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机会-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趣、热情、进取、为自己……说千道万,如果你没有为公司、为自己创造收益,你仍然没有完成工作赋予你的使命。
今天的市场经济,已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几乎无所不包。任何个人都要诞生、成长在这个体系中;任何一个企业也必须要在这个体系中谋求发展。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市场经济本身表现为你必须生存于其中的、无可抗拒的秩序。
作为个体,一旦介入市场关系体系,它的秩序就会迫使你服从资本增值的行动规则。一个投资者如果长期不遵守这些规则,终将被排除到经济舞台之外。正如同那些不能或不愿适应这些规范的员工将被公司淘汰一样。
市场经济有它以经济利益为依附的优胜劣汰机制。为了在这个机制中胜出,大到国家、企业,小到个人,都需要拼命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有了财富,才有国家的长治久安;有了财富,才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有了财富,才有个人的安居乐业。
公司雇用你,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你为公司创造收益,你不能替公司赚钱,老板雇你干什么呢?真相就是这么残酷。
公司为你提供舞台,你的个人收入是你为公司创造收益的副产品,你为公司赚得越多,你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你是否热情、是否勤奋、是否进取、是否充满使命感……最终的体现在于你能否创造财富。要勤奋,更要有效率;要数量,更要有收益。获取财富不是我们工作的惟一目的和收益,而是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重要量化工具。一个好员工必然是能为公司创造财富的员工。正是财富和对财富的向往,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秩序中,只要所做所为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相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每个人的兴趣、才智、发展方向都各有不同,无论在什么位置,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使财富增值,这是我们的使命。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要去往外国,他把仆人们叫来并将他的财产交给他们。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币,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两千,一个给了一千。领五千的那个仆人随即拿去做买卖另赚了五千;那领两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两千;但那领一千的却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币埋藏了进去。过了许久,主人回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币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说:“主人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币,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两千的也说:“主人啊,你交给我两千银币,请看,我又赚了两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则说:“主人啊,我知道你的心事,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所以把你的一千银币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银子原原本本的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币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回来的时候,也可以连本带利收回。来人啊,夺过他这一千来,然后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到外面去。”
为自己工作——赢在起点的价值观改变干到不能“赚钱”为止(2)
这里讲到一个人将不同的数额的金钱按着三个人的才干给他的仆人,虽然有多有少,领受五千和二千银币的仆人都尽上了本分,而那领到一千银币的,却原封不动地把银币交还主人。主人赞赏那尽了本分的的仆人,责备那个没有善于利用银子去创造更多财富的仆人。主人是合理的,他决不期望用一千银币去赚五千,每个人只要尽上他的努力就够了。人们不是没有才干,而是常常小看了自己的才干,或者贪图安逸埋没了自己的才干,只要努力,就必然能使财富增值。
《圣经》上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老子也说,人之道是“损不足,奉有余”的。自助者才会有天助。自以为没有天赋的人更应加倍努力,莫要待到山穷水尽时再埋怨。
不要安于现状,不要停下追逐财富的脚步。
有人说:“钱是永远赚不完的,要学会享受生活。”没错,单纯从物质角度讲,当你获得一定数量的财富,你的确有充分的资本从过快的生活节奏中撤退。社会上也一度有35岁退休的宣言出现。人各有志,但是这种财富观绝不值得提倡。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过早退休,对社会来讲,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对其个人来说,则是对生命活力的扼杀。每个人不仅要努力为社会、为自己创造财富,更要打破小富即安的思想,不要轻易停下脚步。就像爬山,停在山腰固然是一种选择,但是你却永远欣赏不到山顶的无限风光了!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年薪一万元左右的人工作轻松,但是会觉得自己过得比较幸福,偶尔会郁闷;年薪十万元左右的人工作繁忙,休息是一种奢侈,他们工作压力虽然很大但有较大的优越感;年薪一百万元的人工作和生活已浑然一体,他们享受工作胜过享受生活,工作带给他们的是责任意识和巨大的成就感。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比尔·盖茨为什么还要工作呢?
工作不单是为了赚钱,赚钱不单是为了享受。你对周围的人,对这个社会是负有责任的。你做得越好,就越有成就感,越能回馈社会。正是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我们永不停歇地创造财富;正是强烈的使命感,使我们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
一个企业家没有对财富的渴求,就无法将公司做大。福特公司奉行的企业宗旨:市场不是100米的短跑,而是一个42公里的马拉松。如果没有不停奔跑的觉悟,迟早会被淘汰。当你停下脚步,这个世界将以两倍于前的速度加速前进。
雅各布·富格是一个拥有许多家公司的成功企业家。他有一位商业伙伴退休了,有一天碰到富格,就想游说富格也这么做。他对富格说:“我们已经赚足了钱,应该让别人也有机会赚钱。”但是富格不这么看,他认为机会是自己去争取的,不是别人给的,在有能力工作的时候离开是怯懦的表现,因而否决了朋友的提议。
在富格看来,赚钱是人生中必须持续不断进行的事业,他要一直干到不能赚钱为止。
只有这种生命不息、“赚钱”不止的企业家精神,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也正是这种对财富的渴求,促使一个人摆脱平庸的人生,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为自己工作——赢在起点的价值观改变明智地对待金钱(1)
钱,并不是万恶之源,过分地、自私地、贪婪地爱钱,才是万恶之源。努力赚钱的前提是获得金钱的手段要光明,不可贪小便宜毁了自己。真正能做事业的人是懂得与他人分享财富的人。对待金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心境,一个人的心境直接会影响他的工作。
大多数人,不管钱多钱少,每天都是面对着它所带来的压力。的确,贫穷不会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任何好处,金钱对社会对任何人都很重要。当我们手头不足时,情绪就会大受影响;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存款则令人更加自信和轻松。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金钱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对财富的向往曾经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达。从这个角度讲,金钱是有益的。努力为公司、为自己赚钱,尽自己最大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财富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
金钱又是一柄双刃剑,它有极强的诱惑力。它可以用来干好事,也可能滋生罪恶。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会带来贪婪、欺骗,会蒙蔽人的眼睛,甚至使兄弟反目朋友成仇。
的确,金钱会带来灾祸,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金钱本身没有善恶对错之分,关键看人们如何对待它。只有当金钱诱使人们游手好闲、贪图享受时,它才是一种不良之物。
要有创造财富的意识,但不贪财,才是应有之道。
努力赚钱的前提是获得金钱的手段要光明,不可贪小便宜毁了自己。有些人在金钱的诱惑下,忘掉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人格。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坑蒙拐骗可能获得一时的暴利,但伴随着暴利的是失去纯洁的上进心,失去别人的信任,更甚至于面临法律的制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一个人如果为追求金钱,不惜以身试法,只会毁掉自己的一生。求仁得仁,求“钱”却未必能得“钱”。一心为钱,难免利欲熏心,禁不住诱惑而犯罪。事实上,坚持职业操守和人格,勤奋工作,做好该做的事,理想的收入定会随之而来。
真正能做事业的人是懂得分享财富的人,若存独占之心最终会使你失去朋友,失去支持,失去事业,失去一切。
有一家公司雇用了一位很有水准的员工,这位员工能力十分强。做事也很负责,交给他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很快他就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重视,尤其董事长对他非常信任。有一次,他所设计的商品,推出市场没多久,就受到大众的欢迎,为公司赚了一大笔钱。可是,赚了钱的董事长却没有将红利分给这位员工,不久,这位员工就被另一家同行公司“挖”走了。由于失去了这位非常有能力的员工,公司也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由此可见,这位董事长是位典型的具有独占利益观念的人。也许他也意识到这样做不好,可是没能克服自己的贪财之心。真是让人遗憾,因为他既有能力又有经验,还能够知人善任,只是他独占钱财的习惯却牢牢地限制了他事业的发展。
有些人,刚开始创业时也许有这样的想法:“等赚了钱。我一定要好好回报对我有帮助的人。”“要是赚了钱,我一定把其中几分之几拿出来,分给一起辛苦工作的人。”可是一旦钱赚到手,他的想法就完全变了,或者仅仅舍得拿出少之又少的一部分来“犒劳”大家。通常一个贪心的人,即使短时间内可以获得金钱,最终结局一定是众叛亲离、一无所获。
反观微软,只要员工为公司服务达到一定的时间,或者做出一定的成绩就能享受公司内部的股份认购。这样,公司发展得越好,员工的收入也就越高,何乐而不为呢?微软不仅造就了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这样的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富豪,还成就了数百个百万富翁。正是财富共享利益均沾的用人原则,为微软留住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正是这些人才的合力才使微软有了今天的成绩。所以无论是对待公司同事或是一同创业的人,都要持有分享的心态,才留得住人才。人才是一切公司发展壮大的根本。比尔·盖茨坦言:“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
为自己工作——赢在起点的价值观改变明智地对待金钱(2)
美国硅谷著名的股票经纪人约翰·丹佛,够资格加入美国几亿身价的俱乐部。他的生活原则之一是,选择在商家打折的时候去采购很多东西,哪怕有些东西一时还用不着。他说,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有“美国股神”之称的伯克希尔公司总裁沃伦·巴菲特生活俭朴,一生崇尚节俭,很少挥霍。他拥有350多亿美元的资产,但是他穿的西服是旧的,用的钱包、开的汽车是旧的,甚至住的房子也是旧的。有一次,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了一枚不知道谁掉的、也不知道躺在那里多久了的硬币,认真地说:“这或许就是下一个十亿美元呢!”
富兰克林曾说:“失去五先令的人,决不只是失去这么点钱,而是丢掉了用它作交易所能带来的一切利益,到一个年轻人成了老人的时候,这会累积成相当可观的金钱。”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在富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父辈有很大差别。他们乐意享受生活,甚至“借钱消费”。
而一个人要想拥有财富,就该懂得节俭,明白金钱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