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4109-航天精神 >

第11节

4109-航天精神-第11节

小说: 4109-航天精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强大和持久的竞争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一个员工,要有强烈的集体感。不能否认: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于,在人们之间分出你我、彼此,这个是我们的,那个是他们的,通过这种区分,人们可以找到自己所属的群体或集团,并从中得到归宿感和自豪感。然而,这种我们和他们的区分,在一个团队内部却往往是矛盾和分歧的开始,是误解和偏见的绿灯。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试着把自己的脚放在别人的鞋子里,你就可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行为了。这样才能放下成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统一领导有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万众瞩目中,“神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大家都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升空的飞船以及飞船内的费俊龙和聂海胜二人时,有没有想过——载人航天这样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是如何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来,并最终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功呢?如此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伟大工程,是不可能仅仅靠着几个人、几家企业的简单协作就能够完成的。“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成功,是在全国一百多个行业、三千多家单位、十余万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从飞船的研制、建造、试验直到最后的发射成功,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这些工作人员所贡献出的力量。能够保证与维持整个载人航天计划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协调并解决整个载人航天计划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离不开统一领导整个载人航天计划的党中央和各级机关——是他们的集中领导和关注,是他们从整体上规划以及在飞船升空过程中的决策指挥。在载人航天的事业中,国家的统一规划、调配、领导是102    
    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这一项工程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国家机构从宏观上的控制和调整,载人航天这样一项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工程是不可能最终完成的。统一领导,要求领导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为规范。统一领导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体制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二是人员序列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实现统一领导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一个统一、稳定的领导班子,应在一个项目的整套体系中处于一个绝对的核心地位。领导班子有了绝对的权威性,才能够更好地带领下面的各级机构向着既定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工作人员必须听从领导、服从指挥,才能在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引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在内部结构、组织管理乃至人际关系方面,都是相当复杂的。不论哪种类型的企业集团,要想使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组织管理系统能够协调运转,必须在上下级之间、左右部门之间保持某种一致性或统一性,即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这就需要有一个充满统帅力、支配力的领导集体,从宏观上控制,从整体上把握,对整项工程进行统一的管理与领导;从企业整体的发展角度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切实发挥中央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张庆伟,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望大家。图为张庆伟与神箭发射工作队队员孙凝生、宋征宇副总师在发射基地现场一起研究工作。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在它顺利升空的过程中,调动、汇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为之出谋划策。正是这无数的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是这无数的科技工作者日以继夜的奋斗,才使得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不断创造着奇迹与辉煌。在这点上,企业也一样。企业的领导在进行企业管理、员工调配的时候,也应该认识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作企业特色,确保体系发挥整体效益。在企业集体领导的统一规划下,使企业发展符合自身的战略规划,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生存、发展壮大。    
    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用。企业要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通过积极整合资本、科技、人才等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进行资本运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向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企业方向拓展,最终沿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不断向前。亿万双手,托举神舟;亿万颗心,牵挂神舟。这是“神舟”六号航天飞行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七大系统。在这七大系统中,又包含着近百个分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基于对中国科技水平的判断,对于中国能够独立完成如此复杂的工程,并且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航天飞行均进展顺利,一些外国人士在表示意外之余,也有些迷惑不解。一个经济科技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能在如此尖端的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短短十余年走过别人几十年的路,究竟依靠什么创造了航天奇迹?正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形成严格、缜密、庞大的组织网络,实施重点突破,才保证了“神舟”六号研制、建设、飞行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转,最终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载人航天这样现代大型科技项目中,没有团结,没有协作,是很难实现突破的。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条件下,只有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大协作,才能有效整合科学技术的资源,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作为员工,要时刻服从企业的统一领导,上下齐心,拧成一条绳,凝成一股力,把团结起来的力量集中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有问题共同研究,有风险共同承担(1)

    “神六”的成功发射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到黄发垂髫的孩童;大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家都在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2005年8月18日上午,当神箭发射工作队按照工作计划安装遥六火箭二级箱间段速率陀螺时,控制系统设计人员肖利红等人提前来到了工作现场,观察速率陀螺的安装过程。因为速率陀螺的安装方向直接关系到遥六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影响到发射的成败,而且在接下来的所有测试中,无法检查速率陀螺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所以在每次安装速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率陀螺的过程中,姿控系统设计人员都要检查确认速率陀螺的安装方向以及电缆插头的连接是否正确。2005年8月5日上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举行神箭发射工作队出征仪式。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胡世祥、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许达哲、一院院长吴燕生、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等领导参加出征仪式。一岗人员按图纸标注安装好偏航速率陀螺后,请二岗人员确认安装方向是否正确。作为姿控系统主任设计师的肖利红,仔细观察了速率陀螺敏感轴的指向。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姿控系统设计经验,他发现本应指向Ⅲ象限的偏航通道速率陀螺的敏感轴却指向了Ⅳ象限。为了慎重起见,肖利红与211厂有关人员、基地一岗人员共同查看了遥六火箭产品仪器安装图和二级箱间段内各通道速率陀螺支架的标识,结果发现遥六安装图上偏航通道和俯仰通道的速率陀螺安装位置同遥五状态互换,导致了安装的错误。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肖利红为了进一步摸清速率陀螺安装错误对飞行试验造成的影响,了解系统的适应能力,他马上组织进行数学仿真,分析二级箱间段俯仰和偏航通道的速率陀螺信息互换后对飞行稳定性的影响。为了确保靶场数学仿真结果准确无误,他让在北京的同事对数学仿真结果进行了复核,确认分析结果正确。同时又对已经安装好的二级仪器舱和一级速率陀螺的安装方向重新进行了确认,及时发现隐患,防止了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正当大家庆幸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时,8月27日上午9时21分,在一次试验中,随着控制系统指挥“转电”的口令,眼看进入“起飞”的试验阶段,突然又听到指挥下达口令“断电”,程序终止。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又紧张起来。怎么回事?哪里出现了问题?原来是在转电时,控制系统发控台“准备好”灯灭,8个耗尽关机指示灯异常亮了起来,同时计算机检测到这个非正常信号,自动终止了程序。经过现场分析,对所有怀疑的线路依次进行排查,故障最终定位在配电器I的转电控制点和耗尽关机传感器供电控制点异常短接上。现场对配电器I进行开盖检查,未见异常。配电器I是箭上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是控制系统仪器的供电控制中枢,至关重要。此故障直接关系到火箭的测试发射进度和飞行试验的安全,牵动着各级领导和指挥员的心。因此果断决定,送回北京进行彻底检查,确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认故障原因。8月28日下午5时,200厂检验员携带产品乘飞机返回北京,由于担心故障现象消失,影响分析,他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抱着产品。晚上8时许,发射队收到北京的消息,产品安全返回工厂,故障现象没有消失,人们悬着的一颗心暂时落了地。与此同时,在基地,12所副总师宋征宇连夜主持召开故障分析会,讨论产生故障的可能因素以及影响,直到深夜,他们才完成了现场初步的分析报告,电传到北京,为分析和排查故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在北京12所,孙凝生、黄济仁等老专家们也进行了分析,确定排除故障方案,并与发射队实时沟通,交换意见。921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总设计师王永志也赶到了12所,一起研究方案,指导排除故障工作。产品返厂后,12所、200厂、703所的有关人员连夜展开故障查找工作。他们按照排除故障方案,先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将配电器I开盖,拆下继电器安装板,用放大镜观察密集的焊点,发现继电器K2Z的第7点与第8点间距较小,用绝缘起子撑开两点,故障消失;用连线接通,故障又复现。经多方分析,初步判断上述两点有短路现象。此时,表针已指向午夜12点。200厂厂长王东强、书记王建国及相关处室、车间领导,12所副所长陈政、行政指挥李小龙、老专家孙凝生、四室主任彭明海和院质技部副部长樊灵芳等一直奋战在现场。通过实体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继电器底座上,有一多余物存在,其形状呈“牛角状”。从多余物形状及成分分析结果判断,应为焊接时形成的毛刺,后来被工具切下。取下多余物测量尺寸,长约为0。7毫米、宽约为0。3毫米、厚度约为0。1毫米。该多余物足以将间隙约为0。3毫米的7、8点之间搭接。正是这微细的多余物,牵动了无数人的心。8月29日凌晨4时30分左右,继电器失效分析结果传回基地。而此时在北京,排故人员已经连续奋战了20多个小时,却没有一个人喊累,这充分体现了大力协同、忘我奉献的精神。他们撰写技术归零报告,直到下午4点完成后进行专家评审。工作并没有结束。无论是前方的设计人员,还是远在北京的后方人员,为了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都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紧张的测试复查、产品返修等工作中去。人们已经忘记了疲劳,心中抱着那份责任,牵挂着他们的产品,他们的火箭。29日下午7时,宋征宇副总师亲自携带备份配电器返回北京。李洪副院长、黄春平顾问及时赶到200厂指导工作,并对备份配电器进行全面检测,未见异常。29日下午1时30分开始,配电器I进行返修,在装配焊接新继电器工艺文件中,对引线焊点的高度、焊接的温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度、烙铁头的角度以及检验的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装配高级工任兴国凭着高超的技艺和精心的操作,保证了每个继电器20多个焊点的质量,经立体显微镜检验一次合格。随后对产品进行绝缘检查、常温测试,按照全样验收条件进行高温、低温、振动试验及结构检查……全部工作完成以后,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8月30日下午1时15分,宋征宇一行乘飞机返回靶场。这期间,总装备部和空军给予了大力支持,原定飞机早上9时起飞推迟到下午1时,随后又通知什么时间到机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