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29节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29节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与胸骨体相连。
    胸骨角(sternal angle)  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柄与胸骨
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
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
水平。
    腹上角  为左右肋弓(由两侧的第7~10肋软骨相互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
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le),相当于横膈的穹隆部。正常约70。~
llO。,体型瘦长者角度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吸气时可稍增宽。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
腺的所在区域。
    剑突(mphc)id pr()teNs)  为胸骨体下端的突出部分,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胸骨体相
连。正常人剑突的长短存在很大的差异。
    肋骨(rib)共12对。于背部与相应的胸椎相连,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其倾斜度
上方略小,下方稍大。第1~7肋骨在前胸部与各自的肋软骨连接,第8~10肋骨与3个
联合一起的肋软骨连接后,再与胸骨相连,构成胸廓的骨性支架。第11~12肋骨不与胸
107
‘108
侮拖检查    ?j00疆蘧?箨0誊薯蠢|0警{§|i交鬣疆l。
    。蕊懿孽琶霉弧舞鬃鬣j嚣嚣强积?藏善强薯罄强锈薯t。嚣口。。Ⅲ爨、…?曩
骨相连,其前端为游离缘,称为浮肋(free ribs)。
    肋间隙(intercostal space)  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用以标记病变的水平位置。第1
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1肋间隙,第2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2肋间隙,其余以此类推。大多
数肋骨可在胸壁上触及,唯第1对肋骨前部因与锁骨相重叠,常未能触到。
    肩胛骨(scapula)  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冈及其肩峰端均易触及。肩胛
骨的最下端称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
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此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
    脊柱棘突(spl‘nous process)  是后正中线的标志。位于颈根部的第7颈椎棘突最为突
出,其下即为胸椎的起点,常以此处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肋脊角(costal spl’nal angle)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
端所在的区域。
二、垂直线标志
    前正中线(anterior midline)  即胸骨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其上端位
于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向下通过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左、右)  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
乖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
    胸骨线(sternal Iine)(左、右)  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胸骨旁线(parasternalline)(左、右)  为通过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中间的垂直线。
    腋前线(anterior axillary line)  (左、右)  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
直线。
    腋后线(posterl’0I。axillary line)(左、右)  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
直线。
    腋中线(midaxillary line)(左、右)  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
直线。
    肩胛线(scapular line)(左、右)  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
直线。
    后正中线(posterior midline)  即脊柱中线。为通过椎骨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
垂直线。
三、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腋窝(axillary fossa)(左、右)  为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部。
    胸骨上窝(suprasternal f(3ssa)  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气管位于其后。
    锁骨上窝(supraclavicular fossa)(左、右)  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上叶
肺尖的上部。
    锁骨下窝(infraclavicular fossa)(左、右)  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肋骨
下缘。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上区(suprascapular regl‘cm)(左、右)  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
肌的上缘。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下区(infrascapular region)(左、右)  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
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肩胛间区(interscapular regic)n)(左、右)  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
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四、肺和胸膜的界限
    气管自颈前部正中沿食管前方下行进入胸
廓内,在平胸骨角即胸椎4、5水平处分为左、
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内。右主支气管
粗短而陡直,左主支气管细长而倾斜。右主支
气管又分为3支,分别进入右肺的上、中、下3
个肺叶;左主支气管又分为2支,分别进入左
肺的上、下2个肺叶。以后各自再分支形成支
气管、细支气管分别进入相应的肺段。每一呼
  吸性细支气管终末为一肺泡管,由此再分出许
  多肺泡囊(图2—5—3)。两侧肺部外形相似,仅
  左胸前内部由心脏占据。每个肺叶在胸壁上的
  投影有一定的位置,了解其投影的部位,对肺
  部疾病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图2—5—4a,
  b。  c,  d)。
第五章胸部检查
    肺尖  突出于锁骨之上,其最高点近锁骨
的胸骨端,达第1胸椎的水平,距锁骨上缘约3era。
    肺上界  于前胸壁的投影呈一向上凸起的弧线。
然后转折向下至锁骨中1/3与内1/3交界处。
图2—5—3气道系统
始于胸锁关节向上至第1胸椎水平,
    肺外侧界  由肺上界向下延伸而成,几乎与侧胸壁的内部表面相接触。
    肺内侧界  自胸锁关节处下行,于胸骨角水平处左右两肺的前内界几乎相遇。然后分
别沿前正中线两旁下行,至第4肋软骨水平处分开,右侧几乎呈直线继续向下,至第6肋
软骨水平处转折向右,下行与右肺下界连接。左侧于第4肋软骨水平处向左达第4肋骨前
端,沿第4~6肋骨的前面向下,至第6肋软骨水平处再向左,下行与左肺下界连接。
    肺下界左右两侧肺下界的位置基本相似。前胸部的肺下界始于第6肋骨,向两侧斜
行向下,于锁骨中线处达第6肋间隙,至腋中线处达第8肋间隙。后胸壁的肺下界几乎呈
一水平线,于肩胛线处位于第10肋骨水平。
    叶间肺界两肺的叶与叶之间由胸膜脏层分开,称为叶间隙。右肺上叶和中叶与下叶
之间的叶间隙和左肺上、下叶之间的叶间隙称为斜裂。两者均始于后正中线第3胸椎,向
外下方斜行,在腋后线上与第4肋骨相交,然后向前下方延伸,止于第6肋骨与肋软骨的
连接处。右肺下叶的前上面则与中叶的下面相接触。右肺上叶与中叶的分界呈水平位,称
为水平裂。始于腋后线第4肋骨,终于第3肋间隙的胸骨右缘(图2—5—4a、b、c、d)。
    胸膜覆盖在肺表面的胸膜称为脏层胸膜(visceral pleura),覆盖在胸廓内面、膈上
面及纵隔的胸膜称为壁层胸膜(parietal pleura)。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部互相反折延
续,围成左右两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腔内为负压,使两层胸膜紧密相贴,构成一个潜在
的无气空腔。胸膜腔内有少量浆液,以减少呼吸时两层胸膜之间的摩擦。每侧的肋胸膜与
膈胸膜于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sinus phrenicocostalis),约有二三个肋间高
度。由于其位置最低,当深吸气时也不能完全被扩张的肺所充满。
109
;;;●IltlI‘I…It,}…EfF‘{    ~
110
右肺前缘
  水平裂
    斜裂
右肺下缘
穆检查
斜裂
图2…5…4a肺叶及叶间裂在胸壁上的投影位置(正面观)    图2.5…4b肺叶及叶间裂在胸壁上的投影位置(背面观)
图2…5—4c肺叶及叶间裂在胸壁上
    的投影位置(右侧面观)
一、胸壁
平裂

下缘
图2—5—4d肺叶及叶间裂在胸壁上
    的投影位置(左侧面观)
第二节  胸壁、胸廓与乳房

下缘
    检查胸壁(chest wall)时,除应注意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和骨骼肌发育的情况
外,还应着重检查以下各项。
    1.静脉正常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当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建立侧支循环
时,胸壁静脉可充盈或曲张。上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自上而下;下腔静脉阻塞
时,血流方向则自下而上。
    2.皮下气肿  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皮下气肿(subcutaneous emphysema)。
以手按压皮下气肿的皮肤,引起气体在皮下组织内移动,可出现捻发感或握雪感。用听诊
器按压皮下气肿部位时,可听到类似捻动头发的声音。胸部皮下气肿多由于肺、气管或胸
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所致。亦偶见于局部产气杆菌感染而发生。
严重者气体可由胸壁皮下向颈部、腹部或其他部位的皮下蔓延。
    3.胸壁压痛正常情况下胸壁无压痛。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组织炎及肋
第五章胸部检查
骨骨折的患者,胸壁受累的局部可有压痛。骨髓异常增生者,常有胸骨压痛和叩击痛,见
于白血病患者。
    4.肋间隙必须注意肋间隙有无回缩或膨隆。吸气时肋间隙回缩提示呼吸道阻塞使
吸气时气体不能自由地进入肺内。肋间隙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肺气
肿患者用力呼气时。此外,胸壁肿瘤、主动脉瘤或婴儿和儿童时期心脏明显肿大者,其相
应局部的肋间隙亦常膨出。
二、胸廓
    正常胸廓的大小和外形个体问具有一些差异。一般来说_曲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彤。双
肩基本在同一水平上。锁骨稍突出,锁骨上、下稍下陷。但惯用右手的人右侧胸大肌常较
左侧发达,惯用左手者则相反。成年人胸廓的前后径较左右径为短,两者的比例约为
1:1.5,正常人的胸廓外形见图2—5—5a。小儿和老年人胸廓的前后径略小于左右径或几乎
相等,故呈圆柱形。常见的胸廓外形改变见图2—5—5b,c,d,e。
a.正常胸
d.漏斗胸    e.鸡胸
图2—5?5正常胸廓及常见胸廓外形的改变
    1.扁平胸  扁平胸(flat chest)为胸廓呈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见于
瘦长体型者,亦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2.桶状胸桶状胸(barrel c}lest)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
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
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
矮胖体型者(图2—5—5b)。
    3.佝偻病胸  佝偻病胸(rachitic ehest)为佝偻病所致的胸廓改变,多见于儿童。沿
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谓之佝偻病串珠(rachitic rosary)。
下胸部前面的肋骨常外翻,沿膈附着的部位其胸壁向内凹陷形成的沟状带,称为肋膈沟
(Harrisoil’s groove)。若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谓之漏斗胸(furnnel chest)
(图2—5—5d)。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
壁肋骨凹陷,称为鸡胸(pigeon chest)(图2—5—5e)。
    4.胸廓一侧变形  胸廓一侧膨隆多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性肺
气肿。胸廓一侧平坦或下陷常见于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粘连等。
    5.胸廓局部隆起见于心脏明显肿大、心包大量积液、主动脉瘤及胸内或胸壁肿瘤
等。此外,还见于肋软骨炎和肋骨骨折等,前者于肋软骨突起处常有压痛,后者于前后挤
112
梅槛j壹
压胸廓时,局部常出现剧痛,还可于骨折断端处查到骨摩擦音。
    6.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  严重者因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导致胸廓两侧不对
称,肋间隙增宽或变窄。胸腔内器官与表面标志的关系发生改变。严重脊柱畸形所致的胸
廓外形改变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常见于脊柱结核等(图2—5—5c)。
三、乳房
    正常儿童及男子乳房(breast)一般不明显,乳头位置大约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
正常女性乳房在青春期逐渐增大,呈半球形,乳头也逐渐长大呈圆柱形。
    乳房的检查应依据正确的程序,不能仅检查病人叙述不适的部位,以免发生漏诊,除
检查乳房外,还应包括引流乳房部位的淋巴结。检查时患者的衣服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