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

第12节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12节

小说: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骄傲懈怠;并且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同时应该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父母要教育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确实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不要忘记这里也包含着家长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    
    另外,不正确的比较往往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在班集体中,若以己之长与别人之短相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自然容易沾沾自喜,自以为什么地方都比别人强,因而看不起别人。父母应该开阔孩子的胸怀,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带他们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使之变骄傲为动力。    
    建议三:让孩子正确面对批评建议。    
    正确面对批评和建议是终身的学问。骄傲自满往往也和不能很好处理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关。    
    小军已经小学五年级了,是个爱学习的男孩,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因此非常自负。    
    在家里,小军已经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对于父母说的话越来越不放在心上。在学校里,小军也非常清高,不太愿意与成绩不好的同学一起玩,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没什么意思。对于任课老师,小军也不太尊敬,他认为老师的水平不过如此,自己自学都能够学到很多知识。惟一令小军比较敬重的是他的班主任侯老师。侯老师是一位快退休的语文老师,他对小军非常好,经常给小军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讲一些名人的故事。    
    有一次,小军在一篇交给侯老师的周记中表现出自己看不起同学的思想,他还提到了一次与数学老师发生的争执,原因是数学老师批评小军做作业不够仔细。    
    侯老师后来在小军的本子上是这样写的:    
    “有人批评你,并不是他看不起你,而是他希望你进步。因为,他不批评你,你不会怨恨他,他批评你,你则会怨恨他,而他却选择了批评你,原因就是他希望你进步。侯老师也是这么希望的。”    
    小军深受触动,后来,他果然慢慢改正了自负的毛病。    
    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来说,他在评论自己时常会出现偏差,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能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就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建议四:不要轻易地表扬孩子。    
    许多人都看过《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著名的书,这本书写于1818年,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之一。    
    卡尔·威特在生下来时是一个智障儿,但他的父亲老威特运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小威特8岁时,就已经掌握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六种语言,同时,小威特还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小威特在9岁时就考上哥廷根大学。当他未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做人的习惯第8种习惯  谦虚(3)

    对于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天才,父亲老威特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谦虚的习惯,他禁止任何人表扬他的儿子,生怕孩子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从而毁了他的一生。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老威特这样写道:    
    有一次,哈雷的宗教事务委员赛思福博士对我说:“你的儿子骄傲吧?”我说:“不,我儿子一点也不骄傲。”这时他一口咬定说:“这不可能,像这样的神童如果不骄傲,那你儿子就不是人。一定骄傲,骄傲这是很自然的。”    
    事后,我让他看看儿子。他们谈了很多话,一会他就完全了解我儿子了,并对我说:“我实在佩服,你儿子一点儿也不骄傲。你是怎样教育他的呢?”我让儿子站起来,让他把我的教育方法讲给赛思福博士听。听后他服气了,说:“的确,如果实行这样的教育,孩子就不可能骄傲,真是佩服。”    
    还有一次,有个地方的督学官到哥廷根的亲戚家串门。他在来哥廷根之前,就已经从报上和人们的传说中知道了我儿子的事。到了亲戚家后知道得就更详细了,因为他的亲戚与我们来往密切,非常了解我儿子的情况。他想考考我的儿子,为了得到这一机会,就拜托他的亲戚请我们父子去。    
    我接受了邀请,带着儿子去了。他向我提出要考考我儿子的要求。按照惯例,我也要求他答应我的条件,即“不管考得怎样,绝不要表扬我儿子”。据说他擅长数学,所以他提出主要想考考数学。我回答说:“只要不表扬,考什么都没有关系。”商量妥当后,我就把特意打发出去的儿子叫进来,考试就开始了。他先从世故人情考起,然后进入学问领域。威特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使他感到十分满意。最后开始了他所擅长的数学考试。由于我儿子也擅长数学,所以越考越使他感到惊异。每一题我儿子都能用两种、三种解法去完成,也能按他的要求去解题。这样他就不由自主地赞扬威特了。我赶紧给他递眼色,他这才住了口。    
    由于他们二人都擅长数学,考着考着就进入了学问的深层,并最终走到督学官所不知的地方。这时,他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唉呀!真是超过了我的学者!”     
    我想这下坏了,立即给泼冷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督学官还不死心,又对我儿子说:“你再考虑这道题,这道题欧拉先生考虑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听了这话我担心起来。我并不是怕儿子做不了那么难的题,而是担心如果儿子真的把那道题做了出来,而由此骄傲起来。但我又不好说“请不要做那道题了”。因为他不太了解我们,怕引起他的误会,以为我害怕儿子做不出那道题才这样说的。我只好故作镇静地看着。那道题是一个农夫想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分法是要把地分成三等份,而且每个部分要整块地形相似。他把问题说明后,就问我儿子有没有听说过,或者是在书上看到过这个题,儿子说没有。他说:“那么给你时间,你做做看。”说完就拉着我的手退到房间的里面,对我说:“你儿子再聪明,那道题也很难做出来,我是为让你儿子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难题才出的。”    
    可是,督学官的话音刚落,就听儿子喊道:“做出来了。”“不可能。”督学官说着就走了过去。儿子向他解释说:“三个部分是相等的,而且各个部分都与整块地相似,对吗?”    
    这时督学官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事先知道这道题吧。”儿子一听就感到很委屈,含着眼泪反复声明说:“不知道,不知道。”    
    看到这种情形,我再也不能沉默了,担保说:“因为儿子做的事,我全都清楚。这个问题的确是第一次遇到,更何况儿子是从不扯谎的。”这时督学官说:“那么你的儿子胜过欧拉这个大数学家了。”我掐了一下他的手,立即说:“瞎鸟有时也能捡到豆,这也是偶然的。”    
    督学官这才领会到我的意图,点着头说:“是的,是的。”然后就附耳小声对我说:“唉呀!我真佩服你的教育法。这样的教育,不管你儿子有多大的学问也绝不会骄傲。”儿子也很快同其他人高兴地谈起别的事,这一切也使督学官十分喜欢。    
    老威特非常了解孩子的心理,自己的孩子实在太优秀了,太优秀的孩子往往经不起表扬,表扬过多往往会导致孩子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因此,他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避免表扬孩子。父母应该注意表扬孩子本身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一味表扬,而且,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注重表扬孩子的某种行为,不要表扬孩子本身——这也是表扬的一个技巧。


做人的习惯第9种习惯  宽容(1)

    理解是为了宽恕,理解一切也就是为了宽恕一切。——斯达尔    
    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阿萨吉奥利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恕,懦夫绝不会宽恕,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福莱    
    曾有人问过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让他谈谈对小时候打聋他耳朵的那位列车员的看法。令人意外的是,爱迪生并没有大肆地辱骂那位列车员,他不以自己的声望去压倒列车员,而是幽默、机智地回答道:“我感谢他,感谢他给我一个无人喧嚣的环境,使我能够专心致志地完成更多的试验、发明!”爱迪生不仅宽容地对待了这位列车员,而且从这次不幸中找到了发明创造的动力与源泉。    
    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化解矛盾的良药,利己利人的法宝。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    
    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    
    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    
    接着,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孔子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的这种精神就是宽容他人的典型。事实上,这种宽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明知是对方无理,或者是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大损。这种宽容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有一天,歌德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个曾经对他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语的批评家,他站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    
    歌德却答道:“我正好相反!” 歌德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在一旁。    
    歌德以幽默和宽容的方式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他的大度和忍让。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像催化剂一样,能够化解矛盾,使人和睦相处。诸如“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古笑今,笑古今可笑之人”这种不重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的行为是高尚的。正如有位哲人所说:“宽容是需要智慧的。”宽容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与气度,表现了人的思想水平。善待他人的短处,可以使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对待他人的长处,可以使我们不断进步。只有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会学习在心中留出一片天地给别人。    
    现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别人做错了事,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往往逮住他人的缺点不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当你讨厌的同学需要你的帮助时,而且你能帮助他,你会帮他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表示愿意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是59。8%,41。7%和37%。由此可见,虽然不少孩子对于他人的主动求助表示愿意帮助,但是,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表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数是递减的。在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过去欺负过你或严重伤害过你的人,你会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只有29。9%的学生表示会原谅他,有近24%的学生表示很难原谅或绝不原谅,其余的学生则表示原谅但不忘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能够主动宽容别人的孩子实在太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