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一个人的抗日 作者:样样稀松(起点2012-08-23vip完结) >

第810节

一个人的抗日 作者:样样稀松(起点2012-08-23vip完结)-第8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越人失算了,他们没有想到,勃烈日涅夫同尼克松一样需要使自己的名字和限制战略武器协定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行动越是逼近美苏最高级会谈,就愈使苏联对打击北越的军事行动作出最小的反应。而北京和莫斯科互存戒心,各自考虑在对美关系中所下的赌注,也小心翼翼地与他们的北越盟友保持一段距离。

    此次空前的大轰炸的最终目的是迫使北越人坐在谈判桌前,因为美国政府已经制定出了从老挝的撤军计划,现在谈判比以后谈判要有利。随着美军在老挝人数的缩减,美国人将失去手中同河内打交道的筹码。

    美国派出了基辛格,南洋联邦派出了国家安全顾问陈冲会,与北越的黎德寿在巴黎展开谈判。谈判是无情的,与当时的神话截然相反,北越以前一直将自己伪装成被人误解的可怜的改良派,但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他们是死硬的派进派。威吓周围邻国,不惜使用武力来攫取法国殖民者在印度支那的殖民遗产,包括那个不切实际的印支联邦美梦。

    这就使得北越人一旦认为自己拥有了强有力的军事地位,就会变得更强硬,死多少人,损失多少财产,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个数字,在中苏的援助下,他们早晚会恢复过来。但一旦在战场上陷于困境,特别是意识到要放弃传统优势游击战术,而被迫与南洋联邦和美国,以及他们支持下的国家进行正规战争时,他们就会变得软下去。

    欺软怕硬是北越人的本xìng,狂妄自大被打掉便剩下了害怕和恐惧。对此,南洋联邦也只是乘美国人之便,付出了些许的代价,便达到了震慑北越的战略目的。对他们来说,任何谈判的协议都不会是长久不变的,最后取决于地区稳定的还是国力和军力的强大,以及坚定捍卫这种稳定的决心。

    强大才有和平;坚定才有和平;让对手清楚地知道你的战略底线和你捍卫这种底线的意志和实力,才有和平。战争的规律是,不惜一战才能制止战争;准备一战才能避免战争。战,方能无战。这到底还是一个以实力说话的世界。

    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是意志上的崛起,而一个国家的衰退首先是意志上的衰退。拥有捍卫自己国家利益的坚强意志和坚定的决心,提高国家动员实力资源捍卫自己利益的能力,这是南洋联邦一直以来奉行的对外宗旨。

    而南洋联邦的敌人却在减少或者衰弱。印度,战争创伤未愈,饥荒又于七二年席卷而来,英迪拉甘地既要谈判解决克什米尔和几万名印度战俘的问题,又要寻求国际援助以使饥荒不蔓延。而且,她还时刻担心自己下台后会因为实行紧急状态而遭到政治起诉,可以说,内政外交都使英迪拉甘地处于困境之中举步维艰;北越,遭到了联军的沉重打击,不仅弱小的海军损失殆尽,而且几年来的建设成果基本上毁于一旦,国际名声也一落千丈。

    特别要说说日本,琉球**是对他们最大的心理打击,国内政坛由此而陷于混乱,而美元的贬值,再加上亚共体各国的贸易壁垒依旧制约着日本经济的继续增长,外交的突破已成为了日本经济继续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面对着国力军力日益强大而又把持着日本输入原料输出产品重要通道的南洋联邦,日本人是打也打不过,翻脸也翻不起。尽管国内反对南洋联邦的呼声很高,但作为政治上层的日本人物,都开始明白,在美国实施附加税之后,与南洋联邦实现关系正常化,消除亚洲国家对日本的敌意才是大势所趋。

    进入七十年代,影响日本发展的内外因素已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国际政治继续向多极化发展,美国终于放弃了长期以来推行的反对孤立中国的政策,一九七二年尼克松冲击,迫使一贯追随美国的日本政府必须在对华政策上作出新的选择。另一方面,一九五五年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发展局面即将结束,公害、物价、交通、住宅、城乡问题的普遍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刚刚成立的田中内阁,正处在这一历史xìng转折的十字路口。

    田中角荣以积极态度迎接了时代的挑战,他在内阁成立的当天就发表谈话说,新政府“在内政方面,将灵活运用现已取得的经济增长成果,谋求国土的划时期xìng利用,为解决公害,住宅、土地等问题,果断推行以长期xìng展望为基础措施,充实国民的福利。”在外交方面,将继续加深与亚共体各国的交往和沟通,并促使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在jīd鄋g的世界形势中,强力推进和平外交。”

    南洋联邦官方对田中角荣的讲话并没有什么积极的反应,只是在个别民间媒体上刊登了不痛不痒的评论。而另一个相关国家——中国,则立即表示了欢迎。两国的复交工作开始走上了日时议程。

    不要光听日本人怎么说的,南洋联邦注重的是实际,注重的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发展,注重的是日本战后的反省行动,注重的是自己国家目前的和长远的利益……Q!。

 第三百章 等待已久的危机

    全文字无广告     第三百章 等待已久的危机

    怎么盖房子、怎么修理引擎、怎么写书,都有专着教导。但是从没见过有这样的一本书,教人如何把一群来自各地的不同移民塑造成一个民族国家,或者如何在战后一片废墟的情况下,建设家园,并养活岛上的人民。

    现在可以有写这本书的素材了,一九七四年,南洋联邦人口突破六千万大关,国民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四,在美苏德之后,超过了英法两国。在人们普遍赞叹南洋联邦的经济奇迹之时,南洋联邦的缔造者黄历自然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研究他的着作开始不断出现。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南洋联邦的经济奇迹是后发展效应,而后发展效应不可能永远存在,南洋联邦以后的道路才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后发展效应,是指后发展的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世界上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模仿和引进,而不必自己从头摸索。伴随技术引进,过去国内没有的新兴产业部门相继建立起来,产业结构同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劳动力由农业、传统工业等低附加值部门转向高附加值部门。新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又创造了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反过来又推动了投资的扩大,从而形成了经济整体的迅速发展。

    可以看出,历史上五六十年代的日本经济腾飞,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都是后发展效应的体现。

    但是,后发展效应不可能永远存在。随着后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不断缩小,可供模仿的成熟技术也相对减少,新的产业部门难以象以前那样迅速地出现和建立,需求方面的新陈代谢也不再象过去那样快。于是,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便会减少,甚至会出现需求不足、设备过剩、资金过剩等现象。而引起的后果往往是长期的经济低迷。

    但依旧沿着黄历设计好的道路在前进的南洋联邦会重蹈覆辙吗?世人在拭目以待,但南洋联邦的领导层却对此充满了信心。限于南洋联邦的人口问题,南洋联邦只实行了十五年左右的固有资本主义国家模式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战后世界经济复苏的机遇下,在巧妙的争取美援后,为自己积累了财富,也招揽培训了第一代国家的科技人才。

    从六十年代开始,南洋联邦便逐步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发展高科技,拓展其尖端领域的竞争力。同时,利用先发优势,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嫁到其他周边落后的国家。

    时至今日,南洋联邦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已经从追赶型经济阶段过渡到自主开拓型经济。由于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严厉监管,以及对金融衍生品的严格限制,也由于南洋联邦政府专门引导海外投资的机构的高效率,更由于南洋联邦国势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南洋联邦对外投资额始终保持着年均百分之八以上的增长率。

    作为沉重的历史结训,日本是一面好镜子,正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追赶时代已经,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正面临着深刻的调整。才会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严重问题。

    三十多年的苦心筹划,三十多年的经营发展,终于在一九七四年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南洋联邦将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中脱颖而出,在这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中南洋联邦将一举超越同侪,焕发出夺目的光采。

    历史虽然已经改变,但中东这个火药桶的危险性却没有降低,阿以冲突在沉寂了近十年后,终于爆发了。

    以色列人在两次战争失利后一直卧薪尝胆,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保护下默默忍耐。而美国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大批以色列飞行员在美国接受训练。美国还廉价向以色列提供了四百多辆坦克、二百五十余架新式飞机,并派遣了空军人员参战督战,使以色列空军和装甲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在这个忍耐期间,以色列还完善了全民预备役动员体制,囤积了大量的装备物资。

    而反观阿拉伯国家,则在战后弥漫起骄傲自大的情绪,危机能加强团结,安逸则能滋生分裂。

    先说埃及,自纳赛尔总统去世后,继承他的萨达特想要推行新的政策,但却认识到在进行任何改革之前都须先克服思想上的困难,埃及的经济因为纳赛尔的公有制改革已经陷入停顿甚至倒退,而萨达特将要推行的新改革却必定会在部分埃及人里不受欢迎。况且萨达特需要一个平和安稳的环境来进行他的改革,因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存在,他也对向以色列发动进攻不感兴趣。

    约旦的侯赛因国王则与巴勒斯坦独立组织发生了冲突,因为约旦国王认为西岸地区应该属于约旦的国土,并对萨达特承诺把西岸交给巴独管理而不满,而且,因为叙利亚支持巴独,又造成约旦和叙利亚的不合。

    伊拉克和叙利亚同样也关系紧张,黎巴嫩则由于军力过小和内部的不稳定而被排除在外。

    现在以色列的周边阿拉伯国家便是这个样子,而一个貌似强大的不团结的联盟是打不过一个精诚团结的看似弱小的对手的。以色列隐忍多年,终于看准时机,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向几个对手发起了突然而猛烈的打击。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三百零一章 以战促和平

    第三百零一章以战促和平

    此次中东战争美国虽然表面上置身事外,但却在情报、物资上给予了以sè列巨大的帮助,而且以sè列对此次突然袭击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事实上,这种先发制人的突袭方案早在一九六三年便由当时的空军司令魏茨曼提了出来。

    魏茨曼认为:由于以sè列缺乏战略纵深,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同阿拉伯对手相比,战争潜力十分有限,因此以军在战争中必须争取速战速决,并且尽可能将战火引向敌国境内。而“闪电战”具有代价小、决胜快、效率高的特点,是唯一符合以sè列国家安全战略要求的制胜途径。

    到一九六五年,经过两年的jī烈争论,以军将领最终达成了共识,制定了代号为“焦点”的作战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战争初期通过先发制人的大规模空袭,在敌方尚未做出有效反应之前就迅速消灭敌空中力量,夺取制空权,并全力以赴地投入对地面部队的支援作战。

    在这种进攻作战思想的指导下,以sè列决心把空军打造成一支现代化的、能够对战争全局产生决定xìng作用的突击力量。以军规定,空军可以在军费开支和人力资源分配方面享有优先权,还可以从全部志愿参军人员中首先挑选最优秀的青年。其飞行员选拔和训练程序如此严格,以致于一九六六年的飞行学员班只有一个学员毕业,其余全被淘汰。

    以sè列空军不仅挑选严格,而且飞行训练时间也超出了他们的阿拉伯对手。由于空军的基本战略战术都是进攻xìng的,以军在飞行训练中非常重视锻炼飞行员的**作战能力和主动进攻意识。以军飞行员学到的是要象“中世纪的骑士”那样单独去决斗,而不是没有灵hún的“按钮战争”。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