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悠悠馆-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太郎想,自己未能通过文保泰设法了解清政府要人动态,但是却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俄国的策划活动。
参谋部派来的情报专家,到目前为止尚未弄清俄国的动态,何况是外行的策太郎呢。
虽说如此,交涉贿赂款项的工作却交给了自己。据说,这项任务本来应当由比上司那须启吾更高一级的人物来担当的。……
策太郎反复思考之后,心想,反正我只不过是齿轮上的一个齿。
那须从东京找来了策太郎,而策太郎又发挥了作用,对此那须感到十分高兴。可是,此刻策太郎的心情,却像是被一阵冷风穿透胸膛似的。
“现在该明白了吧!你是对方指定的证人,我只是随从啊!对方除文保泰之外,也派一个人作证。”
“是!明白了。”
“那么,咱们去吧。”
那须兴致勃勃地踢了一下石子路,向马车方向跑去。可是,毕竟还是跑不了多快,他手里的皮箱实在太重了。
策太郎追了上去。
马车从金鱼胡同奔向铁狮子胡同。这两个地方相距并不算远。
很久以前,明朝嘉定伯的府邸就在这一带。他的府邸前有两只石狮子,这就是铁狮子胡同一名的由来。据说狮子可以除魔,很多富豪人家的门前都喜欢放置狮子。这条胡同虽然称作铁狮子,但摆着的却是石狮子。
“对方要求我们来时不要引人注目,其实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据对方说,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秘密访间,你是知道的。”
那须在马车里小声说道。
“嗯!是的。我明白。”
策太郎回答道。
对方肯定是让他们从后门进入悠悠馆。
策太郎为马车夫引路。
文家的后门果然有一个看门人,像是在那里晒太阳似地等着策太郎等人的到来。
车到了门口,看门人连声说:
“请进!请进!”
说着,把他们带了进去。策太郎一看,果然是悠悠馆。
文保泰已经在那里等候了。
文保泰坐在日本席上,他的面前横放着一座崭新的、近似半圆形的石碑。石碑的最长处约一米。
当时的富豪人家,为了光耀门相,一般都请当代最知名人士为其祖先书写碑文。
照理说,为不相识的死者歌功颂德,本是问心有愧的。可是,巨额酬金,对那些文人来说,确实有极大的吸引力。
一般将这种做法称作“谀墓”,就是对死人谄媚的意思。清朝中叶,文豪袁枚专门为人书写碑文以谀墓致富。他购买了一座当时有名的称作“随园”的大庭园,经常在随园饮宴作乐,还将席中肴馔记录下来,写了《随园食谱》一书。
还有一些人,特意用重金聘请著名文人、书法家,为其先祖撰写碑文。然后,从碑文上取拓本分送亲友,以将其业绩广为传播。虽然这类碑文与“谀墓”用的碑文有所不同,但也要花相当高的代价。
这块新运来的石碑,大概属于后者吧。
这时,文保泰身边没有放水桶、墨汁、棉花球。看来,他还没有打算开始工作,或许是专门等待策太郎等人的光临吧。反正他也知道,随着策太郎等人的来临,势必带来巨额钱财。
“啊!欢迎光临!”
文保泰慢腾腾地站了起来。
“请坐!”
于是,策太郎、那须在紫檀木椅子上坐了下来。
文保泰隔着桌子坐在他俩的对面。
须臾,芳兰出现了。她端上来热气腾腾的香茗。就茶的热度看来,是事先烧好了的,因为坐下不到一分钟就端了上来。
“那么,我看这件事,还是早办早结束好,您的意见呢?”
那须先开了口。
他没有寒暄一番,也不曾自我介绍,单刀直入地讲了出来。在秘密场合,以随员身分出席的人,以不作自我介绍为宜。
“请喝茶……我也希望尽快处理。”
“可是,还有一个人呢?……”
那须问道。
按照事先的规定,双方指定的人和随员,实际上是起着交款的证人作用。
“随员吗?”
文保泰听后嗤笑着说。
“嗯。那是事先规定了的……”
那须感到不安了,向策太郎递了个眼色说。
“当然有啊。我们是信守诺言。我不是说了吗?咱们已经开始了。”
“证人在哪儿? ”
策太郎急切地问道。
“在这儿哪。喂,你瞧啊!”
文保泰把脸转向斜上方。随着文保泰的视线,他们看到芳兰站在那里。她的脸蛋比任何时候更红嫩,可爱的朱唇更加紧闭了。
“是芳兰吗?”
策太郎问。
“哎!是的。怎么?不行吗?”
“那,那,那没关系。”
策太郎仓皇答道。
“喂!你。……”那须在旁用日语低声地说。
“那个小姑娘可靠吗?咱们把钱交给他们,是拿不到正式收据的。证人很重要!那个姑娘到底是干什么的?”
“她是那桐推荐来的。肯定与那桐有联系。”
策太郎低声回答。
“是吗?!……”
此时,那须才放下心来,把皮箱摆到膝盖上。
芳兰依然站着,紫檀木椅只有三张。可是,说也奇怪,这时,她给人的感觉完全变了,在那须和策太郎的眼里,她已经不是一个侍女而是一个出色的证人了。
那须将钥匙插进皮箱的锁眼里,轻轻一转,发出轻脆的咔的一声。他好像故意让旁边的人焦急地等待似的,慢腾腾地打开了皮箱。
策太郎明显地感到,坐在对面的文保泰正屏息注视着皮箱。
皮箱内放满各种纸币,甚至还有金条。那须从箱盖的夹层里取出装有银行支票的文件袋。
按照双方事先商定,凡是英镑、美元、俄国卢布,汇丰银行(香港汇丰、上海汇丰银行)发行的纸币,均按兑换成日元的比率支付。至于金条,全是刻上记号的,也都是按照标准行情支付。
芳兰站着,手拿笔记本不断计算,面部几乎没有表情。
策太郎在数钞票。打开箱盖前刹那间的紧张心情,此时亦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大概把注意力放到数钞票、计算换算率上,精力分散了,策太郎反而觉得轻松了一些。他暗自苦笑,心想:
“难道我是为了数钞票才来北京的吗?”
芳兰的计算相当快。
开始,大家面对这一大堆钞票,不知道要用多少时间才能算完,难免有些厌烦。然而,换算工作意想不到地很快就完成了。
中途,芳兰也协助点数钞票,她动作是那样迅速,使人联想到她是否曾在银行工作过。
工作全部结束了。策太郎如释重负地说:
“啊里可算完了,可算完了!”
交接巨额钱财,没有收据可谓美中不足。然而,从收买的意义上说,又是不能给收据的。
文保泰令芳兰准备纸笔,研好墨。他思索片刻,拿起毛笔蘸足了墨汁,用苍劲有力的笔锋写上:
“北京绝景值百万。”
又在纸的一角潦草地签上自己的姓名,然后交给策太郎。
“北京绝景值百万”,大概是指收到一百万日元。
收到这种文字晦涩不明的字条,等于毫无价值,可是总比没有任何凭据好些。
“光是把这么多钞票运出去就够呛了。”
策太郎开玩笑地说。
“哎,王爷那边已经派人来取钞票了。”
王爷自然是指庆亲王了。
当那须和策太郎坐上马车回家时,那须兴致勃勃地对马车夫说:
“喂!回去的时候比来的时候轻松多了吧?”
马车夫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日本人,他当然无法理解那须的诙谐。
“你们来的时候是两个人,回去也是两个人,有什么不一样?”
马车夫一本正经地讲。
“哈哈……”
那须放声大笑。
策太郎顿时觉得浑身轻松了。
六、突变
翌日,他们决定将余下的酬金送出去。
按事先约定再付给文保泰二十万日元,但文保泰要求多加五万元,实际上要给他二十五万日元。
这笔款为昨天的四分之一,都是面额较高的英镑,体积较小。加之这是第二次交钱,有了昨天的经验,策太郎和那须感到轻松了些。
从日本公使馆搜集的情报来看,可能昨天交付了价值百万日元的贿赂金额,今天,庆亲王并未将中俄第二次协定呈送西太后。
俄国公使一再催促中国方面尽快批准,但清政府却答复说,西太后患病未敢呈上。
这消息也使策太郎和那须的心情轻松多了。
“估计俄国方面也会用大量黄金进行收买的吧?”
出发前,策太郎问那须。
“嗯。他们也花了很多钱……很可能比我们这次用的钱还多哪!’’
“这么说来,如果第二次中俄协定得不到批准,他们不是不合算了吗? ”
“瞎!你真是的。别的国家的损失与咱们有什么相干?不必管它。”
“不过,咱们日本花了不少钱。说不定在关键时刻会栽跟头的吧?这也是有可能的。”
“咱们不必那么担心。你知道吗?凡是接受了贿赂的要人,大概都会受到监视。”
“俄国不是也会派人监视他们收买了的人吗?说不定我们会输呢!”
“你怎么老说一些令人扫兴的话!你呀!……可是咱们不是俄国啊。喏,参谋本部第二部的谍报人员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哪。估计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要进行的工作和昨天一样。
他们乘的马车仍是昨天的那一辆,车夫还是那个五十岁左右的日本人。目的地也是铁狮子胡同。看门的还是昨天那个人。他们到达后,照样从后门被引进悠悠馆。
从外观看,悠悠馆小巧玲珑、别致、幽雅。可是,里面却显得很宽敞,没有隔扇、屏风。
但有一点和昨天不同,就是文保泰已做好拓本的各项准备。
拓本用的旧纸、六吉棉连纸、扇料纸等等都堆积在日本席的一角。
并列的三块大砚合,盛满了研好了的墨汁。另外,还放了操作时用的两个水桶。
其实,不止是文保泰,凡是搞拓本的人,工作之前都必须做好各项准备。文保泰就更加细致了,他调匀墨汁后,先用普通的纸试写一番。策太郎进去时,看到在席子上乱放着六、七张折了一半的纸,每张都用浓墨写满了字。
看来,诸事俱备,只等待取拓本了。
估计文保泰收下钱之后,就可以轻松愉快地拓本了。
热爱本职工作的人,经常都会设法使工作条件尽量完善些,然后才着手工作的。文保泰就是这样的人。
和前一天的情景一样。三个人坐着,芳兰将茶杯摆在他们面前。不同的是,昨天,芳兰是将热气腾腾的茶水盛在杯中直接端进来,今天的杯子则是空的。芳兰拿来茶壶,挨次给他们斟茶。
啊,昨天没注意……
策太郎内心在嘀咕着。
按规矩,应当是当场用茶壶向客人、主人的茶杯里斟茶。
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在茶杯里放毒害死人山的事。如果事先将斟好的茶端到客人面前,就是令人怀疑时,也难启口。所以,当着客人用同一茶壶往主人和客人的杯里倒茶表明没有放毒。
仔细考虑一下,昨天交付的百万日元,是一笔令人惊讶的巨额。行贿决非光明正大的事,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公开授受的。
倘若策太郎、那须喝了有毒的茶,一切都会付诸东流,巨额赃款也将不知去向。当然,目前不会发生这类事件了。不过也须小心提防才是。
策太郎放心地喝了口茶,对芳兰说道:
“今天你注意了。”
实际上,他是指用茶壶倒茶的事。可是,芳兰却皱了一下眉头。她到底是否领会了策太郎的用意,还是明白了,却不愿意轻易表态呢?这就不得而知了。当然,也可能是工作前心情紧张引起的拘谨吧。
“那么,咱们开始吧。”这次,那须启吾很爽快,啪地一下打开了皮箱。“好在咱们已经熟悉了,何况今天的钞票不多,一定比昨天轻松。”
“好。请吧,计算方面也准备好了。”文保泰说。
芳兰打开笔记本,把铅笔高举齐眉,默默地点了点头。
总之,今天比昨天轻快多了,彼此之间也显得非常融洽。
由于只涉及到英镑对日元的兑换、计计算非常简单,数起钞票很容易配合。
相反,大家好像感到未能尽兴似角。
“点收无误。”
文保泰说罢,坐在椅子丰微微行了个礼。
到目前为止,策太郎才真正感到放心了,无意中叹了口气。
那须启吾在膝盖上不知拍打了多少次,这是男人特有的动作,大概也是表现出好容易才安定下来的心情吧。
“事情告一段落,我可以讲了,我曾想过,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