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另一种历史 >

第69节

另一种历史-第69节

小说: 另一种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前,两舰已先后三次航行地中海,为巴尔干运送部队。可谓轻车熟路或者〃轻舟熟路〃了。   
  这次舰上载满华北人民慰问中国远征军的各种礼物家乡的苹果、鸭梨、柿子、红枣、白菜、山东大葱、四川榨菜、豆瓣酱、湖南辣椒、腊肉…… 
   更厚重的礼物是精神的华北联军解放新京之后,政治部接管了原〃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将它改造为〃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得知毛泽东主席要亲自到巴尔干前线看望指战员,电影制片厂连续数天,夜以继日地赶制了一部记录影片《祖国,注视着你》。   
  朱德总司令亲自观看内部试映后,评价道:这是对前线将士最好的慰问。
(456)   
  印度洋。
    〃太行号〃离开科伦坡中继港,驶入阿拉伯海。
    毛泽东伫立舰桥,用望远镜打量着远近的新奇景观。这是他第一次乘军舰旅行,一次真正的远行。   
  脚下,是属于中国的、民主联军的、自己的大军舰。   
  眼前,是舰艏劈开的浪花,和热带碧空中翔集的鸥群。   
  喜爱游泳的他,曾经游过中国许多江河。现在他很想尝试海洋。海洋使他这个地道农家子弟,眼界开阔。
  甲板上,他神思泉涌,逸兴遄飞。随口吟诵了几首咏海的诗篇。还对随行英语翻译黄华说:   
  〃海洋,别人都说很大。实际上,大,并不可怕。法西斯牛皮不是吹得很大吗?戳穿了,也没有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457)   
  蒋介石选择了向东的路线。他愿意、也习惯飞行。   
  这次旅行目的地可不仅仅是美国。它应该有充分的附加价值,也最好能了结一下多年夙愿。   
  委员长晚些时候,于元旦当天启程。乘坐陈纳德为他专门改装的C-54大型运输机。这是本时代最先进的运输机,就连美国总统,行动不也是依赖它么?   
  日程已安排好。先过日本逗留几天,检阅驻日占领军。然后,看看当年留学的地方,是否湮灭于战火……
  他想找到当年那位生物课教官。那位举着一块泥土,嘲笑地说,〃这上面有四万万个细菌,如同中国人口〃的教官。对此,当时年轻的蒋志清起身激愤而答:那么,五千万日本人只等于这些细菌的八分之一!……不知这位教官如今怎样?
  当然还要会晤麦克阿瑟将军;也顺便见一下那位裕仁。   
  想象汪精卫当年求见天皇而不得的尴尬,再想象如今天皇不得不屈尊来到自己的下榻,求见一位战胜国领袖……蒋委员长感到血脉贲张、意气风发。   
  他确信天皇裕仁定会主动求见。日本需要求助于中国而不是美国的地方很多呢。何况战后国际法庭尚未开庭审理,天皇对自己是否被定为战犯惴惴不安。中国在法庭上的态度,甚至能够左右日本局势。   
  中国的命运同日本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战败的日本,更值得一看。
  然后飞檀香山。那是国父孙中山发祥之地。甚至可说是国民党发祥之地。对中国革命的早期输血,是靠了那里的华人养牛场完成的。
  檀香山,就连这个优美、富有韵味的中文名字,也足以令人遐想。只可惜孙夫人不愿同行,美龄力劝三次,全然无效。   
  然后是旧金山,这个华人聚居的美国城市。数十万华侨对于领导祖国七年抗战的领袖到来,将表现出高度热情。   
  实际情况也如他预期海峡上的金门大桥张灯结彩,唐人街的庆典令他陶醉,也触动了他深深的民族情结。   
  (458)   
  蒋介石启程当日,元旦那一天,欧洲…意大利首都罗马…发生一件跟中国有关的事情。    
  10月底,被盟军攻打半年之久的〃古斯塔夫防线〃终于攻克。接着11月份突破罗马以南的〃恺撒防线〃,然后12月份是〃哥特防线〃。德军黑廷霍夫司令官紧急增援3个师、1个重型坦克团,也没能挡住盟军步伐。罗马被攻克了。   
  这一轮战斗中公认的两支〃英雄部队〃,一个是波兰第二军团,在攻占卡西诺山时,付出4500人牺牲的代价;   
  另一个就是滇军,作了3次勇猛的穿插,牺牲8000余人,在战线后方拦截了德军增援,使盟军突破得以实现。
  其间60军卢汉军长身负重伤,抢救半月宣告不治。代理军长曾泽生率部突破外围堑壕防线,率先进入市区。   
  这是中国远征军赴欧参战以来,首次参与解放一个世界级大城市。滇军总指挥龙云上将感到扬眉吐气。   
  12月底,滇军远征兵团兴高采烈地准备入城式。忽然接到意大利战区盟军司令部通知:入城式暂缓,在元旦日举行。   
  通知似乎很有道理。于是龙云命令:休息待命。但从此就没了下文。   
  直到元旦下午,滇军远征兵团才得到召唤。进入城区时,得知英军部队已通过完毕,法国和波兰军团也在通过。这才轮到第一个打开罗马大门的滇军起步。   
  顿感沮丧的滇军低头走过罗马国王广场和君士坦丁门。   
  他们听到某些不怀好意的嘲笑声:   
  〃看看这些排在末尾、无精打采的中国人吧!怎么有点象俘虏?〃   
  消息传到埃及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李宗仁气炸了肺。
(459)   
  蒋委员长出访之前,对国内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安排。   
  点检手中军力,国内还保留着44个美械师。驻日本的6个师当中,有三个是装备良好的标准美械部队,已指示他们替换回国。驻日司令官也改为徐永昌将军。   
  虽然着手一批老弱病残士兵的复员,国军总数还是达到390万人,其中〃中央军〃序列超过250万人。   
  美中不足的是,国内缺少重型装备。
  4个155毫米〃长腿汤姆〃重型榴弹炮团都在欧洲。关麟征的52装甲军倒是美式标准重装战车部队,可是目前全部控制在史迪威手上,回不来的本来说好,远征军是由英国人指挥,没想到怎么又被史迪威钻了空子!真不知道这个〃乔老醋〃还会在命运的哪个十字路口上等着我哦……不过他倒挺有办法,也把更多的共军调到欧洲去了。 
  为熟悉和掌握更多技术装备,第二个装甲军杜聿明的第5军也派到开罗,集训换装。原来驾驶M3斯图亚特轻战车的坦克兵,现在开上了M4〃谢尔曼〃。以前中国不曾见过的M10、甚至M18坦克歼击车也不陌生了。   
  美国佬对参战部队确是大方,除了奢侈品,该给的都给。这也理所当然,毕竟要这些军人卖命流血么。   
  这一手确实牵制住了华军。美式后勤,已使他们逐渐习惯了痛快淋漓的发射,和大手大脚的消耗。   
  有些部队大叫大嚷〃缺乏弹药〃的时候,实地检查的结果,他们的弹药比对抗日本时期要多出好几倍!过去非常能够忍饥挨饿的中国士兵,现在不同了,常常挑剔本部队与外部队之间的伙食差别……   
  据说共产党那边也出现类似情景:某次演练强行军时,一批战士眼巴巴望着汽车,不肯走路;伤愈后出掌共军后勤的贺龙,在《民主日报》上撰文,批评底下部队作战时〃不必要地使用连发射击〃的坏习惯;为此他主张减少〃卡尔迅式〃冲锋枪的配备数量……   
  蒋公苦笑:依赖美国,误人不浅啊!
  (460) 
  建立自己的兵工、后勤无疑是当务之急。可惜自己和整个国府过去对满洲东北一贯不重视。先总理孙中山时代就有这么个不正确的习惯性思维……   
  满洲,保存着日本留下的一套完整的工业基础啊。接管的那些共党土包子,不知用多久时间发挥它的作用?弄不好这是他们争天下的资本。   
  何应钦曾献计:释放张学良,任命为东北行政长官,向那里插上一根钉子。   
  委座审时度势,果断批示:暂不考虑!   
  此时释放张学良,他出来后成为谁的〃钉子〃都很难说。在依靠实力获得发言权的今天,有几个人跟张学良跑呢?   
  解决东北问题必须另觅良策。   
  得意门生戴笠,曾向他提示一条清晰的思路。只可惜天不与寿那次雨中的飞行失事,把这位戴雨农葬送在太湖边的戴山之麓……   
  雨农之死,痛失一臂。未能实施的计划也就成了〃遗计〃。   
  熟读《三国》的蒋公叹息:或许这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哀哉奉孝!惜哉雨农! 
      
  蒋公于是布下一枚着意深远的棋子。   
  年底出访前,他利用在南京颁授一级上将军衔的有利时机,召见了第七集团军司令傅作义。表彰他为党国建立赫赫功绩的同时,明确授予他蒙绥察三省〃总督〃绥靖区最高行政长官的职责,同时足量调拨给傅部一批武器、弹药、车辆,并就此理顺傅部的后勤保障体系,明确了摩托化第七集团军的归属。   
  挖掉这支〃七路半〃,委员长感到几许宽慰。未来的斗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相对来讲,蒋公或许更擅长军事背后的那些谋略领域。   
  (461)   
  毛泽东出访前当然也不会忽略作出布置。12月,军委重新编制了〃华北民主联军〃战斗序列: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总参谋长:周恩来(兼)。   
  华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朱德。   
  副总司令:贺龙(兼后勤部长)。
  装备部长:黄克诚。   
  总政治部主任:陈毅。副主任:谭政。   
  第一兵团司令员:叶挺;政委:罗荣桓;副司令兼参谋长:粟裕。   
  第二兵团(远征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   
  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参谋长:王树声。   
  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林彪;参谋长:程子华。   
  军委直属战略机动部队司令员:陈庚;政委:谢富治。   
  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北洋舰队司令:萧劲光;参谋长:张爱萍。   
  空军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刘亚楼。   
  装甲兵纵队司令:许光达;   
  空降兵纵队司令:李天佑;   
  两栖纵队司令:韩先楚;政委:邓华。   
  炮兵纵队司令:朱瑞;政委:郭化若。   
  驻日本(九州)占领军司令:罗瑞卿;政委:甘泗淇。
  中共旗下正规部队此时为127万人,由华北自治政府承担后勤和给养。装备以美式轻武器为主,部分自行制造,另一部分为过去同苏联交换。   
  此外还有使用缴获日本武器为主、由地方自行补给的民兵约90万人。       
  在巴尔干,毛泽东与铁托的交流中,考察了另一种前期主要依靠独立自主生存作战的模式。目睹战况进展、部队进步,使他决定:派出更多干部和指挥员来欧洲,学习和观摩现代战争!
  在〃太行号〃上,毛泽东发电报给周恩来,请他尽快作出部队和将领轮换的安排。同时再次作出派遣叶挺兵团25万人增援巴尔干战区的决定。
  毛泽东是逆向思维大师。这既是尽快取得现代战争经验和装备的捷径,更是在访美之前,向世人宣示一个明确姿态。
  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专注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无意于内战。   
(462)   
  地拉那。巴尔干战区司令部。   
  史迪威将军再次会晤了毛泽东主席。   
  遵医嘱戒了烟的史迪威,找来缴获的德国上等啤酒,以此待客。   
  没想到毛泽东喝了两口,大大咧咧地说:〃喝不惯。马尿一样啊……〃窘得主席夫人江青翻了好几下〃卫生眼球〃。   
  史迪威忍不住哈哈大笑,平生不喜欢做作的他,倒是对这种自然、质朴,充满乡土气息的领袖人物更能够拉近感情,两人交谈甚欢。   
  史迪威自然欢迎〃华北联军〃增大参战力度。这将使他战区里几乎不再需要美军承担地面义务。这样,上层和舆论对他的干预也会大大减少。   
  美国航空兵人数也无须增加按计划培训起来的中国空军日益顶用了。他们的半数,都有200小时以上飞行经验,这在螺旋桨时代已达合格标准。   
  毛泽东介绍,这次带兵出国的第一兵团司令叶挺将军,曾是新四军第一任军长,还在20年前的北伐战争中,就是全中国知名的猛将。
  史迪威频频点头。1927年他就深入考察过北伐战争,当时撰写的报告受到几次嘉奖在那份报告里,他把北伐军称为〃南军〃。(那是一次中国式的南北战争)  
  毛泽东再次感慨史迪威对中国的了解。随后说起:前不久蒋介石迫于国内进步势力舆论压力和共产党的多次交涉,释放了叶挺等一批〃政治犯〃。   
  史迪威也感兴趣关于中国的话题,只是不便多说。他只好对〃花生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