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十二后妃-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文皇后阅示。孝庄文皇后非常高兴,进一步因势利导说:
人主居四海臣民之上,所关甚巨。然代天理物,端在躬行;致治兴化,必先修己。此书法戒毕陈,诚为切要。尔特加意是编,命儒臣翻译刊刻,更令颁赐诸臣,予心欣悦。用是,特出予内帑白金一千两,可即赉予在事官员。
孝庄文皇后对于玄烨注重治国安民教育、刊刻有关书籍颁发臣工的做法,非常高兴,予以嘉许,并拿出重金赏赉。
孝庄文皇后对于儿孙的生活细节,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悉心洞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对于他们的进步、成绩,予以支持、鼓励;对于他们的缺点、毛病,予以教育劝阻。玄烨幼时曾染上了吸烟的恶习,孝庄文皇后发觉后,及时对玄烨进行教育,向他讲明:吸烟不仅对身体有害,而且也极易引起火灾,有百弊而无一利。在祖母的劝阻下,玄烨坚决地戒了烟。即位后,玄烨还时时劝说臣工们戒烟。在祖母的影响下,玄烨自幼就不喜欢饮酒,他深知酗酒的危害性,所以,他平时要求自己“能饮而不饮”。就是在节日和重大喜庆之日,也只饮一小杯。
母子相依,祖孙情深。福临非常感激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培养,他说:“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是依。”顺治十二年(1655),孝庄文皇后得了一场重病,到年底才痊愈。福临见母亲的病好了,亲自到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行告谢礼,并发帑银10万两赏赐给八旗官兵和畿辅的贫民,对服侍皇太后的官员、侍卫、祝师、医生以及兵丁、杂役人员加官晋爵,大加赏赉。同时,以皇太后圣体康豫,颁诏大赦天下。
玄烨对祖母更是情意深厚。他曾动情地对皇子们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他还对大臣们说:“朕自八龄皇考世祖皇帝宾天,十一岁又遭皇妣章皇后崩逝。二十余年以来,全赖圣祖母太皇太后抚育教训。今遽遭捐弃,五内摧迷。顾念慈恩,罔极难报。”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的雍正皇帝胤禛深知太祖母与自己皇父的深厚的感情,对于皇父的言行举止更为了解。因此,玄烨死后,胤禛在为皇父撰写“大清景陵圣德神功碑文”时写道:
皇考自幼龄奉孝庄文皇后慈训,凡饮食起居、视听言动,皆有矩度。盛德自然,周旋中礼,端扆莅政,天颜肃穆,虽宫庭闲䜩,一言一笑,不以假人。太和元气,充于四体。冬不炉而自温,夏不扇而手足未尝濡汗。正衣冠,尊瞻视,终日俨乎若思。逮于耄龄,圣敬日跻。敦尚俭素,衣不辞浣濯,食不取珍异。
玄烨高尚的品质、优良的作风、高雅的气质,无不闪烁着其祖母孝庄文皇后辛勤教诲的光芒。因此,他对祖母充满了感激之情。
玄烨即位后,多次陪孝庄文皇后外出,或展谒祖陵,或汤泉沐浴。尤其是去汤泉沐浴治病,先后达6次之多,每次都外出数十天。玄烨无论政务多忙,都要亲自奉陪。他说:“太皇太后驾幸汤泉,臣若不随往侍奉,于心何安?”每次出发,玄烨都会提前到慈宁宫,服侍太皇太康熙出巡图后上辇,步行送出神武门后,才上马随行。每到途中进膳处,玄烨亲视太皇太后降辇,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回自己处进膳。进膳毕,又马上回到太皇太后处,在太皇太后近前侍立。服侍太皇太后上辇后,亲自扶着辇步行一段路以后,才乘马随行。在途中过浮桥前,玄烨先策马过桥,验看确无危险后,再让太皇太后乘辇通过。在过山岭时,遇到道路陡峻崎岖,玄烨先用辇试行一遍,做到心中有底。当太皇太后的辇正式通行时,玄烨下马,亲自扶着太皇太后的辇步行。太皇太后心疼孙儿,多次催他上马,他仍坚持扶辇步行,一直到路平坦时才上马而行。每到行宫和温泉之前,玄烨先提前到那里阅视一遍,确保一切都布置妥善后,才护送太皇太后进行宫安歇。太皇太后在温泉疗养期间,玄烨天天到行宫问安。太皇太后怕孙儿寂寞,就让他到附近,或行围打猎,或游览名胜,或访察民生。
康熙十一年(1672)二月,玄烨陪祖母在赤城汤泉疗养。初六日忽然得到了皇子承祜夭亡的消息。承祜是孝诚皇后所生,属于嫡出,是皇后生的第一个皇子,“天性聪颖”,深受玄烨夫妇钟爱。承祜刚4岁就死了,玄烨悲痛异常。但他给祖母问安时,“却笑语如常”。玄烨从太皇太后行宫出来,对身边的侍臣说:“朕恐太皇太后闻之伤悼,故含痛问安。”玄烨怕因皇子殇逝,众大臣前来慰问,引起祖母的察觉,令来慰问的大臣尽快散去。玄烨将侍臣古尔代叫到偏静处“垂泪面谕安葬事宜”。自玄烨闻知承祜死讯后,每天坚持到太皇太后行宫问安,强忍悲哀,谈笑如常。可是一回到自己的行宫,则“深居简出,郁闷不已”。玄烨不愿意让年迈的祖母承受皇曾孙死亡的痛苦,所以在回京前的50多天里,一直未让祖母知道这一不幸的消息。
康熙二十四年(1685)八月二十八日夜四更时分,孝庄文皇后突然右侧身瘫痪,右手伸展不直,言语不清。经御医张世良、李玉柏诊断,患的是类中风病。这时玄烨正在外地巡视,留在宫中照看太皇太后的福全迅速将太皇太后得病、医治情况飞报皇上。玄烨得知祖母患病,在奏折上批道:“知道了。朕赶紧去。”他心急如焚,昼夜兼程赶回。从九月初二到九月十七日16天中,看望祖母达30次。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一月二十一日,孝庄文皇后再一次病倒,而且病情很重。玄烨昼夜守候在祖母的病榻旁,衣不解带,“隔幔静候,席地危坐。一闻太皇太后声息,即趋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进”。为了给祖母治病,玄烨“遍检方书,亲调药饵”。每次祖母吃药前,他先“亲尝汤药”。他一连熬了35个昼夜,身体消瘦,容颜清减。他传谕内阁:“非紧要事勿得奏闻。”十二月初一日,玄烨决定祈祷上天保佑祖母早日康复。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他不骑马,不乘轿,步行到天坛。他跪在地上,面对上苍,虔诚地恭读自己亲自撰写的祝文。
嗣天子臣玄烨敢昭告于皇天上帝曰:臣仰承天佑,奉事祖母太皇太后,高年荷庇,藉得安康。今者,疹患骤作,一旬以内,渐觉沉笃,旦夕可虑。臣夙夜靡宁,寝食捐废,虔治药饵,遍问方医,罔克奏效,五内忧灼,莫知所措。窃思天心仁爱,覆帱无方,矧臣眇躬,夙蒙慈养。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二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值兹危殆,方寸愦迷。用敢洁蠲择日,谨率群臣,呼吁皇穹,伏恳悯念笃诚,立垂昭鉴。俾沉疴迅起,遐龄长延。若大数或穷,愿减臣玄烨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为此匍伏坛下,仰祈洪佑,不胜恳祷之至。
玄烨读罢祝文,泪流满面。这篇祝文发自肺腑,出于至诚,感动得在场臣工无不落泪。
丧葬的难题
玄烨的至孝,也没有能够挽救孝庄文皇后的性命,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子刻,孝庄文皇后永远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她丰富多彩的曲折人生,享年75岁。
康熙帝玄烨悲痛欲绝,出于对祖母的敬爱与思念,大办丧事,在一些方面甚至不惜违背祖制。
一是割发辫。清朝制度,只有先帝驾崩,嗣皇帝才能割发辫。皇后(包括皇太后、太皇太后)丧,皇帝例不割辫。孝庄文皇后崩后,礼部以孝端文皇后、孝康章皇后、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丧时,皇帝均未割发辫为例,奏请皇帝不要割辫。玄烨拒绝道:“从前后丧虽无割辫之例,太皇太后教育深恩,朕不能报,朕已立意割辫。”皇太后闻听皇帝要割辫,出面劝阻说:“太皇太后不豫时,曾向予云:‘我病若不起,皇帝断勿割辫。’应谨遵行。”玄烨还是不听,毅然割了发辫。
二是孝服用布。满洲旧制:国有大丧,皇帝及宗室公以上,孝服俱用素帛(白纺丝)。而这次孝庄文皇后丧事,玄烨一改旧制,谕令“今孝服俱改用布”。
三是停灵逾年。“满洲旧俗,年内丧事不令逾年”,就是棺椁必须在年前移出宫外。孝庄文皇后死于腊月二十五日,大臣们议定于腊月二十九日将孝庄文皇后梓宫移出宫外。玄烨认为梓宫在宫内停留的时间太短,令钦天监另择日期。众臣仍坚持原定日期,玄烨反驳说:“尔等所云忌讳,只为朕躬。朕殊不避忌。朕前祷天坛,尚欲减朕年以增太皇太后之寿,岂以梓宫逾年发引,顾有避忌之理乎?如有所忌,朕躬当之。否则,忌讳之说虚诞不足信,亦可以破后人之疑,使皆以朕为法也。”玄烨亲自决定于正月十一日将梓宫移出宫外。
四是皇帝除夕、元旦不回宫。除夕是一年之末,素有避忌之例;元旦乃新岁首,天地人协吉之辰,为吉祥之日。按惯例,即使在大丧期间,皇帝在这两天也要回宫。玄烨自孝庄文皇后有病以来,一直住在慈宁宫。除夕前,群臣一再叩请皇帝回宫。玄烨说:“人主宫殿原多,可以因时移跸。若在庶民,遭此大故,所居止于一室,又迁避何所?回宫断不可行。”又说:“设太皇太后之变恰遇二十九、三十日,将若之何?亦唯有聚集此处,岂可他避耶?”众臣又请皇太后出面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为了给皇太后和大臣们一点面子,玄烨答应从梓宫旁移到慈宁宫前院,住在皇子们守丧的帐篷内,但仍未回自己的寝宫。
五是皇帝在孝庄梓宫发引后不立即回宫。孝庄文皇后梓宫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十一日暂安于朝阳门外殡宫。按惯例,梓宫安奉殡宫后,皇帝就应回宫,可玄烨为了便于祭祀,免去来回奔波之累,想住在殡宫,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和不断的跪请苦劝。玄烨坚持己见,在殡宫住了三天。最后在群臣的一再坚请下,才勉强回宫。但并未回住乾清宫,而是住在了乾清门外的帐篷内,直到正月二十二日行完释服礼后才回宫,仍居偏殿。
六是丙辰日不停止奠酒。按照旧制,丙辰日梓宫前应停止奠酒。康熙二十七年(1688)四月十四日为丙辰日。当时孝庄文皇后梓宫正在奉移东陵(遵化)途中。礼部奏请皇上在十四日停止奠酒。玄烨说:“朕素日概无避忌。前在京时,皇太后屡遣传谕辰日停止往诣。皇太后之旨,不可违悖,故勉停一日。今送梓宫至此,不但辰日,虽有甚于此者,岂有停止之礼乎?”于是,玄烨于十四日照旧在孝庄文皇后梓宫前奠酒、举哀、行礼。
昭西陵方城全景(徐广源提供)七是亲视梓宫封掩。孝庄文皇后梓宫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四月十九日奉安于暂安奉殿的宝殿内,当日开始进行封掩。按例,梓宫奉安后,皇帝即应离开现场,不能亲视封掩。可玄烨不顾大臣们的劝阻,于二十二日亲视封掩毕,才返回京师。
八是忌辰祭按四时大祭礼进行。清初,皇帝、皇后的忌辰日均为小忌,不请神牌,不献帛爵,不读祝文。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月,玄烨以“暂安奉殿非系山陵,地方既近”为理由,谕令孝庄文皇后忌辰致祭,“著照四时大飨礼行”。
由上可见,康熙皇帝对祖母孝庄文皇后可谓极尽孝道。但是孝庄文皇后关于不与皇太极合葬,而在遵化孝陵近地安厝的遗嘱,却给玄烨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将祖母葬在遵化,明显违背祖制;将祖母葬入昭陵,又有违祖母遗嘱,落一个不孝之名。经过左思右想,决定在遵化孝陵近地建一座暂安奉殿,先将祖母梓宫停放在那里,然后再慢慢想良策。这样既不违背祖制,又顺从了祖母的心愿。
暂安奉殿严冬开工。这是一个权宜之计。玄烨命大臣到遵化孝陵附近相度地点,又经玄烨钦准,很快就选定在风水墙外,大红门东侧。经钦天监敬择吉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开工。孝庄文皇后生前,玄烨为祖母在慈宁宫东旁新建了一座寝宫。孝庄文皇后搬进这座新居后,颇为满意,多次在玄烨面前夸赞此宫。可惜未住多久,孝庄文皇后就病逝了。昭西陵局部为了让祖母在九泉之下居住得舒适,玄烨决定将这座新建的寝宫拆运到遵化暂安奉殿处重建。玄烨对殿址的相度、图纸的设计绘制,乃至拆运、施工,都详加指示。在玄烨的关注和督促下,暂安奉殿只经过三个月紧张施工,便全工告竣了。康熙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