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苏德战争 >

第84节

苏德战争-第84节

小说: 苏德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自由世界和苏联都大大仰仗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因为没有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可能要拖上几十年。就英国而论。美国干预这场战争使英国付出的代价否定了英国自身的利益,反而使华盛顿对欧洲或世界事务的政策成为一种仁慈的政策。为此,与其说是美国,还不如说是英国更应该受到谴责。 
  从1941年以后,事情已经十分明显了,其至连莫斯科也看到了,丘吉尔政府不经与罗斯福政府磋商,甚至经常是事先不取得罗斯福政府的同意,它是不愿在欧洲和其它地方采取行动或坚定地阐明政策。结果伦敦就逐渐失去其行动的自由并甘愿追随美国。一旦美国作出样子,伦敦立即效法。可是,由于罗斯福当时不愿陷入欧洲事务,所以美国经常故意避免采取主动。结果,英美的战略就主要立足于军事目的而不是政治目标。 
  如果说英国政府对苏联的意图和手段知道甚少的话,那末美国政府和它的许多政治和军事顾问,则是明显的闭目塞听了。罗斯福本人决意实行一种能使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和睦相处的睦邻政策,他相信待之以耐心、友谊和豁达大度,便能减轻和最后消除他认为苏联所抱有的种种怀疑和不信任。就个人而言,他想赢得斯大林的好感。如上所述,他在《大西洋宪章》或基本的自由宣言上签字时,并没发现这位独裁者的政权有言行不一致的地方。由此他和他圈子里的许多人倒倾向于更多地怀疑英帝国主义而不怀疑苏联。他有几位亲近的私人顾问和代表已经有亲苏的倾向。 
  英国已经丧失了政治和军事行动的自主,而且已达到依赖于美国的程度,对此德国居然全然无知。甚至迟至1942年底英国仍被视作德国的主要敌人。德国也没认识到丘吉尔所热衷的是满足苏联的要求。希特勒还固执地认为,苏军横行于巴尔干和中欧,不仅对欧洲大陆国家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也对英国构成严重威胁,他满怀信心地预言,大不列颠至少会反对斯大林的意图。随着德国日益倒运,元首断言,他的敌人的联合不久就会分崩离析,果然这种联合在希特勒死后不久的确垮掉了。但是一直到1945年5月,丘吉尔才以激烈的言词向杜鲁门总统的代表听得目瞪口呆的戴维斯,叙述关于苏联控制欧洲并在欧洲传播共产主义的威胁。照戴维斯的说法,丘吉尔表露了对苏联领导集团的信义失去了信心。然而在大战的年代里,丘吉尔和他的联合政府事实上未能为大不列颠选定一条独立的道路,以期不仅摧毁纳粹德国,而且能保证英国本身和它的欧洲盟国不受苏联支配。 
  尽管英国人民显示了坚强的决心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但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业绩,不如英国在1914年至1918年战争年代里留给人们的印象那样深刻。尽管在战争最初的几年里,由于敌军的空军优势而显得相形见绌,英国的皇家海军和商船还是被公认为表现良好。虽然对德国的海上经济封锁一直到战争很晚才奏效,但是经过激烈的和代价高昂的斗争,德国潜艇的威胁终被消除了。皇家空军是有效率和强大的,可是使用大批轰炸机在夜间炸毁德国城市,而不考虑战略或军事利益的做法是否明智是很值得怀疑的。在分配物资兵力的轻重缓急次序上,英国陆军占第三位,尽管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士气高昂、训练有素,可是陆军常常缺乏战术空军支援,军事装备与士兵的能力也不相称。在欧洲,甚至在1944年,也只有三十个英国野战师在战斗,这一总数中有的还来自加拿大和新西兰。英国在欧洲地位的削弱部分地要归咎于缺少地面部队,因为英国陆军的人力物力分散在全球各地。在印度和殖民地都有一支联合王国的部队。英国陆军警备部队、后方勤务部队和司令部部队以及若干野战师分布在整个非洲,在中东分布在苏伊士到伊朗之间,在印度次大陆分布在阿富汗到中国之间。只有在缅甸,英国师和印度师是在实施激烈的战斗。甚至在1943年英国还面临或者成为欧洲强国或者成为世界强国的选择。从实际效果看,它不可能两者兼得。 
  1943年美英两国联合起来已是世界上空前强大的海空强国。如果他们希望既打败希特勒德国,同时又保卫欧洲免受苏联统治,那么进入欧洲的道路不应选在诺曼底海滩,而应从意大利攻入巴尔干,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攻入黑海,从日德兰和挪威攻入波罗的海。这些都是希特勒预见得到和害怕的登陆地点。入侵法国,尽管在战术上非常可取,但从政治上和战略上来看都是不相干的。然而进军波罗的海和巴尔干所涉及的政治和战略问题,对罗斯福来说可能是异常陌生的。单靠英国的人力物力,即使它的地面部队集中起来也不足以实现这样一个战略目标,可是这些部队在没有美国参加和支援的情况下还是足够强大,可以攻入巴尔干。F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于1943年9月24日在腊斯登堡拜见元首,并向他发出警告说,他是仅以十个师的兵力扼守着五千公里宽的正面,其中有些师质量低劣。如果遭受进攻,魏克斯可以肯定他是守不住的,他建议毫不迟疑地撤离巴尔干。英军和丘吉尔本人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都得人心,这两个国家都想退出战争;南斯拉夫和希腊是游击队的天下。如果英军不去顾及盟国的态度,并且不参加诺曼底登陆,而集中兵力入侵巴尔干和东南欧,那么他们的努力一定会成功。这一点看来毫无疑问。英国未能实施这一战役是它所犯的代价最大的错误之一。 
  由于英国政府事事一向唯美国马首是瞻,大不列颠实际上在欧洲事务中已经不再起任何真正的作用了。丘吉尔只是敦促勉为其难的罗斯福总统,已经无济于事了。需要的倒是主动性和行动。32第三十二章 从维斯拉河到奥得河第三十二章 从维斯拉河到奥得河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苏军最高统帅部1944年末的战略企图,是在广阔的战线上向东普鲁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奥地利推进,以波罗的海、柏林、布拉格和维也纳四个地区为主攻方向。可是,他们认为在中欧地区发动攻势以前,肃清波罗的海国家的敌人是再次向波兰进军的必要前提。 
  9月初,舍尔纳的北方集团军群扼守着一条近五百英里长的战线,它从纳尔瓦附近的芬兰湾伸展到里加西南的多贝莱地域,在第3装甲集团军调归北方集团军群指挥以后,该战线还将向南延伸到涅曼河。在爱沙尼亚北部,纳尔瓦集群据守纳尔瓦防线与贝帕斯湖的北岸。但它受到驻守在贝帕斯湖和沃尔次湖(威尔特西亚尔夫湖)之间的塔尔土(多帕特)的苏军从南方突入的威胁。伯格的第18集团军驻在里加湾以东,而希尔佩特的第16集团军则在里加湾以南。舍尔纳象他的前任弗里斯纳一样想撤出爱沙尼亚,他不让希特勒知道,暗中准备撤退。在里加以东的第16集团军的地域内构筑层层土木工事,想由此撤走第18集团军。自芬兰接受了苏联的和平条件,允许苏联使用芬兰西南海岸的领海和海军基地以后,苏联海军舰队就能自由进入波罗的海中部。作为预防措施,希特勒把一个德国师配置在可控制里加湾的岛上。 
  苏军突入波罗的海国家的攻势是由巴格拉米扬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叶廖缅科的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和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实施的,并由作为苏军最高统帅部代表的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戈沃罗夫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在翼侧实施助攻。在北部,列宁格勒方面军必须穿过贝帕斯湖以北的地峡与德军的纳尔瓦集群交战,并肃清芬兰湾爱沙尼亚沿岸一带之敌。第3和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将从东部突破第18集团军的防御,进抵波罗的海以切断第18集团军和纳尔瓦集群的退路。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的目标是要前出到里加附近的海岸,再次切断德军在城南的这条狭窄的通道。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在这首次攻势中没有分配到任务。列宁格勒方面军和三个波罗的海方面军有一百三十三个步兵师、六个坦克军和一个机械化军,总兵力是九十万人,三千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二千六百架飞机。攻势定于9月14日开始。北方集团军群拥有三十二个师,其中一个是装甲师,两个装甲护卫师以及三个党卫军旅。 
  里加城正南方的梅默尔(尼梅内克)河和利耶卢佩(阿达)河的上游都筑起了拦河坝。下游的水位迅速下降,坦克和步兵毫不费力地越过了这道障碍。起初,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进展顺利,但是到9月16日,该方面军在里加城南数英里处被阻。不过第二天,隶属于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的费久宁斯基第2突击集团军却突破了哈塞的第2军在塔尔土附近的防御。这一突击仅威胁到纳尔瓦集群的安全。但是日见收缩的里加城南通道却危及到整个北方集团军群的生存。在希特勒勉强同意以后发出了命令,将纳尔瓦集群从北爱沙尼亚撤至塔林港和皮亚尔努港(佩尔劳),第18集团军开始向里加退却。与此同时,中央集团军群已命令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从施亚乌利亚伊(绍林)地域向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的翼侧发起突击以支援北方集团军群,但这些进攻成效极小。此后,第3装甲集团军被调离中央集团军群,转隶于舍尔纳,这样舍尔纳的正面就延伸到梅默尔河和东普鲁士边境。根据希特勒的指示,舍尔纳将德军装甲部队主力从施亚乌利亚伊转移到里加正南的耶尔加瓦(米塔瓦),准备从该地发动反攻。9月24日,当爱沙尼亚的大部分都已落入苏联之手的时候,苏军的进攻突然莫名其妙地停了下来。 
  那天,苏军最高统帅部颁发了一项涉及到彻底改变计划的指令。既然德军大部业已成功地从爱沙尼亚撤至里加和库尔兰地域,莫斯科对封闭里加突破口就失去了兴趣。新的企图是将主攻方向从北部移往西部,进攻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苏军前出到梅默尔附近的波罗的海地域,孤立库尔兰的整个北方集团军群。为此目的,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要在六天之内把三个步兵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和若干独立军从右翼调往左翼,行程一百英里。这一调动还影响到另外两个军,总共动用了五十万人、一千三百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苏军采取欺骗措施来掩护部队的调动,包括公开准备再次在里加附近发动进攻。其间在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以南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将支援这次进攻,并兵分三路向提耳济特、贡宾能和苏伐乌基发动进攻,突入东普鲁士以牵制德军的预备队。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开始肃清波罗的海近海岛屿上的残敌之际,第3、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将继续进入拉脱维亚攻打里加。 
  10月5日,巴格拉米扬在经过火力侦察和仅二十分钟的炮火准备以后就开始了进攻,由于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的大部分装甲车辆已调往耶尔加瓦地域的北部,所以巴格拉米扬只遇到轻微的抵抗。遍布树林和沼泽的地形给部队行动造成了困难,但是奇斯佳科夫的第6近卫集团军和别洛博罗多夫的第43集团军到当天傍晚已推进了十余英里。低云层和恶劣的天气妨碍了空中支援和观察,也无法使用坦克,直到第二天沃尔斯基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两个坦克军才投入战斗。很快就在第3装甲集团军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大突破口,巴格拉米扬开始向立陶宛的波罗的海海岸西进。10月6日,舍尔纳开始从里加东北方撤出部队并把他们投入攻打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右翼的战斗,舍尔纳未能取胜。10月10日,克列泽尔的苏军第51集团军前出到帕兰加正北方的波罗的海海岸,而别洛博罗多夫的第43集团军前出到梅默尔城的郊区,但没能攻克该城。除了被迫已经向南进入东普鲁士的第3装甲集团军外,整个北方集团军群都被包围在库尔兰和里加,东普鲁士面临苏军渡过涅曼河发动的进攻。可是至10月12日,第3装甲集团军得到从德国中部匆忙东调的德国空军伞兵装甲军的增援,成功地稳住了沿河防线。在北部的库尔兰,舍尔纳使用第18集团军设法在利耶帕亚(利巴瓦)南面建立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防线。德军撤离里加,退守图胡姆。尽管古德里安一再要求撤离库尔兰,而且事实上可以从海上撤离,但是希特勒拒不同意,因为他坚信该桥头堡可以用来达到牵制敌军的目的。尽管梅默尔在1945年1月就被苏军攻占,可是拥有二十六个师兵力的第16、第18集团军一直把库尔兰桥头堡坚守到战争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