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魅影-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闶芎闷溃参蘸蟪鲅荨队赂业男摹罚˙raveHeart)中同样刚毅、果决而又风情万种的法国王妃打下了基础。 从《狂野的爱》、《芳芳》到《豪情玫瑰》,苏菲·玛索的戏路因人生阅历而大有拓展,她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炉火纯青的演技和真挚的悟性都是她成功的关键。从褪去青涩到风情万种,此时的苏菲·玛索似乎不仅仅是法国男人的至爱,更是全世界男人敢于大声宣布的梦中情人。她高贵而又神秘,令人感到既遥远,又似乎触手可及。
第3章 银幕天使的星光大道“苏菲皇后”(1)(图)
继《初吻》之后,1993年的浪漫爱情喜剧《芳芳》和1994年的古装剧《豪情玫瑰》让苏菲·玛索再次赢得了人们的厚爱。公众对她的评价是“清新、自然、美丽”,她的偶像地位一路攀升,她的芳名总是出现在法国偶像排行榜上。 但在她人气陡增的同时,法国电影却在四面楚歌中苦苦挣扎。好莱坞影片步步紧逼,在法国电影市场的占有率由70年代的37%上升到90年代的60%。影迷们不禁感慨:新一代的法国影星,何时可以振兴法国电影?苏菲·玛索能当此重任吗?面对好莱坞一统天下的局面,欧洲不少优秀的电影演员先后投入其怀抱。作为法国的当红一线影星苏菲·玛索,也想在好莱坞的舞台上一展风采。 1995年,苏菲·玛索接受梅尔·吉布森的邀请,出演其执导的影片《勇敢的心》(BraveHeart,又被译为《惊世未了缘》)。这是苏菲·玛索的第一个英文片角色。她饰演爱上叛军头目的英格兰太子妃伊莎贝拉。戏份虽然不重,但在整部影片中的作用不小。这部影片后来夺得奥斯卡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走红全球。苏菲·玛索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国际影星。 这部史诗般的影片,展现了11世纪苏格兰领袖威廉·华莱士领导民众反抗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暴政的故事。 威廉·华莱士的父亲马索·华莱士,是苏格兰的英雄,他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在父亲的葬礼上,村里的小女孩梅伦摘了一朵紫荆花,送给当时还是孩子的威廉·华莱士。这是小华莱士一生里最深的爱。多年后,长大成人的威廉·华莱士回到家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准备恬然而麻木地度过一生。此时,英王爱德华为巩固在苏格兰的统治,为了让贵族效忠皇室,颁布法令,允许英国贵族在苏格兰享有结婚少女的初夜权。梅伦成为这项法令的牺牲品,被英军无理地抢去,被百般侮辱后惨遭杀害。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终于使华莱士爆发了。他率领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 苏格兰贵族罗伯想成为苏格兰领主,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被任命为苏格兰护国公。但他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的前途担忧。英王为了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以失败告终。但是,伊莎贝拉被华莱士的勇敢、正气和魅力吸引,爱上了这个“叛贼”头目,向他倾吐了自己的真情,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 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她赶紧送信给华莱士,但苏格兰贵族已经背叛了华莱士,把他交给了英王,他被判死刑。伊莎贝拉求情不成,便告诉英王,她怀的不是英王的骨肉,而是华莱士的孩子,这孩子不久后将成为新的英王。 影片结束时,华莱士用全部生命发出的最后一声呼喊:“Freedom——!”征服了世界,多少人因此潸然泪下。刽子手的利斧即将落下,英格兰的看客们咆哮着,华莱士侧过脸去,再次看到妻子梅伦的脸在人群中闪过,梅伦的幽灵微笑着带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部影片让人们见识了一个叫华莱士的英雄,一种叫苏格兰风笛的乐器,一个叫苏菲·玛索的美女,还有一种叫“自由”的坚定信念。
第3章 银幕天使的星光大道“苏菲皇后”(2)(图)
在这样一部充满男性阳刚之气的电影里,苏菲·玛索的出现给影片平添了几许柔情和浪漫。薄如蝉翼的面纱,遮掩着一张若隐若现的、美得令人窒息的容颜。苏菲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娇小清纯的邻家少女,她浑身上下散发着皇族的气质和成熟的魅力。当晨曦穿过树叶的缝隙,轻柔地抚摸着草地时,英雄美人深情相拥,依依惜别,然后,一个纤细的背影朝着远方肃立,她肩上洒着藤萝般的秀发,她的心上人策马远去,渐渐消失。若说世间有迷人的东西,莫过于苏菲·玛索此时的落寞神情和高贵气质。 当问及为什么请苏菲·玛索饰演女主角伊莎贝拉时,导演兼男主角梅尔·吉布森回答道:“因为她很漂亮,她是法国人,而且她是个很好的女演员。这个角色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因素。”苏菲·玛索虽然戏份不多,但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让她比以前成熟了许多——“因为你眼里的豪情。”不论演技上,还是心智上,她都成熟了。她所演绎的伊莎贝拉和华莱士的感情,感人至深,伊莎贝拉对华莱士或许不够了解,这种感情不能说是爱,或许只是崇拜,但寥寥几句交谈已足以让观众信服。《勇敢的心》获得了当年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苏菲·玛索也成为最受好莱坞欢迎的法国女星之一,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为她赢得了“苏菲皇后”的称号。 谈到选择苏菲·玛索的原因,梅尔·吉布森还说过:“她有一种属于宫廷的美,中世纪的皇族服装好像只有她穿上,才不会显得突兀。” 话说白了,梅尔·吉布森需要的,不过是一只花瓶。不过他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花瓶。 苏菲·玛索在影片中镜头不多,台词也很少,但她的外表冷艳高贵,眼里充满一种渴望,那是狂野的内心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而且,她举手投足间无不显露出皇族的高贵、坚毅、克制和镇定,又流露着难驯的野性和令人无法抵挡的诱惑。她所扮演的伊莎贝拉与梅尔·吉布森所饰演的华莱士在地牢里的话别,更是荡气回肠,余味无穷。从此,苏菲·玛索以她高贵的气质征服了全世界,给影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3章 银幕天使的星光大道“弑父”与“恋父”(1)(图)
苏菲·玛索曾经表示,她格外喜欢世界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ANTONIONI)和伯格曼(BERGMAN),她说:“他们的很多电影改变了我的人生。比如PERSONA。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拍出这样一部电影。”虽然她还没有拍出与大师们水准相当的电影,但与安东尼奥尼的一次经典合作也让她此生无憾。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12年9月29日出生在意大利的北部城市费拉拉。青年时期的安东尼奥尼,一度迷恋于造型艺术。他从博洛尼亚大学毕业后,为《电影》杂志撰写了一些戏剧和电影评论,并在40年代初当上了这本权威杂志的编辑。稍后,他进入罗马实验电影中心学习了一段时间。40年代初期,他以编剧和助理导演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他替新现实主义的元老级大师罗西里尼写了《飞机驾驶员回来了》的剧本,广受赞誉。在4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经典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安东尼奥尼创作了6部颇具特色的纪录短片,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精神病院的,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新现实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也预示着他今后对人的精神状态的病态和异化的关注。 从写影评、剧本,到亲自执导,安东尼奥尼成了40年代兴起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先驱。1960年的《奇遇》以新颖独特的风格和极富现代感的思想内涵,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红色沙漠》更被誉为电影世界中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其中的红色是“如此绚烂丰盛,带着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他一生所获得的各种影坛荣誉超过150个,其中获5个威尼斯、4个戛纳、1个柏林和1个奥斯卡奖项。 自1985年中风失声之后,安东尼奥尼身体欠佳,一直没有新作问世,但他仍然在酝酿自己的下一部电影,并到处物色男女主角。 1995年,安东尼奥尼推出了自己的封镜之作《云上的日子》。这部影片是199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正式参赛影片,安东尼奥尼在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协助下完成这部影片,据说首映完后,引得数千人起立为之喝彩,在电影史上也称为经典之作。而苏菲·玛索也终于如愿以偿,在影片的第二个故事中,有了她的一席之地。 对于担纲第二个故事女主角的苏菲·玛索来说,她所饰演的一反常态的杀手,是对自己以前所有角色的一次颠覆,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反叛。这是一次绝对暴力的演出,在这部影片中,她还大胆地演绎了石破天惊的正面全裸…… 《云上的日子》是典型的艺术片,需要像读文学作品那样去用心感受。它根据安东尼奥尼的短篇小说集《泰伯河上的保龄球道》中的四个短篇改编而成。影片以一个电影导演的内心独白展开叙述,大师安东尼奥尼四处搜集素材,把适合用电影语言表现的场景拍摄下来,由此,他寻访并遇到了好几个故事——第一段《不可能的爱》,第二段《少女与罪》,第三段《别来找我》,第四段《肮脏的身体》。
第3章 银幕天使的星光大道“弑父”与“恋父”(2)
这些故事要么有来龙没有去脉,要么有去脉却没有来龙,大师把它们串成了一部电影。云上的日子,因为失去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大地,变得虚无缥缈起来。我们看到这四个故事以后,开始怀疑电影要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的固有观念。但其实,云上的日子不是虚无的,从一段没有结果的一见钟情,到情有归处的心心相印,这四个故事难道不是我们总在琢磨的心事吗? 影片中贯穿始终的人物——导演,就像是一个冷眼旁观芸芸众生情感故事的局外人,他的工作就是感受别人的生活,然后记录下来,使这些故事成为自己下一部电影的内容。生活像水一样流过人们的视线和大脑,我们会觉得,这些情感故事似曾相识,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未婚男女的偶遇,比如已婚男女的外遇,不经意的邂逅总会产生故事,在感情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纷纷扰扰的情感纠葛,微妙的情感无法给出简单或圆满的答案。 法兰西应该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一个民族,在影片中,我们找不出商业的痕迹。几乎人人都爱艺术,家里挂的画,陈列的图书,人们嘴里说的话和生活习惯,都和艺术有关,人们都在思考活着的意义。安静的小镇,布置得很艺术化的房间,风沙搅动的大地,静谧的小径,能闻见海腥味的港口,孤独的公寓,阴冷的雨夜,铺着猩红色地毯的老式楼梯,等等,一个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场景都不同,相同的是男人和女人永远存在的邂逅。他们谈论的哲学或文学的话题,有时不得不让你沉思默想,比如对说话的质疑——“为什么人们渴望交流,是希望把自己印在别人的心上吗?”比如对电影记录的思考——“每一个映像背后,还有更忠于现实者,而在那映像之后还有另一个,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直到那绝对的、无人可见的、谜一般的终极现实”等。 在《云上的日子》中,苏菲·玛索战胜了众多的欧洲明星候选人,为自己在第二个故事中争取到一个角色:那是导演在海边遇见的一个美丽而又落寞的女孩,她的外表如此细腻纤弱,性格却像随时可以点燃的火焰,她用13刀疯狂地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那是一个灵魂已经飘散了的角色,那13刀把她的眼神、身影和灵魂也不等地分成了13份。她的眼神毁灭而迷乱,她喃喃自语:“你让我想起了某个人。”导演问:“谁?”她说:“我还不能确定。”在不可名状的弑父之后,苏菲·玛索饰演的角色转向了另一个极端——恋父。她不可抑制地向素不相识的中年男人倾诉内心的困惑,因为这位男人似乎是一位心灵探索者。她倾诉着,似乎有些词不达意了,于是她用身体倾诉,与那位在年龄上可以做自己父亲的中年男人做爱,释放即将爆炸的内心情感。她做了,用肉体倾诉得淋漓尽致。她全裸起身,在窗口目送心灵探索者离去。然后,她转身,面带满足的笑容,朝着镜头(观众)走来…… 在这部片子里,性感的苏菲·玛索好似一个轻柔的影子,以一种飘忽的姿态缓缓地滑过一个男人的生命,然后失之交臂,今生不再重逢。有种叫“宿命”的东西,被她以一种恰到好处的力度深埋在里面。故事没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