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成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斯大林在1946年说:“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
人侵入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
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
联的政府。……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
苏联抱善意态度的政府”。苏联从当时东欧各国的现实情况和维持同英美的
关系考虑,一开始并未要求东欧国家建立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只是主张
在这些国家多党制联合政府中,应由对苏联友好的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占据
主要地位,同时又得以干预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军事计划。
其次,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好战政策,使苏联面临严酷的“冷战”环境。
战后以来,美国对外战略和政策在总体上以苏联为对象,苏联也以美国为对
象。面对着掌握全世界大约一半财富的头号超级军事大国的美国,以及美国
在经济上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全面“封锁”,苏联只有采取坚决维
护国家主权的对抗政策。但是由于对抗美国为首的侵略阵营的紧张斗争的需
要,又使得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日益泛滥,它粗暴干涉东欧国家内政,对中国
采取控制压制办法,在遭到回击后,就走向分裂道路。
第三,斯大林对战后初期的战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这是他制定战后
初期苏联内外战略的重要依据和前提。他认为一场新的世界战争已经“不可
避免”。早在1945年斯大林在同南斯拉夫一位记者谈话时就说:“德国人很
… Page 49…
快恢复元气,只消12年到15年工夫,他们又会强大起来。因此,南斯拉夫
民族的团结至为重要”。1946年2月他在一次谈话中又说:“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将使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两个敌对的阵营,进而打起仗来。只要
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苏联人民必须对30年代往事重演有
所准备,必须发展基础工业,削减消费品生产。总之,我看今后少说也得在
3个五年计划期间作出重大牺牲。和平是不会有了,国内和国外的和平都不
会有了”。
第四,斯大林混淆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民
族利己主义的界限,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严重脱节的错误。
从十月革命胜利,经过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毕竟苏联社会主义只经历
了近30年的历史。马克思所指出的在这一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在经济、道德
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的论断,完全适用于
苏联。这种社会的“过渡性”产生了苏联对外政策的二重性。这也集中反映
在斯大林身上。他一方面要求教育苏共党员坚决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另
方面又认为俄罗斯民族是“最杰出的民族”,甚至为沙俄对外侵略、扩张作
辩护。在雅尔塔会议上,一方面他要求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解放被奴
役国家的人民;另方面又要求以恢复1904年前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作为参
加对日战争的先决条件,并认为苏军对日作战及日本投降,是对40年前沙皇
俄国战败的雪耻,而无视列宁早就指出的关于日俄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帝国
主义性质的战争的论断。在这种情况下,加上苏联自认为对别国人民,特别
是一些周边国家人民的解放有功,便有意无意地把对别国事务的干预视为正
当,把自己当作东欧国家的“监护人”,甚至造成把南斯拉夫开除出共产党
情报局的严重事件。
四、从“共产党情报局”到“华沙条约组织”
“共产党情报局” 为了对付“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加强
同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作斗争,使东欧诸国进一步团结在苏联周围,苏联政
府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共产党情报局”和“经
互会”的成立就是其中重要的两项。
1947年夏,斯大林在同波兰工人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的一次谈话中,建
议创办一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情报杂志,以阐明各国党面临的任务,交流经
验、交换情况。哥穆尔卡表示同意,但主张刊载的本国的资料文章应经本国
党的领导批准,而不应由一个总编辑负全责。斯大林建议由波兰工人党出面
发起召开欧洲一些党的会议,讨论加强相互联系问题。这样,9月下旬,苏
联、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国、
意大利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波兰举行会议。会上,苏联共产党(布)
代表日丹诺夫作了主题报告。会议根据他的报告,通过了 《关于国际形势的
宣言》。报告指出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
阵营”,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美国是帝国主义阵营的主导
力量,是世界反民主的反动势力的堡垒。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
划”是美国全球扩张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报告强调苏联在实现一切爱好
自由国家的基本任务中的“领导作用”,并强调各国共产党互相磋商和自愿
… Page 50…
协同行动的必要。
会议听取了哥穆尔卡关于各国共产党必须彼此交换经验和协同行动的报
告。经过讨论,通过了关于出席会议的各国党之间交流经验和协同行动的决
议,决定成立情报局。情报局由与会的9个党各派2名代表组成。情报局的
任务是,“组织经验的交换,并在必要时,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配合各党
①
的活动”。情报局总部设于贝尔格莱德 。
会上关于情报局的性质和作用问题曾发生过争论。哥穆尔卡鉴于过去共
产国际干涉它党,特别是波兰党1938年被迫解散的沉痛教训,反对建立任何
形式的共产党国际中心的设想,认为“这样的中心弊多利少”。南共代表卡
德尔积极支持哥穆尔卡的意见,指出,“任何这样的中心都会限制各国共产
党的独立行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斯兰斯基也激烈反对建立国际中心,甚
至采取中断参加会议的作法。法共和意共的代表也反对建立国际领导中心。
苏共代表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提出可以“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议。
这些会议上各国党应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于是获得了表面的统一。
情报局从成立到1956年4月结束,共存在8年多时间,召开过4次会议。
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苏联通过情报局加强对东欧的
控制和影响,甚至一度把内部斗争放在了首位,成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压制各国党的“异端”的工具,发生了1948年6月开除南共的严重事件,为
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开创了恶劣先例。总的讲,情报局是过大于功。
“经济互助委员会” 为了加速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粉碎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禁运、封锁政策和扼杀东欧各国人
民民主政权的阴谋,从1947年7月起,苏联先后与东欧各国签订了一系列双
边贸易、经济协定。与此同时,东欧各国之间也签订了长期贸易协定。1949
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
伐克6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讨论全面解决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的
经济合作问题,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经互会的最
初宗旨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交流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制定
有关科技合作和技术援助方面的措施;实行在原料、食品、机器、设备等方
面的相互协作等。经互会成立后不久,阿尔巴尼亚(1949年2月)和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1950年9月)相继参加。
经互会的成立对于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东欧国家
来说,经互会成立初期,对打破西方经济封锁,解决当时各国的经济困难起
了积极的作用。以后通过经济合作,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苏
联向它们提供燃料和原料,吸收其难以打进西方市场的产品,用以货易货方
式解决外汇短缺等问题。基本上解决了这些国家单干所不能解决的困难。所
以,东欧国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经互会的合作,它们的经济不可能得到迅
速发展。同样,苏联通过经互会的合作,获得某些东欧成员国的先进工业技
术和科技成果;可以得到所需产品和推销产品的市场,并“通过共同建设联
合项目”,加速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此外苏联还可以得到政治上的利
益,使东欧国家对苏联有较大的依赖性,政治上不得不向苏联作出某些让步。
经互会在以后的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苏联有时进行不平等交易,
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利益。成员国间的经贸关系严重忽视了商品经济和
① 1948 年6 月情报局开除南共后,总部移至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
… Page 51…
价值规律的作用。同时,长期局限于经互会成员国内部的经贸往来,脱离世
界经济、技术发展的竞争,导致了经济的落后。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宣布与国民党残
余的“广州政府”断绝外交关系,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3日,中苏
两国正式建交,这表明了苏联对中国革命胜利的热情态度。但是,苏联政府
对新中国特别是新中国的某些方针又是持怀疑态度的。伍修权回忆说:“过
去我们不听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主意,斯大林就怀疑我国走 ‘南斯拉夫
的道路’。我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了政府,苏联就怀疑
我们会不会执行亲英美的路线等等。因此,苏联在另一方面对我们的态度又
是冷漠和怀疑的”。针对苏联的疑虑,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摆脱帝国主义
的孤立和封锁,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明确提出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国策。
这无疑是正确的。美帝国主义无论如何不甘心“失去中国”。无论从社会经
济制度、思想意识形态或历史背景来看,中美两国当时都不可避免地处在尖
锐的对立状态。从这一角度看,“一边倒”是美国逼着中国走这一步的。
建国后不久,毛泽东应斯大林邀请访问苏联,1949年12月16日,以毛
泽东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苏联给以高规格的接待。访问期间,毛
泽东与斯大林就中苏之间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会谈。会谈中,毛泽东
提出缔结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斯大林开始表现犹豫,害怕触犯雅尔塔协定,
但后来还是同意签订这个条约。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抵达莫斯科,参
加了双边会谈。会谈于2月14日比较圆满地结束,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
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为反对侵略和保卫和
平,双方保证共同采取措施,包括其中一方受到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
另一方立即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
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巩固两
国间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条约有效期为30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在当时的缔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
成,对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
好团结,有利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共同事业,因而受到了中苏
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烈欢迎。
华沙条约组织 还在1954年10月23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