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复活的历史 >

第23节

复活的历史-第23节

小说: 复活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统领张楚军主力进攻荥阳,指向关中的东大门函谷关;一路军以宋留为将军,领兵攻取南阳,伺机夺取进入关中的南大门武关,两路进军的目标都是关中咸阳。荥阳在三川郡境内,是由关东地区走三川东海道通向关中的第一道门户,控制东西南北交通的关口,秦王朝驻有重兵防守。紧靠荥阳东北部,秦帝国建有著名的粮食储备基地——敖仓,大量存贮战备用粮。荥阳的屯军和敖仓的粮食,构成秦帝国控制关东地区的战略基地。 
    吴广军一路顺利,击败沿途的秦军,包围了荥阳。当时,秦王朝的三川郡守是李斯的长子李由。吴广军逼近,他由郡治洛阳抵达荥阳,统领荥阳驻军,死战坚守。吴广军虽然围困了荥阳,却无法攻克,战局陷入了胶着状态。另一支西进军的宋留部队虽然顺利地进入南阳郡,也遭到了南阳秦军的阻击,无法迅速逼近武关。西进军的这种胶着形势,引发张楚政权作出一项新的战略决定:绕过荥阳,直接进攻函谷关。英雄周文,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周文,又名周章,是陈县的豪杰贤侠,曾经在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楚国春申君的门下做过门客,自称熟习兵法。秦楚战争中,他从军抗秦,曾经入项燕军中服役参战,做过将军幕府的视日,相当于作战参谋,负责天气地形、占卜预测,有相当的军事经验和才能。陈胜军攻克陈县以后,他以地方豪杰的身份参与了张楚政权的建立,得到陈胜的信任。绕过荥阳的战略,也许就是周文的建议,得到了陈胜的赏识和赞同。张楚政权任命周文为将军,另外率领一支军队绕过荥阳西进,直奔函谷关而去,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破关突入关中,夺取咸阳。周文的军队,得到围困荥阳的吴广军的支援,顺利进军,突破洛阳、新安、渑池一线的秦军防线,一举攻破函谷关。 
    函谷关是关中的东大门,是秦扼守关中本土的咽喉要地、军事重镇。战国以来,秦与关中六国争斗,有胜有败,有进有退。不过,秦军的进退有一条基本的底线,就是函谷关从未丢失过,始终能够将诸侯国军阻止在函谷关下,保障关中本土不受敌军的侵入蹂躏。秦最终能够战胜六国,因为守住函谷关而保有稳定的关中根据地,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本条件。周文攻破函谷关,是秦建国以来从来未有过的重大失败,也是张楚军的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关中震动惶恐,反秦军鼓舞欢腾。函谷关被攻破以后,关中八百里平川,几乎是无险可守。入关后的周文乘胜进军,沿渭水南岸的大道急速西进,过宁秦、郑县,几乎是毫无阻拦,一直打到咸阳东郊,骊山脚下的始皇帝陵旁。周文的部队浩浩荡荡,拥有兵车千乘,步兵数十万人,西望秦都咸阳,大有一举消灭秦帝国之气势。 
    然而,就在周文军抵达骊山东面的戏水时,一支精锐的秦军部队,已经静悄悄地在戏水西岸严阵以待。战国末年,周文参加过项燕对抗王翦的大战,秦楚两军百万雄师的战阵,他是见识过的。秦末乱起,他身为张楚军将领统兵西进,一路上与无数秦军交战过来,可谓破关斩将,久经沙场。然而,当他观望布阵在戏水西岸的秦军时,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有不寒而栗之感。 
    戏水东岸的秦军,约有五万人,分为五军,排列成前锋后卫两阵。前锋三军,右军依托骊山布阵,左军旁靠渭水布阵,左右军之间,中军横列展开。前锋三军之后,后卫两军集结在前锋三军的结合部,作支援依托。五部秦军,每军万人,自成一独立军团,各军团布阵相同,分别列成右方阵、左曲阵、中方阵和军幕指挥所。 
    右方阵成长方形作纵深排列,约有六千人,是一支由弩兵、步兵、车兵构成的主体部队。方阵最前端是三列弩兵横队,每列六十八人,共二百零四人,军士不穿铠甲,手持弓弩类远程武器,组成军阵的前锋。前锋之后是车兵和步兵相间的三十八路纵队。车兵身穿铠甲,持戈、矛、戟等长兵器,分乘由四匹战马牵引的战车。步兵有不穿铠甲者,为轻装步兵;有穿铠甲者,为重装步兵,分持长短各种兵器。右方阵两翼,各有一列弩兵横队,分别外向排列,为右方阵的翼卫,防止敌军从两翼的袭击。右方阵的最后,有一列后向排列的弩兵横队,为右方阵的后卫,防止敌军从背后的袭击。右方阵的布阵,依据长兵在前、短兵在后的阵法,攻守兼顾,滴水不漏。 
    左曲阵是一个由四个分阵组成的曲尺形军阵,由九百名弩兵、步兵、车兵、骑兵混合编成。四个分阵分别为弩兵阵、骑兵阵、混成阵和车兵阵。弩兵阵突出于左曲阵的最前端,由三百三十二名弩兵组成。弩兵阵的阵表,即军阵的四面由一百七十二名立射弩兵组成,其阵心是一百六十名跪射弩兵,成八路纵队排列。弩兵阵后外侧是骑兵阵,是由战车六乘、骑兵一百零八骑编成的长方形军阵,战车在前先导,骑兵跟随在后,战车以三乘为一列,骑兵以四骑为一组。弩兵阵后内侧是混成阵,是由车兵、骑兵、步兵混合编成的长方形军阵,十九乘战车排列成三路纵队,二百六十四名步兵编组跟随其后,阵后另有八名骑兵殿后。车兵阵侧接混成阵,前锋收敛与右方阵看齐,是由六十四乘战车和一百九十二名甲士组成的正方形方阵。六十四乘战车排成八纵列,每列八乘战车,每乘战车由四匹战马牵引,车上有御手一名,甲士二名,皆着重装铠甲。左曲阵阵形复杂,成所谓大阵套小阵,阵中有阵的布局。四阵组合自在,变换自如,特别是骑兵的机动运用,可谓是前所未见。 
    在左曲阵之后,是中方阵。中方阵的构成与右方阵类似,由三千名弩兵、轻重装步兵和车兵组成。中方阵也是长方形军阵,与右方阵不同的是,中方阵作横向排列,后卫左曲阵,右翼右方阵,是军团方阵的支援部队。军团的指挥部、战车帷幕、仪仗鼓旗,布置在左方阵和右方阵的纵深部,整个军团方阵的后方。 
    秦军的大营,在前锋三军团后面,依托后卫两军团移动,仪仗鲜明,警卫森严,传令骑士进进出出,金鼓旗帜变换有序,宛若灯影戏中幕后牵线的手,指挥各军团各军阵移动,如影随形。 
    秦军的精锐,使周文震惊;秦军的布阵,使周文缭乱。周文凭借他丰富的军事经验,意识到眼前的秦军非同一般,当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也许就是传闻中的始皇帝的近卫军团之一、拱卫帝都咸阳的京师中尉军。 
    以数量而论,楚军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由于地形的限制,数十万大军无法展开。周文不敢轻敌,他首先以楚军轻锐部队,筑便桥强渡戏水,由战车打头,步兵跟随,试探冲击秦军前锋三军团的结合处。秦军放任楚军渡河,待部分楚军渡过戏水时,三军团齐进,转换阵形,将九阵展开,合拢结合部,开始攻击。秦军首先由弩兵直立蹲跪轮番射击。万箭齐发之后,弩兵闪开撤至两翼,阵门开启,战车出动,步兵跟进,突入楚军军阵,直接攻击遭受弩兵射击后的楚军。就在车战交戟和步兵格斗展开之时,集积起来的秦军骑兵迅速由两翼扑出,突入半渡的楚军身后,焚烧破坏便桥,切断戏水两岸楚军的联系。楚军士兵,先遭秦军强弓劲弩射击,因伤亡而震恐,继而被秦军战车冲开军阵,队形出现混乱。当编队严整、击杀凶猛的秦军步兵方阵抵达眼前时,后方又因秦军骑兵的包抄而动摇,纷纷溃散,无法作有组织的抵抗,多成了秦军士兵据以报功的首级。 
    初战戏水的结果,楚军大败,渡过戏水的楚军,几乎无一生还。周文在戏水东岸稳住阵脚,不敢再轻易渡河攻击。他曾经试图引诱秦军渡戏水,准备利用数量优势在戏东与秦军决战。然而,秦军尽管初战获胜,却不乘胜追击,事后也丝毫不为周文军的引诱所动,只是坚守在戏水西岸。秦楚两军,相持在戏水。 
                  
戏水之战的秘密
    抵达戏水以后,迅速挥军西进,一举攻克咸阳,正是周文既定的战略目标,岂能有止军不进、贻误战机的稍许踌躇?合理地推想,周文军之所以未能渡过戏水西进,不是不进,而是不能;之所以不能,当是遭遇到了无法西进的意外阻挡。 
    周文军停留戏水未能迅速进军咸阳一事,因为史书缺环失载而成千古疑案。 
    从尔后的历史来看,周文军滞留戏水,是大泽乡起兵以来秦楚间军事形势的重大转折。对于张楚政权来说,乘风云突变之势,一举攻入咸阳消灭秦帝国的可能前景,宛若电光幻影转瞬即逝。从此以后,张楚军失去进取之力,节节败退,不久就被消灭。与此相对,秦帝国由此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从猝不及防的慌乱中清醒过来,得以动员集结秦军,开始东进反击,一时转危为安。古往今来,同情张楚陈胜者,无不为周文军停留不进惋惜。读书论史者,往往批评周文未能迅速挥军西进,犯了重大的军事决策错误。 
    周文军的这种错误,用现代战史上的成例来比况的话,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敦刻尔克之战。1940年5月,闪电横扫欧洲的德军主力,将一败涂地的英法联军追逼到加来海峡的敦刻尔克。五十公里宽的险恶海岸,四十万联军绝路逢生的唯一希望,就是乘船渡海撤退到英国。对于联军来说,他们最紧迫的需要,就是时间,那怕是一分一时一天。奇怪的是,5月24日,已经逼近敦刻尔克、即将切断联军退路的德军装甲部队突然停止了前进,直到5月27日方才恢复进攻。三天的时间里,英法联军从混乱中镇静下来,构筑起固守海岸的防线,撤退计划得以紧急实行。6月4日,德军攻克敦刻尔克,四万联军后卫部队被俘,然而,三十三万联军主力已经顺利撤退到英国。正是这支保存下来的有生力量,成为尔后联军重建的根本。敦刻尔克之战,也由此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由盛而衰的转折。 
    战争是艺术,千载难逢的战机,转瞬即逝。敦刻尔克战役,德军为何突然停止前进,由此丧失全歼英法联军的战机?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5月24日希特勒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至于希特勒为什么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至今仍然是未解的历史之谜。有研究者说是出于德军统帅部对进军过于快速的装甲部队的担心;也有研究者说是出于希特勒希望与英国作政治交涉的失误。不管原因何在,历史性的错误已经铸成。 
    我追究秦末的历史到戏水周文,联想古今,感慨万端之余,每每心存疑虑。周文其人,是陈胜政权中难得的军事人材。战国末年,他在项燕军做视日,身为作战参谋参加过秦楚大战;吴广军荥阳受阻,他出奇策,领奇兵,一举攻下函谷关,集结数十万大军抵达戏水东岸,充分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抵达戏水以后,迅速挥军西进,一举攻克咸阳,正是周文既定的战略目标,岂能有止军不进、贻误战机的稍许踌躇?合理地推想,周文军之所以未能渡过戏水西进,不是不进,而是不能;之所以不能,当是遭遇到了无法西进的意外阻挡。 
    司马迁记载周文军在戏水停留的事情,主要见于《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说:周文“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对于这段重大史实,仅仅用了聊聊十六个字。据这十六个字所言,周文一边进军一边扩大军队,一直抵达函谷关,拥有战车千乘,兵士数十万,进而抵达戏水,驻军于此。对于周文军为何在骊山停留不进,完全没有交代,紧接着就说章邯请准二世赦免骊山的刑徒和奴隶,编入军队击败周文,周文军退出函谷关。 
    周文攻破函谷关抵达戏水与秦军大战,是在二世元年九月。戏水战败后退出函谷关,在曹阳(今河南陕县西南)与秦军又战,战败,是在二世二年十一月。退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再与秦军激战,兵败自杀,是在曹阳之战后的十余天。三个月间,秦楚间数十万大军三次大战,其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史记》仅仅用了八十余字记载这段史事的流程,对于具体的战况,完全没有提及,特别是关于秦军的情况,除了主帅章邯的名字和他提议赦免刑徒、奴隶编入军队的聊聊数语外,更是一概阙如。我多次感慨,古史往往是挂一漏万,挂一漏万的记事,受文言文语体的限制,往往语焉不详;细节的阙如,更是通行惯例。与此关联,周文数十万大军为何在戏水停留不前,坐失一举攻入咸阳之战机的千古疑案,依靠现有的史书文献不可能得到解答。历史真相的解明,必须另寻出路。 
    公元1974年3月,在骊山秦始皇陵园东侧,发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