在“退位诏书”
上签了字。当天下午他只身乘游艇离开埃及,驶往意大利定居。起义指挥部
再次发表告人民书,宣告革命成功。
七月革命后,自由军官组织执委会改为“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了政
权,公布了纳赛尔拟定的革命“六项原则”:(1)消灭殖民主义;(2)消
灭封建主义;(3)消灭垄断,结束资本对政权的控制;(4)建立社会公正;
(5)建立一支强大的爱国军队;(6)建立健全的民主生活。接着便开始土
地改革。1953年6月18日新政权宣布永远废除君主制,正式成立埃及共和
国,纳吉布任总统兼总理,纳赛尔任副总理。由于纳吉布在社会改革问题上
与纳赛尔政见分歧,并与华夫脱党势力勾结,翌年4月18日纳赛尔取代纳吉
布任总理,并重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1956年埃及公布新宪法,6月23
日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收复苏伊土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从 1859—1869
用了10年时间、牺牲了12万人修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资本的“苏伊
士运河公司”所控制,每年从运河获得巨额利润。这严重地损害了埃及的主
权。1955年运河利润为1亿美元,埃及只分得 300万,仅占3%。七月革命
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发电量,埃及政府拟订了在尼
罗河中游建造阿斯旺高坝的计划。工程需要约10亿美元资金。美、英和世界
银行起初同意贷款,但因埃及拒绝其附加条件,他们便宣布撤回“援助”承
诺。于是,埃及想利用运河的收益建坝,为此必须收回运河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