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肠型(gastral or intestinal pattern)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加强,可以看到蠕动波(peri—
stalsis)。胃蠕动波自左肋缘下开始,缓慢地向右推进,到达右腹直肌旁(幽门区)消失,
此为正蠕动波。有时尚可见到自右向左的逆蠕动波。肠梗阻时亦可看到肠蠕动波,小肠梗
阻所致的蠕动波多见于脐部,严重梗阻时,胀大的肠襻呈管状隆起,横行排列于腹中部,
组成多层梯形肠型,并可看到明显的肠蠕动波,运行方向不一致,此起彼伏,全腹膨胀,
听诊时可闻高调肠鸣音或呈金属音调。结肠远端梗阻时,其宽大的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
同时盲肠多胀大成球形,随每次蠕动波的到来而更加隆起。如发生了肠麻痹,则蠕动波消
失。在观察蠕动波时,从侧面观察更易察见,亦可用手轻拍腹壁而诱发之。
五、腹壁其他情况
1.皮疹不同种类的皮疹提示不同的疾病,充血性或出血性皮疹常出现于发疹性高
热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及药物过敏等。紫癜或荨麻疹可能是
过敏性疾病全身表现的一部分。一侧腹部或腰部的疱疹(沿脊神经走行分布)提示带状疱
疹的诊断。
2.色素 正常情况下,腹部皮肤颜色较暴露部位稍淡,散在点状深褐色色素沉着常
为血色病。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及系腰带部位)有褐色素沉着,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
减退(Addisbn’s disease)。左腰部皮肤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皮下
所致Grey—Tumer征(Grey—Turner si’gn)可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脐周围或下腹壁
皮肤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cLJllerl征(cullen sign),见于宫外孕破裂或急性出血坏
死型胰腺炎。腹部和腰部不规则的斑片状色素沉着,见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妇女妊娠
161
162
舅二篇侮捂检查||?曩|。。.I?一j
时,在脐与耻骨之间的中线上有褐色素沉着,常持续至分娩后才逐渐消退。此外长久的热
敷腹部可留下红褐色环状或地图样痕迹,类似皮疹,需注意辨别。
3.腹纹多分布于下腹部和左、右下腹部,白纹为腹壁真皮结缔组织因张力增高断
裂所致,呈银白色条纹,可见于肥胖者或经产妇女。妊娠纹出现于下腹部和髂部,下腹部
呈以耻骨为中心略呈放射状,条纹处皮肤较薄,在妊娠期呈淡蓝色或粉红色,产后则转为
银白色而长期存在。
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征象,出现部位除下腹部和臀部外,还可见于股外侧和肩
背部。由于糖皮质激素引起蛋白分解增强和被迅速沉积的皮下脂肪膨胀,真皮层中结缔组
织胀裂,以致紫纹处的真皮萎缩变薄,上面覆盖一层薄薄表皮,而此时因皮下毛细血管网
丰富,红细胞偏多,故条纹呈紫色。
4.瘢痕腹部瘢痕多为外伤、手术或皮肤感染的遗迹,有时对诊断和鉴别很有帮助,
特别是某些特定部位的手术瘢痕,常提示患者的手术史。如右下腹McBurney点处切口瘢
痕标志曾行阑尾手术,右上腹直肌旁切口瘢痕标志曾行胆囊手术,左上腹弧形切口瘢痕标
志曾行脾切除术等。对诊断很有帮助。
5.疝腹部疝可分为腹内疝和腹外疝两大类,前者少见,后者较多见。为腹腔内容
物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部分向体表突出而形成。脐疝多见于婴幼儿,成人则可见
于经产妇或有大量腹水的患者;先天性腹直肌两侧闭合不良者可有白线疝;手术瘢痕愈合
不良处可有切口疝;股疝位于腹股沟韧带中部,多见于女性;腹股沟疝则偏于内侧。男性
腹股沟斜疝可下降至阴囊,该疝在直立位或咳嗽用力时明显,至卧位时可缩小或消失,亦
可以手法还纳,如有嵌顿则可引起急性腹痛。
6.脐部脐部突出或凹陷的意义已如前述,脐凹分泌物呈浆液性或脓性,有臭味,
多为炎症所致。分泌物呈水样,有尿味,为脐尿管未闭的征象。脐部溃烂,可能为化脓性
或结核性炎症;脐部溃疡如呈坚硬、固定而突出,多为癌肿所致。
7.腹部体毛男性胸骨前的体毛可向下延伸达脐部。男性阴毛的分布多呈三角形,
尖端向上,可沿前正中线直达脐部;女性阴毛为倒三角形,上缘为一水平线,止于耻骨联
合上缘处,界限清楚。腹部体毛增多或女性阴毛呈男性型分布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和’肾上腺
性变态综合征。腹部体毛稀少见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黏液性水肿和性腺功能减退症。
8.上腹部搏动 上腹部搏动大多由腹主动脉搏动传导而来,可见于正常人较瘦者。
腹主动脉瘤和肝血管瘤时,上腹部搏动明显。二尖瓣狭窄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右心室增
大,亦可见明显的上腹部搏动。腹主动脉和左心室搏动二者的鉴别方法见第五章第五节心
脏触诊。
第三节触 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对腹部体征的认知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
一步确定视诊所见,又可为叩诊、听诊提示重点。有些体征如腹膜刺激征、腹部肿块、脏
器肿大等主要靠触诊发现。在腹部触诊时,各种触诊手法都能用到。
为使腹部触诊达到满意的效果,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
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以使腹肌尽量松弛,作张口缓慢腹式呼吸,吸气时横膈向下而腹部
上抬隆起,呼气时腹部自然下陷,可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检查肝脏、脾脏时,还可
分别取左、右侧卧位。检查肾脏时可用坐位或立位。检查腹部肿瘤时还可用肘膝位。
医生应站立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对被检查者,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
手要温暖,指甲剪短,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
第六章腹部
然后以轻柔动作按顺序触诊,一般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再至脐部,依次检
查腹部各区。原则是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区域,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边
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给以安慰和解释。亦可边触诊
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以保证顺利完成检查。
腹部触诊应用基本检查方法中所列各种触诊手法,浅部触诊使腹壁压陷约1cm,用于发
现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等(如皮下脂肪瘤、结节等)。
深部触诊使腹壁压陷至少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以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
查压痛、反跳痛和腹内肿物等。包括深压触诊,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压痛点和反跳痛。
滑动触诊在被触及脏器或肿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探知脏器或肿块的形态和大
小。双手触诊常用于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的检查,检查盆腔的双合诊亦属此例。浮沉
触诊又称冲击触诊(ballottement),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或肿块;钩指触诊
(hook technique),多用于肝、脾触诊。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有些人(尤其儿童)
因不习惯触摸或怕痒而发笑致腹肌自主性痉挛,称肌卫增强,在适当诱导或转移注意力后
可消失,不属异常。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腹肌紧张度增加或减弱。
(一)腹壁紧张度增加
全腹壁紧张可分为几种情况。由于腹腔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或气腹,腹腔内大量腹水
(多为漏出液或血性漏出液)者,触诊腹部张力可增加,但无肌痉挛,也无压痛。如因急
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
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board一1ike rigidity);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
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
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揉面感或柔韧感(dotagh kneading sensation),此征亦可见于
癌性腹膜炎。
局部腹壁紧张常见于脏器炎症波及腹膜而引起,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
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炎,但也可见于胃
穿孔,此系胃穿孔时胃内容物顺肠系膜右侧流至右下腹,引起该部的肌紧张和压痛。在年
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大量腹水或过度肥胖的患者腹膜虽有炎症,但腹壁紧张可不明
显,盆腔脏器炎症也不引起明显腹壁紧张。
(二)腹壁紧张度减低
多因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检查时腹壁松软无力,失去弹性,全腹紧张度减低,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量放腹水后,亦见于经产妇或年老体弱、脱水之患者。脊髓损伤
所致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可使腹壁张力消失。局部紧张度降低较少见,多由于局部的腹
肌瘫痪或缺陷(如腹壁疝等)。
二、压痛及反跳痛
正常腹部触摸时不引起疼痛,重按时仅有一种压迫感。真正的压痛(tenderness)多
来自腹壁或腹腔内的病变。腹壁病变比较表浅,可藉抓捏腹壁或仰卧位作屈颈抬肩动作使
腹壁肌肉紧张时触痛更明显,而有别于腹腔内病变引起者。腹腔内的病变,如脏器的炎
症、淤血、肿瘤、破裂、扭转以及腹膜的刺激(炎症、出血等)等均可引起压痛,压痛的
部位常提示存在相关脏器的病变。腹部常见疾病的压痛点位置见图2—6—7。阑尾炎早期局
部可无压痛,以后才有右下腹压痛。胰体和胰尾的炎症和肿瘤,可有左腰部压痛。胆囊的
163
‘164
京二镐侮掩检查 鬟i i|
#鬟t鬻豢i i i誊
病变常有右肩胛下区压痛。此外胸部病变如下叶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等也常在上腹部
或季肋部出现压痛,盆腔疾病如膀胱、子宫及附件的疾病可在下腹部出现压痛。一些位置
较固定的压痛点常反映特定的疾病,如位于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的胆囊点压痛标志胆
囊的病变,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的McBurney点(麦氏点)压痛标
志阑尾的病变等。当医师用右手压迫左下腹降结肠区,相当于麦氏点对称部位,或再用左
手按压其上端使结肠内气体传送至右下腹盲肠和阑尾部位,如引起右下腹疼痛,则为结肠
充气征(Rovsing’s sign)阳性,提示右下腹部有炎症。当遇下腹痛腹部触诊无明显压痛
时,嘱患者左侧卧位,两腿伸直,并使右下肢被动向后过伸,如发生右下腹痛,称为腰大
肌征阳性,提示炎症阑尾位于盲肠后位。
肝、
盲肠、
图2—6—7腹部常见疾病的压痛部位 .
当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用并拢的2~3个手指(示、中、无名指)压于原
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
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已受炎
症累及的征象,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激惹所致,是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的标志。疼
痛也可发生在远离受试的部位,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
痛与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peritorLeal irritation sign),亦称腹膜炎三联征。当腹内脏器
炎症尚未累及壁层腹膜时,可仅有压痛而无反跳痛。
三、脏器触诊
腹腔内重要脏器较多,如肝、脾、肾、胆囊、胰腺、膀胱及胃肠等,在其发生病变
时,常可触到脏器增大或局限性肿块,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一)肝脏触诊
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触诊时,被检查
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使腹壁放松,并做较深腹式呼吸动作以使肝脏在膈下上下
移动。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用单手或双手触诊。
1.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
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
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
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图2—6—8)。需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
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触诊肝脏时需注意:
§ 棼鬈髭蘩蘩瓣《 。;§羹£鬣鬻雾。£彝黔嚣#EM移,1 0、*£;
第六章腹部
(1)最敏感的触诊部位是示指前端的桡侧,并非指尖端。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