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卷 最光辉的时刻-第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随时准备就两国之间的许多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同纳粹德国获致永久的解决,幸灾乐祸地希望英国的力量遭到最后的毁灭。但是,他们也一直认识到,这项政策可能失败。他们打定主意利用各种方法争取时间;就他们对这一问题的估计来看,他们也无意把俄国的利益或野心单单置于德国胜利的基础之上。这两大集权国家,都缺乏道德上的节制,在彼此的相互关系中彬彬有礼,却又冷酷无情。
当然,对于芬兰和罗马尼亚,双方的意见是不一致的。苏联领袖们对法国的沦陷和第二战场的结束(不久以后他们大声疾呼地要求重开这个战场)感到震惊。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突然的瓦解,满以为在西线会出现双方长期互相消耗的局面。现在没有西线了!但是,在尚未看清英国在1940年是否将屈服或被消灭以前,就对于勾结德国的办法大事改变,那也是愚蠢的。由于克里姆林宫逐渐认识到,英国能够应付一场持久的、无限期的战争,而且在战争期间,在美国周围和日本本土可能发生任何事情,斯大林就更加意识到他的危险,就更加想争取时间。但是,正如我们行将见到的,他为了要同纳粹德国保持友好,显然牺牲了许多利益,冒了许多风险。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对于即将临头的大难作出了许多错误的估计,表现得愚昧无知。从1940年9月一直到希特勒1941年6月发动进击的时候为止,他真是一个既冷酷无情,又诡计多端,又孤陋寡闻的巨人。
※ ※ ※
在前面把情况略事交代之后,我们不妨来谈谈1940年11月12日莫洛托夫访问柏林的插曲。当这位布尔什维克的使者到达纳粹德国的心脏地区时,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恭维话,受到了一切隆重的款待。在以后的两天中,莫洛托夫同里宾特洛甫也同希特勒进行了冗长而紧张的会谈。他们艰难可怕地交换意见和当面折冲,在1948年初美国国务院在华盛顿从缴获的文件中选编的《纳粹苏联关系,1939…1941年》这本书中暴露无遗。为了要叙述或了解其中的经过,就必须引用其中的材料。
莫洛托夫第一次是同里宾特洛甫会谈的。①
①见《纳粹…苏联关系》,第218页以后诸页。
1940年11月12日
德国外交部长说,他在致斯大林的信中已表明德国坚信:
世界上没有力量能够改变大英帝国的末日业已开始来临这一事实。英国已被击败,最后承认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它也许不久就要认输,因为英国的形势正日渐恶化。当然,德国也欢迎及早结束战斗,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它也不愿意不必要地牺牲人的生命。如果英国不在最近的将来打好主意,承认失败,那他们来年也一定是要求和的。德国正在日以继夜地继续轰炸英国。德国也将逐步充分利用其潜艇,使英国遭受严重的损失。德国认为,英国也许会由于这些袭击而被迫放弃斗争。在英国,已显然有某种不安的心情,看来事情将采取这样的解决途径,但是,如果目前的攻击方式还不能迫使英国屈膝的话,则德国一到气候条件许可,就要坚决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从而彻底摧毁英国。到目前为止,这种大规模的进攻迄今之所以未能进行,完全是由于天气不良的缘故。……
英国或英国在美国的支持下,想在欧洲大陆登陆或采取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彻底失败的。这根本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这一点,英国人还不了解,因为在大不列颠显然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再则,因为这个国家是由一个名叫丘吉尔的人领导的,此人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外行,他以前的事业,每到关键时刻都彻底失败,这一次还要失败。
再说,轴心国家已经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在欧洲压倒英国。
甚至法国法国业已战败,而且要为战争付出代价(附带说一下,法国人对这一点是很清楚的),也接受了这一原则:
法国将来绝不支持英国和唐·吉诃德式的非洲的征服者戴高乐。轴心国家由于具有异常强大的实力地位,因此,它们所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而是如何迅速结束这场已经打胜的战争。
※ ※ ※
午餐后,元首接见了这位苏联使节,并再次侈谈英国的全盘失败。他说,战争带来了许多违背德国意图的复杂情况,时常迫使它不得不从军事上对某些事情作出反应。
接着,元首向莫洛托夫概述了到目前为止的军事行动的进程,还说这样的军事行动已使英国在大陆上没有盟国了。
……英国的报复手段实在可笑,俄国的先生们可以亲自看到所谓的毁灭柏林是何等虚构。天气一好转,德国即将给予英国以沉重的、最后的打击。当前,德国的目的不仅是要为这场最后的斗争进行军事部署,而且要澄清在这次最后摊牌中和摊牌之后的极关重要的政治问题。因此,他重新检查了同俄国的关系,他不是从消极的精神出发,而是想要积极加以调整如果可能的话,使之经历一个长时期。他在这方面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德国不想从俄国获得军事援助。
2.由于战事蔓延极广,德国为了对付英国,曾被迫深入远离其本国的地方,而它对这些地方无论在政治或经济上都根本不感兴趣。
3.虽然如此,德国也有某些需要,这些需要的全部重要意义只有在战争中才能显示出来,它们对德国是绝对重要的。
在这些需要中,包含有某些原料的来源,德国认为这些原料是极端重要的,绝对不可缺少的。
※ ※ ※
莫洛托夫对这一切含糊其辞地随声附和了一番。
莫洛托夫问到了《三国条约》①欧洲和亚洲的新秩序意味着什么,在这个新秩序中要苏联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问题,在柏林会谈和德国外交部长预计的莫斯科之行中必须加以讨论,俄国人肯定期望德国外长访问成行。而且,关于俄国在巴尔干和黑海的利益,关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也有些问题需要澄清。如果俄国政府能够获得关于以上各项问题的解释,它也许更容易对元首的问题提出更明确的答复。苏联对欧洲的新秩序表示关心,特别是对这种新秩序的进度和形式表示关心,它也想了解所谓大东亚圈的范围。
①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的条约。
元首回答说,三国条约的宗旨是要根据欧洲国家的天然利益来调整欧洲的局面,因此,德国现在要求苏联自己表示它感兴趣的地区。在任何情况下,没有苏俄的合作,就不能决定。这不仅适用于欧洲,也适用于亚洲,要求俄国合作,一起来划定大东亚圈,并提出它对那里的要求。德国在这方面的任务是担任调停人。俄国决不会碰到任何一项既成事实。
当元首着手建立上述各大国的联合时,他认为最困难的一点倒不是德俄关系,而是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之间的合作是否可能的问题。只有现在……他才觉得,可能通过同苏联的磋商来解决黑海、巴尔干和土耳其的问题。
当会谈结束时,元首总结道,这次会谈在一定程度上向着广泛的合作迈出了第一个具体步骤:会谈曾充分考虑到西欧的问题,要由德国、意大利以及法国来解决;同时认为远东的问题,主要是俄国和日本的事情,但德国愿以调停人的身分居间调处。这是一个反对美国企图〃靠欧洲发财〃的问题。美国对欧洲、非洲或亚洲没有置喙的余地。
莫洛托夫表示,他同意元首关于美国和英国的地位的说法。他认为,只要俄国能以伙伴而不仅仅是以对象的身分进行合作,则俄国参加三国条约在原则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形下,他认为,苏联参加共同事业没有什么困难。但是,条约的目的和意义,特别是关于大东亚圈的区划,必须首先予以更明确的规定。
※ ※ ※
当11月13日恢复会谈的时候;
莫洛托夫提出立陶宛那条狭窄的领土的问题,并着重说苏联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尚未获得德国明确的答复,但是,这一问题正在等待着决定。关于布科维纳,他承认,这牵涉到另外一块土地,在秘密议定中没有载明这一块土地。俄国最初的要求仅限于北布科维纳。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德国应当了解俄国对南布科维纳的关心。在这个问题上,俄国也没有获得答复。相反,德国却保证罗马尼亚的领土完整,而完全不顾俄国对南布科维纳的愿望。
元首答复道,俄国哪怕只占领布科维纳的一部分,那就是德国方面很大的让步了。……
但是莫洛托夫坚持他以前说过的话:俄国所希望的重新划分都是极微小的。
元首答复道,如果德俄合作要在将来产生实际的结果,苏联政府必须了解德国正在从事生死攸关的战争,它无论如何要胜利地结束这场战争。……双方在原则上同意芬兰属于俄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两国与其继续纯理论的讨论,不如转入更重要的问题。
英国被征服以后,英帝国将要作为一份拥有四千万平方公里、范围遍及世界的破产者的庞大财产被人瓜分。在这份破产者的财产中,俄国可以分到真正通往大洋的不冻的出海口。四千五百万的少数英国人迄今统治着大英帝国的六亿居民。他就要摧毁这个少数了。就是美国,它事实上也无非是要从这份破产者的财产中拣几项特别适合于美国的东西。当然,德国要避免在它攻击英帝国心脏英伦三岛的战斗中再遇到其他分散其力量的冲突。因此,他(元首)不喜欢意大利对希腊发动的战争,因为,这样做,就要将部队分散到外国,而不能集中兵力于一点来攻击英国。在波罗的海区域发动战争也是一样。对英国的战争将进行到最后为止,他毫不怀疑,英伦三岛一被挫败,即可使帝国趋于瓦解。如果以为可从加拿大来统治并团结帝国,那是在做梦。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世界范围的前景了。在以后的几星期中,这些问题都要在同俄国的联合外交谈判中解决,并作出使苏联参加解决这些问题的安排。一切对这份破产者的财产有兴趣的国家,彼此都应当尽弃前嫌,专心考虑瓜分英帝国的问题。这适用于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
莫洛托夫回答说,他很感兴趣地倾听了元首的议论,并且对他所了解的每一件事情表示同意。
※ ※ ※
接着,希特勒就退席,去睡觉了。在苏联大使馆用过晚餐以后,英国空军空袭柏林。事先我们就听说了这次的会谈,我们虽然没有被邀请参加讨论,但也不愿完全置身事外。发了〃空袭警报〃以后,他们都躲到防空洞去了,这两位外交部长在更安全的环境中继续会谈,直到半夜。德国的官方记载说:
由于空袭警报,两位部长于下午9时40分前往德国外交部长的防空室,以便进行最后的会谈。……
里宾特洛甫说,讨论波兰新秩序的问题,时机尚未成熟。
巴尔干问题已详加讨论了。德国人在巴尔干各国只有经济利益,我们不愿意英国在那里扰乱我们。德国对罗马尼亚提出保证这件事,显然是被莫斯科误解了,……德国政府的一切决策的主导精神,完全是要保持巴尔干各国的和平,阻止英国插足其间并干预我们把物资运往德国。因此,德国在巴尔干的行动,完全是由于我们对英国作战的环境使然的。只要英国承认失败,向德国求和,德国在巴尔干各国的利益将只是限于经济方面,德国军队就要撤出罗马尼亚。正如元首一再宣称的,德国对巴尔干各国领土不感兴趣。他只能一再反复说明,决定性的问题是:在消灭英帝国的伟大事业中,苏联是否准备或者能否同德国合作。如果我们能够扩大我们的关系,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我们对于其他问题就能很容易地达成谅解。关于势力范围的划分,已经再三谈过了。因此,正如元首讲得清清楚楚的,为了苏联和德国的利益,要求共事的伙伴们不要对立,而要互相倚靠,以便在实现他们的愿望时互相支持……
莫洛托夫在答复中说,德国认为对英国的战争实际上已经胜利。因此,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说德国是在对英国进行生死存亡的斗争,他只能这样理解:那就是说德国是在为〃生存〃而战,而英国则是为〃死亡〃而战。关于合作的问题,他是十分同意的,但是他补充说,合作必须建基于彻底的谅解。这种想法也曾表明于斯大林的信中。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也必须解决,但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