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流泪-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节晚会已经开始了。偏偏这个时候电又没了,我们只好启用自己的发电机,巨大的轰鸣声顿时把整个分社变成了嘈杂的车间。就在发电机的轰鸣中,冯巩和朱军在绘声绘色地演绎撞车和结婚的小品,大声向全国人民宣布“各让一步,生活无比幸福”的最新发现。
随着午夜的临近,分社的伊拉克籍雇员便兴奋起来。他们把我拉到客厅,随即我听到一阵巨大的声响,如同滚雷扫过天空。惊疑间,忽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用什么东西在模仿中国的锣鼓。阿德南虽然只是技校毕业,但是人非常聪明,爱好广泛,电脑、机器、电路、互联网都很精通,模拟锣鼓的声音虽然不是很响,但是果然令我大吃一惊。
随即,阿德南舞着几只火绳闯进客厅,一边挥舞着,一边做出手舞足蹈的样子对我们说“春节快乐,猴年快乐”。我们都鼓起掌来。随即,分社的英文翻译雷斯捧着一块蛋糕进来了,这也是伊拉克同事瞒着我们准备的春节礼物。蛋糕上特意用奶油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后来夏南告诉我,他们本来想让蛋糕店的人画一只猴子,那个人画不了,只好用笑脸代替,毕竟伊拉克没有猴子,没有见过会画的人就不多。
他们竟然为我们过年花了这么多心思,我们的心里备感暖意。
除夕之夜,在新华社巴格达分社,我们还听到零星的枪声。大年初一早晨,驻伊美军发言人就宣布说,美军士兵21日晚上在伊拉克中部城镇巴古拜附近遭遇炮弹袭击,此次袭击导致两名美军士兵死亡,一名士兵身受重伤。
除夕之夜,一辆小公共汽车还在位于巴格达西部约50公里处的费卢杰附近遭遇枪击,1名伊拉克司机和3名女乘客被打死,车上其余5人在袭击中受伤。据当地警方介绍,车上的受害者除了司机外都是为当地联军提供清洁服务的伊拉克女工,但是目前袭击者的身份还不清楚。自从美国总统布什2003年5月1日宣布在伊主要战事结束后,为联军工作的当地人和伊拉克警察就频繁成为反美势力袭击的目标。
第三部分第30节 在枪声和爆炸声中过春节(3)
坚守新闻重镇
大年初一,各种坏消息一大早就接踵而至。
伊南部发生爆炸,10多人受伤。一名英国士兵在巴士拉附近被倒车的同伴压死,他的冤魂一定还盘旋在伊拉克的上空不肯相信这一悲剧。同时,伊拉克警方22日证实,西班牙驻伊拉克国民警卫队司令佩雷斯·加西亚当天早些时候在伊拉克南部执行任务时遭遇枪击,头部伤势严重。据当地警方介绍,加西亚是当天凌晨和伊拉克警察一起在伊南部小镇哈姆萨执行搜捕行动时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击中头部的,目前他已经被送入美军设在巴格达的一家医院。
哈姆萨镇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200公里处,西班牙在这一地区目前驻扎有约1300名国民警卫队队员。自从西班牙加入联军出兵伊拉克以来,已经有超过10名西班牙人在伊拉克遇袭身亡。
这天,伊拉克中部城镇费卢杰附近一个警察哨所还遭到武装分子袭击,2名伊拉克警察和1名当地平民在袭击中丧生,另外5名警察在袭击中受伤。在现场值勤的警察对新闻界说,袭击事件发生在费卢杰附近公路的一个检查站,一群头上包着头巾的武装分子忽然从一辆行驶中的汽车里扔出一枚手榴弹,并在用步枪向警察和现场的行人开火后逃窜。
死亡,死亡—这一词汇彻底摧毁了我们过年的热情,让我们牢记职守,负起中国派驻伊拉克惟一新闻机构的使命。对于我们,这里就是一个新闻的战场,我们坚守的是一个无法替代的新闻重镇。中国记者在这里留下过最深的遗憾,也留下过最大的骄傲,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像一个坚守边关的战士那样,握紧手中钢枪,无怨无悔。
忙到下午4点半才吃午饭,对不吃早饭的小李来说这也是猴年的第一顿饭。在这个没有使馆的国家过年,让我们觉得巴格达格外荒远。
一整天都在刮风,晚上更是风雨交加,到处都是湿冷的感觉。我是喜欢雨的。即使在这黑暗中的刚刚经历了战争、旧政权被推翻、新政权还看不到轮廓的巴格达,这雨让我的心宁静了许多,清爽了许多。狗在雨中的草坪上静静地卧着,似乎并不感到苦楚,但我们还是把它领到屋檐下,那里干燥暖和得多。见过了太多的杀戮和死亡,发现自己对于动物的感情似乎也细腻温柔了许多。生命如此短暂脆弱,只有爱心能让生命永恒和升华。
风雨中,用来发稿的海事卫星又出了毛病,贾迈勒的一条综述稿子拨了一个小时也发不出去。阿德南上到楼顶把天线摆弄了半天,也找不到毛病所在。这时候,发电机在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又一声呜咽,停止了工作。
我苦笑,心中被一场春雨带来的清爽感觉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发电机最近频繁出问题,技术员说可能是发动机太老了。如果修的话,仅仅是检查一下,就要花200美元,而修理费用最高可要2000美元。是买新的还是修理旧的,这不是个小问题。我们的钱都是我随身带来的,我们必须省着花。但如果像工程师说的,现在不修,等发电机彻底坏了,我们的电从哪里来,到了气温高达50摄氏度的夏天,又该怎么过?这些事情都要我考虑处理。我觉得,即使能够安心地采访写稿,即使是保持一颗心的坦然与宁静,很多时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奢侈。
第三部分第31节 最大的改变在心里(1)
生活的脚步,一直在向前。
阿德南对去电影院表现出格外的踌躇。他说,那里放的都是“坏电影”,也很不安全,去那里的都“不是什么好人”。可我硬拉着他,做了一回不是“好人”的好人。
大年初二,对在巴格达的我们来说,年已经过完了。春节只属于除夕子夜短暂的庆祝,之后便暴力事件频传,我们再也无心过年了。但今天还是星期五,伊拉克一个礼拜中惟一的休息日,所以我决定带上阿德南和小李一起到这个我初识不久的城市转转。
破汽车
中东地区冬天的面目经常被艳丽的阳光掩盖起来,但是到了像今天这样的日子,风急雨冷,到处透着飕飕的寒意,冬天的本来面具就显露出来了。阿德南显然并不喜欢这样的天气,但是我喜欢雨的感觉,喜欢自然界真实的天气变化;也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到一个还很陌生的战后的城市到处走走、看看、想想。
我决定先去市中心,那里应该有一个城市的大部分元素;然后再去一家电影院,看看传闻中的巴格达黄色泛滥的假日生活;最后顺路去一家大的超市,看看这里的物资供应、价格高低和民情风俗,也顺便给分社添置一些厨房、客厅的用品。
阿德南对去电影院表现出格外的踌躇。他说,那里放的都是坏电影,也很不安全,去那里的都不是什么好人。但周五的电影院是我早已计划中的访问对象。在这个战后建筑轰然倒塌、很多人的精神道德品位也轰然倒塌的地方,电影院里有多少人?什么人在看什么样的电影?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如果说战争改变了生活,那么最大的改变之一,是在人们的心里,而电影院就是最能体现这一改变的一个地方。
雨天的巴格达虽然泥泞不堪,到处是积水和泥浆,但是毕竟路上的车少了许多,我们的车子基本上可以畅通无阻。战后巴格达交通没有秩序,徒然间很多仿佛是刚从垃圾场拣回来的破汽车全都涌上街头,把本来就多年失修的道路挤得几乎水泄不通。交通拥塞甚至成了人们判断恐怖袭击的一个争论的话题:很多人说,上午道路相对畅通,恐怖分子在袭击后可以顺利逃走,所以上午发生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同意,辩解说下午道路虽然拥塞难以逃走,但是美军和警察追捕恐怖分子也同样受到阻碍。况且车堵人多的情况下,恐怖袭击的伤亡会更大,所以恐怖分子总是选在车流人流的高峰时间下手。
这样,人们各执一词,最后的结论是什么时候都不安全,恐怖主义之所以令人恐怖,正在于他们不分时间地点、不分美军还是平民,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政治或者宗教利益,并没有别人的生命。
汽车穿行在雨中的巴格达,我感觉好像穿行在20世纪80年代的某个中国小镇,又好像穿行在一个为了拍摄灾难电影而布置起来的道具之间。所有的建筑一律老旧破败,不多的一些公寓楼房里,各家的杂物都堆在面向大街敞开的楼道里,甚至接收卫星电视的“圆锅”也架设在各家的门口,和散乱晾挂着的衣物混在一起。在底格里斯河两岸残存的高楼大厦中间,除了几家宾馆,其余的没有几栋是完好的了。
一座跨河的公路桥边,一幢通信用的大楼被多枚导弹拦腰击中,在一片焦黑中欲倒还立,成为战争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一路上看到前伊拉克通信部、教育部等重要的政府机构也都无一在炮火中幸免,有的在遭到炮火摧毁后又惨遭劫匪洗掠,扭曲的钢筋和家具碎块散乱地堆着,仿佛仍在哀叹昔日风光不再的悲凉。这些大楼目前已经无法继续使用,只能推倒重建。没有人统计巴格达究竟有多少这样等待重建的废墟,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重建尚需时日,在安全得不到保障、暴力事件仍十分频繁的今天,没有人会有心情为这些废墟叹息,也没有人知道它们还要僵尸一样地在那里戳多长时间。
第三部分第32节 最大的改变在心里(2)
周五集市
在一个积满泥浆的十字路口,我看到很多当地人冒雨把各种衣袜、小百货等物品摆在街道上卖,汽车从人群中挤过,溅起一些泥水在这些小贩的裤腿上,他们也毫不介意。阿德南说,这是一个由穷人自发形成的“周五集市”,只有星期五才会聚集这么多小贩找生意补贴家用;附近的一些顾客们也习惯到这里来淘些便宜的小东西,过过购物的瘾。当然这里的东西质量并不好,也许有钱人家做抹布的布料,到了这里就成为穷人家孩子过节的新衣。
市中心有几家古董店开着门,我们就走进去看看这些文明的遗存和历史的碎片。但说是古董店,其实大部分都是仿旧的工艺品,一些“阿拉丁神灯”之类的青铜工艺一看就是现代的制品,恐怕有的还来自中国乡镇企业的能工巧匠们,因为这些东西和我在以色列看到的一样。而以色列的老板曾告诉我说,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定制的。10年前,我的一个朋友曾托人从美国买来一架相机,结果发现后面写着“中国制造”的字样,哭笑不得。今天,这样的故事则更是司空见惯。在土耳其的时候,我妻子曾经看中了几只印着当地民情风俗的瓷碗,正准备掏钱,老板无意中露出实底:这些都是在中国烧制的。
这几个古董店里依然有些东西吸引着我,比如阿拉伯的长弓和弯刀。阿德南一再叮咛我只看不买,因为这里的东西太贵,看到外国人更是会漫天要价。但是今天是星期五,别的露天集市都不开门,而我们也许只有今天才有点时间出门,所以看到喜欢的我还是会动心。
“有没有前政权的纪念品?”我问。
店主拿出几只有萨达姆头像的金表,做工并不好。我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找了半天,店主只拿出来几枚硬币,说是萨达姆执政之前发行的,后来因为货币贬值几乎成为废铁,就没有人再用了。我一看,硬币的图案上并没有谁的画像,而只是当地的椰枣林风光,制作也堪称精细,就掏15美元买了下来。
一出门,阿德南就抱怨说,15美元他可以给我买一大把。我笑笑,并不后悔。几年来我已经养成习惯,想到的事情能做的马上就做,否则事过境迁,要么忘记了,要么因为别的事情耽搁了,本来能够做到的事情反而没有做。记得读大学时,老师讲过一个做决策的原则:不要追求最好,自己满意就行了。后来我深感这一原则的明智。“最好”只是理论上的,而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自己是否满意。比如买东西,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质量最好,价格最低,但最后往往什么也没有买到,空手而回。
第三部分第33节 最大的改变在心里(3)
在巴格达看“电影”
下一站就是要找一个大的电影院,看看当地人文化生活的一个窗口。这并不难,阿德南把车拐上当地一条繁华的大街,说巴格达总共10来个电影院,有6个都在这条以一位伊拉克皇室时代内阁总理名字命名的西亚杜大街上。但是影院的生意显然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