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香港骑士曾荫权 >

第15节

香港骑士曾荫权-第15节

小说: 香港骑士曾荫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经过反覆思量,曾荫权还是决定为恢复市场的正常运作,并真正维护本港的自由经济体系,有必要向各财政及金融部门,下达入市的指令,与国际炒家作背水之战。 
  八月十四日,港股经历了过去几天的折腾,已下跌接近六千五百点,是最近五年的新低。早上九时半,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接到曾荫权郑重通知,港府决定干预股市及期指市场,对抗炒家。 
  当港股跌到六千五百点时,金管局通过和升、获多利及中银,不断大规模狂扫大蓝筹股及期货,即时令股市交易量达到八十一亿港元,远远超过平日交易额水平,使期指以七千二百二十四点收市,升幅达百分之八。 
  开市后,曾荫权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得到外汇基金委员会支持,港府动用外汇基金毅然入市,以破坏炒家对港元与港股两面夹攻的狠招。他形容这是一场刚开始的一战争’到八月二十一日,俄罗斯卢布继续下泻,令欧美等地的股票市场都不能幸免下滑,形势对香港更加不利,使港股下跌二百一十四点,报七千五百二十七点收市。那时候,身在四川九寨沟参加一个国内考察团的曾荫权,依然与港府保持密切联络,’遥控’这场关乎本港危急存亡的重要战役。 
  二十四日下午,金管局依照计划,再动用十亿港元大举入市,促使恒生指数在一小时内狂升三百点,收市报七千八百四十四点,全日交易额达到九十八亿港元。 
  到了翌日(二十五日),股市战况更形激烈,金管局继续遵行港府“以慢打快”的手法,不在开市早上贸然硬接沽盘,而选择在下午突然入市,买入大量二线蓝筹股,使股市持续平稳向上。至于期货市场方面,金管局一边推高现货期指,另一方面压低九月份期指,令后者差价较前者大,无疑令炒家需付出较大代价来平仓。 
  二十五日下午,金管局一改多日来尽量压低息口的做法,出其不意地将银行隔夜拆息抬高至十五厘,令炒家不能轻易平港元结仓。结果,港股当日以七千八百九十点收市,全日成交额达到九十九亿二千万港元。 
  八月二十六日,外围市况继续恶化,香港亦然。下午三时,由于港府未有及时接上新买盘,再引来外资围攻,在短短数分钟内,期指受压下跌三百多点。在此危急关头,金管局再度力托,才使八月期指收市企稳于七千九百点以上,恒指也能维持在七千八百点以上。 
  这次由曾荫权统率的港市保卫战,比九七年十月规模更大,港府不单需投放更多资金,更要破天荒打破’积极不干预’的金科玉律,面对面与炒家决战。为此,曾荫权曾不无感慨地说,政府是在极不愿意的情况下才走上这一步,只为阻止本港经济继续受损。“这场仗没法避免,一定要打,而且要彻彻底底、老老实实去打。”他说:“我们当然想炒家痛,要他们离开香港!” 
  “硬仗”仍在持续。 
  八月二十七日,全球股市均告大幅下挫,美国杜琼斯指数下挫二百一十七点,欧洲股票市场跌幅达到百分之七,亚洲市场也受到波及,上升无望。 
  外围形势全面告急,国际炒家乘机在本港市场大手出货,尽量压低期指,使占有恒指最大市值的汇丰控股及香港电讯两只“重量级”蓝筹股票,全日沽盘源源不绝。当恒指达到七千九百点水平时,金管局代表港府全力接货,令成交额增大至二百三十亿港元。不过,虽然成交量因政府入市激增,但全日恒指只上升了不足一百点,可见战情的激列一程度。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5)  
      
 
 
  6.一役功成 
  当然,好戏还在后头。港府与炒家之间的角力,在八月二十八日终能分出胜负。 
  二十八日早上甫开市,炒家们即时以每手十六股的汇丰控股(每股一百七十四港元)和香港电讯(每股十五元二角港元),在市场上大量抛出,以排山倒海之势进攻。港府不慌不忙的挡驾,以七百多亿港元外汇储备,委托几家大经销商力接沽盘,买入炒家沽出的大量股票,使部分大蓝筹股在一分钟内有过亿港元的成交量,五分钟就已有超过三十亿港元股票转手。 
  中午收市前,‘大鳄’再展开攻势,集中火力疯狂抛出数只蓝筹股,金管局再不动声色的照单全收,不到半小时,汇丰控股转手量便高达一千万股,交易额达到四百零九亿港元。下午开市未几,“大鳄”们把借入的香港电讯股票,在市场继续抛空,金管局也不甘示弱,承接了炒家们抛售的股票,终能令恒指以七千八百二十九点收市,成交额达七百九十亿港元,创出单日成交纪录的历史性新高,其中汇丰控股已占二百四十亿港元,粉碎了国际“大鳄”压低恒指图利的念头。 
  成功打击炒家后,曾荫权也一改两星期前要炒家输钱离场的豪言壮语,声言港府干预市场并非要惩罚任何人,只为矫正市场秩序。他在港台节目《香港家书》中表示,目前炒家未完全离场,港府还要作适当部署。只要汇市、股市及期指市场的双边操控情况绝迹,政府便会停止介入。 
  他在节目中强调,港府入市有其必要性,认为炒家有本事将股市操控到六千五百点,也有能力在短期内压低至四、五千点以至更低水平。“炒家所拿走的,不单是金钱……更是香港金融制度的稳定和六百万人的信心。” 
  总结激战所得,港府自八月十八日起的十个交易日内,动用超过一千二百亿港元,将恒指由八月十四日的六千六百点推高至七千八百点水平,并且拥有过千亿港元市值的股票,以及从炒家身上得来的大量九月份期指淡仓合约。曾荫权形容这场硬仗使炒家的奸计无法得逞,未有用上“胜利”一词。 
  然而,要与“大鳄”激战,曾荫权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多年政务官生涯以来最大的。二零零一年,快接替陈方安生出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宴请传媒午膳时重提往事,坦言决定入市前夕,试过半夜惊醒,偷偷落泪,因为他深深明白,这个决定有如赌博,不但违反他一向奉行的“不干预”财政理念,也担心会输掉港人的血汗钱。 
  7.成功背后的辛酸 
  从数学上讲,当时港元现钞固有100%美元准备,但香港的外汇储备(881亿美元)与内地的储备(1300亿美元)合计也无法在当时汇率下100%支持港币存款(含定期与存款证)总额;从经济上讲,任何国家的汇率保卫战都不会战至最后一美元储备才弃守。但是,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坚定决心有效地稳定了民众信心,终于击退“大鳄”索罗斯。港恒生指数由4000点攀升至7800点。 
  曾荫权在2001年宣布,经过大约32个月的努力,特区政府不仅已经收回当时投资的1100亿港元,而且目前还持有1000多亿港元的股票。曾荫权民望大升。 
  零一年四月十二日,对曾荫权而言,另一别具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偕同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以及已离开政府的前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再以三年前对抗国际“大鳄”的“铁三角”阵容,出席外汇基金投资公司的聚会。 
  满心欢喜的曾荫权对记者说,港府在“官鳄大战”中购入的大量股票,扣除透过盈富基金的一半“官股”,连同派息共收回接近一千二百亿港元。他表示,政府把当中约五百亿港元的股票,留作外汇基金的长期投资,其余的将会继续在市场上出售。 
  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亚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在那场与国际炒家的较量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金融状况急剧恶化,经济进入了普遍的萧条期。 
  在与金融大鳄刀光剑影4个半月的较量中,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胆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据称,当时他在办公桌上放了一个武士杀死鳄鱼模样的雕像,并称鳄鱼为索罗斯。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6)  
      
 
 
  事后,外界对曾荫权在此次金融风暴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和果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使各方不致对香港经济失去信心;香港在稳定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但与此同时,部分投资界对政府入市干预却持有异议,认为政府入市损害了市场自由。 
  曾荫权在电台节目中解释港府入市的必要性:“炒家所拿走的,不单是金钱,更是香港金融制度的稳定和600万人的信心。”后来在一次宴请传媒时,曾荫权坦言决定入市前夕,压力大到半夜惊醒,偷偷落泪。 
  在与大鳄的较量中,曾荫权经过了10天的权衡,才决定入市:“如果任人肆意冲击联系汇率藉以图利,结果令香港600万人的经济利益受损,那便是我失职。在接受经济调整这事实之余,我有责任将调整带给市民的痛苦减到最低。” 
  “当时‘老板’(董建华)问我,这一决定是否在我权力之内?我回答道:‘是,我来承担!’。”半个小时之后,董建华拍板同意。 
  在做出决定的当日,曾荫权“夜晚静静地哭过两三次”,担心自己不小心输掉香港人的钱,就算“跳楼”也无法挽回损失。 
  那年是否入市的决定,真的好痛苦,压力迫得他也落泪。“始终是普罗大众市民的钱,如果蚀了,我跳楼也补偿下来呢!” 
  令他午夜梦回哭起来,还有是要他违背原则。因不千预股市运作,是港府及他一向紧守的经济原则,这次要他违背,他说“真的好惨”。 
  那天向特首解释入市的决定,特首听过后问了一句,“这决定在法律上谁来负责任”,曾荫权答:“是我”,建华半小时便拍板落实入市决定。 
  作了入市决定,他反倒如心口有个“勇”字般,什么也不怕。 
  入市时,他无论在香港或美国都被指是“衰人”,99年他重临美国,大家便盛赞他是“民族英雄”,事件令他看尽人情冷暖,什么是胜者为皇、败者为寇。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积极筹谋为救港(1)  
      
 
 
  1.入市动机备受非议 
  “官鳄大战”总算告一段落。曾荫权余下要做的工作,就是面对立法会议员的质询,特别是议员们对政府入市的疑虑和批评。 
  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召开前夕,议员的反对入市声音已不绝于耳,其中前线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在港台节目《给香港的信》中,猛烈攻击由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发动的入市行动,指港府已花了一千二百亿港元打击炒家,以保护港元,令港府成为市场上最大的股票持有人,却不受法律限制,让人质疑当局如何身兼投资者与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她更将香港的情况,与宣布外汇管制的马来西亚相提并论,呼吁立法会内各同僚禁止政府再用公帑托市。 
  九八年九月七日,曾荫权出席立法会会议,向议员解释政府入市始末。他承认九七年中确实低估了金融风暴的严重性,不曾预计到这场风暴会由泰国迅速向亚洲各地区蔓延,对本港构成影响。 
  至于入市原因,他解释若然政府不毅然直接干预市场,股市及楼市都会出现惊人跌幅,恒指更会下跌至二千至三千点,到时息口会高踞不下,严重打击本港金融市场体系和市民信心,故有必要积极对抗炒家。他坦言这是他的公务员生涯中,最难作出的决定,但为了香港不会沦为国际炒家的“自动提款机”,予取予携,虽然此举会令香港的国际声誉付出代价,也是迫不得已。 
  会议期问,曾荫权向议员保证,会在外汇基金之下成立一间公司,管理港府是次入市买下的大量股票,令港府的角色不致出现利益冲突。 
  “财爷”果断决定入市,挽救本港的金融危机,得到不少财金界名人及经济学者的支持。恒生银行荣誉董事长利国伟说,金管局为对抗炒家实行捍卫联汇措施,是最高明及有效的高招,否则本港只有坐以待毙;本身是经济学者的岭南大学校长陈坤耀,也认同政府对付炒家的方法,可将金融市场纳入正轨。 
  其实,不但是社会名人和经济学者,多数港人也赞成政府入市之举。根据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有五成半受访市民认同政府托市的行动,同时带动曾荫权的支持率飙升,达百分之六十五点一,是主权回归以来的新高。 
  港府透过入市与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