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孔氏家族全传 >

第55节

孔氏家族全传-第55节

小说: 孔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取得了对桂、张作战胜利之后,集中兵力与西北军和晋系作战。这时蒋介石看出阎、冯之间的矛盾已明显地暴露出来,冯军奋力苦战,晋军却总想保全实力,双方配合不足,拆台有余。战争开始不久,阎锡山就断绝了冯军的接济,使贫困的西北军吃穿无着,弹械奇缺,吃尽了苦头,冯玉祥气得发火不已。针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决定对晋军采取打垮、对西北军采取拖垮的方针。于是,蒋介石将军队集中到津浦线打阎锡山。8月1日蒋军在津浦线发起全线总攻,8月5日将晋军逼退到泰安。阎锡山尝到了蒋介石的苦头,这才想起给西北军送去给养,请冯玉祥在陇海奋力配合作战,以解他在津浦线的挨打局面。阎锡山临时抱佛脚,为时已晚。晋军的战斗力向来很弱。山西盛产鸦片,官兵几乎都是大烟鬼。时逢大雨连绵,晋军的大烟枪点不着火,吸不上鸦片,晋军将士精神不振。但蒋介石从德国买来的大炮却在雨中能点着火,不停地轰鸣。晋军招架不住节节败退,蒋军于8月15日占领了济南。蒋介石于8月ZI日坐飞机到了济南,命大军渡过黄河追击晋军。 
  被蒋介石拖在陇海线上的西北军,一向待遇低,生活苦。冯玉祥的封建家长式的治军方式,表面看来军纪森严,人人尊敬并服从冯玉祥;实际上西北军整天为军阀争战,早已不耐其苦,都渴望有改善现状的机会。蒋介石看到西北军的这一致命弱点,认为打西北军不应用炮弹,而应该采用“银弹”加“肉弹”的攻势。遂即命令陇海线6个守备区都在前沿办起阵地俱乐部,他特命南京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负责办理此事,用火车车厢、或者汽车,布置成流动酒店,备有中西大餐、烟具、赌具,雇佣上海舞女、妓女充当招待。凡是西北军官兵前来,均请人内,任其受用,分文不取。玩乐之间,蒋介石的特务从中拉拢。临别时还根据官阶的高低、对蒋军作用的大小,赠送数额不等的现金以及烟酒等物品。大受封建家长制之压迫、饱尝艰难生活之苦的西北军官兵,对蒋介石这一手很欣赏,他们羡慕蒋军的这种高待遇(其实蒋军并无此待遇),想改换门庭。很快就有许多人消极,或充当了蒋军的坐探。这时,蒋介石已作好了在陇海路发动总攻的准备。 
  8月底至9月6日,蒋介石将津浦线上打垮晋军的部队集中到陇海线上,遂发动了总攻击。冯玉祥指挥西北军奋力冲杀。但遭到蒋介石“银、肉两弹”打击后的西北军已今非昔比,斗志锐减,开始向陕西撤退。 
  反蒋联军在战场上与蒋军炮战了5个月,联合反蒋的改组派和西山派在会场上舌战了5个月。大家希望呆在香港的汪精卫赶快北上主持局面,调解争执。但汪精卫却想等桂系和张发奎战胜后重新在两广开府,建立基地。因此迟迟不北上。一直等到桂张联军在战争中失败,他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北平。遂于7月15日偕同夫人陈璧君及顾孟余等人转道日本北上,于7月23日到达北平。汪精卫来到北平后,为了结束党务问题的争吵,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活动。协调各派关系,开谈话会、筹备会,拉人人伙,对权力分配讨价还价,终于在1930年8月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召开了。会议选举常委、秘书长及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通过了宣言。决定组织与南京对抗的国民政府。选阎锡山、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谢持为国府委员,推阎锡山为国民政府主席。反蒋派从组织形式上大联合了,但这时在中原战场上,阎、冯军已呈败局,阎锡山9月9日在北平怀仁堂宣誓就职。可是,阎锡山在国家元首的宝座上仅仅坐了9天。9月18日张学良突然通电反对扩大会议,就任南京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明确表示支持蒋介石。9月19日奉军人关。21日扩大会议主要成员由北平逃到太原,扩大会议及其国民政府垮台。汪精卫不久又从太原逃到香港,其他成员都作鸟兽散。至此,国民党改组派便宣告瓦解。 
  张学良在两派相争拉他人伙的形势下,静观风向达半年之久。开始,张学良力主和平,极力想避免东北军卷人这场内战。因为东北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威胁,父丧未已,内部未固;如参加内战引起内部分裂,家仇难报还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于是,他曾多次发表和平通电,希望通过会商解决分歧。但双方都把他看作决定胜负的筹码,双方的代表穿梭般地到沈阳与张学良会晤。这就促使张学良不能不考虑站到哪一边了。 
  蒋介石为争取张学良煞费苦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决心要把张学良拉到南京政府一边。他派出亲信张群、李石曾、吴铁城等人轮班长期盯在张学良的身边。张学良到何处,蒋介石的人跟到何处。蒋先委任张学良为副总指挥,又委任东北军将领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这等于把平津、河北地盘给了奉系,这些对张学良很有诱惑力。同时,蒋介石还有更阴险的招法,就是分化瓦解东北军,以高官厚禄买通张学良的部下。如蒋以300万现洋收买了东北军23旅旅长马廷福率兵叛变。这使张学良很忧虑。他知道蒋这个人不择手段。最后,张学良从东北集团的利益出发,站到了蒋介石的一边。相形之下,反蒋派拉张学良的手段就大为逊色了。首先他们拿不出什么切实的玩艺给张学良,态度又比不上蒋介石那样坚决和“诚恳”,只能做一般性的交谈。使张学良感到冯玉祥与阎锡山对自己不够尊重。 
  由于张学良9月18日决定东北军主力入关,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反蒋联军,张学良从此加入了蒋介石集团,把东北的命运交给了南京政府,换取了占据华北的既得利益。他自认为这是万全之策。但事实证明,张学良犯了一个无法换回的错误。他倒向蒋介石的结果即东北军主力入关,给一年以后的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造成了方便条件。他指望南京政府会保护东北利益,但蒋介石与美、英帝国主义勾结,拿东北主权同日本帝国主义作了交易。 
  1930年与1931年出现的两个“九·一八”,应该说都是张学良一生中的最大失策。 
  蒋介石与张学良对反蒋派采取了军事压力与安抚收买并用的方针。首先是“倒戈将军”石友三投奔了张学良。晋军也背着阎锡山自找门路,纷纷与蒋介石、张学良接上了关系。西北军在蒋介石派出的说客策反下,梁冠英、万殿尊、吕秀文、李肖庭、部子举等,也都相继倒戈。其他杂牌军大都很快就换成了蒋军的旗号。 
  10月16日,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邹鲁、谢持、陈公博等在太原开会,商讨如何收场。他们希望东北军能提出一个和平解决的方案。阎锡山还企图保住山西地盘。但不可一世的得胜者蒋介石,趾高气扬,不给阎锡山、冯玉祥等留有回旋的余地。10月3日,蒋介石发布大赦通电时,就已把阎锡山、冯玉祥列入了不能赦免的名单之中。随后,又对阎、冯多方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必须无条件下野。蒋介石只答应在改编晋军和西北军时,适当考虑不拆散他们的原建制。蒋介石对山西进行经济封锁,蒋机不断轰炸。10月25日,蒋介石命令杨虎城部攻克潼关,守备西安的刘郁芬由蒋军策反,献城倒戈。宋哲元率领残部逃到晋西南维县、汾阳一带驻扎。阎、冯的军事实力到此已经瓦解殆尽。 
  蒋介石让张学良改编晋军,他自己收编西北军。张学良于11月上旬在天津邀集晋军将领开会,决定将晋军改编为四个军,分别以商震、徐永昌、傅作义、杨爱源为军长。蒋介石委任西北军的孙连仲为26路军总指挥,但调往鲁西驻扎。冯玉祥的部将李鸣钟为鄂豫皖三省边防清乡督办,指挥第22路军到淮阳、项城一带“围剿”红军。经过蒋介石批准,西北军的宋哲元部改由张学良收编为29军,委任宋哲元为军长。 
  11月4日,阎锡山发表通电,声明“即日释权归田”。但蒋介石逼迫他们必须出洋,并发布了对阎、冯的通缉令,不给他们留住国内的余地。阎锡山被迫逃到日本占领的大连居住。冯玉祥先由大同北上,秘密转人晋西,到他的部下宋哲元驻防的稷山县居住。1931年夏,宋哲元部移防晋东南平、阳泉。冯玉祥遂移居汾阳县内的峪道河。冯在这里表面过着隐居的田园生活,实际是在总结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他自己读书学习,同时开办了一所小型军官学校,训练骨干。有几个共产党员也秘密地参加了军校学习。峪道与陕北苏区接近,蒋介石鞭长莫及。冯选择此地隐居,也为了防备万一被蒋介石逼得走投无路时,打算渡过黄河,进入陕北苏区。 
  至此,声势浩大的反蒋联盟在与蒋介石较量了7个月之后,终于失败了。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在这场大角逐中获胜,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钱是战争的命脉。蒋介石利用他所掌握的中央大权,不择手段地聚资敛财,加上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大力相助,又得到了江浙财团和所有官僚买办的支持。这样,蒋介石手里又有金钱又有中央大权,在对反蒋军队进行收买时,可以一手给钱、一手给权(中央的委任状),所以很快就使反蒋联盟瓦解了。 
  二、蒋介石是帝国主义精心培植的代理人,在关键时刻,各帝国主义国家都全力支持他的反动政权,蒋有这样的“国际援助”,条件大大优于反蒋军事联盟,所以能够长期进行大规模的内战。 
  然而,蒋介石虽然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却无法缓和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矛盾。因此,他仍然面临着危机四伏的困境,日子并不好过。 
  第九章 认一个主子没错 
  1.“航空部长”梦 
  有道是,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其实就是大人物,也免不了这个借。蒋介石刚和宋美龄结婚,就琢磨着怎样答谢孔祥熙和宋蔼龄了。 
  在某些国民党元老眼中,孔祥熙不过是个操着洋腔调的乡巴佬,只能炒个股票、做个煤油什么的。然而,蒋介石却从孔祥熙那貌似平庸的外表中看出他的不凡来。 
  1928年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右翼势力的支持下,恢复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整顿军务,而是任命孔祥熙为国民政府的工商部长,并推荐他为“国民政府委员”。自然,蒋介石的推荐就等于是任命,从此孔祥熙正式走上政坛。 
  要说那时的孔祥熙有多大的野心,那倒也不是。当时他只是想,既蒙蒋介石器重,当然是恭敬不如从命。从骨子里讲,孔祥熙当然看中的还是钱,但有了权那钱不是来得更容易吗?!再说,当年跟随孙中山鞍前马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宋蔼龄给孙中山当秘书时,蒋介石还在上海码头当瘪三呢。这任命不仅是个面子,更重要的还是对孔祥熙、宋蔼龄革命功绩的一种承认。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是挺怪,你越想得到的越得不到,你没想得到的,没准哪一天就来了。如果来子文早就看出孔祥熙取他而代之,他也不会在蒋介石面前说孔祥熙的好话,当然也就没有后来的孔来之争了。 
  孔祥熙比宋子文会做人。不仅因为他比宋子文大十几岁,还在于他的阅历,不像宋子文30出头就当上了财政部长,而且还总那么书生意气,那么盛气凌人。孔祥熙从来都崇尚的是孔子的中庸,不管骨子里怎么想,他在表面上总以孔子的后裔自居,处处为人谦逊,夹着尾巴做人。因此,在没进入政府之前,孔祥熙就已经博得了众多国民党政要们的好感。 
  1929年3月,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孔祥熙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候补执行委员。1930年12月,国民政府的工商、农矿两部合并为实业部,孔祥熙又被任命为部长。之后孔祥熙在宋蔼龄的帮助下,使出浑身解数,在工商、农矿领域为蒋介石革新除弊,一时间光是立法就多达百余种。 
  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民国,但封建主义势力并没有被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势力也仍在中国横行肆虐,作威作福。体现在工商界,各种税法、规定、制度更是杂乱无章。蒋介石虽然篡权当上了总司令,但对经济一窍不通。当时他最热心的就是如何消灭共产党。为报蒋的知遇之恩,孔祥熙自然愿效犬马之劳。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蒋介石玩命似地工作。任实业部长仅三个月,就主持修订了各种工商法规的条种,其中重要的有工会法、商会法。公司法、海商法、工厂法、船舶法、商标法、交易所法和保险法等等,从而在经济上为蒋介石的统治作出了贡献。这些法律法令的出台,在当时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