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 >

第280节

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第280节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陆敬舆说地话,朕还有不信地理由吗?”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朕,可是很少听你这么夸奖一个人。看来,裴度地确是一个人才,留在华阴县当个县令,的确是屈才了。他应该有更好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朕打算让他进入中书省。当个中书舍人。你们以为如何?”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专门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掌管诏诰和玉玺,就相当于皇帝地私人秘书,是离皇帝最近的大臣之一。
陆贽微微惊讶。但也没有发表不同意见,拱手拜道:“以裴度之才。足以胜任此职。”心中却道:孔巢父、姜公辅都老了,还能在中书省干几年?皇帝这时候将裴度提进中书省,大有栽培提携的用意。
“那裴度的事情,就这么办了。”李世民轻描淡写的说道,“另外一件事情,你们也要给朕出出主意。武元衡带兵出征了。打淮西,不管是顺利还是不顺利,少得一年,多则三年五载回不来。就算是打下淮西了,武元衡也要在淮西留很长地一段时间善后,料理民生。朝廷上吏部尚书一职就这么空缺着,可不是个好事。朕打算提个人上来接替武元衡,掌管吏部。而且这个人,最好是吏部的旧员,熟悉吏部的工作,本身能力也不差。你们说说,谁合适呢?”
陆贽和马燧这下就纳闷了:这武元衡可是你地嫡系,他空缺出来的职务,应该由你自己钦点人物才是。为什么问我们两个太上皇的旧臣?
但是,既然皇帝开问了,陆贽也只得硬着头皮回答。现在吏部里的人,除了一两个新进的小人物,其他的都是太上皇的旧臣。要选新的吏部尚书,只能在这几人里面选了。陆贽反复推敲了一阵,开口说道:“陛下,吏部侍郎郑瑜,在吏部已经多年。陛下登基之后,他也仍然官居此职。吏制改革地时候,郑瑜的办事能力也是表现十分出众的。微臣以为,此人可以接替武伯苍,出任吏部尚书一职。”马燧自然也没有别的什么意见。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看来你们和朕想的,也相差不大。郑瑜是个人才,平常虽然沉默寡言,但办地都是实事,品性也比较高尚。既然你们也看好他,那朕也就好下决定了。吏部尚书,将由郑瑜来接任。下面,还有一个职务空缺,这可就要马燧来举荐人物了。年轻的李随武元衡出征了,他麾下地左羽林卫,现在是群龙无首。朕需要一个骁勇忠直而且素有威名的人,来担任此职。马燧,你给朕荐一个人。”
马燧的心一下就突突的跳了起来,心中直打鼓:皇帝今天这是怎么了?李可是李晟的儿子、你嫡系的大将、将来的军中栋梁。他走了留下了羽林卫,怎么让我马燧举荐人顶替?这不是让我和李晟、李之间出现矛盾吗?
李世民仿佛就像是看穿了马燧的心事一样,笑道:“别担心。李晟和李那边,朕会去安抚他们的。李出征在外,责任比在羽林卫时更加重大。丢了这个左羽林卫大将军的职,也算不得什么,朕他日会补偿他的。你不要有什么顾虑。”
马燧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同时心里也更加骇然:看来,皇帝早早的就什么都想透了,才来找我们问事。他今天这样奇怪的干出这许多事情,究竟是何用意?真是越来越搞不懂了……
李世民见马燧陷入了深思,也没有去催他。过了许久,马燧才开口道:“陛下,微臣昔日的帐下猛将,如今都获得了重用,无法分身。但微臣记得有一人,非常适合担任左羽卫大将军一职。此人名叫乌重胤,现年二十七八岁,正在潞州担任牙将兼左司马。此人忠肝赤胆极有勇略,但性格宽厚待人谦虚有礼。微臣征讨河北时,曾与他有过数面之缘,在战场上也曾并肩作战,因此对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微臣以为,皇城御林军的统率,最重要的就是本性要好,忠于陛下。微臣也相信,他有胜任羽林卫大将军的能力。”
“乌重胤?朕也曾多次听过这个人的名字。”李世民说道,“皇城御林军的统率,最好是不要身世太过复杂。朕破格提拔乌重胤进京,来担任亲勋部队的大将军,也算是合理。那就这样,下一道圣旨,把乌重胤从潞州调进皇城来,担任左羽林卫大将军。”
陆贽和马燧不禁都抽了一口凉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牙将,经马燧空口白牙的几句话,转眼间就成了皇城里炙手可热的三品大将军……皇帝今天,喝多了吗?

第三卷 九鼎 第357章 帝王心术(二)

更让陆贽和马燧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
乌重胤的事情刚刚说完,皇帝又说道:“朕还有一件事情,是朕的私事,要请陆敬舆帮忙。不知道敬舆肯不肯赏这个脸。”
陆贽顿时惶然道:“陛下请示下,微臣一定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呵呵,没那么严重。”李世民表情轻松的笑道,“朕的皇长子李铎,这过年之后就已三岁,该开始读书了。朕想聘你当皇长子的老师,教他读书识字。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当……皇长子的老师?”陆贽的眼睛都睁大了,显然有些不敢相信。虽然现在皇帝还没有立储,但皇长子要成太子无疑是希望最大的。历来,给皇子教书的都是退位的宰相大臣或是当世硕儒鸿生。比喻孔巢父、姜公辅这样的人,就是最合适的。可皇帝为什么要聘我陆贽当皇长子的老师呢?
“怎么,有什么顾虑吗?”李世民微皱了一下眉头,看着陆贽。
“哦不,没有。”陆贽慌忙拱手拜道,“微臣只是担心自己才疏学浅,耽误了奉先郡王的学业。陛下如若不弃,微臣愿效犬马之劳。”
“这才对嘛!过度的谦虚,可就是虚伪了。谁不知道你陆贽是当朝第一笔,写得一手好文章,腹内才学盖世。更为难得的是,生性耿直淳良,有帝师之风。”李世民轻松的笑道,“这样吧,等过了年,朕就让李铎来行拜师之礼。朕的皇长子,也就这样交给你了。他成不成器,可就是你陆敬舆的职责所在了。”
陆贽郑重的拜倒磕起头来:“微臣一定竭尽所能,辅佐奉先郡王!”一旁的马燧,却是被皇帝所说的帝师之风四个字吓住了。虽然这只是个比喻。夸奖陆贽品行高洁学识渊搏……但是,现在听到这样的字眼,总是感觉很敏感。莫非皇帝,已经有意立皇长子为储君了?!
李世民笑了一笑,让陆贽站了起来,说道:“今天差不多就是这么几件事情了。几个人事任免,都相对比较敏感。所以。朕先听取了一下你们地意见,免得到时候朝堂上又争论不休悬而不决。为李铎聘老师的事情,则是朕的私事,所以也没必要拿到朝堂上去说了。你们明白么?”
陆贽和马燧看了一眼皇帝,见他眼神中别有深意。各自深鞠了一躬说道:“微臣明白。”言下之意,就是叫他们不要把这些事情到外面去说。
第二天的早朝上,皇帝果然将这几项人事任命的事情,拿出来公议了。结果,皇帝自己说道:“朕以为。吏部尚书的人选,郑瑜可以考虑;华阴县令裴度,政绩斐然。仍然留守县令一职实在是太屈才了,朕打算将他调入中书省理事;左羽林卫大将军一职,朕反复寻思良久,觉得应该由一个忠勇而又单纯的人来担任。
潞州牙将乌重胤,是不个不错地人选。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子不是傻子。皇帝都这么说了,谁还敢说不、谁还敢另外举荐人选?那个乌重胤又是何方神圣,几乎大部份人都没有听说过。也只得表示赞同。
就这样,陆贽和马燧举荐的几个人,平步青云进入了大唐的政治核心。另外,皇帝私聘陆贽当皇长子奉先郡王的老师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不知道皇帝这样做地用意。究竟何在。
这个中的奥妙,能想通的人不多。陆贽,无疑就是其中之这天傍晚,马燧心中疑窦重重睡不安稳,造访陆府谈起了这件事情。
“洵美兄,皇帝的用意其实很明白了。你莫非还看不出来?”陆贽和马燧很熟,故意摆起了谱。
“哎呀,陆老九。你有话就直说。我若能想得明白,还有必要来问你吗?”马燧急了。
陆贽呵呵的笑了一笑,说道:“我只说四个字,你自己体会。“哪四个字?”
“帝王心术!”
“呃……”马燧寻思了片刻,大摇其头,“我还是想不明白。”
陆贽又呵呵地笑了:“我们做臣子的,还是不要太过揣度陛下的用心了。否则,说不定就会有危险地。”
“陆老九,看来你是信不过老夫了?”马燧有点生气,准备离席就走。
陆贽慌忙扯住马燧,好言相劝了一阵,说道:“不是我陆某人小器。今日所说之语,切勿在外声张。否则,陛下会很不高兴的。”
“你放心,在下一向口风极紧,从不出卖朋友!”马燧拍起了胸膛。
“好吧……”陆贽仍然是犹豫了片刻,才拉开了话闸徐徐说道,“历朝历代,朝堂之上都不会少了党争。这个不必在下详述了吧?”
“你就说干脆点吧,我听着呢。”马燧急不可待。
陆贽轻抚了抚短短的黑须,说道:“陛下登基俟始,朝堂之上百废俱新。一个暂新的朝廷刚刚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暂时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党派。可是陛下是皇帝,他所做的就是防微杜渐。对于君王来说,党争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党争的朝廷是不存在地。有了党争,君王就要平衡双方的力量,以方便自己驾驭。”“哦,我想到一点了。”马燧轻声说道,“现在的朝堂上,以武元衡等人为首的汉王府旧臣,和太上皇以及东宫旧臣也就是我们这批人,可以看作是两派?”
陆贽笑了一笑:“也可以这么理解吧。现在的状况是,汉王府旧臣,在军政上占据了绝对地优势。武元衡虽然还没有拜相,但那只是迟早的事情;李晟、浑、高固、野诗良辅、杜黄裳、薛存诚,包括郭钢等人,都是陛下旧属。他们地实力,可比你我二人加起来要大多了。王丕和王叔文那些东宫旧臣,陛下虽然没有弃用他们。却也没怎么重用。所以,他们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双方的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照此发展下去,陛下如何驾驭?”
“哦,我算是明白了。”马燧恍然大悟的道,“这也是为什么,皇帝把武元衡支出去。派去征讨淮西了,而且连着将李、高固这些人都一起带走?然后,又让我们举荐的人才进入朝堂核心,原来是这个用意。你举荐了裴度和郑瑜,这两人从此就是你地门生;老夫举荐了乌重胤。他从此也会对老夫五体投地。陛下的用意,还真是深不可测!”
陆贽却是呵呵的笑了:“如果陛下仅仅是这么一点用意,也就不必耗费如此大的心思了。”“那还有什么?”马燧又愕然了。
陆贽皱起眉头,正色说道:“陛下对武元衡的信任,超越了任何一人。武元衡对陛下的忠诚。也是异常罕见。他们之间,是不会出现什么猜忌和排斥的。陛下派武元衡出征淮西,并非只是单纯地为了方便你我在朝堂上培植力量。”
马燧恍然一醒神:“相反的。陛下是有意提携武元衡?!”
“看来,你也想出一些门道了。”陆贽说道,“陛下与武元衡的关系,跟贞观时太宗皇帝与长孙无忌的关系,何等的相似?我也曾听说,当初陛下要纳德妃入宫时,武元衡是不同意地,而且就用过长孙无忌的例子来推搪。皇帝是个圣明之君。他肯定也不想让武元衡重蹈长孙无忌的覆辙。于是,他一面在朝堂之上培养将来可以与武元衡相抗衡的党派,一面又加固武元衡的力量。这一场征淮西之战,武元衡如若成功,就会在军中拥有深厚地根基。当年长孙无忌。可是在军队里没什么基础,也是他后来被则天圣后轻易诛杀了的重要原因。不过。长孙无忌与武元衡最大的差别,恐怕就是性格。长孙无忌贪权好斗,武元衡清尚寡欲。想必陛下也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放心地将军队交给他。”
马燧啧啧的感叹道:“看来皇帝与武元衡之间,还真的是很有默契,而且感情也是异常的深厚啊!皇帝想着的,是几十年以后可能发生事情,并提早做出了防范。我就奇怪了,皇帝也不过就是三十年岁,怎么可能想到这许多复杂的事情,行为处事如此老辣、城府深不可测?”
陆贽笑了一笑,说道:“要不,他现在怎么君临天下了?你以为,他仅仅是凭着些许兵马的拥护从而逆取江山吗?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皇帝陛下,可是千古难得一见地奇人。我们往往重视他的身份,却忽略了他的才干。其实,最近陛下做出这许多的事情,还有一个最深层的用意。这个用意,不是一般人所能参透地。我估计,除了皇帝,也就只有我和武元衡,将这件事情想了出了些大概。”
“快、快说给老夫听听!”马燧顿时精神抖擞。
陆贽不急不忙的说道:“陛下登基两年,没有立后,也没有立储。可是现在,我们已经能感觉到,他在为这些事情做准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